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中国城市近代金融建设

城市历史的文化基因——天津近代银行建筑

发布时间:2020-09-25 10:27:41    作者:王珏麟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王珏麟

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英法签订了屈辱的《北京条约》。天津成为通商口岸,被迫开埠。同年,英法美三国相继在天津划定租界,地点在距城南3公里外的紫竹林沿河一带。三国租界沿海河西岸而设,长约6里。(1902年,美国声称“放弃”在华租界,并与英国私相授受,把美租界并入英租界之内。)1895年10月,德国在《天津条约港租界协定》后,基于自身利益在天津开辟了租界。1896年至1898年,日本据《公立文凭》、《天津日租界条款》及《续立条款》在法租界西北开辟租界。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俄、意、比、奥四国又在天津开辟租界。与此同时,英、法、日、德也借机扩充了各自原有的租界。自此,在天津沿海河东西两岸出现了九国租界。租界地总面积达到1399.95公顷。

天津九国租界的逐步形成,是帝国主义列强入侵掠夺天津,并逐步把天津沦为典型的半殖民地城市的过程。天津近代金融建筑,正是伴随着这一段屈辱历史而形成的。这些近代金融建筑,主要集中在解放北路(旧称“中街”)及附近一带,从而形成了天津的金融中心。

“穿过海河上的解放桥,我们就走进了静谧幽雅的解放北路,这里曾因金融业的繁荣,天津的老百姓就把这条街称为‘天津的华尔街’。沿街有很多建筑,多是从前的银行、商号旧址。由于风格独特,其中多座建筑已经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和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这些近代金融建筑一般采用古典复兴的手法,“有富于浪漫色彩的哥特式建筑;有反映西洋古典复兴思潮的巴洛克、洛可可式建筑;还有在‘新建筑’运动时期中出现的强调功能、净化造型、注重经济的欧美现代式建筑。”表现出一种庄严、稳定的气氛。由于“银行是现代经济生活的中心,是全部资本主义国民经济体系的神经中枢”,因此,天津近代银行建筑成为引人瞩目的建筑。

麦加利银行(国内有时亦称渣打银行),银行名称来源于该行上海分行的首任经理约翰·麦加利。该行创办于1853年,总行设于伦敦,是英国皇家特许的殖民地银行。

麦加利银行在香港、上海、汉口、天津、广州、北京、青岛、福州等地设置了分支机构。

1895年,麦加利银行天津分行开业。其组织架构下设有洋账房和华账房。洋账房为出口部、入口部、电汇部、汇兑部、出纳部、保管部、信托部和流水账部等部门。华账房经理之下设办事员若干人,分司会计、营业、庶务、跑街等职务。第一任华账房经理为徐朴庵。徐朴庵颇有中国绅士风范,“遇到国内灾荒,还经常捐款赈灾,做了不少善事。”

麦加利银行天津分行主要业务为定活期存款、放款、汇兑信用证、外汇买卖业务、代客保管一切物件、募集债券、发行买卖证券和其他受托事项。1933年,麦加利银行在天津发行钞票达91.4万元。1941年冬,太平洋战争爆发,麦加利银行天津分行被日军接管,停止营业。“外籍员工则被押送到山东潍坊集中营。”1945年抗战胜利后,该行在原址恢复营业。天津解放后,该行经中国银行批准成为办理国外汇兑业务的指定银行。1954年,麦加利银行天津分行关闭。

麦加利银行天津分行大楼位于和平区解放北路153号(原英租界中街)。1924年由景明工程公司英商设计师赫明和伯克利设计。1925年开工兴建。1926年完工。大楼占地面积约2259平方米,建筑面积5933平方米,二层钢混结构楼房(设有地下室)。大楼基座用花岗岩砌筑,建筑主入口由6根爱奥尼克式巨柱形成开敞柱廊;整个外墙面仿西洋古典砖石结构做水刷石长方形断块;钢门窗,旋转门。门外台阶两旁各设一混凝土制作的西式大花盆,花盆外侧设立混凝土短柱,以粗铁索连接成栏杆,内有草坪。整个建筑气势宏伟庄严,整体感很强,是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格。

