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积木式创新”时代来临

发布时间:2020-03-27 09:22:37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作者:王煜全

出版:中信出版社

时间:2020年1月

定价:59元

□王薇

“疫情之后,中国将会进入创新的大繁荣时代。”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也是这本《中国优势:抓住全球创新生态新机遇》的作者王煜全,在题为“全球疫情暴发后的隐藏机遇”的讲座中做出以上判断。

“积木式创新”将在中国爆发

王煜全认为,虽然疫情会对经济造成很多重大的负面影响,但“为了要解决疫情中碰到的现实问题,会锻炼出来一些独特的手段,而这些手段会帮助我们在疫情之后赢得一个巨大的发展机会”。疫情之后,中国“积木式创新”的时代很有可能会真的到来。所谓“积木式创新”,就是科技产品从研究、研发再到量产和市场,不再仅仅是在企业内部的协作,越来越多的小企业通过体外协作的方式,达到甚至超越大企业内部用指令才能达到的那种程度。

与此相关的,是一个大趋势,即大公司内部职能的独立化,也就是说公司内部的功能也变成一个个外部公司了。当大公司内部的职能都分化出来的时候,以前在大公司内部才能享受到的支持,现在在一个创新的生态中,通过协作的办法就能获取,无疑让小公司能够调动更多的资源。生态中的长板就越来越多,小企业或创业者想找到什么样的合作伙伴都能找到,能够形成像大公司一样的对市场的推动力,于是小公司的创新门槛极大地降低了。

独立小公司的普及在美国是因为互联网,而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大家不得已选择居家办公,这也让更多的中国企业改变上班必须去办公室的传统思维。作者甚至预测,疫情过后,会形成一波辞职潮,很多有能力的人会因习惯了居家办公,而想到可以成立自己的独立的公司,利用自己的技能去创业。在辞职潮的同时,会有很多小公司成立起来,这些小公司会进入到创新生态当中,让中国的创新生态更加活跃。因为在家上班,协作能力也得到锻炼,可以通过协作软件和其他人顺畅地协作起来。中国在过去这些年一直非常鼓励创新、支持创新,有越来越多的人像小米的雷军一样站出来,作为创新的引领者。这些创新的引领者,现在就会得到一个更好的创新环境。而如果你是一个创新的支持者,比如设计师,现在也是一个好机会,把自己独立成一个设计公司,寻找更多的和创新者合作的机会,也许就能成就自己的事业。作者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的趋势,要提早做好准备。

在全球创新生态中的位置

在全球化的生态中,中国究竟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作者的核心判断是,中国在创新生态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甚至可以说,中国决定了全球创新的未来。

2019年8月,作者拜访了美国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教授戴维·白瑞迪(David Brady)。白瑞迪教授发明了一款超级相机,叫做“螳螂”(Mantis)。它有19个镜头,可以把拍摄到的画面合成为10亿级像素的图像。2012年,白瑞迪教授在美国成立了一家公司,来研发这款相机。2016年,他又在中国成立了一家公司,叫“安科迪”。一般的外国科技企业,都会把总部设在国外,把分公司设在中国。但是,白瑞迪教授却做了一个特别的安排,他的中国公司是母公司,美国公司是子公司,主营业务都在中国,美国只从事研发工作。

白瑞迪这个决定,不是头脑一热产物,而是他经历了几番失败以后,摸索出来的唯一解。教授说,为了做出这个10亿级像素的镜头,他曾经无数次地碰壁,都没能解决制造问题。他找过柯达、美国军方以及日本和德国的制造商,和索尼、松下都谈过合作。但它们只能接大批量的订单,如果一次只做一千件,还要不停地调整修改,这样的订单没有企业愿意接。最后,白瑞迪教授经过多方调研发现包括GoPro在内的很多硬件公司都是在深圳制造的。所以,最后他决定到中国寻求制造机会。没想到,中国的政府和产业界不仅帮助他解决了量产问题,还帮他解决了资金的问题。现在这款超级相机已经投入了生产,而且接到了非常多的订单。

和白瑞迪的经历十分相似的还有去年底罗永浩在北京发布的Sharklet“鲨纹”技术。Sharklet是由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授、材料工程学专家安东尼·布伦南博士在19年前研究出来的一种物理抗菌材料。2007年,教授和3个朋友一起成立了Sharklet公司,希望能进一步将其商业化,但因为这项2微米量级的技术过于微小,只有一根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高昂的工艺成本让合作商望而却步。由于不能量产,Sharklet公司面临关门。在公司成立10年后,Sharklet被来自中国杭州的基金公司PEACEFUL UNION收购,被收购的两年时间里,PEACEFUL UNION找到江南的一家皮革厂,终于将采用鲨纹技术的人造革以及塑胶上实现量产,并通过了严格的CMA国家标准认证。

