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工作节奏太快,金融从业者如何调适?

——专访中国应用心理学协会秘书长赵冬杉

发布时间:2020-06-30 09:56:19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谭乐之

面对工作节奏过快,金融从业者该如何自我调适?《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专访了国际催眠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应用心理学协会秘书长、中启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赵冬杉。

李月敏/制图

情绪消沉影响工作节奏

《中国银行保险报》:有很多金融从业者反映会有周期性的情绪消沉,这是什么原因?对工作有什么影响?

赵冬杉:事实上,人的状态确实是波动的。我们每个人的身体节律里都有一个自己的情绪周期,比如一个月内,可能前半个月处于兴奋状态,但后半个月可能就成消沉状态了。

人的情绪也会随事波动。比如一个理财经理揽了一个几百万的投资大户,自然要兴奋一段时间,但当客户对投资收益质疑,抱怨实际收益没有预期高,甚至前来质问时,理财经理可能会有压力感,产生苦恼、沉闷情绪。

今年受疫情影响,经济增速放缓,需求下降,大多数人的活跃度都有所下降,但总体看,这是个休整调试和再积累的阶段。

情绪起伏对人的工作、生活等各方面都会有影响。很多金融从业者向我反映,感觉情绪消沉时常常还会受到领导批评。

我们通过沟通发现,可能这同工作效率、工作节奏有关。一些金融从业者情绪消沉时,工作效率也会有所降低,工作节奏也会变慢。然而,每个人的情绪周期不同,你节奏慢的时候,可能别人节奏是快的,工作节奏差异会很大。

当我们与领导相处时尤其要注意工作节奏的问题。

如果你运气好,领导的节奏和你一样,那么很多沟通会很顺利。但往往很多时候节奏是不同的,领导的节奏很快,你的节奏慢,领导希望你能配合他的节奏去做,你不能要求领导配合你的节奏。

和领导节奏不同步咋办

《中国银行保险报》:在工作时,金融从业者和领导的工作节奏不同步怎么办?必须要配合领导的节奏吗?

赵冬杉:我觉得这个过程是相互的。领导可以去理解下属,下属也要去协调。例如,下属可以和领导积极沟通,看能否工作节奏能否缓解一下,因为领导不可能完全去迁就下属的工作需求和工作节奏。

这和人走路的道理类似,不能光是脚说了算,整个身体都要相互协调好。在工作中,大家都需要相互配合。

事实上,现实中工作节奏并非只有领导一人说了算,不一定是下属必须要配合领导。很多情况是,一个部门工作做得不好,领导会被撤职,但不一定会解散部门;一个项目没做好,领导会被问责,但不一定会撤销整个项目。简单说,领导在评价我们的时候也在被别人评价,我们总是生活在别人的评价中,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

总体来说,工作节奏不同需要领导和下属双方都有所调节,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整体工作的推进。

选择性忽视职场评价

《中国银行保险报》:如何理解我们总是生活在别人的评价中?

赵冬杉:作为个体,我们总是生活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当中。人是社会性动物,无法独立生存,在当下社会大分工体系中更是如此。人很难仅靠自己就完成整个生产过程,不和别人发生联系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不管你是客户经理,还是后台研发人员,不管你是普通职员,还是公司老板,每个人都需要和别人打交道。而不管和谁打交道,都会有人满意,有人不满意,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对一个人来说,他人的评价总是好坏兼半,优劣并存。

正因如此,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他人对我们的评价。虽然,我们可以用鸡汤聊以自慰——“走自己的路,就让别人说去吧”,但是在现实层面有谁能做到如此不羁和洒脱呢?我们能做的就是有选择性地关注和忽视一些评价。

《中国银行保险报》:在职场中,如何看待他人评价?

赵冬杉:对于他人的评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比如,工作任务没有完成,领导可能有不满情绪。人的性格不同,处理方式也会有差异。

内向的人可能过于认真,把这些情绪不断积累成压力,然后把自己放到这些压力当中,形成一个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外向的人可能不一定会用领导要求的方式完成,可能会主动跟领导沟通,使领导了解现在遇到的问题,然后同领导一起解决,没有让工作对自己的要求变为压力,也就没有单纯被动地承受这个压力。

《中国银行保险报》:在处理问题时,是不是外向性格更好一点?

赵冬杉:内向跟外向,只是应对策略上不同,并没有优劣之分,各有各的优点。内向的人做事情结果的会有更高的追求,而外向的人在合作协调上会更擅长。

比如在金融行业,偏向于选择内向的人做数据挖掘、行业分析,承担研发、技术类任务;外向的人做市场、客服,承担与外界沟通的任务。各司其职,各有所长。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性格和习惯,既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板,我们需要和不同性格、不同类型、不同长处和短处的人一起协作,相互配合。

内向、外向各得其所

《中国银行保险报》:内向者和外向者如何调节自己的工作节奏?

赵冬杉:自我认识很重要。你得对自己有较为充分的认识,对自己的长项和短板有所了解,如果对自己有一个充分、正确的认识,那么你就会更善于调节自己的状态。

比如,有小张和小王两个人。小张善于揣摩别人的想法、猜测他人的需求,他就会对这方面工作感兴趣;小王则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执行,能够把一个事情做得很漂亮,那么他就会对这方面工作感兴趣。

如果这两个人都去饭店应聘,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小张放到厨房里,让他做配菜,根据顾客的口味需求准备菜式;把小王安排去从事大堂接待工作,让他去跟客人沟通并解决客人的需求。让他们各尽其能,各司其职。

自我认识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调节自己的工作节奏。倘若我们总是习惯被动地工作,只是作为一个执行者参与工作,那么这个工作对我们而言,就总是停在一个失控状态,总会让你生活在变化和压力当中。这时候我们就必然要和自己交流,去充分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工作节奏太快,金融从业者如何调适?