大楼正门临解放路,另有两个入口分别设置于大楼的西北角和东南角。自正门进入楼内为营业大厅,地面为意大利彩色大理石。营业大厅左侧是经理办公室,地面铺设橡木席纹地板。其他房间分别是办公室、买办室、书库、文具库、电机室、电话间、盥洗室等。

麦加利银行天津分行大楼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一楼为天津邮政局解放北路营业处办公地,二楼为天津市仪表局中环系统工程公司办公地。

东方汇理银行创建于1875年,总行设于法国巴黎。原为私人银行,由法国一些财团合资经营,后来接受法国政府投资,改为由法国政府和一些财团合资经营。该行为股份有限公司,最高管理机构为董事会,下设总管理处和总稽核处。资金总额为7200万法郎,后来增至1.575亿法郎。

东方汇理银行是法国在东方的殖民地银行,当时成立的目的是开拓印度支那和远东殖民地的金融业务。19世纪末来到中国,在上海、广州、天津、北京、汉口、昆明和内蒙古等地建立分行。该行主要经营吸收存款、发行纸币、办理放款和贴现、经营国际汇兑和投资业务。1911年和1913年曾参与“善后大借款”。与中法工商银行为姐妹行。

1907年,东方汇理银行天津分行开业。经理为鲍屈朗。该行以经营进出口押汇及买卖外汇为重点业务。1913年借给袁世凯2500万英镑的“善后大借款”。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后,曾通过东方汇理银行天津分行从法国购买电讯器材。1941年12月,日本向英美宣战,但未接管东方汇理银行天津分行。天津沦陷期间,该行两次贩运银元40余万元到伦敦贩卖。1945年抗战胜利后,该行经理傅适曾主要抓招揽进出口业务,并倒卖黄金和美钞。由于傅适曾统管东方汇理银行在华机构,由此确立了东方汇理银行在天津占据外商银行的首席地位。

1949年天津解放后,经中国银行天津分行批准,该行一度成为办理外汇的指定银行。在1951年至1952年间,每月为中国政府垫款美金约200万美元,英镑100万元。1956年宣布停业清理,1957年1月歇业,期间经营60年。这是天津最晚关闭的一家外资银行。从而结束了外资银行在天津经营的历史。

1982年,东方汇理银行在深圳设立分行,1991年重返上海设立分行,1994年在广州设立分行。

东方汇理银行天津分行大楼,坐落在天津解放北路77号。这座历经百年风雨的老建筑,集中了解放北路不同建筑的风格特点。

1908年,比商义品公司查理、康沃西按照东方汇理银行法国巴黎总行的要求提供了设计图纸,在公司工程部监督下在天津包工修建了一幢平顶砖木结构三层楼房带地下室,大楼为砖混结构。占地面积约1244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651平方米。大楼建筑受西方折中主义建筑的影响,集中了多种建筑技巧和造型。大楼台基用加工的天然石料砌筑,首层外墙抹水泥面做横线条处理,二至三层为清水红砖墙与混水墙面搭配,墙面装饰有抹灰纹样,砌成各种图案加以点缀。女儿墙用西洋古典宝瓶式护栏。屋顶转角处设四坡顶凉亭(1976年由于地震被震毁拆掉,后经过整修被复建,角亭顶部做瓦屋面,檐口粘贴装饰线,恢复了历史原貌和往日风采。)外檐窗都设有花饰铁栏杆,对建筑立面起到了装饰作用,整座建筑风韵独特。

正门由室外地坪到室内地坪上10步台阶,分设两个台段,两段之间设空心花饰铁门。由正门进入室内,是营业大厅。地面铺设了彩色水泥砖,天花用石膏塑造了花卉、人物。大厅东北侧为经理办公室。二楼和三楼均设有大小会客室及单元宿舍。地下室建有保险库,房间宽敞。

