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艾伦·格林斯潘 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
翻译:束宇
出版:中信出版集团
时间:2019年6月
定价:88元
□刘英团
2018年11月,通用汽车在整个中西部地区裁撤了数千名员工。2019年,美国钢铁宣布在密歇根州削减200名员工,著名家居产品零售商劳氏公司宣布裁减数千个工作岗位,能源业服务商哈里伯顿也加入了裁员行列。从“繁荣”到“衰退”,美国经济的“特朗普繁荣”正在转向“特朗普昏暗”。美国何以成就“繁荣”,又为何陷入“衰退”?在财政政策刺激空间已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美联储未来的行动不仅影响着美国经济的近景,也关系到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远景。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认为,美国经济是一个不断演变的有机体,既会增长,也会停滞,美国经济仍有稳健一面,甚至仍将保持着高速增长。而美国之所以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天赋,核心在于能够容纳创造性破坏带来的后果,破旧立新的潮流从未衰退,新人口、新观念总是不断带来进步。
破坏性创新
尽管在卸任后,格林斯潘的一些政策由于2008年次贷危机的爆发而充满争议,但全球“经济沙皇”“美元总统”的称号并非浪得虚名。在新著《繁荣与衰退》中,我们不但看到一片的荒芜的殖民地是如何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造福和创新引擎,格林斯潘与《经济学人》编辑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还以凝练的语言阐述了社会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受“客观主义”哲学流派创立者安·兰德思想上的启发,格林斯潘始终坚持自由主义的理念,重视自由市场,反对政府的过度干预。他认为市场是理性和高效的,对政府的管制和干预始终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格林斯潘指出,历次经济危机的发生,不仅表现为市场失灵,也突出反映出政府的失效。对照当前,他认为美国和欧洲近年来陷入的经济疲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摒弃了过去行之有效的市场经验,陷入了福利权益陷阱,并在民粹主义压力下急剧压缩了市场自由度。对于美国经济的前景,格林斯潘和伍尔德里奇仍然抱有信心,他们认为美国解决经济问题的钥匙已经掌握在自己手中——正是因为面对创造性破坏带来的损失,美国人总是愿意用牺牲换取收益,才鼓励了创新精神与企业家精神的发展,推动着美国走向财富和力量的巅峰。
理解美国成功的原因、曾经遇到过的问题以及美国未来要走的道路,对于整个世界都至关重要。“尽管基于市场的信号和经济学家预测显示经济遭遇波折的可能性越来越高,但历史表明经济并不会陷入萎缩”,“至少在过去半个世纪中,没有一次经济衰退是从去杠杆化时期开始的。”格林斯潘认为,美国经济正处于漫长的复苏之中。他与伍德里奇还谈论了美国经济深层次的问题,并提出与唐纳德·特朗普完全不一样的“让美国再次强大”的答案。他们认为,美国经济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够允许和容忍“创造性破坏”——这种特质得益于一个移民国家推动的创业精神。相比大多数其他国家,美国也更善于处置创造性破坏所带来的创造性成果和破坏性后果:美国既擅长于创建各种各样的企业,并培养这些企业成长壮大,也擅长于关闭那些失去竞争力的企业。我认为,“破坏性创新”思维是超前、灵活的创新之举,越是居于领先地位的企业越要反省是否具有“破坏性创新”意识,并更要勇于“破坏性创新”,即使破坏的就是自己。格林斯潘肯定,“企业家是带来创造性破坏的英雄人物——这些人能够通过个人意志和智慧,把未来趋势变成现实。企业家在追逐建设企业帝国、发行新产品或者根据人类的本性追逐财富的过程中,推动了生产力的长期进步。”
悖论
