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博物馆“花落”宁波追忆

□王珏麟

2019年1月12日,中国保险博物馆在300多位嘉宾的见证下开馆。谈起中国保险博物馆“花落”宁波,我不由得想起了筹办中国保险博物馆过程中的一些我所知道的往事。


2019年1月12日,中国保险博物馆举办开馆仪式。部分出席领导、嘉宾在中国保险博物馆前合影。

梦想诞生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已经有了200余年的历史。通过研究,我发现在晚清至民国时期,特别是民国时期,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主要是由宁波帮主导的。自1905年始,朱葆三的华兴保险公司、宋汉章的中国保险公司、秦润卿的中国天一保险公司、孙衡甫的四明保险公司、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宁波人卢绪章和谢守天的两家红色保险公司——民安保险公司和大安产物保险公司等一大批的保险公司相继创立。可以说,正是宁波帮的不懈努力才有了民国时期中国金融保险业的蓬勃发展。基于历史上宁波帮对中国保险业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我在2008年萌生出创办中国第一个宁波帮博物馆保险子馆的想法。

2009年的一个周日,我专门前往位于宁波镇海庄市的宁波帮博物馆参观,当看到金融保险展区内那寥寥无几的照片和实物,以及那只言片语的描述后,我十分失望。回来以后,我立即撰写了《建立宁波帮博物馆保险子馆的建议》。这篇文章引发了宁波保险界一部分相关人士的共鸣后,我请行业内的一位政协委员邱卫东将该提案提交宁波“两会”。提案初次提交“两会”的时间是2010年3月初,当时,我认为在宁波能把宁波帮博物馆保险子馆创建起来,已经是很好的事情了,又哪里敢想“中国”二字呢!提案上交后不久,就得到了宁波市保险学会和宁波保监局的重视。该年6月,宁波镇海区宣传部负责人和宁波帮博物馆馆长王辉先生对提案进行了反馈。他们表示宁波帮博物馆二期工程建设完工后一定开辟出更大区域展示金融保险文物,让国内更多的保险人了解中国保险业的历史。

在2011年3月召开的“两会”上,时任宁波保险学会秘书长杜才先生代表宁波保险学会科普委员会在会上继续提出创建“宁波帮博物馆保险子馆”的建议,就如何建设博物馆提出了具体的设想和措施。

2014年1月,时任宁波市政协文史委朱忠祥主任第三次提交了设立“宁波帮保险博物馆”的提案,引发了委员们的热议,认为创建宁波帮博物馆保险子馆十分必要。但由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大家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分歧。例如对于博物馆场馆的选择,大家存有不同的看法,后来历经了3次变化,经过宁波市政府和宁波市金融办的积极努力,才最终确定老外滩白沙路126号为中国保险博物馆馆址。

落种开花

2011年2月初,在一个冬雪消融、阳光明媚的日子,宁波市保险学会负责人管益君女士、徐明先生,时任学会副会长兼任保险学会科普专业工委主任、时任中国人寿宁波市分公司副总经理王立华先生,组织宁波保监局相关部门和宁波市保险学会相关人员前往宁波帮博物馆进行参观。当大家看到金融展馆中有关保险的介绍仅占小小一隅时都深有感触,一致认为这与历史上宁波帮曾引领中国保险业潮流的地位及所创造的辉煌成就太不匹配。此次宁波帮博物馆之行,使大家对建立宁波帮博物馆保险子馆产生了最初的感性认识,一致期望一所能够切实展现宁波帮保险业成绩的博物馆能尽快在宁波落地。

2011年10月30日,在时任宁波保监局局长邓俊辉的主导下,时任副局长姜国富、时任人事教育处处长陈红、时任宁波保险行业协会会长耿岳、时任统计研究处科长姜政一、时任人事教育处科长邓梧龙的指导下,宁波保监局在宁波钱业会馆举办了“宁波保险业改革发展成就回顾展”,在宁波保险行业内产生了很大反响。展览期间,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教授来宁波讲座时也参观了展览。郝演苏教授说:“此次展览办得很好。我没有想到宁波保险业历史底蕴会这么深厚。看了这一展览后,让我们大家对中国保险业,特别是宁波保险业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积极呼吁

