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剑
自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构建包括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持续扩大覆盖面”的目标以来,保险业坚守“保险姓保”发展定位,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回归保障本源的要求下,大力参与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建设,助力增加社会养老财富储备,完善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
全方位布局养老产业 积累准备金超2万亿
近年来,保险业以供给侧改革为抓手,不断扩展养老保障第三支柱的内涵和外延:一方面,通过丰富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养老金储备需求,人身保险业积累养老准备金已超过2万亿元,2019年行业在售具有平衡生命周期内现金流功能的养老年金保险产品830余款;另一方面,以多样化产品创新和医养布局提升居民养老保障水平,除推出税延养老保险、长期护理保险、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等多项新型养老保险产品外,还发挥长期资金优势,加大养老社区与医疗护理服务产业的投资布局。
其中,保险业先行先试承接税延养老保险试点政策落地,遵循收益稳健、长期锁定、终身领取、精算平衡的基本原则,推出确定收益型、保底收益型、浮动收益型三大类产品体系,并建立中国保信税延养老保险信息平台,实现与金税三期数据对接,确保税务申报和优惠权益的实现。自2018年6月7日中国太保签发税延养老保险首单以来,保险业共同努力,在有限的四个试点地区积累起一定规模。截至2019年底,全行业共有23家保险公司开展了税延养老保险业务,累计参保人数约4.7万人。
开展跨行业和跨领域合作 夯实养老保障第三支柱
下阶段,保险业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新周期下的国民养老保障新需求,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跨行业和跨领域合作,从四个方面着手,充分彰显商保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主要提供者的发展定位。
一是发挥第三支柱试点承办经验优势。在总结政策试点阶段经验基础上助力政策完善,配合行业监管部门等做好试点扩面的准备和承接工作,打通信息流、资金流,充分挖掘个税改革红利与第三支柱个人账户制的巨大潜力。
二是发挥长期资产与负债稳健管理优势。坚持健康稳定发展的理念,在风险可控基础上实现个人养老权益最大化,平滑复杂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对个人养老生活安排的影响,避免出现次贷危机时美国个人退休金账户严重缩水的状况。
三是发挥精算平衡与长周期风控专业优势。区别于投资和储蓄,以养老资金长周期内的统筹规划为养老保障目标,助力个人抵御长寿风险和健康财务风险,以属地化运营服务网络和年金化产品设计为依托,及时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伴随终身的稳定现金流,满足全生命周期养老需求。
四是发挥服务供给端资源整合优势,积极应对优质养老服务资源相对稀缺问题,发挥保险支付纽带作用,打造养老产业生态圈闭环,通过“产品+服务”提供个人养老整体解决方案。
打通制度边界 建立二、三支柱衔接机制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启之年,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展望未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顶层设计正在酝酿之中,高质量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必将向着多层次、可持续的方向健康稳定发展,保险业应发挥第三支柱中流砥柱的作用,推动国家养老保障事业发展。
一是养老保障顶层设计得到进一步完善,第三支柱功能定位更加清晰。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年初表示,要加快养老保障第三支柱改革的顶层设计,并纳入国家重大改革内容。今年两会,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建设也成为热点话题。未来,一方面要整合前后端,建立第三支柱个人统一账户与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机制完善进一步丰富第三支柱保险产品供给与覆盖面。
二是探索国外经验的本土化实践,提高养老保障第三支柱的运行效率。国际经验显示,除税收优惠外,还有多种配套机制和工具的引入都对第三支柱发展产生积极作用,能够减轻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压力。例如自动加入机制有效扩大个人养老金制度参与面,合格默认投资工具节约了个人决策时间并提升了投资决策质量,缴费配比机制则通过直接补贴鼓励低收入群体参与养老储备。
三是打通制度边界,形成养老保障二、三支柱衔接机制。一方面,打通资金在第二、第三支柱间的转移接续,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账户在个人就业转换时可充当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归集账户,从而更适应现代社会职业转换加速的需要;另一方面,打通第二、第三支柱税收优惠政策,用活政策红利,降低小微企业参与门槛,对未建立企业年金的单位,其为员工第三支柱保障代为缴费部分可以参照第二支柱税前列支政策执行。
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保险公司,中国太保将以国家政策为导向,进一步配合社会养老保障事业的改革发展,以客户体验最佳为目标,聚焦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发展,为建设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发挥应尽之责。
(作者系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