“欲想成功,必先自宫。”“创造性破坏理论”是推动经济进步的主动力,堪称“永远存在的飓风”。格林斯潘认为,“创造与破坏是一对孪生兄弟。创造性破坏是用更前沿的科技手段和与这些科技相关的新的工作岗位……为我们带来一个生产力更高的经济体。”当然,“创造性破坏”不会按照摩尔定律的原则顺利开展。一种新技术推动一个经济体发生改变,可能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也可能引发“质疑、憎恨甚至义愤的浪潮”(马克斯·韦伯语),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人们本身惧怕变革,因为变革必然产生赢家和输家。正如格林斯潘所言“创造性破坏潜藏着一个天生的悖论,即曾经在创造性破坏过程中获得收益的人很有可能变成最终抵制创造性破坏的人:曾经尝到甜头的人,要么担心自己的工厂将变得跟不上时代,要么担心竞争对手可能会造出比自己更好的产品,他们会竭尽所能来冻结市场上的竞争,把他们所享有的暂时性优势转变成永久性优势。”
“创造性破坏的过程是资本主义体制的一个核心特质,它是资本主义体制得以存在的基础,同时也是任何一个资本家都必须与之共生的现象。”正如“创新理论”鼻祖、美籍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所言,创造性破坏背后的看不见的力量其实就是市场。在很大程度上,美国的繁荣在于它认可毁灭是创造的必经之路。格林斯潘和伍尔德里奇认为,美国既擅长于创建各种各样的企业,并培养这些企业成长壮大,也擅长于关闭那些失去竞争力的企业。美国拥有全球最自由的破产法,它允许公司倒闭;美国能够接受,在发展的进程中,不得不废弃一些城镇和关闭一些工厂。一方面,美国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新共和国,其既得利益者权力相对较小,宪法容许甚至鼓励人们搬迁到更合适的地方生活、就业,并获得最丰厚的工作回报。另一方面,美国的政治体制以非常强有力的手段,强化了这些地理和文化方面的优势。从实践来看,几乎所有的政客也都非常善于向公众传达一种观念,即他们可以向公众提供创造性破坏带来的好处,而公众还不用承担创造性破坏带来的损失。在《繁荣与衰退》中,林斯潘和伍尔德里奇还针对当前美国所面临或即将爆发的经济困境提出了最契合实际的政策建议,例如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以及金融体系改革等。
格林斯潘的“神话”
关于格林斯潘的神话中,最著名的是他用灵活的利率政策,创造了美国战后历史上最长的经济繁荣期,而其政策的核心在于像警惕魔鬼一样警惕通货膨胀出现的预兆。1966年7月,格林斯潘就曾在题为《论黄金和经济自由》的文章中极力反对通货膨胀并捍卫金本位制度——格林斯潘预言美国将爆发严重的通货膨胀。纵观格林斯潘任职美联储时期的美国和全球经济运行,美国只出现过两次轻微的经济衰退,却出现了历史上最长的增长期,还在克林顿时代开创了“零通胀型”经济(物价维持平准)的奇迹。在市场看来,格林斯潘似乎总是独具慧眼,在阻击通货膨胀和刺激经济增长两者之间优雅地走着钢丝。不但成功应对了1987年的纽约股市大崩盘、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网络经济泡沫、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等一系列危机,更使美国走在了信息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前沿。透过复杂的经济现实,无论是内战爆发前南方奴隶制发挥的作用,还是罗斯福新政带来的实际效应,抑或全球化及其影响给民众带来的剧烈冲击,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应该是数百万普通美国民众释放出来的惊人的能量,也正是这股能量推动着美国走向财富和力量的巅峰。
相比同时代的许多人,格林斯潘赋予金融更多、更重大的意义。他认为,金融市场在商业周期的发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59年,格林斯潘即在论文《股票价格与资本评估》论述了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并解释了股票价格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借助丰富翔实的资料和金融数据,格林斯潘和伍尔德里奇不仅再现了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许多精彩场景,还清晰地回顾了美国的政治经济政策变迁。格林斯潘坚信,只有在无限增长的环境下,经济才能充分发挥潜力。而且,格林斯潘还从来不把自己局限于某一特定的经济学派。在《繁荣与稳定》中,格林斯潘和伍尔德里奇并非无原则的对美国及其政要、经济政策连篇累牍的赞扬,而是在研究和梳理过程中针对经济社会的复杂性给其鞭辟入里的剖析,并以相对客观的态度对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的部分决策进行了反思。最近几十年间,美国的生产力止步不前,格林斯潘和伍尔德里奇认为,这是汲取历史经验的最佳时刻,美国是否还能保持其领先地位,还是将其拱手让人,应该从历史中找到答案。
