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方磊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经济学和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绿色金融博士生导师,蓝虹女士散文集《山有木兮木有枝》出版发行。
作为一名绿色金融学者是如何进行文学创作的?她如何看待自己的事业,又如何理解自己所热爱的文学?她如何看待金融与文学的关联?对这些读者分外有兴趣的话题,蓝虹女士在与本报记者的访谈中一一做了阐释。
蓝虹在世界银行华盛顿总行工作照。
绿色金融是毕生专注
记者:作为经济学者为何对文学发生兴趣?
蓝虹:我的专业是绿色金融,我已经从事绿色金融十七年了,这是我的专业领域,也是我毕生奋斗的方向。文学是我的业余爱好。其实,作为学者,文学和经济学是有相通的地方的,那就是,都需要激情和热爱。我的专业是绿色金融,绿色金融,其实是连接原始生态文明和现代文明的桥梁。
记者:现在绿色金融发展是一个什么状态?
蓝虹: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绿色金融资源在区域上是存在错配的,绿色金融资金都聚集在伦敦、法兰克福、香港、北京等大城市,但决定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资源,大部分都聚集在原始生态区域,比如中国的云贵高原,黑龙江三江平原的生态湿地,非洲的热带雨林等。已经实现工业文明的地区如何减少污染排放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维护这些还没有被现代工业开发出来的原始生态区,走上一条不同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路径。这些原始生态区,在维护全球气候稳定、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但是,这些原始生态区的人们,也是需要进入现代社会的,也是需要享受现代生活的物质富裕的美好的,不能只是强迫他们为了全球生态稳定而维系现有生态系统,却不指导他们另一条发展路径,或者给予生态补偿。我们去澳大利亚考察,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对我们说,你们给我们划定保护区,让我们在保护区生活,不让我们改变这里的生态环境,可是,我们也想要过现代的生活,我们不要像猴子一样被人参观。
我自己就是少数民族,如何在保有原始生态区的基础上,让当地的居民还能过上现代富裕的生活,一直是我想寻求的路径。而绿色金融,就是这样的路径。金融是有价格发现功能的,运用金融价格发现的功能,为这些原始生态区的生态价值定价,让原始生态区的居民,不用破坏大山草原森林,就可以获得现代富裕生活,碳金融在这方面已经做了有效的尝试。应该说,京都议定书下的碳金融,确实给原始生态区的居民,带来了实际的实惠和收益。
记者:投身绿色金融事业后您的体悟有哪些?如何与文学有了交融?
蓝虹:为了推进绿色金融,从联合国环境署,到世界银行,到人民大学,到现在贵安新区绿色金融试验区,我好像一直在流浪和漂泊之中。我不知道后面,我还会去哪里流浪和漂泊。我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性格中好像总是潜伏着不肯安于现状的野性。为了生态环保项目的融资,我去了很多国家,很多地方,有激情和快乐,也有孤独和寂寞,这样千山万水的跋涉,有时候,会需要一个内心疏通的渠道,让自己的心情平复,因为,绿色金融是一门很理性的学科。这个让我疏通和情绪平复的渠道就是文学。对我来说,当我写一些散文的时候,我不会像做绿色金融那样去考虑逻辑、目标、目的、手段、路径什么的,我只是顺应着自己的心情写,写完后,无论是太激动太快乐,还是太孤独太寂寞,我的心情都会逐渐平静下来。
热爱与激情
记者:您的新书是如何完成的?
蓝虹:是我在做绿色金融工作的间隙完成的。我现在在贵州贵安新区挂职,担任绿色金融管委会副主任。贵州省贵安新区是国务院批复的绿色金融试验区,但毕竟是新区,平时大家在新区上班,下班后特别是节假日就大部分回贵阳了。在节假日,呆在基本没有人的贵安新区,也会有孤独寂寞。但是,文学可以把人的兴趣往另一方面转移。在这种孤独寂寞中,你会发现岁月静好的美丽,美丽纯净的碧蓝天空,安然绽放的鲜花,在碧绿树上鸣叫的小鸟。文学,可以激发你对生活的激情,安然享受这种岁月静好的孤独寂寞。其实,当我们在这茫茫尘世奔走的时候,能够有时间停留在这样一个安静而美丽的地方,享受独自思考的安然,也是一种幸福。
记者:您平常文学写作是如何进行的?
