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仅仅开了8年,却是华商储蓄银行之开端(二)

——信成银行有限公司股份史探秘

发布时间:2020-04-10 09:55:40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林振荣

开筹建私人储蓄银行之先河

如果说中国通商银行是官商合资聘用洋人照搬英美商业银行模式创建的,那么信成银行则完全私人资本模仿日本储蓄银行形式擘划的,更接中国地气。

1903年,51岁的周舜卿携资入京,捐得候补道四品虚衔,并结识庆亲王奕劻,与载振(亦即奕劻长子,末代庆亲王,后被封镇国公)意气相投,义结金兰,因缘际会,开启了金融巨擘的人生篇章。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大清政府派遣载振赴日考察宪政,周舜卿以商部三等顾问特赏二品顶戴的头衔(清廷明确规定,集股400万元以上可以成为商部三等顾问,加三品顶戴;集股600万元以上可晋为商部二等顾问,加二品顶戴;集股800万元以上可晋为商部头等顾问,加头品顶戴)随同出访。此行令他俩眼界大开:“区区四岛之地,业此者在数百之众,而每岁每百元所得溢利尚恒有十三四元之多”,如此丰厚的回报与商机,激发了他们携手创办银行之宏愿,“吾国欲与之争竞,自当以广设银行为要着”,强烈意识到强国富民必须要有完备的银行金融服务先行。

回国后,分头准备。九月,周舜卿即与江浙富商沈缦云等联名倡议,禀奉商部以日本银行为蓝本,筹建储蓄银行,其原奏云:“为拟筹资本参酌日本章程在沪创设储蓄银行,以利工业,而开风气,恳请批准立案事。窃职道经商沪埠三十余年,深知商业衰旺之源,每视银行之挹注以为准。沪上银行林立,其大宗款项存储固便,而各工人之积有工资,小本经纪者,每以未能普及利益为撼。查日本银行章程,其储蓄银行一项实占多数,该行专便苦工小贩积资存款以备取携之用。当收赀时给予存票,复加倍称之息,颇称便利。现在沪埠各厂工人以及推车扛货食力之夫不下数十万人。日获之赀所积虽微,存储无地,不免耗散。职道悯之。此次东渡,亲往长崎神户大阪等处考察日本银行章程,拟仿照试办储蓄银行,以备各项工人存积工资。时国家银行已有大清银行,商业银行有中国通商银行,劝业有信用银行,唯独缺储蓄银行”,“如蒙批准立案,拟即在上海地方建屋试办。续将详细章程呈请立案注册”。

核准设立新式银行之难度,肯定不能与合伙办传统钱庄银号相提并论,不会一蹴而就。有关新式银行的筹办专奏及擘划,均得到商部尚书载振的关照与呈准。从批准注册,改名立案,各项章程,发行钞票等,都顺利通过清廷的审批,很明显,载振的背后运作起了关键作用。

为慎重计,周还与无锡老乡蔡缄三再赴日本,专程考察学习储蓄银行有关的具体方略。在出发之前,周禀商部云“窃章京呈蒙批准集股开设储蓄银行,业将集股章程斟酌订定,另禀呈宣在案。惟是银行之属储蓄一种者,其性质与普通银行迥不相同。中国商埠旧有各银行俱系商业银行,无与储蓄相近者,故此种银行之设,在中国实为创举。而日本则创办有年,营此业者不下六百数十家。互求优胜,各图改良。章程日臻完备,条理日益周密。其组织之方,准备之要,簿记之理法,存簿之规制,及用人放款一切事宜,靡不有成规可循。诚能参稽博考,皆足为我导师”。

“惟是东洋虽系章京旧游之地,而各银行办公之所,若无农、商务省照会,虑非他国之人所可自由游历。”——此行亟需商部咨“驻日大使咨办”背书,争取得到官方的协助便利,走外交渠道——“理合呈求钧部,咨明出使大臣,分别照会日本外务省农商务省大臣,准为通饬该国各银行,特许章京及章京带往随同考察之人员,均得入彼行内借抄章程,摹写格式,旁看办公,悉心考察,调查一切,俾资取法,藉作难针。商部据禀,即咨驻日大使咨办”。