2014年3月,中国保险学会在北京召开创建中国保险博物馆的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为中国保险博物馆的建立提供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在研讨会上,我受宁波保险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会长王立华先生的委托,向大会呼吁“创建中国保险博物馆是我们奋斗了多年的梦想。”我来北京的前一天,宁波保险学会在宁波保监局17楼会议室召开了宁波保险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2014年第一次会议,在会议议程当中,我做了关于推动“宁波帮与中国保险”博物馆建设工作的补充说明及下一步建议。王立华副会长、宁波保险学会秘书长杜才、副秘书长徐明希望我把会议精神带到这次北京会议上,期望我们的努力能得到支持。在3月万物勃发的季节,我能像春天的燕子把喜讯带回宁波。

当时宁波创建中国保险博物馆有几个有利条件:一是建馆提案已经三次提交宁波“两会”,呼声较高;二是2012年“海葵”台风及2013年“菲特”台风灾害,使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保险业“精巧的社会稳定器”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三是宁波帮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贡献巨大,曾主导中国近代保险业近50年的发展,对新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同样做出了重大贡献;四是在硬件条件上,2014年2月,宁波海曙区政府在重新规划月湖街区时将博物馆、民宿客栈和特色餐饮作为重点发展对象;五是宁波作为上海后花园,距离上海只有2个半小时的路程,交通便利。以上种种条件使宁波比其他城市在创建中国保险博物馆方面更具有竞争力。

政府推动

经过宁波市金融办的积极争取和推动,2015年初,时任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刘奇同志到访原中国保监会,提出了在宁波筹建中国保险博物馆的设想。此后几年间,宁波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王仁洲、褚银良、刘长春、宁波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姚蓓军主任多次赴京考察金融相关主题博物馆,并与中国保险学会、中国金融博物馆(集团)会商研究保险博物馆筹建布展运营等事宜。与此同时,宁波市金融办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和原中国保监会、中国保险学会史志办、中国金融博物馆(集团)等单位沟通协调,开展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经过宁波市政府、宁波市金融办和宁波保监局的积极争取,2016年11月,在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创建大会上,签署了中国保险博物馆落户宁波的协议。

2016年7月,中国保险博物馆研讨会在宁波市政府会议室召开。在宁波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姚蓓军的主持下,众多专家齐聚一堂就博物馆建设进行研讨。

2016年11月23日上午,中国保险学会在湖北武汉召开中国保险博物馆展陈大纲专家讨论会,来自学界、史志界、博物馆、保险公司、地方保险学会的20多位专家学者就《中国保险博物馆展陈大纲(初稿)》进行讨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2017年9月和2018年10月,中国保险博物馆建馆第三次和第四次论证会在宁波召开。宁波市众位专家就博物馆展陈大纲和建设细节再次进行了论证。

在论证会期间,分管宁波市金融保险的几任副市长和金融办的领导还先后几次赴京拜访原中国保险学会,就建设中国保险博物馆的方案进行了细致的研讨。

花落甬城

创建中国保险博物馆,一直是中国保险业所有保险人的梦想。在浙江省人民政府、宁波市政府、宁波市金融办、中国保险学会、中国保险史专家、中国金融博物馆和众多保险人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1月12日中国保险博物馆终于花落甬城。

中国保险博物馆成功落户宁波,为中国保险人以及每一位参观者回望中国保险历史提供了条件和渠道,也为中国保险人以史为鉴、再接再厉开创中国保险业新局面提供了智慧和经验。它将成为数百万保险从业人员构建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成为普及保险知识,提升全社会风险意识,共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个有效抓手和宣传阵地。