现该楼为西洋美术馆、黄金交易所、天津国际拍卖公司等单位使用,并被天津市命名为重点历史风貌保护单位。

英国汇丰银行天津分行大楼

在天津出现的第一家外资银行是邻近于解放北路与大同道交口的原汇丰银行天津分行。

1864年英商汇丰银行成立于香港。

1881年,汇丰银行率先在天津筹建分行,成为天津最早、最大的外国银行。天津汇丰银行首席买办为天津金融及工商业的开拓者,江西婺源人吴调卿,他为天津汇丰银行早期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汇丰银行天津分行主要业务为:一是享有纸币发行权。发行有1元、25元、50元等面值不等的墨西哥银元。其在天津先后发行了加印“汇丰银行天津分行”字样的7种货币。1933年,天津银行发行钞票数额达47.5万元。二是向中国政府贷款。“它与清政府、北洋政府都有密切的合作关系,从1881年到1927年,共向官方借款48笔,合计3.38亿两白银。获得了盐业与海关两大税源的托管权。”三是天津对外贸易的主要结算银行。汇丰银行天津分行成立不到三年,天津进出口贸易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883年英国驻津总领事根据当时的情况报告说:“汇丰银行在这个港口有一个营业鼎盛的分行,使得天津的洋行在金融周转方面得以享受和上海洋行同样的便利,能够直接进口,节省了上海转运的费用,从而得以较低的价格把货物运到天津。”四是把持了天津的外汇市场。“每日上午10点前,以汇丰银行为主席的‘外商国际汇兑银行公会’指定的外汇经纪人开始向各银行兜揽外汇买卖,视供求情况参照当日上海汇丰银行牌价,决定天津当日挂牌市价。”可以说,汇丰银行天津分行当时操控着天津乃至整个华北的金融。其成功模式对于促成天津成为“北方第一大金融中心”地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汇丰银行天津分行有着特殊的地位。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汇丰银行天津分行被日军接管停业。1945年,抗战胜利后恢复营业。1949年后汇丰银行在中国大陆分行相继关闭,汇丰银行天津分行经中国银行批准成为办理国外汇兑业务的指定银行。1954年,汇丰银行天津分行撤离。目前该大楼由中国银行天津分行使用。“百年间的风云变幻,已归于今日的平静。”

汇丰银行天津分行大楼最初设在英租界礼士路(今营口东道)天津海关对过的一座小楼。1924年,大楼由英商同和工程师苏格兰人博内特设计,并在和平区解放北路86号动工修建。1925年建成完工后,汇丰银行天津分行搬迁至此。


汇丰银行天津分行大楼旧址

汇丰银行天津分行大楼由主楼和后楼两部分组成。主楼为西洋古典复兴式的三层钢混结构,大楼占地面积约4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539平方米,全楼共98个房间。外观高大雄伟,气势壮观。

大楼为石筑基础、高台阶、外墙花岗岩饰面。东立面主入口处有四根对称的爱奥尼克柱,上为檐部及山墙。东侧两个旁门设有两根塔司干圆柱承托的短檐部门廊;建筑南立面为八根爱奥尼克巨柱式门廊,南侧中部突出的四根爱奥尼克巨柱式门廊,与东立面门廊相似。爱奥尼克石柱上部为三角形山花,整体建筑呈现为希腊古典复兴主义风格。

大楼营业大厅有670平方米,宽阔舒展,富丽堂皇。屋顶中央采用井字梁,并铺设钢丝网玻璃,镶嵌有欧式典型几何图案的彩色玻璃,采光性能良好。老吊灯环绕在彩色玻璃周围。天顶四周有44只雄狮头部。大厅内有对称布置的天然大理石圆柱16根。柜台外地面均为陶瓷锦砖(马赛克)铺装,柜台内为软木地板铺装。大楼内部还保留着一部奥的斯电梯,处处能够感受到近100年前历史的印记和气息。

中法工商银行天津分行大楼

中法工商银行的前身是中法实业银行,为中、法合办金融机构,总行设在巴黎。与东方汇理银行为姊妹行。1913年创建。中法实业银行成立后广泛开展业务,最初几年取得了比较好的经营业绩。在北京、上海等处设立分行。1915年,中法实业银行在天津开设分行。1916年,中法实业银行天津分行发行加印中法实业银行天津地名纸币有1元、5元、10元、50元、100元和500元共计6个版别。1921年因法国经济陷入困境,法郎贬值。中法实业银行巴黎总行因经营不善、营私舞弊、投机失败等原因倒闭。天津分行也被迫停业。1923年,法商以中法实业管理公司名义复业。该行发行500元票面的债券,分期20至23年偿还前银行债务。仅此一项,该行即获利4700余万美金。1925年7月更名为中法工商银行,但失去了纸币发行权。同年,中法工商银行天津分行开业。中法工商银行天津分行主要业务范围有:存款、买卖外汇和股票、汇款、借贷、代销法国彩票、有奖债券、发行钞票、企业投资等。1948年,原中法工商银行天津分行停业。

