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珏麟
为什么宁波是浙江保险业最早发生地,也是中国保险业最早发生地之一呢?英国著名画家托马斯.阿罗姆这幅版画“宁波万顷棉田”可以说明这一问题。“大河、平原、盆地、饲养着大量的牛、种植了大量的水稻、棉花和豆类作物……”往往这样美丽富饶的地方自然成为耕耘保险的沃土。因为保险与富裕相伴。除此外,笔者分析还有以下四个原因:
贸易发达
宁波自古以来就是著名港口城市。它地处东海之滨,居全国大陆海岸线中段,海道辐辏,河道和陆路交通也很方便。自秦代以来,宁波与近海岛屿和滨海地区就有贸易往来。到唐宋时期,宁波进入了以港口城市为核心的“帆船贸易”时期,成为对外交通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特别是宁波在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之后,人口日见增多,市场日益繁荣,洋人贸易往来于此者也日渐增多。到了明末清初, 宁波乡民结成商帮,深入贸易发达地区开始经商,并逐步在全国各地崭露头角。这一时期,恰是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
在1793年的乾隆盛世年间,英政府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问大清帝国,他是随团出使成员。在行走宁波的考察途中,威廉·亚历山大将宁波的所见所闻用手中的画笔进行了描绘。此后英国著名画家托马斯·阿罗姆又依据他的画稿重新进行了编绘,自此在欧洲风靡一时。由此可知宁波当时的繁华景象。到清代中晚期,宁波商人登陆上海,已经成为重要的商业和社会力量。他们不仅带回了新思想,而且积极在家乡投资兴办实业。这一时期的代表有李也亭、镇海方氏家族、严信厚、叶澄衷、虞洽卿等等,他们均在宁波投资兴办了保险公司。孙中山曾评价道:“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也。”二战以后,宁波商帮转移到香港、北美等地,此时的代表为王宽诚、包玉刚、邵逸夫、李达三、曹光彪、应昌期、张忠谋、赵安中等。其中包玉刚不仅从事过保险业,而且成为“世界船王”后,也投资创办了保险公司。
宁波万顷棉田。英国著名画家托马斯·阿罗姆编绘
宁波繁忙的港口贸易。 英国著名画家托马斯·阿罗姆编绘
清政府开放海禁
康熙二十三年即1684年,清政府正式开海禁,准许对外贸易,并在“浙江之宁波府”设立浙海关,作为管理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的机构。海禁开放,民间开始再次扬帆出海,进行商贸往来。甬商曾拥有数量众多的运输船队,发达的航海业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开始工业革命,其海外贸易日益扩张。由于浙海关关税低于粤海关,各种杂费也比广州方面少很多。因此英国东印度公司不断派船到宁波、定海一带,加强与宁波商人进行丝、茶贸易。
乾隆二十二年即1757年,乾隆谕令西洋商人只可以在广东通商,不得直接与官府交往,“本年来船虽已照上年则例办理,而明岁赴浙之船,必当严行禁绝。……此地向非洋船聚集之所,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自此“广州十三行”开始办理一切有关外商的交涉事宜。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即道光年间,宁波有大小海船约400艘,经营贸易运输的船帮达六七十家,行驶于南洋、北洋之间。海上航行不仅风险大,而且自然灾害频繁,海盗猖獗,严重阻碍航运业的发展,船主、货主亦深受其害。宁波曾出现自发的经营类似船运保险的机构,帆船保险由在甬各帮行会经营,并雇船护航。船员被海盗扣押时出钱赎回,如不幸身亡,则给死者家属赔付一定款项;对自然灾害造成的海损事故,则不予赔付。
宁波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为通商口岸,准许外国人贸易居住并设关征税。“五口通商”后,宁波正式对外开埠。三江口是宁波最早的“宁波港”港埠,地理位置就是从灵桥到江北岸的下白沙一带。1862年,美商旗昌轮船公司开辟沪甬航线后,宁波老外滩相继办起了13家轮船公司,甬江沿岸先后建立了大小不等的船码头,宁波港的重心从鸦片战争前的三江口南岸江厦街一带,转移到江北岸甬江带的外马路。这一时期,英美等国在宁波江北岸设立领事馆,外商洋行相随而来,倾销洋货,贸易日盛,码头、货栈因之相继设立,轮船运输、银行和保险等相关业务也逐渐繁忙起来。1864年,即同治三年,宁波成为最早开办保险业务的口岸。至此之后的近50年间,洋人洋行陆续来甬经营保险业务。据统计,这一时期在宁波的保险代理机构或分公司共有21家,其中多数机构代理本国公司经营的贸易货物的保险。一些较早成立的英商保险公司还在宁波设有分公司或代理处。洋行代理保险业务,既可以从保费超过赔款的余额中收取按股份分红的红利,又可以从每笔保险生意中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宁波三江口。
宁波三江口“海上茶路起航地”纪念地址。
理念变化
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开始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自此中国被西方拖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日益频繁。英国人不仅继续将鸦片运往中国,而且开始将刀叉、睡衣、钢琴等商品运往中国。由于宁波本身就天生贸易往来,又具有根基很深的市场网络和商业传统,在追逐商业利益上很快与外商达成了一致。体现西方先进文明的器物与设施都首先出现在宁波,比如新式学校、医院、领事馆、邮政局、银行、教堂、洋房、报纸、电灯、自行车、马路等等,这与当时中国传统的城市形成鲜明对比。
