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一个商业帝国的反面伦理形塑

发布时间:2019-12-27 09:51:10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作者:(美)艾达·塔贝尔

翻译:肖华锋 方芳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时间:2019年8月

定价:108元

□禾刀

如同所有的成功人士,多年来,洛克菲勒的经营、慈善、家风、育子等学问几乎塞满了许多家庭的书柜。然而,就算你是洛克菲勒的铁粉,只要翻开《美孚公司石油史》,大抵就会发现洛克菲勒的高大形象会瞬间崩塌——洛克菲勒打造的石油帝国体量着实令人惊叹,但这个帝国迈出的每一步,均成为后来商业伦理反面典型的形塑。

几乎就在洛克菲勒打造的美孚石油帝国如日中天不可一世之时,美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扒粪运动”。众所周知的是,美国最高法院根据本书作者塔贝尔的报道追踪调查后,做出了解散美孚石油托拉斯的判决。该报道最终催生了肢解标准石油公司的《反托拉斯法》。作为石油业者的后代,塔贝尔对石油并无兴趣,但这并不表明她对石油就有什么敌意,即便是揭露美孚石油公司建立石油垄断的种种手段和累累劣迹,她的文字也并非义愤填膺的谴责,而是铺陈大量翔实的数据,冷静、客观的笔触,实事求是地勾勒出了石油垄断帝国的发展史,以及洛克菲勒集团的全貌。

石油商大赚铁路钱

洛克菲勒23岁时步入石油领域,很快便在克利夫兰如过江之鲫的石油从业者中站稳脚跟。

洛克菲勒在石油业真正掘得的第一桶金当是从铁路公司获取回扣开始。彼时,为争取石油运输订单,铁路行业流传着一个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即给石油企业以秘密回扣。洛克菲勒与铁路大亨范德比尔特达成秘密协议,即保证一列列火车被“美孚石油”装满,从而换取最多的回扣。仅此显然无法满足洛克菲勒的庞大胃口,通过陆续复制类似协议,洛克菲勒逐渐垄断了以克利夫兰为中心的大多数铁路石油运力。这样一来,洛克菲勒可以拿到比别的公司更多的回扣,自然也增强了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在石油最低迷的1873年,别的公司大都苦撑度日,而美孚“光是利润就赚到了105万美元,这还不包括其35%的产量在当地或运往西部的销售利润”。

洛克菲勒把与铁路的秘密协议当成打压竞争对手的大棒。他常常以满足自己运输需要为借口,哪怕车皮空置也不给对手以运输机会。洛克菲勒只给那些苦苦挣扎企业两条路,要么在被美孚兼并的协议上签字,要么接受破产的命运。在此之前,几乎没有人会想到,有朝一日铁路会成为他们的生存瓶颈。瓶颈一旦完全掌控,洛克菲勒便如鱼得水。1872年初,克利夫兰有26家炼油公司,而一年后只剩6家,其他的自然是换上了美孚的司徽。

不要低估洛克菲勒的贪得无厌。1878年,“美孚石油公司除了可以通过自身的货运得到回扣外,其他人通过铁路干线运输石油时,它还可以收取每桶20-35美分的回扣”。也就是说,别人运油必须给美孚以回扣。这何异于抢劫。

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曾在1877年“决定支持帝国运输公司,对所有货运一视同仁”,结果洛克菲勒不仅很快撤走“占该铁路65%货运量的石油货运业务”,还依托伊利和中央铁路公司大幅削减运费,回扣最多时甚至超过运费,说白了,就是倒贴,目的只有一个,不计成本吸走货源,打垮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

美孚没什么不能赢

曾有洛克菲勒个人传记提到,在商战中,洛克菲勒讨厌用价格战驱逐竞争者。他更愿意向竞争者们提供现金或美孚公司的股票买下他们的炼油厂。

塔贝尔的调查则表明,“尽管洛克菲勒一再声称,以低于市场出售的手段来驱使竞争对手退出市场的做法是他要治疗的行业毒瘤之一,但他也会毫不犹豫地运用这种手段”,“当洛克菲勒开始低价出售时,他却能日复一日、周复一周、月复一月地坚持,直到他的竞争对手什么都不剩”。

洛克菲勒极擅长“围点打援”战术。当他圈定一个目标后,一方面会把价格使劲往下压,另一方面则通过手中掌握的运输网络,严控对方补充新的血液。

在公开场合,洛克菲勒表现得沉默寡言,谦谦君子,一旦开始价格战,他立马变成一位冷血的屠夫。巴尔的摩的西尔维娅·亨特夫人是位寡妇,就因为她挡在洛克菲勒垄断当地炼油市场目标的路线上,结果“他们破坏她的公司,打垮她的精神,犹如冷酷地杀死一只狗”。而克利夫兰B先生的夫人是位遗孀。为拿下B先生的夫人的炼油厂,洛克菲勒亲自登门表足诚意,答应对方提出的一系列合情合理的条件。然而,收购后,“承诺没有一个兑现”。

