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文化▪物语

城市历史的文化基因——武汉近代银行建筑

发布时间:2020-08-21 10:18:38    作者:王珏麟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编者按:

武汉是国内金融建筑历史遗存较集中保存较完整的城市之一,一直以来深受史学界和金融界瞩目。本报“文史”版曾在7月10日、7月17日刊载了由金融历史学者王珏麟先生撰写的《武汉近代金融保险建筑》(上、下),得到了读者热切关注与读后反馈,很多读者希望可以了解与认知更多中国近代金融建筑的历史,并从中领略中国金融浑厚隽永的文化底蕴。《中国银行保险报》“文化·物语”栏目应诸多读者希望,刊发“中国金融建筑系列”《城市历史的文化基因——武汉近代银行建筑》,欢迎读者朋友们继续关注。

□王珏麟

英商汇丰银行汉口分行大楼

“沿江上行到青岛路口,这条路上最炫目最有风采的一幢大楼出现了,这就是汇丰大楼。”

英商汇丰银行1865年开始营业,同年在上海开设分行。1866年8月在香港注册正式成立,名为“香港上海银行”。创办时资本额共500万港元,2万股,每股250港元。1866年每股又1拆2,变成4万股,每股125港元。同年溯江而上在汉口登陆。“选择了英租界四码头的一块地皮,即现在的青岛路口,在此建行营业。”其意思即是指建立汉口分行及江汉关税金库。“当初所盖的楼房只有两层,面向长江,并不很起眼。” “香港上海银行”在国内营业十几年后更名为汇丰银行。


英商汇丰银行汉口分行大楼旧址

初期的汇丰集团通过香港上海银行开设分行而在世界各地扩展业务,尤其擅长贸易融资。由于个人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包括往来及储蓄户口、按揭、保险、贷款等业务,开始了其蓬蓬勃勃的发展时期。抗日战争开始后,英商汇丰银行业务一落千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汉口沦陷,日本人没收了汇丰银行在汉口的所有财产,相关账册报表交给横滨正金银行,汉口汇丰银行大楼遂成为日军办公大楼。1945年抗战胜利后,汇丰银行在该大楼继续营业。1949年汉口解放。1950年3月,汇丰银行停业。1955年,汇丰银行彻底退出中国市场。至此,英商汇丰银行结束了在华长达80余年的历史。汉口汇丰银行大楼移交给国内大华企业公司接管。2007年4月,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开业。目前在全国设立了150个网点,其中包括武汉。

汇丰集团入股内地中资金融机构及自身发展的总投资已超过50亿美元,其中包括入股上海银行8%的股份,平安保险16.8%的股份,以及交通银行19%的股份。汇丰保险集团(亚太)有限公司是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机构。其旗下包括汇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汇丰人寿保险(国际)有限公司、汇丰医疗保险有限公司和汇丰保险(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此外,汇丰保险集团(亚太)有限公司持有恒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50%股权。

英商汇丰银行汉口分行办公大楼,是一座具有古典主义风格的钢筋混凝土大楼。由英商景明洋行设计,宁波人沈祝三所属汉协盛营造厂建造,造价150万银元。大楼建于1914年—1920年,是在原地址上拆旧建新。1913年,附楼工程开工并于1917年竣工。1914年,主楼工程开工,受战争影响直到1920年竣工。

汇丰银行汉口分行大楼占地面积4322平方米。建筑面积11656平方米。沿江立面造型严谨对称,基座、房身、檐口为上下三段构图,左右展开划分为五段。主楼地上3层,附楼地上4层,地下均为一层。立面十根大柱为爱奥尼克柱。大楼的外墙由麻石一直砌筑到顶。

1998年11月—2000年4月,中国光大银行对该楼进行整体设计、改造和装修,并交由武汉分行使用。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颁布该大楼为“汉口近代建筑群”。

金城银行汉口分行大楼

金城银行成立于1917年,创始人周作民取其“金城汤地、永久坚固”之意。太平保险公司1929年11月20日创立,由金城银行独自开办。资本总额100万元,实收50万元。太平保险公司主要依靠金城银行发展代理业务,并在湖北金城银行各地分支行建有代理处。公司管理人员曾与金城银行工作人员在该大楼合署办公。

金城银行汉口分行大楼位于汉口江岸区保华街2号。1930年动工修建,1931年建成,迄今已有九十年历史。大楼由建筑设计师、宁波人庄俊设计,宁波人沈祝三所属汉协盛营造厂承建。