这两个案例,都是因为我们有复杂产品的、大规模的、开放的制造能力。这个制造能力不仅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它就是中国科技创新的基本盘。只有理解了这个基本盘,才有可能把握住这一轮科技创新的机会,在全球创新生态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

制造是全球创新生态的关键控制点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一份报告《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2018》指出,在中端高科技制造业产出方面,中国占主导地位。中国的全球份额在过去十年间几乎增长了两倍,达到了32%。2009年超过了美国,2012年又超过了欧盟,成为了全球科技产品的最大出口国。

近两年,作者在多个场合都不断强调,过去,我们对创新的认识,是制造不重要。科技都是别人的,中国只不过是帮别人实现量产。那些代工厂,既不占股份,也不拥有知识产权,所以,没有什么价值。今天,我们要意识到,科技产品的制造本身就是创新。它不仅重要,而且还非常的稀缺。它是我们参与全球创新的砝码。

过去,我们总是纠结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占据了创新链条的前端,而中国呢,处在后端。我们总是急于摆脱这样的位置。今天,我们策略就要发生改变。我们要强调的,不是中国为什么不能做前端,而是在创新生态中,后端更重要。创新是一个完整的链条。不管美国、以色列,还是英国的技术,前端研发完成以后,后端都要对接到中国制造。所以,在创新的链条里,我们要强调的不是什么上游下游,而是只要你能找到控制点,后端就比前端还吃香。科技制造能力是我们最大的实力,认清制造是全球创新生态的关键控制点。

中国产业升级的路径,不是埋头自己搞研发,单搞一套,而是要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生态,通过科技产品的制造逐渐参与到研发过程当中去。

作者相信,以中国人超强的学习本领,只要继续和全球科技前沿对接,总能在创新链条上往前走。直到每一个要素都在中国具备了以后,我们的科技创新生态也就自然形成了。


“积木式创新”时代来临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3-27

 
作者:王煜全

出版:中信出版社

时间:2020年1月

定价:59元

□王薇

“疫情之后,中国将会进入创新的大繁荣时代。”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也是这本《中国优势:抓住全球创新生态新机遇》的作者王煜全,在题为“全球疫情暴发后的隐藏机遇”的讲座中做出以上判断。

“积木式创新”将在中国爆发

王煜全认为,虽然疫情会对经济造成很多重大的负面影响,但“为了要解决疫情中碰到的现实问题,会锻炼出来一些独特的手段,而这些手段会帮助我们在疫情之后赢得一个巨大的发展机会”。疫情之后,中国“积木式创新”的时代很有可能会真的到来。所谓“积木式创新”,就是科技产品从研究、研发再到量产和市场,不再仅仅是在企业内部的协作,越来越多的小企业通过体外协作的方式,达到甚至超越大企业内部用指令才能达到的那种程度。

与此相关的,是一个大趋势,即大公司内部职能的独立化,也就是说公司内部的功能也变成一个个外部公司了。当大公司内部的职能都分化出来的时候,以前在大公司内部才能享受到的支持,现在在一个创新的生态中,通过协作的办法就能获取,无疑让小公司能够调动更多的资源。生态中的长板就越来越多,小企业或创业者想找到什么样的合作伙伴都能找到,能够形成像大公司一样的对市场的推动力,于是小公司的创新门槛极大地降低了。

独立小公司的普及在美国是因为互联网,而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大家不得已选择居家办公,这也让更多的中国企业改变上班必须去办公室的传统思维。作者甚至预测,疫情过后,会形成一波辞职潮,很多有能力的人会因习惯了居家办公,而想到可以成立自己的独立的公司,利用自己的技能去创业。在辞职潮的同时,会有很多小公司成立起来,这些小公司会进入到创新生态当中,让中国的创新生态更加活跃。因为在家上班,协作能力也得到锻炼,可以通过协作软件和其他人顺畅地协作起来。中国在过去这些年一直非常鼓励创新、支持创新,有越来越多的人像小米的雷军一样站出来,作为创新的引领者。这些创新的引领者,现在就会得到一个更好的创新环境。而如果你是一个创新的支持者,比如设计师,现在也是一个好机会,把自己独立成一个设计公司,寻找更多的和创新者合作的机会,也许就能成就自己的事业。作者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的趋势,要提早做好准备。

