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方磊
赵峻,2000年进入保险业,现供职于新华人寿宁夏分公司。笔名吟泠,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29届高研班学员。作品见于《文艺报》《中国散文报》《湖南文学》《广州文艺》《啄木鸟》《大地文学》《朔方》《黄河文学》《六盘山》《都市》等,有作品入选《小说选刊》《散文选刊》及《2008中国年度短篇小说》。著有短篇小说集《歌兰小令》《粉菩萨》《销魂曲》。曾获第八次宁夏文学艺术奖;2015黄河文学双年奖;宁夏第二届贺兰山文艺奖。
生活所迫 文学曙光
2000年的时候赵峻三十岁,她在家乡小县城的一家工厂打工,但企业已负债累累,举步维艰。最终,在赵峻风华正茂的而立之年,她不仅没有立起来,而且像那个年代很多女人一样,成为了一名下岗女工。同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赵峻加盟了保险公司,通过各种培训,开始了保险代理人生涯。这样的职业历程,人世岁月像是自然而然,其实是命运的步步紧逼仓皇后的不得已。虽然赵峻寡言少语,性格内向,甚至有几分机械木讷,并不适合做保险,但生活摆在面前,她别无选择。
那时赵峻没有房子,没有创业资金,孩子五岁,即将上学……如此种种,赚钱养家成了她生活的头等大事。“还记得我做保险第一个月的佣金是900多元,我家先生是公务员,当时他每月工资是300多元。那时候发的都是现金,当时觉得每月900元的收入真的很好了。这坚定了我在这个行业努力打拼的决心,因为我既需要高收入来提升生活品质,也需要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来满足我的阅读写作爱好,而保险业可以兼顾我的这种需求。”
赵峻进入保险业有着生活的逼迫,而今保险回馈给了她心灵的自由和令她满意的物质生活。
赵峻的文学写作始于1990年。1988年高考尽管语文为全县第一名,但因为偏科严重,最终落榜,进了小县城的造纸厂打工。早班从早晨八点到下午四点,中班从下午四点到夜里十二点,夜班从夜里十二点到次日早晨八点……打工生活单调机械、循环往复,整整十年。
工作之余,赵峻开始写作。她创作的短篇小说投寄到《银川晚报》、《黄河文学》等报纸刊物,也都陆续发表了。“记得有一次(1993年)银川晚报社搞了一次征文比赛,我得了二等奖,这对我触动很大,也激发了我持续写作的热情。赵峻认定写作是她的命定。
保险职业 创作土壤
保险直面人生“生老病死残”五大不可回避的尖锐问题,每天都有各种案例上演,直指人心人性,以及生活与人的本来面目,赤裸而灼心。这些都无不为赵峻提供了扎实的创作土壤。“身处营销一线,每天面对不同性格、不同面孔、不同社会地位、不同思想观念、不同悲欢离合的一个个具体而微的鲜活的‘人’而不是大而无当概念化了的‘人们’,保险工作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链接,使我有机会可以攫取丰富的创作素材,打捞各种生动的细节,开掘更宽的写作空间。”于她而言,保险工作就是写作的一座富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于我而言并非易事,但阅人无数,于我而言是易事中的易事。在我眼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不解之谜,每一个人都是尘世上最小的谜和她自身最大的谜。”赵峻希望用笔书写这个谜,并乐在其中。这也是她喜欢保险这份工作的原因之一。“我不知道明天我将要面对一个怎样的‘人’,对此我总是充满了对‘人’的想象。”赵峻说。
众所周知,保险营销工作劳心百倍于劳力,严格的业务考核、持续的市场开拓,密集的业务节奏、随时随地需要做的各种保全服务(身故、满期、理赔、变更等),客户的时间就是赵峻的工作时间,“白天,我没有属于自己的完整的时间,我白天的时间是碎片化的,只能在碎片化时间中坚持碎片化阅读。这二十年来,很多书都是如此挤时间看的,虽然是过目即忘,不求甚解的那种浅层次阅读,但聊胜于无。晚上的时间也并非完全属于自己,毕竟还有孩子、家人、老人等等一应生活层面的诸多杂事。所以真正属于写作的时间,少之又少。”赵峻坦言。保险业是高度自律的行业,养成了赵峻高度自律的时间管理与自我管理,她努力做到每月业务前置,考核前置,唯有如此,才可以左手保险,右手文学,鱼与熊掌兼顾。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赵峻分身有术,更多还是源自性格深处的东西,在喧嚣中易于保持内心平静,这是她认为自己时常能够进入到文学场中的一个因素。