1919年,中法实业银行建造天津分行大楼。这栋建筑由法商永和工程司建筑师马利奎特设计并负责施工建造。由于初建时较小,1932年至1933年、1936年大楼又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增建。

中法工商银行天津分行大楼坐落于天津法租界的主要街道大法国路和圣路易路交口处大法国路南端的114号(今和平区解放北路和营口道交口的解放北路74-78号),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大楼旧址对面是大清邮政局,门前的街口是法租界与英租界的交界处。


中法工商银行天津分行大楼旧址

中法工商银行天津分行大楼由主楼与配楼两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56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6240平方米,主楼为四层混合结构楼房带1层半地下室,西洋古典柱式造型。正门两侧沿街利用解放北路和营口道交叉口的地形,以正门入口为中心向两侧沿弧线对称排列10根科林斯巨柱,并穿越一、二两层,支承挑檐,构成转角前廊。科林斯巨柱柱头的花纹雕刻有五层,每层各有不同。沿解放路一侧向北延伸设有扁方形壁柱,与廊柱对应。第三层坐落在二层挑檐之上,每间均开矩形窗,窗外为被科林斯柱支起的探出式房檐。第四层复做内凹的柱廊,设置10对列柱,支撑顶部檐上,形成塔司干式双柱空柱廊并配有瓶式栏杆。下层修长的列柱,与上层短矮的双柱对比强烈,使建筑立面显得十分丰富,是一座典型的“罗马古典复兴式转角建筑”。由于当年大楼处在天津英、法租界的交接处的街角位置,对接的街道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建筑师有意将这座建筑的外形设计为一条弧形曲线,从而使本不在一条直线上的街道自然地衔接起来。如今大楼站在转角处,以它弧形的身躯为解放北路增添一份建筑之美。

该建筑主入口为高台阶设于街角,外立面为水刷石墙面。大楼营业大厅面积为213平方米,大厅顶部设有彩色玻璃的采光窗以及白色半球形吊灯,地面铺有彩色水磨石和黑白相间的马赛克,墙壁砌有仿石。柜台内侧设有六根罗马陶立克圆柱和两根方柱。二层为办公用房,三层是普通职员宿舍,四层为高级职员用房。地下室设有两间保险金库,共140平方米。配楼三层,首层为汽车库和仓库;二层为司机住房和仓库;三层是勤杂人员用房。

1938年,天津中法工商银行大楼出售给河北省银行。新中国成立后,该建筑为天津市总工会办公大楼。1997年6月2日,该建筑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列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8月31日,该建筑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列为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该建筑目前为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使用。

比商义品放款银行天津分行大楼

比商义品放款银行,天津人又称“比商义品放款公司”,是比利时和法国合资创办的银行,创办人为法国人欧爱叶。该行最初在比利时注册,总行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从名义上看,义品放款银行属于比国财团,但实际上其并未真正投资。因此该行在法国巴黎设有总管理处,由其直接掌管在中国各地分公司。比商义品放款银行在天津拥有房地产,并经营有其他若干产业。注册为股份有限公司。资本为1000万法郎。布鲁塞尔大东万国公司、华比银行及巴黎东方汇理银行、巴黎联合银行等为股东。1910年该行注册为股份有限公司,资本1000万法郎,本部布鲁塞尔。主要股东为布鲁塞尔大东万国公司、华比银行、巴黎东方汇理银行及巴黎联合银行等。

1912年后,比商义品放款银行在上海、天津同时成立义品放款公司。欧爱叶为首任总经理。在北洋时期,天津公司是华北总管理处,上海公司是华南总管理处。此后在香港、汉口、北京、济南及新加坡等地先后设分行或代理处,其资本总额达到1000万法郎。主要经营房地产、押款、建筑、经租及保险代理等业务。


