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LPR改革激活利率衍生品市场

——专访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行长赖长庚

发布时间:2020-06-01 09:57:57    作者:许予朋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实习记者 许予朋

“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具有革命性意义。事实上,这些年来外资银行恰恰就是这样设想中国的发展的。”5月13日,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法巴中国”)首席执行官兼行长赖长庚在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专访时说。

赖长庚

法国巴黎银行是最早进驻中国的外资银行之一,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与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长期见证者。赖长庚于1996年加入法国巴黎银行,此前曾任职于大通曼哈顿银行和美国运通银行,是一位拥有丰富海外从业经验的银行家。在他看来,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而改革注定是一场漫长的、不断探索的过程。

LPR改革掀开崭新一页

赖长庚认为, 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需求是LPR改革的主要驱动力。

中国市场最大的融资来源是银行。往年, LPR跟随央行贷款基准利率,尽管经济形势发生变化,货币政策随之改变,但利率波动并不明显。“当整个经济体增长开始大幅度放缓,央行必须执行相应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能不能传导给最终端的借贷人非常重要。”赖长庚说,“在这种情况下,随着银行更多运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作为定价参考,有利于进一步疏通政策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促进降低贷款实际利率,从而降低融资成本。这对我来讲,是中国利率市场化最重要的一个变革。”

LPR形成机制改革后,除了能增加LPR与政策利率的联动,更有望丰富那些与LPR挂钩的金融产品。这对于外资银行而言,无异于掀开了一个新的篇章。

“LPR改革对我们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我们有更多工具,可以在国内市场寻找机会。改革后,当央行的货币政策开始变化时,会直接影响以 LPR作为计价工具的贷款人。对于这些客户来讲,规避风险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对外资银行来讲,在中国等于有了一个崭新的业务。”赖长庚表示出强烈的期许。

实际上,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在今年 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中已明确,将发展人民币利率、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研究推出人民币利率期权,进一步丰富外汇期权等产品类型。

水到渠成之际,赖长庚相信中国市场的潜力:“市场化是央行最重要的一个课题。这个市场需要一段时间来做,可是一定会做起来的,而且会出现指数型的增长。”

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有利于外资银行在华发展

赖长庚指出, 向利率衍生品市场迈进,是法巴中国推进本土化策略中的重要一环。随着更多环节打通,如今的外资银行有了更多期许与愿景。

“我们有一点像跨国实业公司。跨国公司刚进中国的时候,主要经营目标是成为一个连接海内外的桥梁,可是在中国经营了二、三十年之后,这些企业慢慢变成了一个本地公司,生产与销售都以本地原料与消费者为主。外资银行在中国刚起步时也致力于跨境业务的引进。大概在10到15年之后,我们开始看到在中国要以国内市场作为发展策略的导向了。”谈到近年来外资银行策略的转变,赖长庚做了这样一个类比。

对于如今的法巴中国而言,能不能在国内市场持续增长更为关键。而赖长庚认为,对于外资银行而言,要做本土化的策略,完全要看国内的市场有没有创造出更多机会,以及金融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国内金融市场间是否有足够的工具,让我们能够使用、销售,或者协助本土客户做更好的风险对冲?”赖长庚解释到。

近年来,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的范围逐渐扩大,其他相关业务的门槛也在逐渐放低。继2018年宣布15条银行业保险业开放措施后,2019年银保监会又陆续出台19条开放措施,进一步放开人民币业务限制,促进外资银行加速布局。

亿欧智库2020年发布的《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法巴中国目前拥有8项业务资质,包括QDII、结售汇业务、即期做市商和远掉做市商资质、银行间市场债券发行及承销业务资质等等,业务丰富度跻身在华外资银行前十。

“我们将自己当成本地银行,希望能做到所有业务,包括对公业务。我们希望我们的牌照是齐全的。”赖长庚说。

风控能力提升是经验累积的结果

“疫情完全没有影响法巴中国的战略布局与经营事宜。对此我是很有信心的。疫情使全行业的跨境业务蒙受损失,反而使我们更坚定要继续开发国内业务,增强和国内市场的适配性。”谈到疫情的影响,赖长庚表示。疫情席卷全球造成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也让许多金融机构反思其应对突发风险的能力,让更多客户有了避险需求。而风险管理,正是外资银行的优势。

在赖长庚看来,风险管理不仅是一个所谓的“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管控机制是否经过了多次实践的历练。就法国巴黎银行而言,该行在全世界80几个国家设有分行,在各国都有利率、汇率避险业务,全球展业时间超过40年,经历了海外市场多次利息从很高冲到很低,经历了日本的“负利率”、欧洲的“负利率”……“在全球各地都有避险业务,能使你的机制在多样性的风险中得到更多验证,对一些极限场景将会有更清晰的设想。这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他说。