蓝虹:我就是利用这些闲暇的独处时间,在房间里,一个人,让心慢慢地沉淀,写下一行行文字。我喜欢贵安新区这样还没有被传统工业污染到的纯净的地方,喜欢充满苗族布依族风情的文化。贵安新区是水源地,不是每一个新区都必须开发成工业区的。也许我是少数民族,也许我是做绿色金融的,我确实已经走过千山万水,我看到,传统工业进入一个地区是那么容易,但是,维护一个这样山水秀美的地方是那样的难。我喜欢这样安静的氛围,我喜欢在山水之间,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就这样,安然地书写下几行文字,没有目标,没有目的,只是因为想写了,所以,就写下几行文字。
记者:您的文学时光与您事业有哪些积极关联?
蓝虹:我的文学和我的绿色金融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我后面还有一篇长篇小说,马上也要出版了,题目叫《我要合着山风歌唱》。我想,这个书名说明了我的心情。无论是做文学,还是做绿色金融,我都是因为热爱和激情,这种热爱和激情,来自于对绿色金融引路人的热爱和追随,来自于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陶醉。我是少数民族,打着赤脚奔跑在大自然,感受青山绿水,是每个大山人本能的热爱。我很感激我的绿色金融引路人,他让我把这两种热爱融合在一起了,让我找到了现代文明和原始生态文明的结合点。文学是直接的对大山情感的抒发,绿色金融是路径,可以真实地连接原生生态文明和现代文明。
记者:您如何理解经济与文学这看似南辕北辙的领域?
蓝虹:我觉得经济和文学是相通的。虽然经济学是理性的,文学是感性的。但是,真正要投入进去,如果只是把经济学作为一种工作,会很乏味的。我很幸运,作为一名高校教授,我的工作就是我的兴趣和爱好。就像有人喜欢爬山,没有任何报酬,半夜冒着寒冷和危险在悬崖峭壁间攀登,就为了爬到山顶看日出。我已经是人民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女性,无论是文学还是经济学,到了我现在这个程度,努力拼搏都不是为了具体的什么了,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我希望我到八十岁,还可以万水千山地奔波,可以为生态环境项目融资努力,而在这千山万水的跋涉中,可以在山间,在路边,在哪个村社的小屋,可以在独自寂寞的时候,依然可以写下一行行滚烫的文字。
记者:您认为文学对于金融人的意义何在?
蓝虹:文学最大的作用就是激发人们的热爱和激情。我是因为热爱和激情而奋斗,不是仅仅作为一项工作。我觉得,这样精神上的升华,会让我们把金融作为一种情怀,而不仅仅是一项工作。
□记者 方磊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经济学和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绿色金融博士生导师,蓝虹女士散文集《山有木兮木有枝》出版发行。
作为一名绿色金融学者是如何进行文学创作的?她如何看待自己的事业,又如何理解自己所热爱的文学?她如何看待金融与文学的关联?对这些读者分外有兴趣的话题,蓝虹女士在与本报记者的访谈中一一做了阐释。
蓝虹在世界银行华盛顿总行工作照。
绿色金融是毕生专注
记者:作为经济学者为何对文学发生兴趣?
蓝虹:我的专业是绿色金融,我已经从事绿色金融十七年了,这是我的专业领域,也是我毕生奋斗的方向。文学是我的业余爱好。其实,作为学者,文学和经济学是有相通的地方的,那就是,都需要激情和热爱。我的专业是绿色金融,绿色金融,其实是连接原始生态文明和现代文明的桥梁。
记者:现在绿色金融发展是一个什么状态?
蓝虹: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绿色金融资源在区域上是存在错配的,绿色金融资金都聚集在伦敦、法兰克福、香港、北京等大城市,但决定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资源,大部分都聚集在原始生态区域,比如中国的云贵高原,黑龙江三江平原的生态湿地,非洲的热带雨林等。已经实现工业文明的地区如何减少污染排放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维护这些还没有被现代工业开发出来的原始生态区,走上一条不同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路径。这些原始生态区,在维护全球气候稳定、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但是,这些原始生态区的人们,也是需要进入现代社会的,也是需要享受现代生活的物质富裕的美好的,不能只是强迫他们为了全球生态稳定而维系现有生态系统,却不指导他们另一条发展路径,或者给予生态补偿。我们去澳大利亚考察,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对我们说,你们给我们划定保护区,让我们在保护区生活,不让我们改变这里的生态环境,可是,我们也想要过现代的生活,我们不要像猴子一样被人参观。
我自己就是少数民族,如何在保有原始生态区的基础上,让当地的居民还能过上现代富裕的生活,一直是我想寻求的路径。而绿色金融,就是这样的路径。金融是有价格发现功能的,运用金融价格发现的功能,为这些原始生态区的生态价值定价,让原始生态区的居民,不用破坏大山草原森林,就可以获得现代富裕生活,碳金融在这方面已经做了有效的尝试。应该说,京都议定书下的碳金融,确实给原始生态区的居民,带来了实际的实惠和收益。
记者:投身绿色金融事业后您的体悟有哪些?如何与文学有了交融?