比商义品放款银行旧照。

创办人法国人欧爱叶,曾于八国联军侵华时只身来到中国淘金,在他游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后,最终他把创业的地址选在了天津。由于他和天津天主教主关系密切,借天主教的关系结识了北京商人袁廷珍,由此进入天津商界。《辛丑条约》缔结后,欧爱叶向梵蒂冈罗马教皇建议:限令教会专心致力于传教,经济方面事务可成立专业财团负责,得到罗马教皇的嘉许。罗马教皇遂授权欧爱叶成立公司,接管房地产业务。他立即返回法国成立了“比商义品放款银行”,自此,欧爱叶逐步致富。

天津义品放款银行行址设在法租界中街(今解放北路111号。公司华名通称“义品放款银行”,唯香港分行一度别称“义品澄款银行”,个别记作“仪品”者亦有所见。)另外一说1907年创办于天津,资本415万法郎。在天津的主要业务为房产地出租及抵押放款。银行下设房产部、放款部、建筑工程部和挂旗部。天津义品放款银行业务受巴黎总管理处指挥。欧爱叶以总公司董事长的最高领导身份,亲自主持天津义品银行工作,并以袁廷珍为买办,不断拓展在华业务,并以天津义品放款银行名义接收了首善堂、崇德堂经管的全部房地产,签订了以10年为期分期偿付房价的契约,规定欠款按年息五厘支付,做成了在天津的第一笔生意。经过短短二、三十年的发展,义品银行在天津的各个区域都拥有了大量的房地产,自此义品银行越做越大。

1916年6月,时任北大校长胡仁源和预科学长徐崇钦向“比利时商办义品地产放款公司”订立借款合同,贷款20万银元,拟在汉花园新建设一座大楼,用于预科学生作宿舍之用。1929年核定资本累计增至7,000万法郎,收足。天津义品砖窑、中法义隆房产公司、中法义兴轮船公司、粘板公司及上海义品砖瓦厂均为公司产业。抗日战争爆发后,天津义品银行业务遭受冲击,勉强维持至1940年即宣告停业。

1945年10月10日,八路军驻津办事处在义品大楼正式挂牌成立。办事处主任吴英明,原为八路军冀中军区联络处负责人。办事处有两位副主任,谷小波副主任是冀中区八专署专员、侯太和副主任是中共天津地下党负责人。工作人员中还有日本反战人士常泽勇、朝鲜人小林,天津地下党员耿长林、赵英杰等十余人。10月18日下午3点,全副武装的美军官兵二十余人,包围义品大楼,逮捕了办事处的五名工作人员,带回美军兵营,质问办事处侵占美军房屋等事情。到了下午6点,被捕五人被释放,但手枪被扣,办事处义品大楼仍被美方强占。11月4日,朱德总司令就“美军搜查冀中军区驻津办事处”一事,发表了著名的“致中国战区美军总司令魏特梅耶将军的抗议书”。11月下旬,为保存力量,八路军驻津办事处秘密撤销,办公地点由义品大楼转移到河北区金家窑油房胡同5号。虽然八路军驻津办在义品大楼工作了不到一个月,但却留下了一段难忘历史。1945年后津沪等地华名均改为“义品地产公司”。张瑞椿、王海帆、王蓉卿、袁廷珍、袁子珍、费咸一、郑硕夫及宋汝霖、钱伯玮、钱仲玫等均为行买办或高级华职员。


原比商义品银行新照。

义品大楼初建时共三层,到了上世纪90年代又加盖了一层。比较典型的特征是三层大楼各层的窗子风格各异。首层沿街铺面多为大面积玻璃橱窗;二层用拱券半圆形玻璃窗;三层采用长方形平窗。二层、三层窗口尺寸不大,排列较密。室内装饰讲究,一层大厅四周有木制墙围子,地面用铜条镶嵌水磨石,天花板周围有石膏花饰。楼梯装有银灰色方钢栏杆,木制扶手。

