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银行、信托、基金共议养老财富管理

金融机构联手应对未富先老

发布时间:2020-09-11 09:46:40    作者:许予朋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实习记者 许予朋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民养老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但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以及未富先老的背景下,广大国民仍面临养老财富储备不足的窘境。” 9月6日,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姚余栋在 “2020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表示。

在养老财富管理领域,商业银行具有天然的渠道优势,保险公司有税优政策护航,基金在投顾方面的优势也不容小觑;信托机构也不再“临渊羡鱼”…… 在财富管理论坛下设的“养老财富储备体系的跨行业探索与创新”会议上,银行、信托、基金就如何疏解居民未富先老的话题进行了探索与交流,为我国养老财富储备体系建设建言献策。

王梓/制图

在长期收益目标与短期波动间寻求平衡

我国养老财富储备体系建设最核心的问题,在于解决长期收益目标和短期波动之间的平衡问题。

“养老财富管理的特殊之处就是期限长。选择长期收益目标,有时候必须承担大一些的短期波动。很多人是另外一种选择:更加注重于短期波动控制,但是忽略了长期目标的实现。”天弘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熊军在发言时说,“最后我们要实现的都是绝对收益的目标。”

长期资金的保值增值是否有衡量标准?熊军认为,严格意义上的长期资金保值增值,应该是收益率不低于同期的收入增长率。假设未来10年经济增长率4%、通货膨胀率3%,养老金的长期收益目标应该是7%,相应的权益资产配置比例大约需在40%左右。“理论上,所谓的长期资金应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但实际上,这类资金风险承受度远远低于严格意义上我们的保值增值目标,从制度、模式到风险偏好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熊军说。

在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纪志宏看来,除非有明显的衰退迹象,正常情况下,越长期的投入应该有越高的回报,但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还存在过度关注短期波动的现象,很难让投资者建立长期投资的预期。

“市场如何才能够形成更加合理的激励长期投入的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纪志宏表示,“我们金融体系中的价格形成机制对长期投资回报预期基准尚未行成广泛的公信力和市场共识。对此,需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监管一系列手段,以逐步建立一个更加有效、合理的长期回报价格发现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

纪志宏认为,下一步随着金融市场进一步扩大开放,各类投资主体加入,投资产品向多元化发展,将逐步形成一个收益、期限、风险相对匹配的价格形成体系。

供给侧金融产品逐渐丰富

在国际上,由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针对不同的群体需求向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养老金融服务和产品,是一个通用的做法。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我国养老财富储备总体不足主要体现在服务供给上,应该从金融机构这个方面,提高供给侧的服务水平。

据中邮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步艳红介绍,在邮储银行6.13亿客户里面,50岁以上中老年客群占比接近50%,应该说在养老金融市场有着天然的客户优势。她认为,目前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去发力:

一是开发多样性的养老金融产品和投资策略,满足不同客群的养老资金保障增值需求。

二是提供养老金融规划等咨询服务,通过银行专业的理财经理,结合投资者的需求包括年龄、风险承受能力、养老目标等个性化需求,推荐合适的养老金融产品和投资策略,并定期帮助客户动态调整实时方案。

三是加大养老产业投资。可以通过债券、股权等多种形式,在资本市场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提高养老产业的配置。

四是打造养老生态圈。联合商超、家政、养老机构为养老客群提供居家购物、健康体检、养老院优先入驻等非金融养老服务,打造“养老理财+服务+资产管理”的生态圈。

光大兴陇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慈善信托办公室主任乔方亮认为,慈善信托也可以在养老储备体系建设方面大有可为。“慈善信托跟传统的基金会捐赠方式相比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拥有独立账户。我们为每笔业务设立一个独立的账户,就好比企业年金,客户交得多将来就领得多,这是慈善信托最大的优势。”乔方亮解释。同一日,中国首单养老金融慈善信托正式成立。其中,华夏基金会是委托人,将负责资金的筹集和开具发票;光大兴陇信托作为受托人,做资金的管理和保值增值;养老金融50人论坛将来作为项目的执行人,做具体的项目执行。募集资金将致力于中国养老金融事业的发展壮大,用于制度设计、产品开发和行业交流。

行业呼吁尽快完善制度建设

推动养老金融产品“百花齐放”、做出养老特色,离不开制度层面的规制与统筹。加快养老金第三支柱制度建设,也是资管机构共同的诉求。

纪志宏认为,是可否考虑借鉴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产品(REITs)的经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则,允许老百姓投资于三个支柱下符合条件的养老资管产品,对相关产品的运营和投资中的增值税、所得税适当的减免,从而提高收益的激励性,鼓励长期投资。

熊军提出,顶层设计层面可以考虑进一步发挥公募基金的力量,吸纳社会长期资金,一方面为财富的长期保值增值提供服务,同时也为实体经济筹集资金。具体来看,这类基金由于期限长,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可以适当提高,在投资上应允许在满足长期收益目标的条件下将其中一部分投资于非上市股权及一些另类资产,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保证权益的配置比例、满足长期收益要求,也能从会计上减少一部分波动。同时,可以考虑在这类基金里设立准备金账户来减少收益的波动,海外养老金管理有一些案例可循。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在发布《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20》时指出:“经历了多年关于老龄化的探讨,人们的养老储蓄意识不断提升,对各类税优产品的参与意愿也很强。长期财富管理实际上是一道‘多选题’。”