金城银行汉口分行大楼旧址

大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正立面采用横向三段式,中部部分突出,七间八柱柱廊,柱子为爱奥尼式,柱廊通高三层。大楼1层为石墙,花岗石墙裙以横向凹缝作为装饰,外墙为麻石。2层为圆形拱窗。银行大厅铺设大理石地板。二楼经理室铺设柳桉木地板,柚木护壁,电线、保险柜在当时都是最先进的。

1938年武汉沦陷后,日军强占金城银行大楼为日军司令部,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大楼才由金城银行收回复业。

1952年,金城银行参加了公私合营银行,大楼由武汉市人民政府拨交给武汉图书馆使用。1957年,在金城银行大楼开设了武汉少年儿童图书馆。2003年,武汉少年儿童图书馆迁出,开始筹建武汉美术馆。2005年,武汉市政府投入2.2亿元资金对该建筑进行改扩建,扩建后总建筑面积达12139平方米。大楼拥有七个展厅,展厅面积约4230平方米。展厅内采用先进的专业照明系统,并配以先进的中央空调、恒温恒湿、消防安保等自动化管理设施。

日商横滨正金银行汉口分行大楼

1893年,横滨正金银行进入中国开展业务。1894年在汉口设立分行,通过投资、存放款、业务代理等方式与外商保险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1945年,横滨正金银行总行改组并更名为东京银行。1946年,横滨正金银行在华分支机构被国民党政府指定银行接收清理,退出中国市场。同年东京银行在日本成立,承继了横滨正金银行在国内的资产和负债。1954年,东京银行根据《外汇银行法》改组为日本唯一的外汇专业银行。1980年2月,东京银行作为第一家外国银行获准在北京开设代表处;1986年,在深圳开设分行。

汉口沿江大道和南京路交汇处,有一幢两翼巨型双柱、气势雄伟的建筑,这就是日商横滨正金银行汉口分行大楼。其在上海的上海分行大楼与扬子保险公司大楼比邻而居。1922年,老沙逊姊妹楼,其中左楼卖给了横滨正金银行,右楼卖给了扬子保险公司。


日商横滨正金银行汉口分行大楼旧址

汉口横滨正金银行大楼建于1921年,是一座西洋式四层楼房。大楼由景明洋行设计师海明斯设计,由宁波沈祝三所属汉协盛营造厂施工。大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1189平方米,建筑面积4756平方米。地上4层,地下1层。楼高24米。

大楼平面呈矩形,古典主义风格。东南两个立面皆有通高2层的爱奥尼式双柱做空柱廊。麻石外墙,基座上部饰有连续的回形花纹,顶部的女儿墙呈阶梯状渐次收进,厚檐以及廊柱上横梁均装饰有圆柱吊穗等浮雕。

大楼主入口设立在转角处。大厅通高两层,顶部有3个矩形玻璃采光天井。从门厅到3层楼梯台面为白色大理石。楼上房间黄褐色的木地板已历尽沧桑。

汉口横滨正金银行大楼曾为湖北省国际信托公司使用。2015年成为中信银行湖北分行办公大楼。

花旗银行汉口分行大楼

1898年,美国吞并夏威夷、侵占菲律宾后加快了对中国的扩张步伐。“到1900年,美国的工业发展已经进入制成品及矿产品对外出超的阶段,再加上美国、西班牙战争的刺激,促使美国资本及产品要更加寻找国外市场。”这种对外贸易的规模及结构发生变化,为其寻找国外市场和设立海外银行提供了前提。

1902年前后,美国石油、烟草等垄断企业大规模进入中国。花旗银行于1902年在上海设立分行,开始其金融资本的活动。原汉口花旗银行职员、买办董明藏曾在《汉口花旗银行的掠夺》一文中回忆:“19世纪末,花旗银行才计划向汉口伸展,雇请英国人North被称为老虎(译音)的充当汉行大班。North携来英美籍职员一二人,并由上海带来一个姓陈的买办,觅就英租界鄱阳街景明大楼附近地点为行址。初期活动范围不大,业务仅仅是替美商洋行和传教士办理汇款存储等。”花旗银行旗下有金融公司、公用事业和铁路和工业公司三类公司。其中金融公司中有第一花旗银行、大美保险公司集团、联邦保险公司集团、基本投资者公司集团。

