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陈东辉:新冠肺炎疫情折射医疗资源弹性问题

发布时间:2020-06-10 08:33:36    作者:陈东辉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 陈东辉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形势依然严峻,保险业面临很多挑战,当然也有新的机会。下面提出我的三个思考和三个建议。


陈东辉

思考一:关于流行病的风险认知

从国际保险行业来看,我们对于流行病风险的认知极为不足。衡量我们是否对风险有较好认知的标准之一就是对它的规律是否能够量化,是否有模型对过去发生的规律有较好的描述。而对于流行病来讲,我们还远没到这样的水平。我们可以把流行病风险分成三个风险池,用来描述它的规律:

一个风险池是死亡。从2003年SARS之后,国际同行都建立了流行病的巨灾模型,但仅限于第一个风险池,就是对于死亡规律的把握。流行病对于死亡带来很大影响。对于任何一个新流行病死亡率的判断仍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第二个风险池是医疗费用,但目前还几乎没有人做。对于那些健康险、医疗险覆盖率较高的国家,医疗费用的保险可以涵盖流行病的医疗费,所以没有单独建模。但在美国,健康险的覆盖率没有那么高,对于那些没有医疗保险的人来讲,现在面临着保障缺口的问题,也没有单独建模。事实上,绝大部分保险市场的医疗费用跟医疗保险相互重叠,导致没有人去关注流行病带来的额外医疗费用。因此目前第二个风险池也缺少研究。

第三个风险池是经济损失——包括营业中断和利润损失,由于这部分较难把握和捕捉,因而这部分经济影响研究还触及较少。现在我们对这部分的风险认知非常有限。原因如下:第一从建模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把面临的灾害分成两个类别:一个类别是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在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研究地震带,台风的路径、很多的数据点以及过去的发生规律,因此我们有成熟透明的巨灾模型。另外一个类别是让我们束手无策的一些风险,如恐怖袭击和严重的金融危机,我们都知道这类风险带来的冲击巨大,损失巨大,但由于它们主要是由人为因素导致,所以很难量化,因而很难建模。

流行病既不像地震、台风有清晰的规律,也不像恐怖袭击和金融危机这样无迹可寻。流行病建模处于这两个极端的中间,类似于大型网络攻击、网络风险的建模:一方面它有一些规律可寻及数据的积累,能够帮助我们在如死亡率等方面有规律地进行分析;但同时于经济损失这部分又受人为因素影响,如防控措施的采用、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及政府力度等,这就导致很多人为因素无法被模型捕捉。从建模的角度,对第三个风险池,也就是经济损失这个部分难以把握。

思考二:关于解决医疗资源弹性的问题

通过回顾疫情,我们认为传染病发生时,社会的痛点往往并不是财务和资金的需求、财务风险的转移,最大痛点是医疗资源的弹性问题。大规模传染病发生后,需要迅速高效地调集医疗资源,包括医护人员、病房数量、防护设备、药物和医疗设备等。这些平时不能存有大量冗余,但一旦发生了传染病,需要马上调动这些平常不用的医疗资源。

让我印象很深的是,瑞士再保险的一位独立董事曾询问,瑞再能否在医疗资源的汇聚和分配上发挥一些作用?因为当时很多地方在口罩、呼吸机等物资和设备上的短缺问题都非常突出。现在很多国外政府在跟包括保险行业在内的很多行业讨论,未来如何能够增加医疗资源的弹性。这是跟医疗费用、经济损失可以相提并论甚至更急迫的风险痛点,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保障。

思考三:国际保险业对流行病相关业务的中短期及长期看法

从国际保险行业来讲,对于流行病会更加谨慎。这有两个原因,第一在目前这个阶段,国际保险行业主要的公司突出面临生存问题。接下来大家会面临长时间的低利率环境,这对各家公司财务的稳健性、资本的充足性都会带来巨大冲击。整个经济下行对需求所带来的影响使得整个保险行业会进入到真正长期的“寒冬”状态。所以现在还远没有到考虑如何推出新产品、接受新风险、增长新业务的时候。国际保险行业在短期到中期都会陷入到这样一个思维状态。从未来长远来看,保险行业和政府就流行病一起讨论保险覆盖范围和责任范围以及产品设计是完全有可能的。

建议一:建议行业关注疫情对社会保险意识的激发

建议整个行业针对未来疫情保障考虑的同时,也关注整个疫情对社会保险意识的激发。强烈建议行业能在此过程中,考虑对社会的保险教育、保险理念的引入等,可以通过先简后繁的方式把巨灾保险往前推进,这也有助于解决未来更复杂的流行病保险问题。

建议二:当前是推动行业转型的非常好的契机

疫情促使更多消费者转移到线上、使销售人员和运营流程转移到线上,这个机会是非常值得捕捉的。我们可以借助这一契机大力推动业务的线上化,提高医疗保险、健康保险的覆盖面,解决个人和家庭的韧性,通过巨灾险解决个人和家庭的保障问题,之后再集中攻克流行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建议三:保险业要与政府合作解决流行病最终风险转移问题

分享一下国外最新的两个发展:

有国家在考虑由政府主导建立一个再保池,支持直保公司去承担一些因流行病所导致的营业中断、利润损失、中小企业员工工资损失以及企业雇主责任带来的赔偿等风险。我们认为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向,因为如果建一个再保池,可以解决直保行业的后顾之忧,让直保行业有很好的承保能力的支持,从而接受一些跟流行病相关的保险责任。

有政府在考虑在商业健康保险的保费中提取一小部分比例建立基金,以解决刚才提到的社会医疗资源弹性的问题,也就是说,将健康保险的部分保费留存起来,在流行病发生的时候,能够集中解决比如防护设备、医疗资源等问题,甚至可以用于医疗人员的培训,增加医疗人员工资等。


