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鲁生
1980年2月15日,T46《庚申年》邮票发行,到今年(2020年2月15日)是40周年,看到全国各地的邮友大咖们在群里和朋友圈发文发图,我也来写一写,谨作纪念。
黄永玉大师笔下的猴票栩栩如生,创造了中国邮票的神话,不论集不集邮,大家都听说过猴票,我就被很多次的问起:你有没有猴票?
猴票发行文件
我从83、84年左右开始集邮,一直没买过新猴票,只有两件实寄封,和普18混贴的这件挂号,80年6月17日宁波寄上海,是从赵涌在线买的,挂号猴封并不多见;1980年7月29日这件镇江寄上海,是董文麒邮友转给我的,信封的背面被当做记账簿,记有:电话3.00,套头衫12.00,短衬衫7.50,连衫裙13.80等等,满满的文字,浓浓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我是79年上小学的,那时刚上一年级,这些絮絮道来的细密文字,让经历过那些岁月的我们倍感亲切,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时光。
猴封
我从确定收集方向以来,就不买行货了,只买收藏品,猴票二者都能算,发行量500万枚,每版80枚,6万多版,当时刚改革开放,集邮活动开始复苏,知青还没有返城,大量猴票都被通信使用,真正完好保存下来的不多。第二年的《辛酉年》就到了1600万枚,后来轻松过亿,就是现在,也保持在二亿枚的发行量,当然,现在的发行量约等于存世量。说是收藏品,因为一来猴票是生肖票的龙头,从来大家只记得最好的、领头的,例如珠穆朗玛峰,知道第二高峰的寥寥,这是二八法则使然;二来每件自然实寄封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是自己寄出或收到的,那里面蕴含的情感价值就更高了。
猴票面值8分,全品单枚最高到过12000元,现在大约1万元,我个人总结是,从参加工作以来,其单枚价格一直是月工资的约一倍,这就是我一直没买的原因。但是,大部分邮票并没有像猴票一样保值增值,没有跑过通胀,八十年代很多8分的邮票,现在也就一、二元。我过去收集的品种比较多,现在逐渐调整为:保险专题邮集,曾参加全国邮展、世界邮展;1949-1996,保险公司寄出寄入自然封片简、请柬、门票、照片、年历片、秩序册,目前已收集1949一件、50-70年代二百余件;1949、1960-1979保险单据。从集邮和保险文史,再回到正态分布和二八法则,我结合对断舍离的学习,在“选择”这个人生中经常面临的问题上,有了更多的思考。
正态分布,即高斯分布,中间群体占大多数;二八法则,即帕累托分布,幂律分布,意味着头部占了大多数。
去年3月10日,我见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保险系郭振华教授,他比我长一岁,温文尔雅,学识渊博,他的研究方向是保险行为经济学、保险财务,他告诉我,正态分布的本质是独立性和数量多,大量(同质)独立随机变量导致正态分布,我们保险业的数学基础是大数法则,即:保险标的多了,保险公司需要赔多少钱就好预测了。当然,定价模型要求,所有投保标的的风险是相互独立的。同时,不论是我们的车险、非车险,还是其他工商企业,大家都希望自己的业务能更多、更分散,供应商和客户都有AB角、备选项,因为这样更稳定。
万事万物都有相关性,独立是相关性趋近于零的表现,人类社会是一个有序的、普遍联系的系统,因此,二八法则又是如此普遍。知道了,能怎样?二八法则既然普适于人类社会,就要作为认知社会、探索世界的入口,用于指导个人选择和践行,明确自己的判断标准,当我们拒绝掉大多数低价值事情后,就有了更充沛的资源来面对更有意义、有意思、高价值的事情。
在经济领域和资本市场,例如:巴菲特说:我们的投资策略近乎于昏睡状态,他一开始就知道,他无法总是做出大量正确决定,于是把资金集中在少数很了解、很有把握的领域,并且长期保持。金钱可以再生,而时间过去了就过去了,因此,不能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没价值的事情上,应当甄选。