蓝虹:为了推进绿色金融,从联合国环境署,到世界银行,到人民大学,到现在贵安新区绿色金融试验区,我好像一直在流浪和漂泊之中。我不知道后面,我还会去哪里流浪和漂泊。我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性格中好像总是潜伏着不肯安于现状的野性。为了生态环保项目的融资,我去了很多国家,很多地方,有激情和快乐,也有孤独和寂寞,这样千山万水的跋涉,有时候,会需要一个内心疏通的渠道,让自己的心情平复,因为,绿色金融是一门很理性的学科。这个让我疏通和情绪平复的渠道就是文学。对我来说,当我写一些散文的时候,我不会像做绿色金融那样去考虑逻辑、目标、目的、手段、路径什么的,我只是顺应着自己的心情写,写完后,无论是太激动太快乐,还是太孤独太寂寞,我的心情都会逐渐平静下来。
热爱与激情
记者:您的新书是如何完成的?
蓝虹:是我在做绿色金融工作的间隙完成的。我现在在贵州贵安新区挂职,担任绿色金融管委会副主任。贵州省贵安新区是国务院批复的绿色金融试验区,但毕竟是新区,平时大家在新区上班,下班后特别是节假日就大部分回贵阳了。在节假日,呆在基本没有人的贵安新区,也会有孤独寂寞。但是,文学可以把人的兴趣往另一方面转移。在这种孤独寂寞中,你会发现岁月静好的美丽,美丽纯净的碧蓝天空,安然绽放的鲜花,在碧绿树上鸣叫的小鸟。文学,可以激发你对生活的激情,安然享受这种岁月静好的孤独寂寞。其实,当我们在这茫茫尘世奔走的时候,能够有时间停留在这样一个安静而美丽的地方,享受独自思考的安然,也是一种幸福。
记者:您平常文学写作是如何进行的?
蓝虹:我就是利用这些闲暇的独处时间,在房间里,一个人,让心慢慢地沉淀,写下一行行文字。我喜欢贵安新区这样还没有被传统工业污染到的纯净的地方,喜欢充满苗族布依族风情的文化。贵安新区是水源地,不是每一个新区都必须开发成工业区的。也许我是少数民族,也许我是做绿色金融的,我确实已经走过千山万水,我看到,传统工业进入一个地区是那么容易,但是,维护一个这样山水秀美的地方是那样的难。我喜欢这样安静的氛围,我喜欢在山水之间,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就这样,安然地书写下几行文字,没有目标,没有目的,只是因为想写了,所以,就写下几行文字。
记者:您的文学时光与您事业有哪些积极关联?
蓝虹:我的文学和我的绿色金融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我后面还有一篇长篇小说,马上也要出版了,题目叫《我要合着山风歌唱》。我想,这个书名说明了我的心情。无论是做文学,还是做绿色金融,我都是因为热爱和激情,这种热爱和激情,来自于对绿色金融引路人的热爱和追随,来自于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陶醉。我是少数民族,打着赤脚奔跑在大自然,感受青山绿水,是每个大山人本能的热爱。我很感激我的绿色金融引路人,他让我把这两种热爱融合在一起了,让我找到了现代文明和原始生态文明的结合点。文学是直接的对大山情感的抒发,绿色金融是路径,可以真实地连接原生生态文明和现代文明。
记者:您如何理解经济与文学这看似南辕北辙的领域?
蓝虹:我觉得经济和文学是相通的。虽然经济学是理性的,文学是感性的。但是,真正要投入进去,如果只是把经济学作为一种工作,会很乏味的。我很幸运,作为一名高校教授,我的工作就是我的兴趣和爱好。就像有人喜欢爬山,没有任何报酬,半夜冒着寒冷和危险在悬崖峭壁间攀登,就为了爬到山顶看日出。我已经是人民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女性,无论是文学还是经济学,到了我现在这个程度,努力拼搏都不是为了具体的什么了,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我希望我到八十岁,还可以万水千山地奔波,可以为生态环境项目融资努力,而在这千山万水的跋涉中,可以在山间,在路边,在哪个村社的小屋,可以在独自寂寞的时候,依然可以写下一行行滚烫的文字。
记者:您认为文学对于金融人的意义何在?
蓝虹:文学最大的作用就是激发人们的热爱和激情。我是因为热爱和激情而奋斗,不是仅仅作为一项工作。我觉得,这样精神上的升华,会让我们把金融作为一种情怀,而不仅仅是一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