作者:(美)艾伦·格林斯潘 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
翻译:束宇
出版:中信出版集团
时间:2019年6月
定价:88元
□刘英团
2018年11月,通用汽车在整个中西部地区裁撤了数千名员工。2019年,美国钢铁宣布在密歇根州削减200名员工,著名家居产品零售商劳氏公司宣布裁减数千个工作岗位,能源业服务商哈里伯顿也加入了裁员行列。从“繁荣”到“衰退”,美国经济的“特朗普繁荣”正在转向“特朗普昏暗”。美国何以成就“繁荣”,又为何陷入“衰退”?在财政政策刺激空间已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美联储未来的行动不仅影响着美国经济的近景,也关系到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远景。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认为,美国经济是一个不断演变的有机体,既会增长,也会停滞,美国经济仍有稳健一面,甚至仍将保持着高速增长。而美国之所以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天赋,核心在于能够容纳创造性破坏带来的后果,破旧立新的潮流从未衰退,新人口、新观念总是不断带来进步。
破坏性创新
尽管在卸任后,格林斯潘的一些政策由于2008年次贷危机的爆发而充满争议,但全球“经济沙皇”“美元总统”的称号并非浪得虚名。在新著《繁荣与衰退》中,我们不但看到一片的荒芜的殖民地是如何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造福和创新引擎,格林斯潘与《经济学人》编辑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还以凝练的语言阐述了社会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受“客观主义”哲学流派创立者安·兰德思想上的启发,格林斯潘始终坚持自由主义的理念,重视自由市场,反对政府的过度干预。他认为市场是理性和高效的,对政府的管制和干预始终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格林斯潘指出,历次经济危机的发生,不仅表现为市场失灵,也突出反映出政府的失效。对照当前,他认为美国和欧洲近年来陷入的经济疲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摒弃了过去行之有效的市场经验,陷入了福利权益陷阱,并在民粹主义压力下急剧压缩了市场自由度。对于美国经济的前景,格林斯潘和伍尔德里奇仍然抱有信心,他们认为美国解决经济问题的钥匙已经掌握在自己手中——正是因为面对创造性破坏带来的损失,美国人总是愿意用牺牲换取收益,才鼓励了创新精神与企业家精神的发展,推动着美国走向财富和力量的巅峰。
理解美国成功的原因、曾经遇到过的问题以及美国未来要走的道路,对于整个世界都至关重要。“尽管基于市场的信号和经济学家预测显示经济遭遇波折的可能性越来越高,但历史表明经济并不会陷入萎缩”,“至少在过去半个世纪中,没有一次经济衰退是从去杠杆化时期开始的。”格林斯潘认为,美国经济正处于漫长的复苏之中。他与伍德里奇还谈论了美国经济深层次的问题,并提出与唐纳德·特朗普完全不一样的“让美国再次强大”的答案。他们认为,美国经济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够允许和容忍“创造性破坏”——这种特质得益于一个移民国家推动的创业精神。相比大多数其他国家,美国也更善于处置创造性破坏所带来的创造性成果和破坏性后果:美国既擅长于创建各种各样的企业,并培养这些企业成长壮大,也擅长于关闭那些失去竞争力的企业。我认为,“破坏性创新”思维是超前、灵活的创新之举,越是居于领先地位的企业越要反省是否具有“破坏性创新”意识,并更要勇于“破坏性创新”,即使破坏的就是自己。格林斯潘肯定,“企业家是带来创造性破坏的英雄人物——这些人能够通过个人意志和智慧,把未来趋势变成现实。企业家在追逐建设企业帝国、发行新产品或者根据人类的本性追逐财富的过程中,推动了生产力的长期进步。”
悖论
“欲想成功,必先自宫。”“创造性破坏理论”是推动经济进步的主动力,堪称“永远存在的飓风”。格林斯潘认为,“创造与破坏是一对孪生兄弟。创造性破坏是用更前沿的科技手段和与这些科技相关的新的工作岗位……为我们带来一个生产力更高的经济体。”当然,“创造性破坏”不会按照摩尔定律的原则顺利开展。一种新技术推动一个经济体发生改变,可能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也可能引发“质疑、憎恨甚至义愤的浪潮”(马克斯·韦伯语),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人们本身惧怕变革,因为变革必然产生赢家和输家。正如格林斯潘所言“创造性破坏潜藏着一个天生的悖论,即曾经在创造性破坏过程中获得收益的人很有可能变成最终抵制创造性破坏的人:曾经尝到甜头的人,要么担心自己的工厂将变得跟不上时代,要么担心竞争对手可能会造出比自己更好的产品,他们会竭尽所能来冻结市场上的竞争,把他们所享有的暂时性优势转变成永久性优势。”