近期,中国银行“原油宝”产品在海外市场受挫,引发行业对金融产品风控问题的讨论。赖长庚亦指出,在设计风险管控机制以及风险管理压力测试时,一定要把所有的可能性放到其中去检验,无论可能性有多么小。此外,只有真正经过了实战,才会知道假设是否撑得住。

市场的成熟不仅仅是技术的体现

央行最新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介绍了LPR改革的效果。报告显示,2020年4月中旬,新发放贷款中,利率低于原贷款基准利率0.9倍的占比为28.9%,超过LPR改革前2019年7月的3倍。贷款利率定价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改革逐渐走向深水区。

关于我国LPR改革是否还有待完善的地方,赖长庚指出,今年来所有利率按月结算,比之于部分发达国家每天进行报价,周期依然较长。“可是改革是一个过程,是需要慢慢调整的。”赖长庚强调。

“美国市场也是经过了六、七十年才摸索出一条相对成熟的市场化道路。再者,我们不要仅从技术层面来看,还要从社会效益层面看。欧美国家金融市场在技术层面趋近于成熟,同样的,大家对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存在怎样的质疑呢?它们是否已经解决了收益与资源要素的合理分配及风险的分散管理呢?反观中国的改革,基本上是从技术层面尽量地、慢慢地服务社会效益层面的要求,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 赖长庚说。

没有“完美”的市场或制度,只有不断趋向“完美”的过程。这是赖长庚反复强调的信念。“成功的市场机制一定是能根据经济实际情况不断调试的。技术面上欧美国家有一定的优势,但中国是否就该完全以这些金融市场作为未来样本?未必如此。中国本来是以实体经济为本,以金融市场作为辅助的。在技术层面我们是有很多可以学的,但是我们有时候也要进行根据本国实际的整体性探究。”他说。

赖长庚用“完美的风暴(perfect storm)”来形容目前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经济增速放缓、监管趋严、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贷款收益率降低、存款成本升高……一系列因素加剧了形势的复杂性。但随着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更多机会也在逐渐释放。这是外资银行能够“大展宏图”,乘风万里的地方。


LPR改革激活利率衍生品市场

——专访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行长赖长庚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6-01

□本报实习记者 许予朋

“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具有革命性意义。事实上,这些年来外资银行恰恰就是这样设想中国的发展的。”5月13日,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法巴中国”)首席执行官兼行长赖长庚在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专访时说。

赖长庚

法国巴黎银行是最早进驻中国的外资银行之一,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与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长期见证者。赖长庚于1996年加入法国巴黎银行,此前曾任职于大通曼哈顿银行和美国运通银行,是一位拥有丰富海外从业经验的银行家。在他看来,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而改革注定是一场漫长的、不断探索的过程。

LPR改革掀开崭新一页

赖长庚认为, 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需求是LPR改革的主要驱动力。

中国市场最大的融资来源是银行。往年, LPR跟随央行贷款基准利率,尽管经济形势发生变化,货币政策随之改变,但利率波动并不明显。“当整个经济体增长开始大幅度放缓,央行必须执行相应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能不能传导给最终端的借贷人非常重要。”赖长庚说,“在这种情况下,随着银行更多运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作为定价参考,有利于进一步疏通政策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促进降低贷款实际利率,从而降低融资成本。这对我来讲,是中国利率市场化最重要的一个变革。”

LPR形成机制改革后,除了能增加LPR与政策利率的联动,更有望丰富那些与LPR挂钩的金融产品。这对于外资银行而言,无异于掀开了一个新的篇章。

“LPR改革对我们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我们有更多工具,可以在国内市场寻找机会。改革后,当央行的货币政策开始变化时,会直接影响以 LPR作为计价工具的贷款人。对于这些客户来讲,规避风险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对外资银行来讲,在中国等于有了一个崭新的业务。”赖长庚表示出强烈的期许。

实际上,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在今年 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中已明确,将发展人民币利率、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研究推出人民币利率期权,进一步丰富外汇期权等产品类型。

水到渠成之际,赖长庚相信中国市场的潜力:“市场化是央行最重要的一个课题。这个市场需要一段时间来做,可是一定会做起来的,而且会出现指数型的增长。”

