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金融瞭望台

数字化转型:科技的作用是支持,更是引领

发布时间:2020-02-05 10:23:14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赵辉

“科技以前是支持作用,未来我们希望引领变化,看有什么样的科技应用会使得业务有较大的飞跃。”平安产险总经理助理兼CTO顾青山说。今天,面对迅猛的科技大潮,拥抱数字化,打造科技驱动型企业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为打造科技驱动型企业,许多险企不惜巨资进行科技投入,高薪聘请科技人才,但是却最终发现效果不仅如人意。高薪聘请的科技人才要么离开,要么被同化,变成了一个普通的信息技术人员,难以发挥创造力,驱动险企的数字化创新。

重业务而轻科技的思维

为什么?这根本上来自领导者所面临的业绩压力和由此带来的思维方式。在险企中,一线的业务部门往往是最直接带来收入的部门,其价值往往最为明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它往往最容易得到领导者的青睐。

而相比于业务部门,科技部门往往无法直接带来收入,在话语权等方面,要弱于科技部门。

在一些领导者思维中,科技部门就是为业务部门服务,支持与配合好业务部门,才是它们的本分。当科技部门与业务部门发生矛盾时,业务部门往往占有较强的话语权;当出现问题时,“一线缺少炮火”时,科技部门往往是最容易被指责的,而实际上,很多时候的症结不在于科技部门。这打击了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让他们以消极而被动的心态,参与到企业数字化转型大潮中。结果在这些企业,传统业务提升尚可,但创新不足。

“只有创新才能实现新的发展动能转换。它是走出目前同质化市场竞争,寻找未来增长引擎的唯一出路。”中国太保产险董事长顾越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今天的数字化转型早已从科技支持,到科技驱动和引领。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科技的快速发展,并对传统险企的全面改造,创新开始成为决定险企未来的核心能力。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则从底层重塑保险价值链,为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科技不仅仅能够帮助业务部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更能够带来创新的产品、商业模式等等。它将带来企业全新的发展空间,推动企业跨越第一曲线,走向第二曲线。要看到,它不仅仅是一个赋能者,更是一个企业创新与转型的激活者。

如何让科技成为引领者

对于险企,不仅仅要让科技支持好业务部门,更需要推动科技人员主动探索,大胆实践,寻找对于传统流程改进,乃至替代的方法。

例如,2018年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在北京发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宣示中国人保落实“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思想理念。

在科技创新方面,人保将聚焦三类科技赋能,切实发挥数字化技术在集团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推动创新的线上化、平台化、智能化,推动公司数字化转型,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金融保险业务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对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中国人保相关负责人表示,人保将主要推动三类科技赋能:一是赋能客户服务的线上化改造,推动客户服务模式从传统的柜面、电话、第三方机构等线下服务模式向以APP、微信公众号、官网等为载体的线上服务模式转变。二是赋能资源的平台化共享,通过建设前端统一的客户触面平台、中端统一的运营共享平台、后端统一的数据集成平台,实现资源整合共享、灵活调配。三是赋能业务流程的智能化升级,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保险全流程、多领域的智能应用,应用物(车)联网、可穿戴设备等技术打造智慧数据产品与客户风险解决方案,探索区块链、无人驾驶、生命科学等前沿技术应用。

在这个定位里,科技人员已经从支持者,变为创新的引领者。

在平安产险的科技中心,也正掀起了一场文化变革:从被动到主动;从支持到引领;从IT成本到业务的价值。

何谓从被动到主动?在变革之下,科技人员不再是被动地交付业务需求,而是成为业务的驱动力。“我们要求所有科技人员,从被动地去看业务有什么要求,变成主动去挖掘有什么技术可以帮到业务,甚至更主动地去看业务到底是哪个地方需要提升。”顾青山解释道。

何谓从支持到引领?“科技以前是支持,未来我们希望引领变化,看有什么样的科技应用后,会使得业务有较大的飞跃。”

