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琴 周挺
“虽然不做护士多年了,但大疫当前我绝不会当‘逃兵’。”中国人寿武汉市青山区支公司胡静由衷地说。
在武汉疫情肆虐、前线最吃紧的关键时刻,护士出身的胡静没有考虑到个人安危,而是主动请缨重回战疫前线医院,当起了一名护理志愿者。
今年42岁的胡静毕业于湖北医科大学高级护理专业,曾在武钢二医院内科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0余年,此间她还担任过4年心血管专科病区的护士长。
2020年春节,胡静一直关注着武汉疫情,每当看到新闻中不断上升的确诊和疑似病例数,看到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每天坚守在一线超负荷工作时,她的内心就会泛起波澜。虽然自己离开护士岗位已多年,但对于医护工作者的辛苦,她至今仍能感同身受。
国寿女将重操老本行
既然自己曾是一名临床医护人员,有一定的呼吸急救经验,在这关键时刻就要挺身而出,贡献出自己的微薄力量。胡静将此想法告诉了丈夫和女儿,得到了他们的积极支持。
有了家人的支持,胡静便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志愿者招募信息。她从有关媒体上看到武昌区招募医务志愿者的信息后,便毫不犹豫地提交了申请,通过审核后如愿成为一名医务志愿者。考虑到医务志愿者有较高风险,一旦离家就要坚持到任务结束才能回家的实际,为避免家中老人担心,胡静反复叮嘱丈夫、女儿一定要瞒住老人,如果老人问起,就说她出远门忙公司的事去了。
安排好家里的一切,正月初十上午,胡静拎着简单的行李,在家人担忧的目光中,前往湖北大中中医院(市新冠肺炎临时征用定点医院)报到。
紧张艰难的护理工作
上岗第一天,胡静迅速熟悉病区环境、患者情况和工作流程等,以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当天还参与了附近社区疑似患者的收治联系工作。
由于患者较多,胡静所在病区的床位一直处于饱和状态,给患者量体温、打点滴、发药喂药、清理身体等工作任务繁重而危险,尽管建立了轮班制度,但她经常交班后仍坚持工作,往往连续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
护士是直接、频繁接触病人的群体,需穿着厚重的防护衣、隔离服,戴护目镜和两、三层的医用口罩。上岗前,要提前半天禁水禁食,胡静经常连续十多个小时不吃不喝,身体“裹”在防护服里面奔走。她回忆说:“走路时都能感觉到里面的衣服湿透、滴水,加之医用口罩在鼻梁处长时固定挤压,鼻梁和脸也非常疼。”
在层层防护下原本简单的护理工作也变得困难得多。胡静说:“刚开始大家都不习惯,毕竟穿戴护具,操作的灵活度会受到一定影响,同时护目镜上的雾气又会影响到视线,扎针的时候容易偏。”所以,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才能减少失误。
高强度的工作经常导致体力透支,即使走出隔离区也不能马上休息,为避免携带病毒,必须立即洗澡半小时以上。回到住地还要再次洗澡,之后才能休息。胡静往往是匆匆喝一大杯水,然后快速吃一碗泡面,倒头就睡,抓紧补充体力,以迎接下一轮紧张的护理工作。
视患者如亲人
由于此次疫情的特殊性,所有入院的病人均没有家属陪护,胡静和伙伴们不仅要做好病人的日常护理,还要担负起他们的心理疏导工作,双重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但她仍然一丝不苟。
在每天忙碌的工作中,胡静更多地留心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患者们焦急、无助的眼神,让胡静感到不仅要给病人以科学救治,还要重视其心理疏导,双管齐下才有利于他们的病情恢复。于是,她尽量抽空多陪病人聊天,并总是这样安慰他们说:“不要被病毒吓倒,一定要树立信心,要积极配合治疗,相信医护人员会和大家一起共度难关……”
厚重的防护服虽然隔开了她与患者的直接接触,但隔不断她对患者的关爱与真情。见她每天总是如此紧张忙碌,患者心疼地对她说:“你太辛苦了,也抽空歇歇吧!”。每当听到这样的话,她总是笑着摇摇头说:“我还年轻、不累。”
换个场地继续战斗
结束医务志愿者工作后,考虑到家人安全,胡静按规定进行了为期14天的自我隔离。在隔离的日子里,她通过微信等平台在线复工,在公司引导下,和伙伴们一起探索线上工作的新模式。
隔离期结束后,胡静又把自己忙成了个不停转的“陀螺”:她一边照顾家人,一边安排好工作后仍然挤出时间去所在社区当起了志愿者,有空就主动帮助社区组织团购、分发物资等。
谈到参与医务志愿者活动,胡静总是这样说:“从事医务志愿者工作,能有机会站在战斗的最前沿,帮助到一部分人,我觉得很快乐!”