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有利于外资银行在华发展

赖长庚指出, 向利率衍生品市场迈进,是法巴中国推进本土化策略中的重要一环。随着更多环节打通,如今的外资银行有了更多期许与愿景。

“我们有一点像跨国实业公司。跨国公司刚进中国的时候,主要经营目标是成为一个连接海内外的桥梁,可是在中国经营了二、三十年之后,这些企业慢慢变成了一个本地公司,生产与销售都以本地原料与消费者为主。外资银行在中国刚起步时也致力于跨境业务的引进。大概在10到15年之后,我们开始看到在中国要以国内市场作为发展策略的导向了。”谈到近年来外资银行策略的转变,赖长庚做了这样一个类比。

对于如今的法巴中国而言,能不能在国内市场持续增长更为关键。而赖长庚认为,对于外资银行而言,要做本土化的策略,完全要看国内的市场有没有创造出更多机会,以及金融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国内金融市场间是否有足够的工具,让我们能够使用、销售,或者协助本土客户做更好的风险对冲?”赖长庚解释到。

近年来,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的范围逐渐扩大,其他相关业务的门槛也在逐渐放低。继2018年宣布15条银行业保险业开放措施后,2019年银保监会又陆续出台19条开放措施,进一步放开人民币业务限制,促进外资银行加速布局。

亿欧智库2020年发布的《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法巴中国目前拥有8项业务资质,包括QDII、结售汇业务、即期做市商和远掉做市商资质、银行间市场债券发行及承销业务资质等等,业务丰富度跻身在华外资银行前十。

“我们将自己当成本地银行,希望能做到所有业务,包括对公业务。我们希望我们的牌照是齐全的。”赖长庚说。

风控能力提升是经验累积的结果

“疫情完全没有影响法巴中国的战略布局与经营事宜。对此我是很有信心的。疫情使全行业的跨境业务蒙受损失,反而使我们更坚定要继续开发国内业务,增强和国内市场的适配性。”谈到疫情的影响,赖长庚表示。疫情席卷全球造成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也让许多金融机构反思其应对突发风险的能力,让更多客户有了避险需求。而风险管理,正是外资银行的优势。

在赖长庚看来,风险管理不仅是一个所谓的“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管控机制是否经过了多次实践的历练。就法国巴黎银行而言,该行在全世界80几个国家设有分行,在各国都有利率、汇率避险业务,全球展业时间超过40年,经历了海外市场多次利息从很高冲到很低,经历了日本的“负利率”、欧洲的“负利率”……“在全球各地都有避险业务,能使你的机制在多样性的风险中得到更多验证,对一些极限场景将会有更清晰的设想。这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他说。

近期,中国银行“原油宝”产品在海外市场受挫,引发行业对金融产品风控问题的讨论。赖长庚亦指出,在设计风险管控机制以及风险管理压力测试时,一定要把所有的可能性放到其中去检验,无论可能性有多么小。此外,只有真正经过了实战,才会知道假设是否撑得住。

市场的成熟不仅仅是技术的体现

央行最新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介绍了LPR改革的效果。报告显示,2020年4月中旬,新发放贷款中,利率低于原贷款基准利率0.9倍的占比为28.9%,超过LPR改革前2019年7月的3倍。贷款利率定价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改革逐渐走向深水区。

关于我国LPR改革是否还有待完善的地方,赖长庚指出,今年来所有利率按月结算,比之于部分发达国家每天进行报价,周期依然较长。“可是改革是一个过程,是需要慢慢调整的。”赖长庚强调。

“美国市场也是经过了六、七十年才摸索出一条相对成熟的市场化道路。再者,我们不要仅从技术层面来看,还要从社会效益层面看。欧美国家金融市场在技术层面趋近于成熟,同样的,大家对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存在怎样的质疑呢?它们是否已经解决了收益与资源要素的合理分配及风险的分散管理呢?反观中国的改革,基本上是从技术层面尽量地、慢慢地服务社会效益层面的要求,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 赖长庚说。

没有“完美”的市场或制度,只有不断趋向“完美”的过程。这是赖长庚反复强调的信念。“成功的市场机制一定是能根据经济实际情况不断调试的。技术面上欧美国家有一定的优势,但中国是否就该完全以这些金融市场作为未来样本?未必如此。中国本来是以实体经济为本,以金融市场作为辅助的。在技术层面我们是有很多可以学的,但是我们有时候也要进行根据本国实际的整体性探究。”他说。

赖长庚用“完美的风暴(perfect storm)”来形容目前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经济增速放缓、监管趋严、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贷款收益率降低、存款成本升高……一系列因素加剧了形势的复杂性。但随着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更多机会也在逐渐释放。这是外资银行能够“大展宏图”,乘风万里的地方。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