为搞垮或吃掉对手,洛克菲勒常常是无所不尽其极。除了铁路运输中的回扣、价格战等,洛克菲勒还会通过秘密协议公司,扮演收购商,就是我们常说的托。

洛克菲勒还会在竞争对手拟修建管道路线中购置土地,当钉子户,同时怂恿农民对抗,阻碍对方施工;为打击独立管道公司的信心,一些被洛克菲勒收买的“御用”专家通过媒体大肆散布管道无法到达山顶,无法输送那么远,管道风险极大等不实负面信息;为掌握对手信息,洛克菲勒的信息搜集网遍布社会各个角落,许多人秘密地领取报酬;为达到阻止州际法案的通过,洛克菲勒的关系网植入政界、司法界和舆论界等方方面面。

有人曾如此形容,只要洛克菲勒确定的打击目标,对方别说是在运输,就是早先运送石油的木桶也会一个都找不到。

托拉斯留下的遗产

实事求是地讲,洛克菲勒并非平庸之辈。他极具战略发展眼光,初涉石油产业时,他便立志做大做强,所得利润几乎全部投入再发展;他对全局的把控能力极强。当别人还在疲于为扩大石油和精炼产量而加大赌注时,他却把目光转向了铁路、管道等重要瓶颈投资;他对决策的执行力极为彻底,一旦下定决心,再大投资他也绝不放弃。1913年,洛克菲勒的个人财富达到了9亿美元,富可敌国。

问题是,就是这样卓越的才能,一再悖逆社会共识。塔贝尔的连续报道最终成为最高法院调查的重要线索,并导致美孚解体被分拆成30多个公司,同时还催生了《反托拉斯法》。现如今,只要提起垄断,许多人立马会想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托拉斯美孚石油帝国。

美孚石油帝国的肢解,就像是古典市场经济理论的一次试错,换言之,市场经济如果没有设置边界,人们极可能被“鳄鱼的眼泪”迷惑。事实上,在塔贝尔报道面世前,舆论虽然对洛克菲勒多有报道,但正面形象远超负面形象。也所以,塔贝尔在结论中说,“让人吃惊的是,人们会认为,唯利是图和绅士风度是可能并存的”。

塔贝尔在最后语重心长地指出,“在竞争中和竞争外的商业行为,都应考虑其对社会的道德影响”。时间过去百多年,塔贝尔的建议至今仍旧极具指导意义,这或是美孚托拉斯解体留下的宝贵遗产。


一个商业帝国的反面伦理形塑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19-12-27

 
作者:(美)艾达·塔贝尔

翻译:肖华锋 方芳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时间:2019年8月

定价:108元

□禾刀

如同所有的成功人士,多年来,洛克菲勒的经营、慈善、家风、育子等学问几乎塞满了许多家庭的书柜。然而,就算你是洛克菲勒的铁粉,只要翻开《美孚公司石油史》,大抵就会发现洛克菲勒的高大形象会瞬间崩塌——洛克菲勒打造的石油帝国体量着实令人惊叹,但这个帝国迈出的每一步,均成为后来商业伦理反面典型的形塑。

几乎就在洛克菲勒打造的美孚石油帝国如日中天不可一世之时,美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扒粪运动”。众所周知的是,美国最高法院根据本书作者塔贝尔的报道追踪调查后,做出了解散美孚石油托拉斯的判决。该报道最终催生了肢解标准石油公司的《反托拉斯法》。作为石油业者的后代,塔贝尔对石油并无兴趣,但这并不表明她对石油就有什么敌意,即便是揭露美孚石油公司建立石油垄断的种种手段和累累劣迹,她的文字也并非义愤填膺的谴责,而是铺陈大量翔实的数据,冷静、客观的笔触,实事求是地勾勒出了石油垄断帝国的发展史,以及洛克菲勒集团的全貌。

石油商大赚铁路钱

洛克菲勒23岁时步入石油领域,很快便在克利夫兰如过江之鲫的石油从业者中站稳脚跟。

洛克菲勒在石油业真正掘得的第一桶金当是从铁路公司获取回扣开始。彼时,为争取石油运输订单,铁路行业流传着一个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即给石油企业以秘密回扣。洛克菲勒与铁路大亨范德比尔特达成秘密协议,即保证一列列火车被“美孚石油”装满,从而换取最多的回扣。仅此显然无法满足洛克菲勒的庞大胃口,通过陆续复制类似协议,洛克菲勒逐渐垄断了以克利夫兰为中心的大多数铁路石油运力。这样一来,洛克菲勒可以拿到比别的公司更多的回扣,自然也增强了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在石油最低迷的1873年,别的公司大都苦撑度日,而美孚“光是利润就赚到了105万美元,这还不包括其35%的产量在当地或运往西部的销售利润”。