□王光剑
自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构建包括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持续扩大覆盖面”的目标以来,保险业坚守“保险姓保”发展定位,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回归保障本源的要求下,大力参与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建设,助力增加社会养老财富储备,完善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
全方位布局养老产业 积累准备金超2万亿
近年来,保险业以供给侧改革为抓手,不断扩展养老保障第三支柱的内涵和外延:一方面,通过丰富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养老金储备需求,人身保险业积累养老准备金已超过2万亿元,2019年行业在售具有平衡生命周期内现金流功能的养老年金保险产品830余款;另一方面,以多样化产品创新和医养布局提升居民养老保障水平,除推出税延养老保险、长期护理保险、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等多项新型养老保险产品外,还发挥长期资金优势,加大养老社区与医疗护理服务产业的投资布局。
其中,保险业先行先试承接税延养老保险试点政策落地,遵循收益稳健、长期锁定、终身领取、精算平衡的基本原则,推出确定收益型、保底收益型、浮动收益型三大类产品体系,并建立中国保信税延养老保险信息平台,实现与金税三期数据对接,确保税务申报和优惠权益的实现。自2018年6月7日中国太保签发税延养老保险首单以来,保险业共同努力,在有限的四个试点地区积累起一定规模。截至2019年底,全行业共有23家保险公司开展了税延养老保险业务,累计参保人数约4.7万人。
开展跨行业和跨领域合作 夯实养老保障第三支柱
下阶段,保险业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新周期下的国民养老保障新需求,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跨行业和跨领域合作,从四个方面着手,充分彰显商保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主要提供者的发展定位。
一是发挥第三支柱试点承办经验优势。在总结政策试点阶段经验基础上助力政策完善,配合行业监管部门等做好试点扩面的准备和承接工作,打通信息流、资金流,充分挖掘个税改革红利与第三支柱个人账户制的巨大潜力。
二是发挥长期资产与负债稳健管理优势。坚持健康稳定发展的理念,在风险可控基础上实现个人养老权益最大化,平滑复杂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对个人养老生活安排的影响,避免出现次贷危机时美国个人退休金账户严重缩水的状况。
三是发挥精算平衡与长周期风控专业优势。区别于投资和储蓄,以养老资金长周期内的统筹规划为养老保障目标,助力个人抵御长寿风险和健康财务风险,以属地化运营服务网络和年金化产品设计为依托,及时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伴随终身的稳定现金流,满足全生命周期养老需求。
四是发挥服务供给端资源整合优势,积极应对优质养老服务资源相对稀缺问题,发挥保险支付纽带作用,打造养老产业生态圈闭环,通过“产品+服务”提供个人养老整体解决方案。
打通制度边界 建立二、三支柱衔接机制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启之年,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展望未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顶层设计正在酝酿之中,高质量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必将向着多层次、可持续的方向健康稳定发展,保险业应发挥第三支柱中流砥柱的作用,推动国家养老保障事业发展。
一是养老保障顶层设计得到进一步完善,第三支柱功能定位更加清晰。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年初表示,要加快养老保障第三支柱改革的顶层设计,并纳入国家重大改革内容。今年两会,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建设也成为热点话题。未来,一方面要整合前后端,建立第三支柱个人统一账户与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机制完善进一步丰富第三支柱保险产品供给与覆盖面。
二是探索国外经验的本土化实践,提高养老保障第三支柱的运行效率。国际经验显示,除税收优惠外,还有多种配套机制和工具的引入都对第三支柱发展产生积极作用,能够减轻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压力。例如自动加入机制有效扩大个人养老金制度参与面,合格默认投资工具节约了个人决策时间并提升了投资决策质量,缴费配比机制则通过直接补贴鼓励低收入群体参与养老储备。
三是打通制度边界,形成养老保障二、三支柱衔接机制。一方面,打通资金在第二、第三支柱间的转移接续,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账户在个人就业转换时可充当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归集账户,从而更适应现代社会职业转换加速的需要;另一方面,打通第二、第三支柱税收优惠政策,用活政策红利,降低小微企业参与门槛,对未建立企业年金的单位,其为员工第三支柱保障代为缴费部分可以参照第二支柱税前列支政策执行。
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保险公司,中国太保将以国家政策为导向,进一步配合社会养老保障事业的改革发展,以客户体验最佳为目标,聚焦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发展,为建设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发挥应尽之责。
(作者系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