保险与文学汇聚于爱
西方文学史上有诸多作家有着保险从业经历。最有代表性的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他本身的职业与赵峻一样就是保险公司一位代理人。
保险应对风险而生,寿险应对生老病死。生命、衰老、疾病、死亡、爱,既是保险的主题,更是文学的终极命题。在赵峻的眼中,发生在客户身上的每一个风险事故,或多或少,都会改变客户,也就是“人”的外在行为、心理变化及生活轨迹,那些细小或巨大的改变,就是“人”“这个谜发出的神秘信息,“原汁原味,由浅入深地触动我,使我生出写作的欲望。科技的飞速发展,庸常琐碎的生活,匆忙疲惫的节奏,难免使人物化,陷于迟钝,保险工作仿佛让我身处大海,每时每刻都有起伏波动,我喜欢这种起伏波动。”赵峻说。
作为金融人,有一颗文学和艺术的心灵,意义几何?赵峻阐释了她金融人文学之心的理解。“金融二字,初看没有温度,细细思量,滚烫而令人落泪。词典和学术上的金融,仅仅解释为资金的融通,而我个人曲解为,金钱的如水流动,千回百转,可以消融世间万般愁苦,慰藉鳏寡孤独废疾者破碎的心。保险是爱的容器,人亦是爱的工具。”她认为,有一颗文学与艺术的心灵,可以软化物质世界强加给我的无情铠甲,薄情袈裟,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情之人、深情之人。“保险止步之处,文学华丽出场。对金融的敬畏,由此生焉。”赵峻说。
经年来,赵峻感受到文学对于自己丝丝缕缕的影响,而最大的影响是令自己以悲悯万物之心面对生活,“这样的悲悯也包括对自己。”这是赵峻从写作中的深彻领悟。
□记者 方磊
赵峻,2000年进入保险业,现供职于新华人寿宁夏分公司。笔名吟泠,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29届高研班学员。作品见于《文艺报》《中国散文报》《湖南文学》《广州文艺》《啄木鸟》《大地文学》《朔方》《黄河文学》《六盘山》《都市》等,有作品入选《小说选刊》《散文选刊》及《2008中国年度短篇小说》。著有短篇小说集《歌兰小令》《粉菩萨》《销魂曲》。曾获第八次宁夏文学艺术奖;2015黄河文学双年奖;宁夏第二届贺兰山文艺奖。
生活所迫 文学曙光
2000年的时候赵峻三十岁,她在家乡小县城的一家工厂打工,但企业已负债累累,举步维艰。最终,在赵峻风华正茂的而立之年,她不仅没有立起来,而且像那个年代很多女人一样,成为了一名下岗女工。同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赵峻加盟了保险公司,通过各种培训,开始了保险代理人生涯。这样的职业历程,人世岁月像是自然而然,其实是命运的步步紧逼仓皇后的不得已。虽然赵峻寡言少语,性格内向,甚至有几分机械木讷,并不适合做保险,但生活摆在面前,她别无选择。
那时赵峻没有房子,没有创业资金,孩子五岁,即将上学……如此种种,赚钱养家成了她生活的头等大事。“还记得我做保险第一个月的佣金是900多元,我家先生是公务员,当时他每月工资是300多元。那时候发的都是现金,当时觉得每月900元的收入真的很好了。这坚定了我在这个行业努力打拼的决心,因为我既需要高收入来提升生活品质,也需要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来满足我的阅读写作爱好,而保险业可以兼顾我的这种需求。”
赵峻进入保险业有着生活的逼迫,而今保险回馈给了她心灵的自由和令她满意的物质生活。
赵峻的文学写作始于1990年。1988年高考尽管语文为全县第一名,但因为偏科严重,最终落榜,进了小县城的造纸厂打工。早班从早晨八点到下午四点,中班从下午四点到夜里十二点,夜班从夜里十二点到次日早晨八点……打工生活单调机械、循环往复,整整十年。