洛克菲勒把与铁路的秘密协议当成打压竞争对手的大棒。他常常以满足自己运输需要为借口,哪怕车皮空置也不给对手以运输机会。洛克菲勒只给那些苦苦挣扎企业两条路,要么在被美孚兼并的协议上签字,要么接受破产的命运。在此之前,几乎没有人会想到,有朝一日铁路会成为他们的生存瓶颈。瓶颈一旦完全掌控,洛克菲勒便如鱼得水。1872年初,克利夫兰有26家炼油公司,而一年后只剩6家,其他的自然是换上了美孚的司徽。

不要低估洛克菲勒的贪得无厌。1878年,“美孚石油公司除了可以通过自身的货运得到回扣外,其他人通过铁路干线运输石油时,它还可以收取每桶20-35美分的回扣”。也就是说,别人运油必须给美孚以回扣。这何异于抢劫。

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曾在1877年“决定支持帝国运输公司,对所有货运一视同仁”,结果洛克菲勒不仅很快撤走“占该铁路65%货运量的石油货运业务”,还依托伊利和中央铁路公司大幅削减运费,回扣最多时甚至超过运费,说白了,就是倒贴,目的只有一个,不计成本吸走货源,打垮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

美孚没什么不能赢

曾有洛克菲勒个人传记提到,在商战中,洛克菲勒讨厌用价格战驱逐竞争者。他更愿意向竞争者们提供现金或美孚公司的股票买下他们的炼油厂。

塔贝尔的调查则表明,“尽管洛克菲勒一再声称,以低于市场出售的手段来驱使竞争对手退出市场的做法是他要治疗的行业毒瘤之一,但他也会毫不犹豫地运用这种手段”,“当洛克菲勒开始低价出售时,他却能日复一日、周复一周、月复一月地坚持,直到他的竞争对手什么都不剩”。

洛克菲勒极擅长“围点打援”战术。当他圈定一个目标后,一方面会把价格使劲往下压,另一方面则通过手中掌握的运输网络,严控对方补充新的血液。

在公开场合,洛克菲勒表现得沉默寡言,谦谦君子,一旦开始价格战,他立马变成一位冷血的屠夫。巴尔的摩的西尔维娅·亨特夫人是位寡妇,就因为她挡在洛克菲勒垄断当地炼油市场目标的路线上,结果“他们破坏她的公司,打垮她的精神,犹如冷酷地杀死一只狗”。而克利夫兰B先生的夫人是位遗孀。为拿下B先生的夫人的炼油厂,洛克菲勒亲自登门表足诚意,答应对方提出的一系列合情合理的条件。然而,收购后,“承诺没有一个兑现”。

为搞垮或吃掉对手,洛克菲勒常常是无所不尽其极。除了铁路运输中的回扣、价格战等,洛克菲勒还会通过秘密协议公司,扮演收购商,就是我们常说的托。

洛克菲勒还会在竞争对手拟修建管道路线中购置土地,当钉子户,同时怂恿农民对抗,阻碍对方施工;为打击独立管道公司的信心,一些被洛克菲勒收买的“御用”专家通过媒体大肆散布管道无法到达山顶,无法输送那么远,管道风险极大等不实负面信息;为掌握对手信息,洛克菲勒的信息搜集网遍布社会各个角落,许多人秘密地领取报酬;为达到阻止州际法案的通过,洛克菲勒的关系网植入政界、司法界和舆论界等方方面面。

有人曾如此形容,只要洛克菲勒确定的打击目标,对方别说是在运输,就是早先运送石油的木桶也会一个都找不到。

托拉斯留下的遗产

实事求是地讲,洛克菲勒并非平庸之辈。他极具战略发展眼光,初涉石油产业时,他便立志做大做强,所得利润几乎全部投入再发展;他对全局的把控能力极强。当别人还在疲于为扩大石油和精炼产量而加大赌注时,他却把目光转向了铁路、管道等重要瓶颈投资;他对决策的执行力极为彻底,一旦下定决心,再大投资他也绝不放弃。1913年,洛克菲勒的个人财富达到了9亿美元,富可敌国。

问题是,就是这样卓越的才能,一再悖逆社会共识。塔贝尔的连续报道最终成为最高法院调查的重要线索,并导致美孚解体被分拆成30多个公司,同时还催生了《反托拉斯法》。现如今,只要提起垄断,许多人立马会想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托拉斯美孚石油帝国。

美孚石油帝国的肢解,就像是古典市场经济理论的一次试错,换言之,市场经济如果没有设置边界,人们极可能被“鳄鱼的眼泪”迷惑。事实上,在塔贝尔报道面世前,舆论虽然对洛克菲勒多有报道,但正面形象远超负面形象。也所以,塔贝尔在结论中说,“让人吃惊的是,人们会认为,唯利是图和绅士风度是可能并存的”。

塔贝尔在最后语重心长地指出,“在竞争中和竞争外的商业行为,都应考虑其对社会的道德影响”。时间过去百多年,塔贝尔的建议至今仍旧极具指导意义,这或是美孚托拉斯解体留下的宝贵遗产。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