如何实现从IT成本到业务价值?“以前一谈到IT需求,就看要投多少时间,需要多少预算,资源是否足够,而现在则更多是看事情本身的重要程度,如果足够重要,就集中足够的资源去做,创造业务价值,这才是生产力逻辑。”

不仅仅科技人员在转变,管理者也在转变。以前管项目是管理时间,项目成败看是否在预期内完成;现在管项目,更看重的是产出,时间则是有弹性的。

目前在平安产险,有三个方面考核,第一是颠覆:把原有的流程打破,建立新的流程,或者找到新的方向。第二是提升:把业绩通过科技向上提升。第三是优化:通过科技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事实上,只有将科技作为引领者,险企才能够进行前瞻性的科技布局,从而建设科技平台,实现更系统的业务转型和突破。

在德华安顾人寿总经理殷晓松看来,一方面,新技术可改造传统保险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新技术正孕育新的保险商业模式。德华安顾人寿将代理人行为和客户信息迁移到线上时,还建立了针对代理人和客户的统一大数据平台。借助内外部数据,就不同维度,为他们打上不同的标签,分类,建模。以此为基础,进行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后续开发与应用,逐步释放保险科技的力量。目前德华安顾人寿在股东支持下探索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投顾等前沿技术,与中国联通、Talkingdata、浪潮集团、上海交大在大数据保险应用领域开展合作,寻求在实时核保、精准营销、智能投顾、风险控制、产品创新方面的突破。

要让科技成为引领者,而不是驱动者,关键是要改变领导者的思维。“把数字化放到一个高度,变成一把手工程。数字化转型不是一个技术工程,而是一个结合了颠覆与创新、结合了管理与技术演进的工程。它关系到企业的自我修正、自我优化和协同转型。它涉及到了企业的文化、发展、组织和制度。只有到了这个层次,数字化转型才能成为企业的根本大法,推动它的运转。”如埃森哲信息技术服务董事总经理陈笑冰所说。


金融瞭望台

数字化转型:科技的作用是支持,更是引领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2-05

□本报记者 赵辉

“科技以前是支持作用,未来我们希望引领变化,看有什么样的科技应用会使得业务有较大的飞跃。”平安产险总经理助理兼CTO顾青山说。今天,面对迅猛的科技大潮,拥抱数字化,打造科技驱动型企业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为打造科技驱动型企业,许多险企不惜巨资进行科技投入,高薪聘请科技人才,但是却最终发现效果不仅如人意。高薪聘请的科技人才要么离开,要么被同化,变成了一个普通的信息技术人员,难以发挥创造力,驱动险企的数字化创新。

重业务而轻科技的思维

为什么?这根本上来自领导者所面临的业绩压力和由此带来的思维方式。在险企中,一线的业务部门往往是最直接带来收入的部门,其价值往往最为明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它往往最容易得到领导者的青睐。

而相比于业务部门,科技部门往往无法直接带来收入,在话语权等方面,要弱于科技部门。

在一些领导者思维中,科技部门就是为业务部门服务,支持与配合好业务部门,才是它们的本分。当科技部门与业务部门发生矛盾时,业务部门往往占有较强的话语权;当出现问题时,“一线缺少炮火”时,科技部门往往是最容易被指责的,而实际上,很多时候的症结不在于科技部门。这打击了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让他们以消极而被动的心态,参与到企业数字化转型大潮中。结果在这些企业,传统业务提升尚可,但创新不足。

“只有创新才能实现新的发展动能转换。它是走出目前同质化市场竞争,寻找未来增长引擎的唯一出路。”中国太保产险董事长顾越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今天的数字化转型早已从科技支持,到科技驱动和引领。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科技的快速发展,并对传统险企的全面改造,创新开始成为决定险企未来的核心能力。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则从底层重塑保险价值链,为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科技不仅仅能够帮助业务部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更能够带来创新的产品、商业模式等等。它将带来企业全新的发展空间,推动企业跨越第一曲线,走向第二曲线。要看到,它不仅仅是一个赋能者,更是一个企业创新与转型的激活者。