同年冬,“周氏抵东以后,悉心体察,并与彼国洞明银行学理之人叠次斟酌,觉中华风气未开,办理银行只能以储蓄为普通银行之一部分,万不可以五十万元资本全数专办储蓄。且就当时情形而论,如专办储蓄而不兼营普通银行业务,运输贯注,难期灵便。乃改变原来专办储蓄银行之计划,而将信成改为普通商业银行兼营储蓄。遂具呈商部云:‘日本现在储蓄银行六百八十五家,其中兼营普通银行业务者,实有二百一十六家之多;储蓄银行支店八百七十七,其中兼营普通银行事业者亦居二百九十一。闻其办法大抵储蓄收入之款存之于普通银行;储蓄付出之款取之于普通银行,故普通银行实为储蓄银行挹注之源。日本系普通银行已经林立之国,储蓄与普通尚不皆分道扬镳。中国当普通银行尚未发达之秋,储蓄银行必与普通银行兼营并鹜,运棹乃可逢源。试办伊始必须统筹全局,出以审慎,期无遗憾。况原拟章程既兼列普通银行各种业务,仅以储蓄称之,名实亦觉未符。章京再四思维,惟有将信成银行改为普通商业银行,将储蓄银行附入普通银行另柜办理。如是则储蓄依然成立,而赢利可期,名称亦顺。除俟考察事峻,回国开办,迳将信成商业兼储蓄银行字样赴部遵章呈请注册外,可否仰祈俯准改办之处,乞赐察核示遵’,后得商部批,准予改名立案。同时周氏检同拟具之各种章程,呈请批准注册。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初一日邀准,四月初五日即正式开办”。

有关周氏赴日实地考察记载,与日本银行业界交流,观摩斟酌,汲取经验,改变主营业务初衷,都表明一种虚心学习的审慎姿态,这在虚妄自大的天朝当时是十分可贵的。

接着,周舜卿在1906年春发起银行创立会,复经艰难的招股筹备,立案注册,至清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初五日(1906年4月28日)信成银行正式开业,全国第一家私营储蓄银行破壳而出,不仅经营一般银行业务,还获清廷破格给予发行钞票之特权,这无疑是拜庆亲王奕劻父子为其站台护佑之荫泽。

自建行屋,开疆拓土

信成有着勃勃雄心,“凡商务繁盛之埠均设立分行;其内地各府州县由殷实商家觅保代办,以广招徕”。1906年4月28日,北市分行先在自来水桥浜北(今上海北苏州路176号)先行开业。与所有商贸经营者会选择热闹的街市口作为营业场所一样,上海信成银行总行选址华人商民众多的南市大东门(旧上海城垣的朝宗门)万聚码头沿江,觅得地址,绘图建屋。自造的三层洋楼行屋于8月竣工,同年9月11日,信成银行隆重开幕。在信成银行旧照上,我们看到一幢3层欧式洋房(图7),门前车水马龙之场景。总行先后创设沪北市、无锡、南京、天津、北京五家分行,另在苏州、镇江设代理处,并有筹设广东、福建、新加坡分行之计划。

图7信成银行总行3层欧式洋房。

信成银行的基本业务以存款、贷款、贴现、汇兑及发行钞票五项为主,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正月十六日度支部颁行《储蓄银行则例》后,更为注重吸收小额储蓄业务。“本银行分设二柜:一系商业银行之柜,一系储蓄银行之柜。凡汇划兑换以及百元以上趸款存付俱归商业银行柜台办理;凡一元以上之零星存户,俱归储蓄银行柜台办理”。“储蓄银行存款分为定期存款、零星存款二种”,“定期存款又分零存趸付、趸存零付及趸存趸付三种”。“储蓄之款如第一次来存之时声明系修学预备储金,或学资储金、或婚嫁预备储金、或养老储金者,本银行当为另册存储,各按定章办理”。另外,“兼做各项妥当押款,凡有本埠地皮房产货物栈单欲抵借款项者,均可至本公司抵用”,“凡无担保无抵押之借款,一概不做,决不稍徇情面”,“押款拆息随时涨落,市价不同,均按照大市轧算”,并可“出立市面通用之本票、支票及汇寄各埠之汇票,以便商民”。

上海信成银行吸收的各类存款总额最多之时达七百万元,获准发行钞票最高时达一百一十万元,说明作为无官资背景的民营银行,在民间是有良好口碑的。时人赞誉其为起步较早、经营较成功、且颇具人气的晚清著名银行,其言不虚。