1939年12月1日《花旗银行年报》刊载:“在这一年里,尽管在中国有战争和贸易动荡不定,但我们在中国的分行继续安全地营业,而且赚了钱。最近几月来,通过上海出口的数量已逐渐有了改善。”美国花旗银行在汉口营业40年,同样取得了丰厚的利润。

花旗银行汉口分行大楼旧址。

汉口花旗银行大楼是美资花旗银行在中国汉口建造的分行大楼,位于汉口江岸区青岛路1号(原英租界华昌街),西侧紧邻太古洋行大楼,东侧隔路是汇丰银行大楼。这幢大楼于1913年动工,1921年完工。总建筑面积为6153平方米。大楼高29.5米,地面5层,地下1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景明洋行设计,设计者是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由魏清记营造厂承建,总共费用为白银17万两。建筑风格属于简化的古典主义式样。

大楼左右对称,比例严谨,门斗凸出,爱奥尼克柱列。立面三段式构图,2到4层为中段,设贯通3层的8根圆柱,颇为壮观。圆柱柱头采用爱奥尼式涡卷汶雕饰,横向贯通透空长廊,装饰金属栏杆。在花旗银行大楼门楣上镌刻的英文为“The 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纽约州国立城市银行)”。根据我们查询相关资料,纽约国民城市银行合并万国宝通银行(花旗银行在中国的行名)时间在1926年12月初,花旗银行恰恰通过此次并购成为世界最大的银行。1938年,武汉沦陷。1940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花旗银行在中国的业务停滞。抗战时期,日军占据该大楼作为中江银行,之后出租给美孚石油公司使用。

1949年5月,花旗银行汉口分行停业,美籍员工全部撤离回国。1950年由武汉市人民政府接管。

汉口花旗银行大楼1992年被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在建设武汉外滩时整修,市公安局某处曾经在此办公,现为工商银行办公楼。

浙江兴业银行汉口分行大楼

浙江兴业银行由浙江铁路公司和沪浙一带商人巨富投资创建。资本额为100万元,每股100元,共1万股。当时实收只有25万元。其余分别在1909年、1915年、1918年每期25万元,才全部收足。

1907年,浙江杭县人叶揆初在汉口认识了浙江兴业银行最大股东蒋抑卮、胡藻青等人。1908年,浙江兴业银行在汉口设立分行,经理由杭州总行胡藻青兼任。由于胡藻青杭汉两地难以兼顾,于是推举叶揆初任汉口分行经理。

1911年9月,叶揆初奉旨署理大清银行监督,浙江宁波镇海人盛竹书担任浙江兴业银行汉口分行经理。盛竹书名炳纪,1860年出生于宁波镇海骆驼桥,是清朝末年著名的银行家。曾担任浙江兴业银行行长、上海交通银行行长、上海银行同业公会会长,1927年去世。盛竹书担任汉口分行经理期间,当时招商局汉口分局货栈毁于辛亥阳夏之战,库存货物涉及千家万户,价值120余万银元。盛竹书专门设立了追赔联合会,为众商家日夜奔走调停,历时三年终于了清债务。武汉商界感念其辛劳,筹集巨款相赠,但盛竹书不取分文,全部转赠上海红十字会。

浙江兴业银行汉口分行大楼旧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银行业转趋活跃。1914年,浙江铁路公司收归国有,沪浙一些商人承购了浙江铁路公司出让的股份。浙江兴业银行汉口分行的存款也大幅度增加。1940年5月,在日军的策划支持下,浙江兴业银行汉口分行成立“中江实业银行”。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浙江兴业银行被迫停业。抗战胜利后,浙江兴业银行汉口分行在原址复业。1952年,浙江兴业银行参加社会主义公私合营,彻底结束。

1925年,浙江兴业银行汉口分行在今中山大道江汉路口修建了营业大楼。整幢大楼呈现巴洛克风格。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三段式结构,在拐角处设门斗入口;门斗顶部和两侧分别建有三个塔楼;屋面为红瓦坡顶,并建有一层气屋,用于采光与通风。这本是为调节楼内温度而建,却无意之中成为浙江兴业银行大楼的一处独具风格的标志。

1995年1月,浙江兴业银行大楼发生大火,损毁比较严重。1998年在拆除了原有建筑之后,一幢新的大楼又伫立于中山大道江汉路口。2016年百年中山大道进行改造后,浙江兴业银行汉口分行旧址与对面的中国银行成为中山大道与江汉路十字路口的地标,令众人瞩目。