在全球创新生态中的位置

在全球化的生态中,中国究竟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作者的核心判断是,中国在创新生态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甚至可以说,中国决定了全球创新的未来。

2019年8月,作者拜访了美国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教授戴维·白瑞迪(David Brady)。白瑞迪教授发明了一款超级相机,叫做“螳螂”(Mantis)。它有19个镜头,可以把拍摄到的画面合成为10亿级像素的图像。2012年,白瑞迪教授在美国成立了一家公司,来研发这款相机。2016年,他又在中国成立了一家公司,叫“安科迪”。一般的外国科技企业,都会把总部设在国外,把分公司设在中国。但是,白瑞迪教授却做了一个特别的安排,他的中国公司是母公司,美国公司是子公司,主营业务都在中国,美国只从事研发工作。

白瑞迪这个决定,不是头脑一热产物,而是他经历了几番失败以后,摸索出来的唯一解。教授说,为了做出这个10亿级像素的镜头,他曾经无数次地碰壁,都没能解决制造问题。他找过柯达、美国军方以及日本和德国的制造商,和索尼、松下都谈过合作。但它们只能接大批量的订单,如果一次只做一千件,还要不停地调整修改,这样的订单没有企业愿意接。最后,白瑞迪教授经过多方调研发现包括GoPro在内的很多硬件公司都是在深圳制造的。所以,最后他决定到中国寻求制造机会。没想到,中国的政府和产业界不仅帮助他解决了量产问题,还帮他解决了资金的问题。现在这款超级相机已经投入了生产,而且接到了非常多的订单。

和白瑞迪的经历十分相似的还有去年底罗永浩在北京发布的Sharklet“鲨纹”技术。Sharklet是由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授、材料工程学专家安东尼·布伦南博士在19年前研究出来的一种物理抗菌材料。2007年,教授和3个朋友一起成立了Sharklet公司,希望能进一步将其商业化,但因为这项2微米量级的技术过于微小,只有一根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高昂的工艺成本让合作商望而却步。由于不能量产,Sharklet公司面临关门。在公司成立10年后,Sharklet被来自中国杭州的基金公司PEACEFUL UNION收购,被收购的两年时间里,PEACEFUL UNION找到江南的一家皮革厂,终于将采用鲨纹技术的人造革以及塑胶上实现量产,并通过了严格的CMA国家标准认证。

这两个案例,都是因为我们有复杂产品的、大规模的、开放的制造能力。这个制造能力不仅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它就是中国科技创新的基本盘。只有理解了这个基本盘,才有可能把握住这一轮科技创新的机会,在全球创新生态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

制造是全球创新生态的关键控制点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一份报告《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2018》指出,在中端高科技制造业产出方面,中国占主导地位。中国的全球份额在过去十年间几乎增长了两倍,达到了32%。2009年超过了美国,2012年又超过了欧盟,成为了全球科技产品的最大出口国。

近两年,作者在多个场合都不断强调,过去,我们对创新的认识,是制造不重要。科技都是别人的,中国只不过是帮别人实现量产。那些代工厂,既不占股份,也不拥有知识产权,所以,没有什么价值。今天,我们要意识到,科技产品的制造本身就是创新。它不仅重要,而且还非常的稀缺。它是我们参与全球创新的砝码。

过去,我们总是纠结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占据了创新链条的前端,而中国呢,处在后端。我们总是急于摆脱这样的位置。今天,我们策略就要发生改变。我们要强调的,不是中国为什么不能做前端,而是在创新生态中,后端更重要。创新是一个完整的链条。不管美国、以色列,还是英国的技术,前端研发完成以后,后端都要对接到中国制造。所以,在创新的链条里,我们要强调的不是什么上游下游,而是只要你能找到控制点,后端就比前端还吃香。科技制造能力是我们最大的实力,认清制造是全球创新生态的关键控制点。

中国产业升级的路径,不是埋头自己搞研发,单搞一套,而是要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生态,通过科技产品的制造逐渐参与到研发过程当中去。

作者相信,以中国人超强的学习本领,只要继续和全球科技前沿对接,总能在创新链条上往前走。直到每一个要素都在中国具备了以后,我们的科技创新生态也就自然形成了。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