仅仅开了8年,却是华商储蓄银行之开端(二)

——信成银行有限公司股份史探秘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4-10

□林振荣

开筹建私人储蓄银行之先河

如果说中国通商银行是官商合资聘用洋人照搬英美商业银行模式创建的,那么信成银行则完全私人资本模仿日本储蓄银行形式擘划的,更接中国地气。

1903年,51岁的周舜卿携资入京,捐得候补道四品虚衔,并结识庆亲王奕劻,与载振(亦即奕劻长子,末代庆亲王,后被封镇国公)意气相投,义结金兰,因缘际会,开启了金融巨擘的人生篇章。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大清政府派遣载振赴日考察宪政,周舜卿以商部三等顾问特赏二品顶戴的头衔(清廷明确规定,集股400万元以上可以成为商部三等顾问,加三品顶戴;集股600万元以上可晋为商部二等顾问,加二品顶戴;集股800万元以上可晋为商部头等顾问,加头品顶戴)随同出访。此行令他俩眼界大开:“区区四岛之地,业此者在数百之众,而每岁每百元所得溢利尚恒有十三四元之多”,如此丰厚的回报与商机,激发了他们携手创办银行之宏愿,“吾国欲与之争竞,自当以广设银行为要着”,强烈意识到强国富民必须要有完备的银行金融服务先行。

回国后,分头准备。九月,周舜卿即与江浙富商沈缦云等联名倡议,禀奉商部以日本银行为蓝本,筹建储蓄银行,其原奏云:“为拟筹资本参酌日本章程在沪创设储蓄银行,以利工业,而开风气,恳请批准立案事。窃职道经商沪埠三十余年,深知商业衰旺之源,每视银行之挹注以为准。沪上银行林立,其大宗款项存储固便,而各工人之积有工资,小本经纪者,每以未能普及利益为撼。查日本银行章程,其储蓄银行一项实占多数,该行专便苦工小贩积资存款以备取携之用。当收赀时给予存票,复加倍称之息,颇称便利。现在沪埠各厂工人以及推车扛货食力之夫不下数十万人。日获之赀所积虽微,存储无地,不免耗散。职道悯之。此次东渡,亲往长崎神户大阪等处考察日本银行章程,拟仿照试办储蓄银行,以备各项工人存积工资。时国家银行已有大清银行,商业银行有中国通商银行,劝业有信用银行,唯独缺储蓄银行”,“如蒙批准立案,拟即在上海地方建屋试办。续将详细章程呈请立案注册”。

核准设立新式银行之难度,肯定不能与合伙办传统钱庄银号相提并论,不会一蹴而就。有关新式银行的筹办专奏及擘划,均得到商部尚书载振的关照与呈准。从批准注册,改名立案,各项章程,发行钞票等,都顺利通过清廷的审批,很明显,载振的背后运作起了关键作用。

为慎重计,周还与无锡老乡蔡缄三再赴日本,专程考察学习储蓄银行有关的具体方略。在出发之前,周禀商部云“窃章京呈蒙批准集股开设储蓄银行,业将集股章程斟酌订定,另禀呈宣在案。惟是银行之属储蓄一种者,其性质与普通银行迥不相同。中国商埠旧有各银行俱系商业银行,无与储蓄相近者,故此种银行之设,在中国实为创举。而日本则创办有年,营此业者不下六百数十家。互求优胜,各图改良。章程日臻完备,条理日益周密。其组织之方,准备之要,簿记之理法,存簿之规制,及用人放款一切事宜,靡不有成规可循。诚能参稽博考,皆足为我导师”。

“惟是东洋虽系章京旧游之地,而各银行办公之所,若无农、商务省照会,虑非他国之人所可自由游历。”——此行亟需商部咨“驻日大使咨办”背书,争取得到官方的协助便利,走外交渠道——“理合呈求钧部,咨明出使大臣,分别照会日本外务省农商务省大臣,准为通饬该国各银行,特许章京及章京带往随同考察之人员,均得入彼行内借抄章程,摹写格式,旁看办公,悉心考察,调查一切,俾资取法,藉作难针。商部据禀,即咨驻日大使咨办”。