目前税优试点仅限于商业保险公司,但董克用表示,调查发现,如果税优政策能覆盖其他金融产品,愿意购买银行养老理财产品的最多,其次才是养老基金、个人商业养老保险。


银行、信托、基金共议养老财富管理

金融机构联手应对未富先老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9-11

□本报实习记者 许予朋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民养老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但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以及未富先老的背景下,广大国民仍面临养老财富储备不足的窘境。” 9月6日,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姚余栋在 “2020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表示。

在养老财富管理领域,商业银行具有天然的渠道优势,保险公司有税优政策护航,基金在投顾方面的优势也不容小觑;信托机构也不再“临渊羡鱼”…… 在财富管理论坛下设的“养老财富储备体系的跨行业探索与创新”会议上,银行、信托、基金就如何疏解居民未富先老的话题进行了探索与交流,为我国养老财富储备体系建设建言献策。

王梓/制图

在长期收益目标与短期波动间寻求平衡

我国养老财富储备体系建设最核心的问题,在于解决长期收益目标和短期波动之间的平衡问题。

“养老财富管理的特殊之处就是期限长。选择长期收益目标,有时候必须承担大一些的短期波动。很多人是另外一种选择:更加注重于短期波动控制,但是忽略了长期目标的实现。”天弘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熊军在发言时说,“最后我们要实现的都是绝对收益的目标。”

长期资金的保值增值是否有衡量标准?熊军认为,严格意义上的长期资金保值增值,应该是收益率不低于同期的收入增长率。假设未来10年经济增长率4%、通货膨胀率3%,养老金的长期收益目标应该是7%,相应的权益资产配置比例大约需在40%左右。“理论上,所谓的长期资金应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但实际上,这类资金风险承受度远远低于严格意义上我们的保值增值目标,从制度、模式到风险偏好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熊军说。

在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纪志宏看来,除非有明显的衰退迹象,正常情况下,越长期的投入应该有越高的回报,但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还存在过度关注短期波动的现象,很难让投资者建立长期投资的预期。

“市场如何才能够形成更加合理的激励长期投入的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纪志宏表示,“我们金融体系中的价格形成机制对长期投资回报预期基准尚未行成广泛的公信力和市场共识。对此,需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监管一系列手段,以逐步建立一个更加有效、合理的长期回报价格发现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

纪志宏认为,下一步随着金融市场进一步扩大开放,各类投资主体加入,投资产品向多元化发展,将逐步形成一个收益、期限、风险相对匹配的价格形成体系。

供给侧金融产品逐渐丰富

在国际上,由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针对不同的群体需求向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养老金融服务和产品,是一个通用的做法。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我国养老财富储备总体不足主要体现在服务供给上,应该从金融机构这个方面,提高供给侧的服务水平。

据中邮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步艳红介绍,在邮储银行6.13亿客户里面,50岁以上中老年客群占比接近50%,应该说在养老金融市场有着天然的客户优势。她认为,目前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去发力:

一是开发多样性的养老金融产品和投资策略,满足不同客群的养老资金保障增值需求。

二是提供养老金融规划等咨询服务,通过银行专业的理财经理,结合投资者的需求包括年龄、风险承受能力、养老目标等个性化需求,推荐合适的养老金融产品和投资策略,并定期帮助客户动态调整实时方案。

三是加大养老产业投资。可以通过债券、股权等多种形式,在资本市场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提高养老产业的配置。

四是打造养老生态圈。联合商超、家政、养老机构为养老客群提供居家购物、健康体检、养老院优先入驻等非金融养老服务,打造“养老理财+服务+资产管理”的生态圈。

光大兴陇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慈善信托办公室主任乔方亮认为,慈善信托也可以在养老储备体系建设方面大有可为。“慈善信托跟传统的基金会捐赠方式相比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拥有独立账户。我们为每笔业务设立一个独立的账户,就好比企业年金,客户交得多将来就领得多,这是慈善信托最大的优势。”乔方亮解释。同一日,中国首单养老金融慈善信托正式成立。其中,华夏基金会是委托人,将负责资金的筹集和开具发票;光大兴陇信托作为受托人,做资金的管理和保值增值;养老金融50人论坛将来作为项目的执行人,做具体的项目执行。募集资金将致力于中国养老金融事业的发展壮大,用于制度设计、产品开发和行业交流。

行业呼吁尽快完善制度建设

推动养老金融产品“百花齐放”、做出养老特色,离不开制度层面的规制与统筹。加快养老金第三支柱制度建设,也是资管机构共同的诉求。

纪志宏认为,是可否考虑借鉴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产品(REITs)的经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则,允许老百姓投资于三个支柱下符合条件的养老资管产品,对相关产品的运营和投资中的增值税、所得税适当的减免,从而提高收益的激励性,鼓励长期投资。

熊军提出,顶层设计层面可以考虑进一步发挥公募基金的力量,吸纳社会长期资金,一方面为财富的长期保值增值提供服务,同时也为实体经济筹集资金。具体来看,这类基金由于期限长,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可以适当提高,在投资上应允许在满足长期收益目标的条件下将其中一部分投资于非上市股权及一些另类资产,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保证权益的配置比例、满足长期收益要求,也能从会计上减少一部分波动。同时,可以考虑在这类基金里设立准备金账户来减少收益的波动,海外养老金管理有一些案例可循。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在发布《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20》时指出:“经历了多年关于老龄化的探讨,人们的养老储蓄意识不断提升,对各类税优产品的参与意愿也很强。长期财富管理实际上是一道‘多选题’。”

目前税优试点仅限于商业保险公司,但董克用表示,调查发现,如果税优政策能覆盖其他金融产品,愿意购买银行养老理财产品的最多,其次才是养老基金、个人商业养老保险。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