浙江实业银行汉口分行大楼

浙江实业银行,被称为“南三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合称。)第二,以重视经营外汇业务闻名。前身是浙江官钱局,后在1910年改组为官商合办的浙江银行,主要经营存放、汇划、发行市面通用银钱票等业务。浙江银行额定资本200万银两,官商各半。实收资本54.2万两,其中官股30万两,商股24.2万两。1912年改组为“中华民国浙江银行”,代理国库,经理款项。1915年7月更名为浙江地方实业银行。1921年,浙江地方实业银行增加资本金。十几年后,其上海、汉口分行两行及其业务归商办,改名为“浙江实业银行”。1942年,浙江实业银行获得“二战期间中国唯一的国际汇兑银行”的美誉。2004年,被并入永亨银行。

浙江实业银行汉口分行大楼旧址。

1921年,浙江实业银行汉口分行大楼在中山大道912号落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原大楼地上4层,地下1层。由景明洋行设计,汉协盛营造厂和李丽记营造厂施工。大楼立面纵向采用西方传统的三段式构图,属于古典主义建筑。底层是花岗岩构成的基座,2到5层间设有天井采光,红瓦坡屋顶。1930年,该楼发生火灾,屋顶被焚毁。重修时增建1层,地上成为5层。屋顶改为平屋面,并在南北两侧增加半球形穹顶。主入口设于建筑主立面中轴线上,为突出主入口,建筑按照门斗形式做了一定的处理,增强了主入口的进深感。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期间,汪伪“中央储备银行”曾在此营业。现为影楼。

参考文献

1.余舜丞、王家滋.汉口汇丰银行概述.武汉文史资料文库第五卷(租界洋行).武汉出版社

2.丁援、李杰、吴莎冰编著.武汉历史建筑图志(P120—123、P125—127、P162—163).武汉出版社.2017年4月第1版

3.项惠芳著.上海英租界寻旧(P103—105).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年2月北京第1版

4.巫云仙著.汇丰银行与中国金融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一版

(作者系金融历史学者,现供职于中华联合宁波分公司)

 

 

 


文化▪物语

城市历史的文化基因——武汉近代银行建筑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8-21

编者按:

武汉是国内金融建筑历史遗存较集中保存较完整的城市之一,一直以来深受史学界和金融界瞩目。本报“文史”版曾在7月10日、7月17日刊载了由金融历史学者王珏麟先生撰写的《武汉近代金融保险建筑》(上、下),得到了读者热切关注与读后反馈,很多读者希望可以了解与认知更多中国近代金融建筑的历史,并从中领略中国金融浑厚隽永的文化底蕴。《中国银行保险报》“文化·物语”栏目应诸多读者希望,刊发“中国金融建筑系列”《城市历史的文化基因——武汉近代银行建筑》,欢迎读者朋友们继续关注。

□王珏麟

英商汇丰银行汉口分行大楼

“沿江上行到青岛路口,这条路上最炫目最有风采的一幢大楼出现了,这就是汇丰大楼。”

英商汇丰银行1865年开始营业,同年在上海开设分行。1866年8月在香港注册正式成立,名为“香港上海银行”。创办时资本额共500万港元,2万股,每股250港元。1866年每股又1拆2,变成4万股,每股125港元。同年溯江而上在汉口登陆。“选择了英租界四码头的一块地皮,即现在的青岛路口,在此建行营业。”其意思即是指建立汉口分行及江汉关税金库。“当初所盖的楼房只有两层,面向长江,并不很起眼。” “香港上海银行”在国内营业十几年后更名为汇丰银行。


英商汇丰银行汉口分行大楼旧址

初期的汇丰集团通过香港上海银行开设分行而在世界各地扩展业务,尤其擅长贸易融资。由于个人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包括往来及储蓄户口、按揭、保险、贷款等业务,开始了其蓬蓬勃勃的发展时期。抗日战争开始后,英商汇丰银行业务一落千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汉口沦陷,日本人没收了汇丰银行在汉口的所有财产,相关账册报表交给横滨正金银行,汉口汇丰银行大楼遂成为日军办公大楼。1945年抗战胜利后,汇丰银行在该大楼继续营业。1949年汉口解放。1950年3月,汇丰银行停业。1955年,汇丰银行彻底退出中国市场。至此,英商汇丰银行结束了在华长达80余年的历史。汉口汇丰银行大楼移交给国内大华企业公司接管。2007年4月,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开业。目前在全国设立了150个网点,其中包括武汉。