如何让科技成为引领者

对于险企,不仅仅要让科技支持好业务部门,更需要推动科技人员主动探索,大胆实践,寻找对于传统流程改进,乃至替代的方法。

例如,2018年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在北京发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宣示中国人保落实“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思想理念。

在科技创新方面,人保将聚焦三类科技赋能,切实发挥数字化技术在集团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推动创新的线上化、平台化、智能化,推动公司数字化转型,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金融保险业务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对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中国人保相关负责人表示,人保将主要推动三类科技赋能:一是赋能客户服务的线上化改造,推动客户服务模式从传统的柜面、电话、第三方机构等线下服务模式向以APP、微信公众号、官网等为载体的线上服务模式转变。二是赋能资源的平台化共享,通过建设前端统一的客户触面平台、中端统一的运营共享平台、后端统一的数据集成平台,实现资源整合共享、灵活调配。三是赋能业务流程的智能化升级,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保险全流程、多领域的智能应用,应用物(车)联网、可穿戴设备等技术打造智慧数据产品与客户风险解决方案,探索区块链、无人驾驶、生命科学等前沿技术应用。

在这个定位里,科技人员已经从支持者,变为创新的引领者。

在平安产险的科技中心,也正掀起了一场文化变革:从被动到主动;从支持到引领;从IT成本到业务的价值。

何谓从被动到主动?在变革之下,科技人员不再是被动地交付业务需求,而是成为业务的驱动力。“我们要求所有科技人员,从被动地去看业务有什么要求,变成主动去挖掘有什么技术可以帮到业务,甚至更主动地去看业务到底是哪个地方需要提升。”顾青山解释道。

何谓从支持到引领?“科技以前是支持,未来我们希望引领变化,看有什么样的科技应用后,会使得业务有较大的飞跃。”

如何实现从IT成本到业务价值?“以前一谈到IT需求,就看要投多少时间,需要多少预算,资源是否足够,而现在则更多是看事情本身的重要程度,如果足够重要,就集中足够的资源去做,创造业务价值,这才是生产力逻辑。”

不仅仅科技人员在转变,管理者也在转变。以前管项目是管理时间,项目成败看是否在预期内完成;现在管项目,更看重的是产出,时间则是有弹性的。

目前在平安产险,有三个方面考核,第一是颠覆:把原有的流程打破,建立新的流程,或者找到新的方向。第二是提升:把业绩通过科技向上提升。第三是优化:通过科技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事实上,只有将科技作为引领者,险企才能够进行前瞻性的科技布局,从而建设科技平台,实现更系统的业务转型和突破。

在德华安顾人寿总经理殷晓松看来,一方面,新技术可改造传统保险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新技术正孕育新的保险商业模式。德华安顾人寿将代理人行为和客户信息迁移到线上时,还建立了针对代理人和客户的统一大数据平台。借助内外部数据,就不同维度,为他们打上不同的标签,分类,建模。以此为基础,进行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后续开发与应用,逐步释放保险科技的力量。目前德华安顾人寿在股东支持下探索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投顾等前沿技术,与中国联通、Talkingdata、浪潮集团、上海交大在大数据保险应用领域开展合作,寻求在实时核保、精准营销、智能投顾、风险控制、产品创新方面的突破。

要让科技成为引领者,而不是驱动者,关键是要改变领导者的思维。“把数字化放到一个高度,变成一把手工程。数字化转型不是一个技术工程,而是一个结合了颠覆与创新、结合了管理与技术演进的工程。它关系到企业的自我修正、自我优化和协同转型。它涉及到了企业的文化、发展、组织和制度。只有到了这个层次,数字化转型才能成为企业的根本大法,推动它的运转。”如埃森哲信息技术服务董事总经理陈笑冰所说。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