同年冬,“周氏抵东以后,悉心体察,并与彼国洞明银行学理之人叠次斟酌,觉中华风气未开,办理银行只能以储蓄为普通银行之一部分,万不可以五十万元资本全数专办储蓄。且就当时情形而论,如专办储蓄而不兼营普通银行业务,运输贯注,难期灵便。乃改变原来专办储蓄银行之计划,而将信成改为普通商业银行兼营储蓄。遂具呈商部云:‘日本现在储蓄银行六百八十五家,其中兼营普通银行业务者,实有二百一十六家之多;储蓄银行支店八百七十七,其中兼营普通银行事业者亦居二百九十一。闻其办法大抵储蓄收入之款存之于普通银行;储蓄付出之款取之于普通银行,故普通银行实为储蓄银行挹注之源。日本系普通银行已经林立之国,储蓄与普通尚不皆分道扬镳。中国当普通银行尚未发达之秋,储蓄银行必与普通银行兼营并鹜,运棹乃可逢源。试办伊始必须统筹全局,出以审慎,期无遗憾。况原拟章程既兼列普通银行各种业务,仅以储蓄称之,名实亦觉未符。章京再四思维,惟有将信成银行改为普通商业银行,将储蓄银行附入普通银行另柜办理。如是则储蓄依然成立,而赢利可期,名称亦顺。除俟考察事峻,回国开办,迳将信成商业兼储蓄银行字样赴部遵章呈请注册外,可否仰祈俯准改办之处,乞赐察核示遵’,后得商部批,准予改名立案。同时周氏检同拟具之各种章程,呈请批准注册。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初一日邀准,四月初五日即正式开办”。

有关周氏赴日实地考察记载,与日本银行业界交流,观摩斟酌,汲取经验,改变主营业务初衷,都表明一种虚心学习的审慎姿态,这在虚妄自大的天朝当时是十分可贵的。

接着,周舜卿在1906年春发起银行创立会,复经艰难的招股筹备,立案注册,至清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初五日(1906年4月28日)信成银行正式开业,全国第一家私营储蓄银行破壳而出,不仅经营一般银行业务,还获清廷破格给予发行钞票之特权,这无疑是拜庆亲王奕劻父子为其站台护佑之荫泽。

自建行屋,开疆拓土

信成有着勃勃雄心,“凡商务繁盛之埠均设立分行;其内地各府州县由殷实商家觅保代办,以广招徕”。1906年4月28日,北市分行先在自来水桥浜北(今上海北苏州路176号)先行开业。与所有商贸经营者会选择热闹的街市口作为营业场所一样,上海信成银行总行选址华人商民众多的南市大东门(旧上海城垣的朝宗门)万聚码头沿江,觅得地址,绘图建屋。自造的三层洋楼行屋于8月竣工,同年9月11日,信成银行隆重开幕。在信成银行旧照上,我们看到一幢3层欧式洋房(图7),门前车水马龙之场景。总行先后创设沪北市、无锡、南京、天津、北京五家分行,另在苏州、镇江设代理处,并有筹设广东、福建、新加坡分行之计划。

图7信成银行总行3层欧式洋房。

信成银行的基本业务以存款、贷款、贴现、汇兑及发行钞票五项为主,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正月十六日度支部颁行《储蓄银行则例》后,更为注重吸收小额储蓄业务。“本银行分设二柜:一系商业银行之柜,一系储蓄银行之柜。凡汇划兑换以及百元以上趸款存付俱归商业银行柜台办理;凡一元以上之零星存户,俱归储蓄银行柜台办理”。“储蓄银行存款分为定期存款、零星存款二种”,“定期存款又分零存趸付、趸存零付及趸存趸付三种”。“储蓄之款如第一次来存之时声明系修学预备储金,或学资储金、或婚嫁预备储金、或养老储金者,本银行当为另册存储,各按定章办理”。另外,“兼做各项妥当押款,凡有本埠地皮房产货物栈单欲抵借款项者,均可至本公司抵用”,“凡无担保无抵押之借款,一概不做,决不稍徇情面”,“押款拆息随时涨落,市价不同,均按照大市轧算”,并可“出立市面通用之本票、支票及汇寄各埠之汇票,以便商民”。

上海信成银行吸收的各类存款总额最多之时达七百万元,获准发行钞票最高时达一百一十万元,说明作为无官资背景的民营银行,在民间是有良好口碑的。时人赞誉其为起步较早、经营较成功、且颇具人气的晚清著名银行,其言不虚。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