汇丰集团入股内地中资金融机构及自身发展的总投资已超过50亿美元,其中包括入股上海银行8%的股份,平安保险16.8%的股份,以及交通银行19%的股份。汇丰保险集团(亚太)有限公司是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机构。其旗下包括汇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汇丰人寿保险(国际)有限公司、汇丰医疗保险有限公司和汇丰保险(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此外,汇丰保险集团(亚太)有限公司持有恒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50%股权。

英商汇丰银行汉口分行办公大楼,是一座具有古典主义风格的钢筋混凝土大楼。由英商景明洋行设计,宁波人沈祝三所属汉协盛营造厂建造,造价150万银元。大楼建于1914年—1920年,是在原地址上拆旧建新。1913年,附楼工程开工并于1917年竣工。1914年,主楼工程开工,受战争影响直到1920年竣工。

汇丰银行汉口分行大楼占地面积4322平方米。建筑面积11656平方米。沿江立面造型严谨对称,基座、房身、檐口为上下三段构图,左右展开划分为五段。主楼地上3层,附楼地上4层,地下均为一层。立面十根大柱为爱奥尼克柱。大楼的外墙由麻石一直砌筑到顶。

1998年11月—2000年4月,中国光大银行对该楼进行整体设计、改造和装修,并交由武汉分行使用。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颁布该大楼为“汉口近代建筑群”。

金城银行汉口分行大楼

金城银行成立于1917年,创始人周作民取其“金城汤地、永久坚固”之意。太平保险公司1929年11月20日创立,由金城银行独自开办。资本总额100万元,实收50万元。太平保险公司主要依靠金城银行发展代理业务,并在湖北金城银行各地分支行建有代理处。公司管理人员曾与金城银行工作人员在该大楼合署办公。

金城银行汉口分行大楼位于汉口江岸区保华街2号。1930年动工修建,1931年建成,迄今已有九十年历史。大楼由建筑设计师、宁波人庄俊设计,宁波人沈祝三所属汉协盛营造厂承建。


金城银行汉口分行大楼旧址

大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正立面采用横向三段式,中部部分突出,七间八柱柱廊,柱子为爱奥尼式,柱廊通高三层。大楼1层为石墙,花岗石墙裙以横向凹缝作为装饰,外墙为麻石。2层为圆形拱窗。银行大厅铺设大理石地板。二楼经理室铺设柳桉木地板,柚木护壁,电线、保险柜在当时都是最先进的。

1938年武汉沦陷后,日军强占金城银行大楼为日军司令部,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大楼才由金城银行收回复业。

1952年,金城银行参加了公私合营银行,大楼由武汉市人民政府拨交给武汉图书馆使用。1957年,在金城银行大楼开设了武汉少年儿童图书馆。2003年,武汉少年儿童图书馆迁出,开始筹建武汉美术馆。2005年,武汉市政府投入2.2亿元资金对该建筑进行改扩建,扩建后总建筑面积达12139平方米。大楼拥有七个展厅,展厅面积约4230平方米。展厅内采用先进的专业照明系统,并配以先进的中央空调、恒温恒湿、消防安保等自动化管理设施。

日商横滨正金银行汉口分行大楼

1893年,横滨正金银行进入中国开展业务。1894年在汉口设立分行,通过投资、存放款、业务代理等方式与外商保险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1945年,横滨正金银行总行改组并更名为东京银行。1946年,横滨正金银行在华分支机构被国民党政府指定银行接收清理,退出中国市场。同年东京银行在日本成立,承继了横滨正金银行在国内的资产和负债。1954年,东京银行根据《外汇银行法》改组为日本唯一的外汇专业银行。1980年2月,东京银行作为第一家外国银行获准在北京开设代表处;1986年,在深圳开设分行。

汉口沿江大道和南京路交汇处,有一幢两翼巨型双柱、气势雄伟的建筑,这就是日商横滨正金银行汉口分行大楼。其在上海的上海分行大楼与扬子保险公司大楼比邻而居。1922年,老沙逊姊妹楼,其中左楼卖给了横滨正金银行,右楼卖给了扬子保险公司。


