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记者手记:为无望而热望

发布时间:2020-02-13 11:12:47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方磊

在这次自闭症专题采访中,我遇见了以杨坤、臧京生为代表的北京公益人,也恰是与他们的此次相识与相知,使我在此次采访中的关注点有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在专注于自闭症公益事业前后的人生历程,以及他们心性之变令我讶然,甚至惊异。使我对“本性难移”这样的公理有了一点点疑问。同时,我对于以他们为代表的公益人生活与事业的状态也有着极大的兴趣,在对自闭症多年的追踪与关注中,我想之前我可能与很多人一样关注的是自闭症孩子以及他们家庭在救助中的种种问题,我可能忽视了作为自闭症专业公益人士的生活境遇与他们的心灵之音。

自闭症是一场漫漫无期的战役,发病原因不明,无法治愈,发病率在1%。作为父母将会把毕生的精力投入或者说是耗费在一件毫无希望的事情上,这是怎样一种深渊般的绝望?在曾经的采访中我接触过一些自闭症孩子父母,普遍感觉他们心力交瘁,我试图去揣度他们的深不见底的悲伤,但我听到杨坤给我讲述更多自闭症孩子父母真实的生活和他们心理状态时,我想我可以预见到他们的痛楚可能不及实际的百分之一。

在自闭症这件悲剧事件上,每个家庭都是绝地般的孤独。在写作这篇报道时,全国人民正在抗击新冠肺炎。所有人都无法置身事外。但有国家综合实力的强盛,人民的团结,心与心爱的传递与鼓舞,祖国与人民的胜利只是时间问题,我们不会感到孤单。然而,自闭症降临在某个家庭的灾难,就是这个独立家庭的全部噩梦,没有重见天日的希望。那样的孤独是外人不会懂得的。

无论是杨坤还是臧京生,他们曾经与自闭症公益毫无关联,个人的事业蒸蒸日上,这足以令他们以个人为中心的活着。无意间进入了自闭症公益,完全改变了他们的生命轨迹、他们的生活的方式、甚至改变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与世界观。是公益改变了他们的心性,他们的生命影迹映射出一个慈悲面向世界的态度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灵魂。一个深受欲念困顿的“小我”,走向一个辽远宽广的“大我”。因为理解,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越在困厄之中,才越能看出人性的光辉。他们使我想起来我曾经采访过的另一名知名自闭症公益人士窦一欣先生,作为中国最先富起来的第一批人,窦一欣自喻投入自闭症公益之前是“流氓大亨”,跋扈桀骜,甚至有抑郁症。然而,在自闭症公益中艰辛执拗的实践,他散尽家财,生活困窘,但他从无退缩,直到今天还奋发在自闭症公益一线。而他本人也性情大变,成为一名真实的谦谦君子,抑郁症也已痊愈。这样的心灵自我超越是否是慈善与公益给予真心实践者的赏赐?这是否就是公益对人生命之境界升华的魔力?

令我分外感佩的是臧京生的公益观。他相信公益就是一份普通的事业,他愿意为他付出,公益人没有多了不起,更没有高人一等,他没有觉得公益人就是大善人。“公益就是我的本职工作,不后悔、不犹豫、不埋怨。”这样的观点与杨坤、窦一欣不谋而合。这样平实朴素的公益观恰是一个公益人品性的高贵。我一直深信,公益慈善就是一个社会的良心,它不可缺失,却又安然无语,它在一个社会越平实质朴的存在,就越表明社会的文明与高贵。

实际上,在国家层面已经越来越关注与重视自闭症问题,无论是政策还是财政都给予了很多支持,社会关注度舆论的积极宣传也已经愈发深入,但离人们对此深刻的普遍认知理念还差距很大,一方面自闭症患者未来无解,各种自闭症教育模式都在尝试阶段,没有一个统筹梳理途径,缺乏权威机构介入,这些都使自闭症教育发展存在很多盲点。很多人认为自闭症离自己很远,疏于了解认知,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不是单个家庭问题,而是社会整体问题。其实在一个全社会的问题之下,没有人是可以免于其中的。

在所有自闭症盲点的突破我认为首先应该从更广泛的关注开始,从力所能及的救助干预开始。臧京生就特别提起,他们基金会很希望能有保险企业或信托机构可以一起合作。家长最担心的是孩子如何在社会上独立生活,而家庭财产如何有序传承,保险与信托恰恰可以运用他们金融专业性实现家长们滚烫的期许,那样的热望关乎一个个家庭是否避免更早的消亡,是否有更多人眷念活下去的阳光。这不仅是保险、信托金融企业可以着力开启的经营项目,更是金融业的社会责任与良知的担当。据悉,国内已经有保险公司正在筹划介入自闭症家庭的财产风险管理。这是极其令人振奋的。

我一直无法忘记臧京生开车送我归途上淡然笑言:做上公益,朋友就会越来越少。在这听似遗憾的语意里我分明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坦然,那是一种历经蹉跎、悲欣交集之后的自信与义无反顾。