华比银行天津分行大楼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北京,当时的比利时政府并没有派兵参战。同年11月17日,比利时驻天津领事梅禄德宣布占领滨河东岸俄国占领区以下长1公里的地段。1902年2月,比利时政府与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比国租界合同》,比利时租界面积达到了740余亩。“天津比租界是近代中国唯一的一个比利时租界,地处偏僻,比国政府无意经营,从1902年开辟到1931年交还中国的29年间,始终未能进行开发。”比租界的权力机构是董事会,设在比利时的领使馆内。总领事是比租界的最高行政长官。“先后在比租界担任董事的有华比银行负责人罗伯特和德福斯……比商仪品放款公司经理欧爱叶。”比利时领事为保持与各租界当局的密切联系,把比国领事馆设立在英租界内,租用华比银行大楼内房间办公。比利时在中国天津设立了2家银行:华比银行与义品放款银行。


华比银行天津分行大楼旧址。

华比银行属比利时通用银行系统,创立于1902年3月,总行设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同年12月登陆上海并设立上海分行,此后陆续在天津、北京、汉口和香港等地设立分行。资本金3000万比法郎,由27人承购。

1906年,华比银行天津分行开业,主要经营存款、外汇及抵押放款,并发行钞票,侧重在中国投资铁路,专营承揽铁路借款。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华比银行曾被批准为经营外汇的指定银行,1956年申请停业清理,1976年正式停业。华比银行天津分行大楼(由于比利时领事馆也在此楼内办公,有时人们把这座大楼称为“原比利时领事馆大楼”)。

华比银行天津分行大楼建于1921年,由比利时仪品房地产公司设计并监理,舜记营造厂承包施工。

大楼建在天津英租界的主要街道维多利亚道(今解放北路102—104号),建筑面积3663平方米,为三层平顶砖混结构楼房带地下室。外檐墙用花岗岩镶砌,立面设计简洁明快,色调沉稳而厚重,具有古典主义建筑特征。大楼平面基本呈长方形,西北部由于在解放北路与大连道的交口处处理为圆弧形,这样就减少了与十字路口的冲突。大楼转角位置开设一个主入口,另一个主入口位于建筑东侧面向解放北路。主立面向东面为解放北路。东立面呈左右对称,两翼凸出,主入口位于正中,正中部位略向内凹入,形成对主入口的引导。门窗均为简洁的方窗,部分窗体由小墙垛分割为连续的竖条窗,并略作转折,富有韵律感。在建筑的转折处以及门窗洞口两侧,均做带凹槽装饰的圆弧形转角处理,设计手法十分细腻。

大楼首层是银行营业、办公用房。北侧房间由银行经理、副经理办公室、外籍职员办公室、会计室、保险库、会客室等组成。南侧有中方职员办公室、接待室、保险库等。建筑室内装饰非常考究,基本保持了原貌,木地板、木楼梯等设施保存完好。华比银行天津分行大楼除华比银行自用外,大楼二层主要用于对外出租,平面布置与首层相同,主要由办公室、会客室和洗手间等组成。除比利时领事馆租用外,还有美商德古士股份有限公司等租用为办公用房。大楼三层为银行高级职员宿舍,有大小客厅4间,卧室6大间。各附有卫生间、饭厅1间。三层北侧有一个露天平台,铺红色地面砖。地下室设有锅炉房和保险库,各有独立的楼梯出入口。大楼设有一部电梯。

2005年8月31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该建筑为“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目前该建筑由中国建设银行天津分行使用。

天津“北四行”建筑

“北四行”,是指创建于20世纪一二十年代的盐业银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和大陆银行。它们在中国近代金融业发展进程中,曾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北四行”中成立时间最早的是盐业银行,于1915年开业。以投资工商业闻名的金城银行创建于1917年,大陆银行成立于1919年,中南银行创办于1921年6月。这些银行成立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帝国主义列强无暇东顾。因此,中国民族工商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四行”的业务发展势头迅猛,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整个华北地区的金融领域,其经营方式和业务范围也各有侧重,如盐业银行总经理吴鼎昌喜欢购买公债和外币债券,大陆银行总经理谈荔孙(丹崖)对购置房地产比较热衷,金城银行总经理周作民把投资工商业视为“天职”,而中南银行总经理胡笔江则将业务的重点放在外币汇兑和房地产方面。四大银行中,金城、大陆银行总部设于天津,盐业银行总部设于北京,但业务重心还是专注于天津。只有中南银行的总部在上海,但出于历史原因,胡笔江同样重视北方的业务。他在今天的解放北路88号设立中南银行天津分行,总管包括天津、北京在内的所有华北地区的业务。