日商横滨正金银行汉口分行大楼旧址

汉口横滨正金银行大楼建于1921年,是一座西洋式四层楼房。大楼由景明洋行设计师海明斯设计,由宁波沈祝三所属汉协盛营造厂施工。大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1189平方米,建筑面积4756平方米。地上4层,地下1层。楼高24米。

大楼平面呈矩形,古典主义风格。东南两个立面皆有通高2层的爱奥尼式双柱做空柱廊。麻石外墙,基座上部饰有连续的回形花纹,顶部的女儿墙呈阶梯状渐次收进,厚檐以及廊柱上横梁均装饰有圆柱吊穗等浮雕。

大楼主入口设立在转角处。大厅通高两层,顶部有3个矩形玻璃采光天井。从门厅到3层楼梯台面为白色大理石。楼上房间黄褐色的木地板已历尽沧桑。

汉口横滨正金银行大楼曾为湖北省国际信托公司使用。2015年成为中信银行湖北分行办公大楼。

花旗银行汉口分行大楼

1898年,美国吞并夏威夷、侵占菲律宾后加快了对中国的扩张步伐。“到1900年,美国的工业发展已经进入制成品及矿产品对外出超的阶段,再加上美国、西班牙战争的刺激,促使美国资本及产品要更加寻找国外市场。”这种对外贸易的规模及结构发生变化,为其寻找国外市场和设立海外银行提供了前提。

1902年前后,美国石油、烟草等垄断企业大规模进入中国。花旗银行于1902年在上海设立分行,开始其金融资本的活动。原汉口花旗银行职员、买办董明藏曾在《汉口花旗银行的掠夺》一文中回忆:“19世纪末,花旗银行才计划向汉口伸展,雇请英国人North被称为老虎(译音)的充当汉行大班。North携来英美籍职员一二人,并由上海带来一个姓陈的买办,觅就英租界鄱阳街景明大楼附近地点为行址。初期活动范围不大,业务仅仅是替美商洋行和传教士办理汇款存储等。”花旗银行旗下有金融公司、公用事业和铁路和工业公司三类公司。其中金融公司中有第一花旗银行、大美保险公司集团、联邦保险公司集团、基本投资者公司集团。

1939年12月1日《花旗银行年报》刊载:“在这一年里,尽管在中国有战争和贸易动荡不定,但我们在中国的分行继续安全地营业,而且赚了钱。最近几月来,通过上海出口的数量已逐渐有了改善。”美国花旗银行在汉口营业40年,同样取得了丰厚的利润。

花旗银行汉口分行大楼旧址。

汉口花旗银行大楼是美资花旗银行在中国汉口建造的分行大楼,位于汉口江岸区青岛路1号(原英租界华昌街),西侧紧邻太古洋行大楼,东侧隔路是汇丰银行大楼。这幢大楼于1913年动工,1921年完工。总建筑面积为6153平方米。大楼高29.5米,地面5层,地下1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景明洋行设计,设计者是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由魏清记营造厂承建,总共费用为白银17万两。建筑风格属于简化的古典主义式样。

大楼左右对称,比例严谨,门斗凸出,爱奥尼克柱列。立面三段式构图,2到4层为中段,设贯通3层的8根圆柱,颇为壮观。圆柱柱头采用爱奥尼式涡卷汶雕饰,横向贯通透空长廊,装饰金属栏杆。在花旗银行大楼门楣上镌刻的英文为“The 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纽约州国立城市银行)”。根据我们查询相关资料,纽约国民城市银行合并万国宝通银行(花旗银行在中国的行名)时间在1926年12月初,花旗银行恰恰通过此次并购成为世界最大的银行。1938年,武汉沦陷。1940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花旗银行在中国的业务停滞。抗战时期,日军占据该大楼作为中江银行,之后出租给美孚石油公司使用。

1949年5月,花旗银行汉口分行停业,美籍员工全部撤离回国。1950年由武汉市人民政府接管。

汉口花旗银行大楼1992年被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在建设武汉外滩时整修,市公安局某处曾经在此办公,现为工商银行办公楼。

浙江兴业银行汉口分行大楼

浙江兴业银行由浙江铁路公司和沪浙一带商人巨富投资创建。资本额为100万元,每股100元,共1万股。当时实收只有25万元。其余分别在1909年、1915年、1918年每期25万元,才全部收足。