——专访中国应用心理学协会秘书长赵冬杉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6-30

□本报记者 谭乐之

面对工作节奏过快,金融从业者该如何自我调适?《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专访了国际催眠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应用心理学协会秘书长、中启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赵冬杉。

李月敏/制图

情绪消沉影响工作节奏

《中国银行保险报》:有很多金融从业者反映会有周期性的情绪消沉,这是什么原因?对工作有什么影响?

赵冬杉:事实上,人的状态确实是波动的。我们每个人的身体节律里都有一个自己的情绪周期,比如一个月内,可能前半个月处于兴奋状态,但后半个月可能就成消沉状态了。

人的情绪也会随事波动。比如一个理财经理揽了一个几百万的投资大户,自然要兴奋一段时间,但当客户对投资收益质疑,抱怨实际收益没有预期高,甚至前来质问时,理财经理可能会有压力感,产生苦恼、沉闷情绪。

今年受疫情影响,经济增速放缓,需求下降,大多数人的活跃度都有所下降,但总体看,这是个休整调试和再积累的阶段。

情绪起伏对人的工作、生活等各方面都会有影响。很多金融从业者向我反映,感觉情绪消沉时常常还会受到领导批评。

我们通过沟通发现,可能这同工作效率、工作节奏有关。一些金融从业者情绪消沉时,工作效率也会有所降低,工作节奏也会变慢。然而,每个人的情绪周期不同,你节奏慢的时候,可能别人节奏是快的,工作节奏差异会很大。

当我们与领导相处时尤其要注意工作节奏的问题。

如果你运气好,领导的节奏和你一样,那么很多沟通会很顺利。但往往很多时候节奏是不同的,领导的节奏很快,你的节奏慢,领导希望你能配合他的节奏去做,你不能要求领导配合你的节奏。

和领导节奏不同步咋办

《中国银行保险报》:在工作时,金融从业者和领导的工作节奏不同步怎么办?必须要配合领导的节奏吗?

赵冬杉:我觉得这个过程是相互的。领导可以去理解下属,下属也要去协调。例如,下属可以和领导积极沟通,看能否工作节奏能否缓解一下,因为领导不可能完全去迁就下属的工作需求和工作节奏。

这和人走路的道理类似,不能光是脚说了算,整个身体都要相互协调好。在工作中,大家都需要相互配合。

事实上,现实中工作节奏并非只有领导一人说了算,不一定是下属必须要配合领导。很多情况是,一个部门工作做得不好,领导会被撤职,但不一定会解散部门;一个项目没做好,领导会被问责,但不一定会撤销整个项目。简单说,领导在评价我们的时候也在被别人评价,我们总是生活在别人的评价中,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

总体来说,工作节奏不同需要领导和下属双方都有所调节,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整体工作的推进。

选择性忽视职场评价

《中国银行保险报》:如何理解我们总是生活在别人的评价中?

赵冬杉:作为个体,我们总是生活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当中。人是社会性动物,无法独立生存,在当下社会大分工体系中更是如此。人很难仅靠自己就完成整个生产过程,不和别人发生联系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不管你是客户经理,还是后台研发人员,不管你是普通职员,还是公司老板,每个人都需要和别人打交道。而不管和谁打交道,都会有人满意,有人不满意,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对一个人来说,他人的评价总是好坏兼半,优劣并存。

正因如此,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他人对我们的评价。虽然,我们可以用鸡汤聊以自慰——“走自己的路,就让别人说去吧”,但是在现实层面有谁能做到如此不羁和洒脱呢?我们能做的就是有选择性地关注和忽视一些评价。

《中国银行保险报》:在职场中,如何看待他人评价?

赵冬杉:对于他人的评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比如,工作任务没有完成,领导可能有不满情绪。人的性格不同,处理方式也会有差异。

内向的人可能过于认真,把这些情绪不断积累成压力,然后把自己放到这些压力当中,形成一个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外向的人可能不一定会用领导要求的方式完成,可能会主动跟领导沟通,使领导了解现在遇到的问题,然后同领导一起解决,没有让工作对自己的要求变为压力,也就没有单纯被动地承受这个压力。

《中国银行保险报》:在处理问题时,是不是外向性格更好一点?

赵冬杉:内向跟外向,只是应对策略上不同,并没有优劣之分,各有各的优点。内向的人做事情结果的会有更高的追求,而外向的人在合作协调上会更擅长。

比如在金融行业,偏向于选择内向的人做数据挖掘、行业分析,承担研发、技术类任务;外向的人做市场、客服,承担与外界沟通的任务。各司其职,各有所长。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性格和习惯,既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板,我们需要和不同性格、不同类型、不同长处和短处的人一起协作,相互配合。

内向、外向各得其所

《中国银行保险报》:内向者和外向者如何调节自己的工作节奏?

赵冬杉:自我认识很重要。你得对自己有较为充分的认识,对自己的长项和短板有所了解,如果对自己有一个充分、正确的认识,那么你就会更善于调节自己的状态。

比如,有小张和小王两个人。小张善于揣摩别人的想法、猜测他人的需求,他就会对这方面工作感兴趣;小王则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执行,能够把一个事情做得很漂亮,那么他就会对这方面工作感兴趣。

如果这两个人都去饭店应聘,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小张放到厨房里,让他做配菜,根据顾客的口味需求准备菜式;把小王安排去从事大堂接待工作,让他去跟客人沟通并解决客人的需求。让他们各尽其能,各司其职。

自我认识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调节自己的工作节奏。倘若我们总是习惯被动地工作,只是作为一个执行者参与工作,那么这个工作对我们而言,就总是停在一个失控状态,总会让你生活在变化和压力当中。这时候我们就必然要和自己交流,去充分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