中国保险博物馆“花落”宁波追忆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1-17

□王珏麟

2019年1月12日,中国保险博物馆在300多位嘉宾的见证下开馆。谈起中国保险博物馆“花落”宁波,我不由得想起了筹办中国保险博物馆过程中的一些我所知道的往事。


2019年1月12日,中国保险博物馆举办开馆仪式。部分出席领导、嘉宾在中国保险博物馆前合影。

梦想诞生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已经有了200余年的历史。通过研究,我发现在晚清至民国时期,特别是民国时期,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主要是由宁波帮主导的。自1905年始,朱葆三的华兴保险公司、宋汉章的中国保险公司、秦润卿的中国天一保险公司、孙衡甫的四明保险公司、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宁波人卢绪章和谢守天的两家红色保险公司——民安保险公司和大安产物保险公司等一大批的保险公司相继创立。可以说,正是宁波帮的不懈努力才有了民国时期中国金融保险业的蓬勃发展。基于历史上宁波帮对中国保险业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我在2008年萌生出创办中国第一个宁波帮博物馆保险子馆的想法。

2009年的一个周日,我专门前往位于宁波镇海庄市的宁波帮博物馆参观,当看到金融保险展区内那寥寥无几的照片和实物,以及那只言片语的描述后,我十分失望。回来以后,我立即撰写了《建立宁波帮博物馆保险子馆的建议》。这篇文章引发了宁波保险界一部分相关人士的共鸣后,我请行业内的一位政协委员邱卫东将该提案提交宁波“两会”。提案初次提交“两会”的时间是2010年3月初,当时,我认为在宁波能把宁波帮博物馆保险子馆创建起来,已经是很好的事情了,又哪里敢想“中国”二字呢!提案上交后不久,就得到了宁波市保险学会和宁波保监局的重视。该年6月,宁波镇海区宣传部负责人和宁波帮博物馆馆长王辉先生对提案进行了反馈。他们表示宁波帮博物馆二期工程建设完工后一定开辟出更大区域展示金融保险文物,让国内更多的保险人了解中国保险业的历史。

在2011年3月召开的“两会”上,时任宁波保险学会秘书长杜才先生代表宁波保险学会科普委员会在会上继续提出创建“宁波帮博物馆保险子馆”的建议,就如何建设博物馆提出了具体的设想和措施。

2014年1月,时任宁波市政协文史委朱忠祥主任第三次提交了设立“宁波帮保险博物馆”的提案,引发了委员们的热议,认为创建宁波帮博物馆保险子馆十分必要。但由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大家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分歧。例如对于博物馆场馆的选择,大家存有不同的看法,后来历经了3次变化,经过宁波市政府和宁波市金融办的积极努力,才最终确定老外滩白沙路126号为中国保险博物馆馆址。

落种开花

2011年2月初,在一个冬雪消融、阳光明媚的日子,宁波市保险学会负责人管益君女士、徐明先生,时任学会副会长兼任保险学会科普专业工委主任、时任中国人寿宁波市分公司副总经理王立华先生,组织宁波保监局相关部门和宁波市保险学会相关人员前往宁波帮博物馆进行参观。当大家看到金融展馆中有关保险的介绍仅占小小一隅时都深有感触,一致认为这与历史上宁波帮曾引领中国保险业潮流的地位及所创造的辉煌成就太不匹配。此次宁波帮博物馆之行,使大家对建立宁波帮博物馆保险子馆产生了最初的感性认识,一致期望一所能够切实展现宁波帮保险业成绩的博物馆能尽快在宁波落地。

2011年10月30日,在时任宁波保监局局长邓俊辉的主导下,时任副局长姜国富、时任人事教育处处长陈红、时任宁波保险行业协会会长耿岳、时任统计研究处科长姜政一、时任人事教育处科长邓梧龙的指导下,宁波保监局在宁波钱业会馆举办了“宁波保险业改革发展成就回顾展”,在宁波保险行业内产生了很大反响。展览期间,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教授来宁波讲座时也参观了展览。郝演苏教授说:“此次展览办得很好。我没有想到宁波保险业历史底蕴会这么深厚。看了这一展览后,让我们大家对中国保险业,特别是宁波保险业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积极呼吁