1755年,东印度公司翻译洪任辉带领商船前往宁波试航,抵达宁波港时受到当地官员的热烈欢迎。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中增加了“开放教禁”的规定,使得传教在中国合法化。从1844年到1846年,牛津大学文学硕士、英国圣公会来华传教士、香港圣公会首任主教宋美(George Smith)对中国各通商口岸以及香港、舟山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并确定宁波为圣公会在中国的传教中心。宋美在宁波停留了三个月的时间,他认为这段经历是其“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他认为:“宁波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市民文化素养极高,且没有受到与外国人广泛贸易而带来的不良影响,便于不受干扰地进行传教工作。”“宁波居民的特征是中国民众当中令人喜爱的榜样。与外国人打交道时,他们通常显得尊敬、友好”。
位于宁波市新江桥北堍的法属天主教堂,建于清同治十一年即1872年。这座具有典型罗马哥特式的教堂,对于天主教在宁波的传播,对宁波思想界的启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曾见证了宁波外滩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变化。
天主教堂。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作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的宁波,对外开放和经济交流进一步加大。宁波出口依存度超过70%,外贸企业超过万家,年进出口额上亿美元的企业超过100家,一般贸易出口额占中国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5.5%。有30多万宁波人及后裔居住在海外67个国家和地区。有40多个国家的大公司如BP、可口可乐、飞利浦、埃克森美孚等在宁波投资,世界各大船务公司在宁波都设有分支机构。无论是宁波的传统对外贸易,还是新兴的跨境电商贸易和海外投资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随着“一带一路”和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实验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相信宁波会进一步借鉴英国伦敦、新加坡、日本和上海发展保险的经验,从而为“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备注: 经请教宁波地方史研究专家水银,欧洲人对于宁波的称呼,1655年称Liampo或liampo,中间没有分节符号。1655年后多用Ningpo或Ning-po。
参考文献
1.黄瓯.“中国见过的最美的风景”——1793年的宁波图景. 2019-3-27
2. 李天刚.大清帝国城市印象.
3. 田力.“美国驻宁波领事报告(1853-1896年)”档案介绍(十).宁波晚报. 2018-12-9
4. 宋美(George Smith)著《中国各通商城市及香港、舟山两岛考察纪事》
□王珏麟
为什么宁波是浙江保险业最早发生地,也是中国保险业最早发生地之一呢?英国著名画家托马斯.阿罗姆这幅版画“宁波万顷棉田”可以说明这一问题。“大河、平原、盆地、饲养着大量的牛、种植了大量的水稻、棉花和豆类作物……”往往这样美丽富饶的地方自然成为耕耘保险的沃土。因为保险与富裕相伴。除此外,笔者分析还有以下四个原因:
贸易发达
宁波自古以来就是著名港口城市。它地处东海之滨,居全国大陆海岸线中段,海道辐辏,河道和陆路交通也很方便。自秦代以来,宁波与近海岛屿和滨海地区就有贸易往来。到唐宋时期,宁波进入了以港口城市为核心的“帆船贸易”时期,成为对外交通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特别是宁波在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之后,人口日见增多,市场日益繁荣,洋人贸易往来于此者也日渐增多。到了明末清初, 宁波乡民结成商帮,深入贸易发达地区开始经商,并逐步在全国各地崭露头角。这一时期,恰是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
在1793年的乾隆盛世年间,英政府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问大清帝国,他是随团出使成员。在行走宁波的考察途中,威廉·亚历山大将宁波的所见所闻用手中的画笔进行了描绘。此后英国著名画家托马斯·阿罗姆又依据他的画稿重新进行了编绘,自此在欧洲风靡一时。由此可知宁波当时的繁华景象。到清代中晚期,宁波商人登陆上海,已经成为重要的商业和社会力量。他们不仅带回了新思想,而且积极在家乡投资兴办实业。这一时期的代表有李也亭、镇海方氏家族、严信厚、叶澄衷、虞洽卿等等,他们均在宁波投资兴办了保险公司。孙中山曾评价道:“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也。”二战以后,宁波商帮转移到香港、北美等地,此时的代表为王宽诚、包玉刚、邵逸夫、李达三、曹光彪、应昌期、张忠谋、赵安中等。其中包玉刚不仅从事过保险业,而且成为“世界船王”后,也投资创办了保险公司。
宁波万顷棉田。英国著名画家托马斯·阿罗姆编绘
宁波繁忙的港口贸易。 英国著名画家托马斯·阿罗姆编绘
清政府开放海禁
康熙二十三年即1684年,清政府正式开海禁,准许对外贸易,并在“浙江之宁波府”设立浙海关,作为管理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的机构。海禁开放,民间开始再次扬帆出海,进行商贸往来。甬商曾拥有数量众多的运输船队,发达的航海业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开始工业革命,其海外贸易日益扩张。由于浙海关关税低于粤海关,各种杂费也比广州方面少很多。因此英国东印度公司不断派船到宁波、定海一带,加强与宁波商人进行丝、茶贸易。