□张友琴 周挺
“虽然不做护士多年了,但大疫当前我绝不会当‘逃兵’。”中国人寿武汉市青山区支公司胡静由衷地说。
在武汉疫情肆虐、前线最吃紧的关键时刻,护士出身的胡静没有考虑到个人安危,而是主动请缨重回战疫前线医院,当起了一名护理志愿者。
今年42岁的胡静毕业于湖北医科大学高级护理专业,曾在武钢二医院内科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0余年,此间她还担任过4年心血管专科病区的护士长。
2020年春节,胡静一直关注着武汉疫情,每当看到新闻中不断上升的确诊和疑似病例数,看到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每天坚守在一线超负荷工作时,她的内心就会泛起波澜。虽然自己离开护士岗位已多年,但对于医护工作者的辛苦,她至今仍能感同身受。
国寿女将重操老本行
既然自己曾是一名临床医护人员,有一定的呼吸急救经验,在这关键时刻就要挺身而出,贡献出自己的微薄力量。胡静将此想法告诉了丈夫和女儿,得到了他们的积极支持。
有了家人的支持,胡静便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志愿者招募信息。她从有关媒体上看到武昌区招募医务志愿者的信息后,便毫不犹豫地提交了申请,通过审核后如愿成为一名医务志愿者。考虑到医务志愿者有较高风险,一旦离家就要坚持到任务结束才能回家的实际,为避免家中老人担心,胡静反复叮嘱丈夫、女儿一定要瞒住老人,如果老人问起,就说她出远门忙公司的事去了。
安排好家里的一切,正月初十上午,胡静拎着简单的行李,在家人担忧的目光中,前往湖北大中中医院(市新冠肺炎临时征用定点医院)报到。
紧张艰难的护理工作
上岗第一天,胡静迅速熟悉病区环境、患者情况和工作流程等,以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当天还参与了附近社区疑似患者的收治联系工作。
由于患者较多,胡静所在病区的床位一直处于饱和状态,给患者量体温、打点滴、发药喂药、清理身体等工作任务繁重而危险,尽管建立了轮班制度,但她经常交班后仍坚持工作,往往连续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
护士是直接、频繁接触病人的群体,需穿着厚重的防护衣、隔离服,戴护目镜和两、三层的医用口罩。上岗前,要提前半天禁水禁食,胡静经常连续十多个小时不吃不喝,身体“裹”在防护服里面奔走。她回忆说:“走路时都能感觉到里面的衣服湿透、滴水,加之医用口罩在鼻梁处长时固定挤压,鼻梁和脸也非常疼。”
在层层防护下原本简单的护理工作也变得困难得多。胡静说:“刚开始大家都不习惯,毕竟穿戴护具,操作的灵活度会受到一定影响,同时护目镜上的雾气又会影响到视线,扎针的时候容易偏。”所以,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才能减少失误。
高强度的工作经常导致体力透支,即使走出隔离区也不能马上休息,为避免携带病毒,必须立即洗澡半小时以上。回到住地还要再次洗澡,之后才能休息。胡静往往是匆匆喝一大杯水,然后快速吃一碗泡面,倒头就睡,抓紧补充体力,以迎接下一轮紧张的护理工作。
视患者如亲人
由于此次疫情的特殊性,所有入院的病人均没有家属陪护,胡静和伙伴们不仅要做好病人的日常护理,还要担负起他们的心理疏导工作,双重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但她仍然一丝不苟。
在每天忙碌的工作中,胡静更多地留心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患者们焦急、无助的眼神,让胡静感到不仅要给病人以科学救治,还要重视其心理疏导,双管齐下才有利于他们的病情恢复。于是,她尽量抽空多陪病人聊天,并总是这样安慰他们说:“不要被病毒吓倒,一定要树立信心,要积极配合治疗,相信医护人员会和大家一起共度难关……”
厚重的防护服虽然隔开了她与患者的直接接触,但隔不断她对患者的关爱与真情。见她每天总是如此紧张忙碌,患者心疼地对她说:“你太辛苦了,也抽空歇歇吧!”。每当听到这样的话,她总是笑着摇摇头说:“我还年轻、不累。”
换个场地继续战斗
结束医务志愿者工作后,考虑到家人安全,胡静按规定进行了为期14天的自我隔离。在隔离的日子里,她通过微信等平台在线复工,在公司引导下,和伙伴们一起探索线上工作的新模式。
隔离期结束后,胡静又把自己忙成了个不停转的“陀螺”:她一边照顾家人,一边安排好工作后仍然挤出时间去所在社区当起了志愿者,有空就主动帮助社区组织团购、分发物资等。
谈到参与医务志愿者活动,胡静总是这样说:“从事医务志愿者工作,能有机会站在战斗的最前沿,帮助到一部分人,我觉得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