2014年3月,中国保险学会在北京召开创建中国保险博物馆的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为中国保险博物馆的建立提供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在研讨会上,我受宁波保险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会长王立华先生的委托,向大会呼吁“创建中国保险博物馆是我们奋斗了多年的梦想。”我来北京的前一天,宁波保险学会在宁波保监局17楼会议室召开了宁波保险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2014年第一次会议,在会议议程当中,我做了关于推动“宁波帮与中国保险”博物馆建设工作的补充说明及下一步建议。王立华副会长、宁波保险学会秘书长杜才、副秘书长徐明希望我把会议精神带到这次北京会议上,期望我们的努力能得到支持。在3月万物勃发的季节,我能像春天的燕子把喜讯带回宁波。

当时宁波创建中国保险博物馆有几个有利条件:一是建馆提案已经三次提交宁波“两会”,呼声较高;二是2012年“海葵”台风及2013年“菲特”台风灾害,使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保险业“精巧的社会稳定器”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三是宁波帮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贡献巨大,曾主导中国近代保险业近50年的发展,对新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同样做出了重大贡献;四是在硬件条件上,2014年2月,宁波海曙区政府在重新规划月湖街区时将博物馆、民宿客栈和特色餐饮作为重点发展对象;五是宁波作为上海后花园,距离上海只有2个半小时的路程,交通便利。以上种种条件使宁波比其他城市在创建中国保险博物馆方面更具有竞争力。

政府推动

经过宁波市金融办的积极争取和推动,2015年初,时任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刘奇同志到访原中国保监会,提出了在宁波筹建中国保险博物馆的设想。此后几年间,宁波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王仁洲、褚银良、刘长春、宁波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姚蓓军主任多次赴京考察金融相关主题博物馆,并与中国保险学会、中国金融博物馆(集团)会商研究保险博物馆筹建布展运营等事宜。与此同时,宁波市金融办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和原中国保监会、中国保险学会史志办、中国金融博物馆(集团)等单位沟通协调,开展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经过宁波市政府、宁波市金融办和宁波保监局的积极争取,2016年11月,在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创建大会上,签署了中国保险博物馆落户宁波的协议。

2016年7月,中国保险博物馆研讨会在宁波市政府会议室召开。在宁波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姚蓓军的主持下,众多专家齐聚一堂就博物馆建设进行研讨。

2016年11月23日上午,中国保险学会在湖北武汉召开中国保险博物馆展陈大纲专家讨论会,来自学界、史志界、博物馆、保险公司、地方保险学会的20多位专家学者就《中国保险博物馆展陈大纲(初稿)》进行讨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2017年9月和2018年10月,中国保险博物馆建馆第三次和第四次论证会在宁波召开。宁波市众位专家就博物馆展陈大纲和建设细节再次进行了论证。

在论证会期间,分管宁波市金融保险的几任副市长和金融办的领导还先后几次赴京拜访原中国保险学会,就建设中国保险博物馆的方案进行了细致的研讨。

花落甬城

创建中国保险博物馆,一直是中国保险业所有保险人的梦想。在浙江省人民政府、宁波市政府、宁波市金融办、中国保险学会、中国保险史专家、中国金融博物馆和众多保险人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1月12日中国保险博物馆终于花落甬城。

中国保险博物馆成功落户宁波,为中国保险人以及每一位参观者回望中国保险历史提供了条件和渠道,也为中国保险人以史为鉴、再接再厉开创中国保险业新局面提供了智慧和经验。它将成为数百万保险从业人员构建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成为普及保险知识,提升全社会风险意识,共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个有效抓手和宣传阵地。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