“创造性破坏的过程是资本主义体制的一个核心特质,它是资本主义体制得以存在的基础,同时也是任何一个资本家都必须与之共生的现象。”正如“创新理论”鼻祖、美籍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所言,创造性破坏背后的看不见的力量其实就是市场。在很大程度上,美国的繁荣在于它认可毁灭是创造的必经之路。格林斯潘和伍尔德里奇认为,美国既擅长于创建各种各样的企业,并培养这些企业成长壮大,也擅长于关闭那些失去竞争力的企业。美国拥有全球最自由的破产法,它允许公司倒闭;美国能够接受,在发展的进程中,不得不废弃一些城镇和关闭一些工厂。一方面,美国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新共和国,其既得利益者权力相对较小,宪法容许甚至鼓励人们搬迁到更合适的地方生活、就业,并获得最丰厚的工作回报。另一方面,美国的政治体制以非常强有力的手段,强化了这些地理和文化方面的优势。从实践来看,几乎所有的政客也都非常善于向公众传达一种观念,即他们可以向公众提供创造性破坏带来的好处,而公众还不用承担创造性破坏带来的损失。在《繁荣与衰退》中,林斯潘和伍尔德里奇还针对当前美国所面临或即将爆发的经济困境提出了最契合实际的政策建议,例如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以及金融体系改革等。
格林斯潘的“神话”
关于格林斯潘的神话中,最著名的是他用灵活的利率政策,创造了美国战后历史上最长的经济繁荣期,而其政策的核心在于像警惕魔鬼一样警惕通货膨胀出现的预兆。1966年7月,格林斯潘就曾在题为《论黄金和经济自由》的文章中极力反对通货膨胀并捍卫金本位制度——格林斯潘预言美国将爆发严重的通货膨胀。纵观格林斯潘任职美联储时期的美国和全球经济运行,美国只出现过两次轻微的经济衰退,却出现了历史上最长的增长期,还在克林顿时代开创了“零通胀型”经济(物价维持平准)的奇迹。在市场看来,格林斯潘似乎总是独具慧眼,在阻击通货膨胀和刺激经济增长两者之间优雅地走着钢丝。不但成功应对了1987年的纽约股市大崩盘、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网络经济泡沫、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等一系列危机,更使美国走在了信息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前沿。透过复杂的经济现实,无论是内战爆发前南方奴隶制发挥的作用,还是罗斯福新政带来的实际效应,抑或全球化及其影响给民众带来的剧烈冲击,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应该是数百万普通美国民众释放出来的惊人的能量,也正是这股能量推动着美国走向财富和力量的巅峰。
相比同时代的许多人,格林斯潘赋予金融更多、更重大的意义。他认为,金融市场在商业周期的发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59年,格林斯潘即在论文《股票价格与资本评估》论述了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并解释了股票价格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借助丰富翔实的资料和金融数据,格林斯潘和伍尔德里奇不仅再现了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许多精彩场景,还清晰地回顾了美国的政治经济政策变迁。格林斯潘坚信,只有在无限增长的环境下,经济才能充分发挥潜力。而且,格林斯潘还从来不把自己局限于某一特定的经济学派。在《繁荣与稳定》中,格林斯潘和伍尔德里奇并非无原则的对美国及其政要、经济政策连篇累牍的赞扬,而是在研究和梳理过程中针对经济社会的复杂性给其鞭辟入里的剖析,并以相对客观的态度对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的部分决策进行了反思。最近几十年间,美国的生产力止步不前,格林斯潘和伍尔德里奇认为,这是汲取历史经验的最佳时刻,美国是否还能保持其领先地位,还是将其拱手让人,应该从历史中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