工作之余,赵峻开始写作。她创作的短篇小说投寄到《银川晚报》、《黄河文学》等报纸刊物,也都陆续发表了。“记得有一次(1993年)银川晚报社搞了一次征文比赛,我得了二等奖,这对我触动很大,也激发了我持续写作的热情。赵峻认定写作是她的命定。
保险职业 创作土壤
保险直面人生“生老病死残”五大不可回避的尖锐问题,每天都有各种案例上演,直指人心人性,以及生活与人的本来面目,赤裸而灼心。这些都无不为赵峻提供了扎实的创作土壤。“身处营销一线,每天面对不同性格、不同面孔、不同社会地位、不同思想观念、不同悲欢离合的一个个具体而微的鲜活的‘人’而不是大而无当概念化了的‘人们’,保险工作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链接,使我有机会可以攫取丰富的创作素材,打捞各种生动的细节,开掘更宽的写作空间。”于她而言,保险工作就是写作的一座富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于我而言并非易事,但阅人无数,于我而言是易事中的易事。在我眼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不解之谜,每一个人都是尘世上最小的谜和她自身最大的谜。”赵峻希望用笔书写这个谜,并乐在其中。这也是她喜欢保险这份工作的原因之一。“我不知道明天我将要面对一个怎样的‘人’,对此我总是充满了对‘人’的想象。”赵峻说。
众所周知,保险营销工作劳心百倍于劳力,严格的业务考核、持续的市场开拓,密集的业务节奏、随时随地需要做的各种保全服务(身故、满期、理赔、变更等),客户的时间就是赵峻的工作时间,“白天,我没有属于自己的完整的时间,我白天的时间是碎片化的,只能在碎片化时间中坚持碎片化阅读。这二十年来,很多书都是如此挤时间看的,虽然是过目即忘,不求甚解的那种浅层次阅读,但聊胜于无。晚上的时间也并非完全属于自己,毕竟还有孩子、家人、老人等等一应生活层面的诸多杂事。所以真正属于写作的时间,少之又少。”赵峻坦言。保险业是高度自律的行业,养成了赵峻高度自律的时间管理与自我管理,她努力做到每月业务前置,考核前置,唯有如此,才可以左手保险,右手文学,鱼与熊掌兼顾。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赵峻分身有术,更多还是源自性格深处的东西,在喧嚣中易于保持内心平静,这是她认为自己时常能够进入到文学场中的一个因素。
保险与文学汇聚于爱
西方文学史上有诸多作家有着保险从业经历。最有代表性的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他本身的职业与赵峻一样就是保险公司一位代理人。
保险应对风险而生,寿险应对生老病死。生命、衰老、疾病、死亡、爱,既是保险的主题,更是文学的终极命题。在赵峻的眼中,发生在客户身上的每一个风险事故,或多或少,都会改变客户,也就是“人”的外在行为、心理变化及生活轨迹,那些细小或巨大的改变,就是“人”“这个谜发出的神秘信息,“原汁原味,由浅入深地触动我,使我生出写作的欲望。科技的飞速发展,庸常琐碎的生活,匆忙疲惫的节奏,难免使人物化,陷于迟钝,保险工作仿佛让我身处大海,每时每刻都有起伏波动,我喜欢这种起伏波动。”赵峻说。
作为金融人,有一颗文学和艺术的心灵,意义几何?赵峻阐释了她金融人文学之心的理解。“金融二字,初看没有温度,细细思量,滚烫而令人落泪。词典和学术上的金融,仅仅解释为资金的融通,而我个人曲解为,金钱的如水流动,千回百转,可以消融世间万般愁苦,慰藉鳏寡孤独废疾者破碎的心。保险是爱的容器,人亦是爱的工具。”她认为,有一颗文学与艺术的心灵,可以软化物质世界强加给我的无情铠甲,薄情袈裟,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情之人、深情之人。“保险止步之处,文学华丽出场。对金融的敬畏,由此生焉。”赵峻说。
经年来,赵峻感受到文学对于自己丝丝缕缕的影响,而最大的影响是令自己以悲悯万物之心面对生活,“这样的悲悯也包括对自己。”这是赵峻从写作中的深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