 


记者手记:为无望而热望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2-13

□记者 方磊

在这次自闭症专题采访中,我遇见了以杨坤、臧京生为代表的北京公益人,也恰是与他们的此次相识与相知,使我在此次采访中的关注点有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在专注于自闭症公益事业前后的人生历程,以及他们心性之变令我讶然,甚至惊异。使我对“本性难移”这样的公理有了一点点疑问。同时,我对于以他们为代表的公益人生活与事业的状态也有着极大的兴趣,在对自闭症多年的追踪与关注中,我想之前我可能与很多人一样关注的是自闭症孩子以及他们家庭在救助中的种种问题,我可能忽视了作为自闭症专业公益人士的生活境遇与他们的心灵之音。

自闭症是一场漫漫无期的战役,发病原因不明,无法治愈,发病率在1%。作为父母将会把毕生的精力投入或者说是耗费在一件毫无希望的事情上,这是怎样一种深渊般的绝望?在曾经的采访中我接触过一些自闭症孩子父母,普遍感觉他们心力交瘁,我试图去揣度他们的深不见底的悲伤,但我听到杨坤给我讲述更多自闭症孩子父母真实的生活和他们心理状态时,我想我可以预见到他们的痛楚可能不及实际的百分之一。

在自闭症这件悲剧事件上,每个家庭都是绝地般的孤独。在写作这篇报道时,全国人民正在抗击新冠肺炎。所有人都无法置身事外。但有国家综合实力的强盛,人民的团结,心与心爱的传递与鼓舞,祖国与人民的胜利只是时间问题,我们不会感到孤单。然而,自闭症降临在某个家庭的灾难,就是这个独立家庭的全部噩梦,没有重见天日的希望。那样的孤独是外人不会懂得的。

无论是杨坤还是臧京生,他们曾经与自闭症公益毫无关联,个人的事业蒸蒸日上,这足以令他们以个人为中心的活着。无意间进入了自闭症公益,完全改变了他们的生命轨迹、他们的生活的方式、甚至改变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与世界观。是公益改变了他们的心性,他们的生命影迹映射出一个慈悲面向世界的态度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灵魂。一个深受欲念困顿的“小我”,走向一个辽远宽广的“大我”。因为理解,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越在困厄之中,才越能看出人性的光辉。他们使我想起来我曾经采访过的另一名知名自闭症公益人士窦一欣先生,作为中国最先富起来的第一批人,窦一欣自喻投入自闭症公益之前是“流氓大亨”,跋扈桀骜,甚至有抑郁症。然而,在自闭症公益中艰辛执拗的实践,他散尽家财,生活困窘,但他从无退缩,直到今天还奋发在自闭症公益一线。而他本人也性情大变,成为一名真实的谦谦君子,抑郁症也已痊愈。这样的心灵自我超越是否是慈善与公益给予真心实践者的赏赐?这是否就是公益对人生命之境界升华的魔力?

令我分外感佩的是臧京生的公益观。他相信公益就是一份普通的事业,他愿意为他付出,公益人没有多了不起,更没有高人一等,他没有觉得公益人就是大善人。“公益就是我的本职工作,不后悔、不犹豫、不埋怨。”这样的观点与杨坤、窦一欣不谋而合。这样平实朴素的公益观恰是一个公益人品性的高贵。我一直深信,公益慈善就是一个社会的良心,它不可缺失,却又安然无语,它在一个社会越平实质朴的存在,就越表明社会的文明与高贵。

实际上,在国家层面已经越来越关注与重视自闭症问题,无论是政策还是财政都给予了很多支持,社会关注度舆论的积极宣传也已经愈发深入,但离人们对此深刻的普遍认知理念还差距很大,一方面自闭症患者未来无解,各种自闭症教育模式都在尝试阶段,没有一个统筹梳理途径,缺乏权威机构介入,这些都使自闭症教育发展存在很多盲点。很多人认为自闭症离自己很远,疏于了解认知,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不是单个家庭问题,而是社会整体问题。其实在一个全社会的问题之下,没有人是可以免于其中的。

在所有自闭症盲点的突破我认为首先应该从更广泛的关注开始,从力所能及的救助干预开始。臧京生就特别提起,他们基金会很希望能有保险企业或信托机构可以一起合作。家长最担心的是孩子如何在社会上独立生活,而家庭财产如何有序传承,保险与信托恰恰可以运用他们金融专业性实现家长们滚烫的期许,那样的热望关乎一个个家庭是否避免更早的消亡,是否有更多人眷念活下去的阳光。这不仅是保险、信托金融企业可以着力开启的经营项目,更是金融业的社会责任与良知的担当。据悉,国内已经有保险公司正在筹划介入自闭症家庭的财产风险管理。这是极其令人振奋的。

我一直无法忘记臧京生开车送我归途上淡然笑言:做上公益,朋友就会越来越少。在这听似遗憾的语意里我分明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坦然,那是一种历经蹉跎、悲欣交集之后的自信与义无反顾。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