陈东辉:新冠肺炎疫情折射医疗资源弹性问题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6-10

□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 陈东辉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形势依然严峻,保险业面临很多挑战,当然也有新的机会。下面提出我的三个思考和三个建议。


陈东辉

思考一:关于流行病的风险认知

从国际保险行业来看,我们对于流行病风险的认知极为不足。衡量我们是否对风险有较好认知的标准之一就是对它的规律是否能够量化,是否有模型对过去发生的规律有较好的描述。而对于流行病来讲,我们还远没到这样的水平。我们可以把流行病风险分成三个风险池,用来描述它的规律:

一个风险池是死亡。从2003年SARS之后,国际同行都建立了流行病的巨灾模型,但仅限于第一个风险池,就是对于死亡规律的把握。流行病对于死亡带来很大影响。对于任何一个新流行病死亡率的判断仍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第二个风险池是医疗费用,但目前还几乎没有人做。对于那些健康险、医疗险覆盖率较高的国家,医疗费用的保险可以涵盖流行病的医疗费,所以没有单独建模。但在美国,健康险的覆盖率没有那么高,对于那些没有医疗保险的人来讲,现在面临着保障缺口的问题,也没有单独建模。事实上,绝大部分保险市场的医疗费用跟医疗保险相互重叠,导致没有人去关注流行病带来的额外医疗费用。因此目前第二个风险池也缺少研究。

第三个风险池是经济损失——包括营业中断和利润损失,由于这部分较难把握和捕捉,因而这部分经济影响研究还触及较少。现在我们对这部分的风险认知非常有限。原因如下:第一从建模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把面临的灾害分成两个类别:一个类别是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在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研究地震带,台风的路径、很多的数据点以及过去的发生规律,因此我们有成熟透明的巨灾模型。另外一个类别是让我们束手无策的一些风险,如恐怖袭击和严重的金融危机,我们都知道这类风险带来的冲击巨大,损失巨大,但由于它们主要是由人为因素导致,所以很难量化,因而很难建模。

流行病既不像地震、台风有清晰的规律,也不像恐怖袭击和金融危机这样无迹可寻。流行病建模处于这两个极端的中间,类似于大型网络攻击、网络风险的建模:一方面它有一些规律可寻及数据的积累,能够帮助我们在如死亡率等方面有规律地进行分析;但同时于经济损失这部分又受人为因素影响,如防控措施的采用、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及政府力度等,这就导致很多人为因素无法被模型捕捉。从建模的角度,对第三个风险池,也就是经济损失这个部分难以把握。

思考二:关于解决医疗资源弹性的问题

通过回顾疫情,我们认为传染病发生时,社会的痛点往往并不是财务和资金的需求、财务风险的转移,最大痛点是医疗资源的弹性问题。大规模传染病发生后,需要迅速高效地调集医疗资源,包括医护人员、病房数量、防护设备、药物和医疗设备等。这些平时不能存有大量冗余,但一旦发生了传染病,需要马上调动这些平常不用的医疗资源。

让我印象很深的是,瑞士再保险的一位独立董事曾询问,瑞再能否在医疗资源的汇聚和分配上发挥一些作用?因为当时很多地方在口罩、呼吸机等物资和设备上的短缺问题都非常突出。现在很多国外政府在跟包括保险行业在内的很多行业讨论,未来如何能够增加医疗资源的弹性。这是跟医疗费用、经济损失可以相提并论甚至更急迫的风险痛点,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保障。

思考三:国际保险业对流行病相关业务的中短期及长期看法

从国际保险行业来讲,对于流行病会更加谨慎。这有两个原因,第一在目前这个阶段,国际保险行业主要的公司突出面临生存问题。接下来大家会面临长时间的低利率环境,这对各家公司财务的稳健性、资本的充足性都会带来巨大冲击。整个经济下行对需求所带来的影响使得整个保险行业会进入到真正长期的“寒冬”状态。所以现在还远没有到考虑如何推出新产品、接受新风险、增长新业务的时候。国际保险行业在短期到中期都会陷入到这样一个思维状态。从未来长远来看,保险行业和政府就流行病一起讨论保险覆盖范围和责任范围以及产品设计是完全有可能的。

建议一:建议行业关注疫情对社会保险意识的激发

建议整个行业针对未来疫情保障考虑的同时,也关注整个疫情对社会保险意识的激发。强烈建议行业能在此过程中,考虑对社会的保险教育、保险理念的引入等,可以通过先简后繁的方式把巨灾保险往前推进,这也有助于解决未来更复杂的流行病保险问题。

建议二:当前是推动行业转型的非常好的契机

疫情促使更多消费者转移到线上、使销售人员和运营流程转移到线上,这个机会是非常值得捕捉的。我们可以借助这一契机大力推动业务的线上化,提高医疗保险、健康保险的覆盖面,解决个人和家庭的韧性,通过巨灾险解决个人和家庭的保障问题,之后再集中攻克流行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建议三:保险业要与政府合作解决流行病最终风险转移问题

分享一下国外最新的两个发展:

有国家在考虑由政府主导建立一个再保池,支持直保公司去承担一些因流行病所导致的营业中断、利润损失、中小企业员工工资损失以及企业雇主责任带来的赔偿等风险。我们认为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向,因为如果建一个再保池,可以解决直保行业的后顾之忧,让直保行业有很好的承保能力的支持,从而接受一些跟流行病相关的保险责任。

有政府在考虑在商业健康保险的保费中提取一小部分比例建立基金,以解决刚才提到的社会医疗资源弹性的问题,也就是说,将健康保险的部分保费留存起来,在流行病发生的时候,能够集中解决比如防护设备、医疗资源等问题,甚至可以用于医疗人员的培训,增加医疗人员工资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