1907年,浙江杭县人叶揆初在汉口认识了浙江兴业银行最大股东蒋抑卮、胡藻青等人。1908年,浙江兴业银行在汉口设立分行,经理由杭州总行胡藻青兼任。由于胡藻青杭汉两地难以兼顾,于是推举叶揆初任汉口分行经理。

1911年9月,叶揆初奉旨署理大清银行监督,浙江宁波镇海人盛竹书担任浙江兴业银行汉口分行经理。盛竹书名炳纪,1860年出生于宁波镇海骆驼桥,是清朝末年著名的银行家。曾担任浙江兴业银行行长、上海交通银行行长、上海银行同业公会会长,1927年去世。盛竹书担任汉口分行经理期间,当时招商局汉口分局货栈毁于辛亥阳夏之战,库存货物涉及千家万户,价值120余万银元。盛竹书专门设立了追赔联合会,为众商家日夜奔走调停,历时三年终于了清债务。武汉商界感念其辛劳,筹集巨款相赠,但盛竹书不取分文,全部转赠上海红十字会。

浙江兴业银行汉口分行大楼旧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银行业转趋活跃。1914年,浙江铁路公司收归国有,沪浙一些商人承购了浙江铁路公司出让的股份。浙江兴业银行汉口分行的存款也大幅度增加。1940年5月,在日军的策划支持下,浙江兴业银行汉口分行成立“中江实业银行”。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浙江兴业银行被迫停业。抗战胜利后,浙江兴业银行汉口分行在原址复业。1952年,浙江兴业银行参加社会主义公私合营,彻底结束。

1925年,浙江兴业银行汉口分行在今中山大道江汉路口修建了营业大楼。整幢大楼呈现巴洛克风格。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三段式结构,在拐角处设门斗入口;门斗顶部和两侧分别建有三个塔楼;屋面为红瓦坡顶,并建有一层气屋,用于采光与通风。这本是为调节楼内温度而建,却无意之中成为浙江兴业银行大楼的一处独具风格的标志。

1995年1月,浙江兴业银行大楼发生大火,损毁比较严重。1998年在拆除了原有建筑之后,一幢新的大楼又伫立于中山大道江汉路口。2016年百年中山大道进行改造后,浙江兴业银行汉口分行旧址与对面的中国银行成为中山大道与江汉路十字路口的地标,令众人瞩目。

浙江实业银行汉口分行大楼

浙江实业银行,被称为“南三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合称。)第二,以重视经营外汇业务闻名。前身是浙江官钱局,后在1910年改组为官商合办的浙江银行,主要经营存放、汇划、发行市面通用银钱票等业务。浙江银行额定资本200万银两,官商各半。实收资本54.2万两,其中官股30万两,商股24.2万两。1912年改组为“中华民国浙江银行”,代理国库,经理款项。1915年7月更名为浙江地方实业银行。1921年,浙江地方实业银行增加资本金。十几年后,其上海、汉口分行两行及其业务归商办,改名为“浙江实业银行”。1942年,浙江实业银行获得“二战期间中国唯一的国际汇兑银行”的美誉。2004年,被并入永亨银行。

浙江实业银行汉口分行大楼旧址。

1921年,浙江实业银行汉口分行大楼在中山大道912号落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原大楼地上4层,地下1层。由景明洋行设计,汉协盛营造厂和李丽记营造厂施工。大楼立面纵向采用西方传统的三段式构图,属于古典主义建筑。底层是花岗岩构成的基座,2到5层间设有天井采光,红瓦坡屋顶。1930年,该楼发生火灾,屋顶被焚毁。重修时增建1层,地上成为5层。屋顶改为平屋面,并在南北两侧增加半球形穹顶。主入口设于建筑主立面中轴线上,为突出主入口,建筑按照门斗形式做了一定的处理,增强了主入口的进深感。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期间,汪伪“中央储备银行”曾在此营业。现为影楼。

参考文献

1.余舜丞、王家滋.汉口汇丰银行概述.武汉文史资料文库第五卷(租界洋行).武汉出版社

2.丁援、李杰、吴莎冰编著.武汉历史建筑图志(P120—123、P125—127、P162—163).武汉出版社.2017年4月第1版

3.项惠芳著.上海英租界寻旧(P103—105).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年2月北京第1版

4.巫云仙著.汇丰银行与中国金融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一版

(作者系金融历史学者,现供职于中华联合宁波分公司)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