乾隆二十二年即1757年,乾隆谕令西洋商人只可以在广东通商,不得直接与官府交往,“本年来船虽已照上年则例办理,而明岁赴浙之船,必当严行禁绝。……此地向非洋船聚集之所,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自此“广州十三行”开始办理一切有关外商的交涉事宜。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即道光年间,宁波有大小海船约400艘,经营贸易运输的船帮达六七十家,行驶于南洋、北洋之间。海上航行不仅风险大,而且自然灾害频繁,海盗猖獗,严重阻碍航运业的发展,船主、货主亦深受其害。宁波曾出现自发的经营类似船运保险的机构,帆船保险由在甬各帮行会经营,并雇船护航。船员被海盗扣押时出钱赎回,如不幸身亡,则给死者家属赔付一定款项;对自然灾害造成的海损事故,则不予赔付。
宁波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为通商口岸,准许外国人贸易居住并设关征税。“五口通商”后,宁波正式对外开埠。三江口是宁波最早的“宁波港”港埠,地理位置就是从灵桥到江北岸的下白沙一带。1862年,美商旗昌轮船公司开辟沪甬航线后,宁波老外滩相继办起了13家轮船公司,甬江沿岸先后建立了大小不等的船码头,宁波港的重心从鸦片战争前的三江口南岸江厦街一带,转移到江北岸甬江带的外马路。这一时期,英美等国在宁波江北岸设立领事馆,外商洋行相随而来,倾销洋货,贸易日盛,码头、货栈因之相继设立,轮船运输、银行和保险等相关业务也逐渐繁忙起来。1864年,即同治三年,宁波成为最早开办保险业务的口岸。至此之后的近50年间,洋人洋行陆续来甬经营保险业务。据统计,这一时期在宁波的保险代理机构或分公司共有21家,其中多数机构代理本国公司经营的贸易货物的保险。一些较早成立的英商保险公司还在宁波设有分公司或代理处。洋行代理保险业务,既可以从保费超过赔款的余额中收取按股份分红的红利,又可以从每笔保险生意中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宁波三江口。
宁波三江口“海上茶路起航地”纪念地址。
理念变化
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开始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自此中国被西方拖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日益频繁。英国人不仅继续将鸦片运往中国,而且开始将刀叉、睡衣、钢琴等商品运往中国。由于宁波本身就天生贸易往来,又具有根基很深的市场网络和商业传统,在追逐商业利益上很快与外商达成了一致。体现西方先进文明的器物与设施都首先出现在宁波,比如新式学校、医院、领事馆、邮政局、银行、教堂、洋房、报纸、电灯、自行车、马路等等,这与当时中国传统的城市形成鲜明对比。
1755年,东印度公司翻译洪任辉带领商船前往宁波试航,抵达宁波港时受到当地官员的热烈欢迎。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中增加了“开放教禁”的规定,使得传教在中国合法化。从1844年到1846年,牛津大学文学硕士、英国圣公会来华传教士、香港圣公会首任主教宋美(George Smith)对中国各通商口岸以及香港、舟山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并确定宁波为圣公会在中国的传教中心。宋美在宁波停留了三个月的时间,他认为这段经历是其“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他认为:“宁波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市民文化素养极高,且没有受到与外国人广泛贸易而带来的不良影响,便于不受干扰地进行传教工作。”“宁波居民的特征是中国民众当中令人喜爱的榜样。与外国人打交道时,他们通常显得尊敬、友好”。
位于宁波市新江桥北堍的法属天主教堂,建于清同治十一年即1872年。这座具有典型罗马哥特式的教堂,对于天主教在宁波的传播,对宁波思想界的启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曾见证了宁波外滩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变化。
天主教堂。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作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的宁波,对外开放和经济交流进一步加大。宁波出口依存度超过70%,外贸企业超过万家,年进出口额上亿美元的企业超过100家,一般贸易出口额占中国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5.5%。有30多万宁波人及后裔居住在海外67个国家和地区。有40多个国家的大公司如BP、可口可乐、飞利浦、埃克森美孚等在宁波投资,世界各大船务公司在宁波都设有分支机构。无论是宁波的传统对外贸易,还是新兴的跨境电商贸易和海外投资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随着“一带一路”和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实验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相信宁波会进一步借鉴英国伦敦、新加坡、日本和上海发展保险的经验,从而为“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备注: 经请教宁波地方史研究专家水银,欧洲人对于宁波的称呼,1655年称Liampo或liampo,中间没有分节符号。1655年后多用Ningpo或Ning-po。
参考文献
1.黄瓯.“中国见过的最美的风景”——1793年的宁波图景. 2019-3-27
2. 李天刚.大清帝国城市印象.
3. 田力.“美国驻宁波领事报告(1853-1896年)”档案介绍(十).宁波晚报. 2018-12-9
4. 宋美(George Smith)著《中国各通商城市及香港、舟山两岛考察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