对保险企业来说,要时时分析保险购买需求,其实换位来说,离开保险,我们同样是消费者,只要放下身段,愿意归零,摆脱傲气,就会有同理心,保险需求和其他需求一样,分为三个层次:有需求、买得起,性价比,从供给侧改革,投保客户的角度出发,在没有产生需求时,例如政府和保险业推出的一些产品,是从社会整体发展的角度,做战略性的安排,除了个别强制性实施的险种,都不容易推广,只在有真实需求的情况下,他们才会考虑价格和用最少的支出,获取最大的保障。这时,我们就应该突出工作重点,对客户要激发那些对他们更有意义的,更能用保险方法转移风险的需求,要用统计的方法,对重点行业、重点客户,经常性的使用文字和当面的形式,常态化交流和跟进,双方都能更多的了解对方的想法,政策制定者接到地气,投保企业知道政府的战略考量,并且要有跟进,有回复,然后点线面推广开。
编辑后记
□方磊
张鲁生先生是安徽合肥的老保险人,但保险圈对他印象更深刻的是他对邮票的收藏,他是收藏名家。银行、保险的历史文化古今中外在邮票上历来有着方寸现乾坤的展现与阐释。作为资深保险人张鲁生先生自然有了与我们版面的缘分。
在编辑张鲁生先生的文章时,令我感到了看似空无,实际却是可摸可感的情怀。对邮票的情怀使得张鲁生情愿将财力、精力、心力,毫无犹疑,毫无怨悔的投入与付出。而邮票的文化也反过来爱着他,给予他心灵的审美愉悦与滋养,所有的付出终将结晶出内心的幸福。这就是一个有情怀人的幸运。
令我感触犹深的是,张鲁生由集邮的心得深化连接到自己钟情的保险事业。并且在集邮与保险的文化之间体味到共通的公理。看得出在集邮中用情至深的张鲁生,在保险中也是极具事业情怀的。而无论何种情怀有着心灵情感的共同通途,都会对所钟情物事不自禁去热爱,去思辨、去奔波、去探寻、去创新、去受累、去奉献、去付出。
一个人情怀有或无,在职业上其实恰恰在映射着一个人做事的态度,人们会把自己所投入的事情看待为“事业”,或者“工作”,抑或是一种谋生的方式。这样的区别实际上最核心的分界在于你的情怀有多少,你有没有情怀。
张鲁生对邮票收藏可谓情怀满腹,而如果他对保险没有情怀,他是不会把保险当做事业来做的,不会有从集邮引发的事业思辨。在银行、保险界,我们看到有很多满腹情怀的事业践行者,他们不同岗位,不同从业背景,但孜孜以求,勇于开拓,甘于付出,金融事业的铸炼与建设,正是来自有情怀的金融人。
情怀,如今似乎是一个被用多了的词,但它的真诚、纯粹、昂扬以及宠辱不惊般全心投入的热切,却是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事业里永远珍贵和值得尊敬的。情怀不是一个虚置的词,他是一个人行为的凝聚。
词性上,情怀,是一个有温度的名词。然而,它又犹似一个暖人的动词。
□张鲁生
1980年2月15日,T46《庚申年》邮票发行,到今年(2020年2月15日)是40周年,看到全国各地的邮友大咖们在群里和朋友圈发文发图,我也来写一写,谨作纪念。
黄永玉大师笔下的猴票栩栩如生,创造了中国邮票的神话,不论集不集邮,大家都听说过猴票,我就被很多次的问起:你有没有猴票?
猴票发行文件
我从83、84年左右开始集邮,一直没买过新猴票,只有两件实寄封,和普18混贴的这件挂号,80年6月17日宁波寄上海,是从赵涌在线买的,挂号猴封并不多见;1980年7月29日这件镇江寄上海,是董文麒邮友转给我的,信封的背面被当做记账簿,记有:电话3.00,套头衫12.00,短衬衫7.50,连衫裙13.80等等,满满的文字,浓浓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我是79年上小学的,那时刚上一年级,这些絮絮道来的细密文字,让经历过那些岁月的我们倍感亲切,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时光。
猴封
我从确定收集方向以来,就不买行货了,只买收藏品,猴票二者都能算,发行量500万枚,每版80枚,6万多版,当时刚改革开放,集邮活动开始复苏,知青还没有返城,大量猴票都被通信使用,真正完好保存下来的不多。第二年的《辛酉年》就到了1600万枚,后来轻松过亿,就是现在,也保持在二亿枚的发行量,当然,现在的发行量约等于存世量。说是收藏品,因为一来猴票是生肖票的龙头,从来大家只记得最好的、领头的,例如珠穆朗玛峰,知道第二高峰的寥寥,这是二八法则使然;二来每件自然实寄封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是自己寄出或收到的,那里面蕴含的情感价值就更高了。
猴票面值8分,全品单枚最高到过12000元,现在大约1万元,我个人总结是,从参加工作以来,其单枚价格一直是月工资的约一倍,这就是我一直没买的原因。但是,大部分邮票并没有像猴票一样保值增值,没有跑过通胀,八十年代很多8分的邮票,现在也就一、二元。我过去收集的品种比较多,现在逐渐调整为:保险专题邮集,曾参加全国邮展、世界邮展;1949-1996,保险公司寄出寄入自然封片简、请柬、门票、照片、年历片、秩序册,目前已收集1949一件、50-70年代二百余件;1949、1960-1979保险单据。从集邮和保险文史,再回到正态分布和二八法则,我结合对断舍离的学习,在“选择”这个人生中经常面临的问题上,有了更多的思考。
正态分布,即高斯分布,中间群体占大多数;二八法则,即帕累托分布,幂律分布,意味着头部占了大多数。
去年3月10日,我见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保险系郭振华教授,他比我长一岁,温文尔雅,学识渊博,他的研究方向是保险行为经济学、保险财务,他告诉我,正态分布的本质是独立性和数量多,大量(同质)独立随机变量导致正态分布,我们保险业的数学基础是大数法则,即:保险标的多了,保险公司需要赔多少钱就好预测了。当然,定价模型要求,所有投保标的的风险是相互独立的。同时,不论是我们的车险、非车险,还是其他工商企业,大家都希望自己的业务能更多、更分散,供应商和客户都有AB角、备选项,因为这样更稳定。
万事万物都有相关性,独立是相关性趋近于零的表现,人类社会是一个有序的、普遍联系的系统,因此,二八法则又是如此普遍。知道了,能怎样?二八法则既然普适于人类社会,就要作为认知社会、探索世界的入口,用于指导个人选择和践行,明确自己的判断标准,当我们拒绝掉大多数低价值事情后,就有了更充沛的资源来面对更有意义、有意思、高价值的事情。
在经济领域和资本市场,例如:巴菲特说:我们的投资策略近乎于昏睡状态,他一开始就知道,他无法总是做出大量正确决定,于是把资金集中在少数很了解、很有把握的领域,并且长期保持。金钱可以再生,而时间过去了就过去了,因此,不能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没价值的事情上,应当甄选。
对保险企业来说,要时时分析保险购买需求,其实换位来说,离开保险,我们同样是消费者,只要放下身段,愿意归零,摆脱傲气,就会有同理心,保险需求和其他需求一样,分为三个层次:有需求、买得起,性价比,从供给侧改革,投保客户的角度出发,在没有产生需求时,例如政府和保险业推出的一些产品,是从社会整体发展的角度,做战略性的安排,除了个别强制性实施的险种,都不容易推广,只在有真实需求的情况下,他们才会考虑价格和用最少的支出,获取最大的保障。这时,我们就应该突出工作重点,对客户要激发那些对他们更有意义的,更能用保险方法转移风险的需求,要用统计的方法,对重点行业、重点客户,经常性的使用文字和当面的形式,常态化交流和跟进,双方都能更多的了解对方的想法,政策制定者接到地气,投保企业知道政府的战略考量,并且要有跟进,有回复,然后点线面推广开。
编辑后记
□方磊
张鲁生先生是安徽合肥的老保险人,但保险圈对他印象更深刻的是他对邮票的收藏,他是收藏名家。银行、保险的历史文化古今中外在邮票上历来有着方寸现乾坤的展现与阐释。作为资深保险人张鲁生先生自然有了与我们版面的缘分。
在编辑张鲁生先生的文章时,令我感到了看似空无,实际却是可摸可感的情怀。对邮票的情怀使得张鲁生情愿将财力、精力、心力,毫无犹疑,毫无怨悔的投入与付出。而邮票的文化也反过来爱着他,给予他心灵的审美愉悦与滋养,所有的付出终将结晶出内心的幸福。这就是一个有情怀人的幸运。
令我感触犹深的是,张鲁生由集邮的心得深化连接到自己钟情的保险事业。并且在集邮与保险的文化之间体味到共通的公理。看得出在集邮中用情至深的张鲁生,在保险中也是极具事业情怀的。而无论何种情怀有着心灵情感的共同通途,都会对所钟情物事不自禁去热爱,去思辨、去奔波、去探寻、去创新、去受累、去奉献、去付出。
一个人情怀有或无,在职业上其实恰恰在映射着一个人做事的态度,人们会把自己所投入的事情看待为“事业”,或者“工作”,抑或是一种谋生的方式。这样的区别实际上最核心的分界在于你的情怀有多少,你有没有情怀。
张鲁生对邮票收藏可谓情怀满腹,而如果他对保险没有情怀,他是不会把保险当做事业来做的,不会有从集邮引发的事业思辨。在银行、保险界,我们看到有很多满腹情怀的事业践行者,他们不同岗位,不同从业背景,但孜孜以求,勇于开拓,甘于付出,金融事业的铸炼与建设,正是来自有情怀的金融人。
情怀,如今似乎是一个被用多了的词,但它的真诚、纯粹、昂扬以及宠辱不惊般全心投入的热切,却是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事业里永远珍贵和值得尊敬的。情怀不是一个虚置的词,他是一个人行为的凝聚。
词性上,情怀,是一个有温度的名词。然而,它又犹似一个暖人的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