大陆银行大楼

1921年6月,大陆银行为谈荔孙(字丹崖)与王桂林(江苏省警务处长)、曹心古共同注资组建,并在冯国璋、张勋等人的支持下在天津开业,总行设于天津。大陆银行取名大陆,是由冯国璋批准的,名称寓含“东亚大陆”之意。股东有总统冯国璋、江苏督军李纯、江苏省长齐耀琳等。由于有冯国璋的背景,财政部对大陆银行股本实收验资手续非常简单,很快颁发了营业执照。大陆银行注册资金原定银币200万元,后增至500万元。该行开业后,由曹国嘉任首席董事兼总经理。曹国嘉、万弼臣、苏延骧、张调辰、吴荣鬯、李思浩、谈荔孙等7人为董事,贾玲、成学田等2人为监察人。1920年1月,经董事会敦促由谈荔孙正式就任总经理,同年曹国嘉病逝,首席董事亦由谈荔孙担任。大陆银行组织机构为:总经理处、总行、分行、支行及办事处。

位于海河万国桥的原大陆银行仓库

大陆银行开业后,在天津、汉口、南京、青岛、杭州等地分设40余处分支机构。大陆银行除办理一般商业银行业务外,还兼办保管、信托、仓库等业务。该行存款来源以个人存款占多数,工商业及对外贸易次之。放款对象以各种工业放款占多数,商业及对外贸易次之。1922年7月11日,同盐业银行、金城银行和中南银行组成“四行联合营业事务行”,联合设立“四行准备库”和“四行储蓄会”,成为“北四行”重要成员。

1925年,大陆银行在海河万国桥(今天的解放桥)附近修建了两座大型、坚固的钢筋水泥仓库,用以大力发展仓储业务,存放各种商货,确保抵押借款有所保障。此外在河东区建立1处和租赁1处,大量存放商品货物,目的主要是打破外国洋行对抵押物资仓储的垄断。其栈租虽按同业中规定收费,但对本仓库所出的栈单,作抵押借款时利息加以优待,以八扣办理。由于经营措施得当,经过两年的不断地拓展,每年押款均达1000万元以上,最终夺得了当时外商约70%的仓储业务,打破了英商平和洋行对天津仓储业的垄断。与此同时,大陆银行还在汉口、上海开办了仓库业务,其规模仅次于天津。

大陆银行大楼旧址

1931年,大陆银行与金城、中南、交通、国华等五家银行于创立了太平保险公司,资本为500万元。同年将天津分行改为管辖行,管理哈尔滨、青岛、济南蚌埠等行。1937年又合组四行信托部。抗日战争爆发后,大陆银行感到指挥行务不便,于是在1940年春将总经理处迁至上海。1943年2月28日,大陆银行将总行迁至上海。1946年增资为法币1000万元。1948年8月19日发行金圆券后,资本又调整为金圆券200万元。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资本增加为旧人民币3600万元。

1951年9月,大陆银行与盐业、金城、中南、联合等四家银行一起,组成“北五行”联合总管处,申请公私合营获得批准。12月,大陆银行重估财产,调整资本总额为旧人民币200亿元。1952年12月参加金融业全行业公私合营,与其他银行、钱庄一起组成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

大陆银行大楼建于1921年春,设在天津法租界6号路(今和平区哈尔滨道70号),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的金融建筑。大楼东接黑龙江路,南抵哈尔滨道,西沿大沽路,北临滨江道。由基泰建筑公司设计。大楼占地2021.39平方米,建筑面积4895.99平方米,三层砖混结构,带地下室。大楼外檐为混水墙面,饰以简易的爱奥尼克半壁柱,屋顶设有塔楼。方形门、窗,古城堡式建筑。主入口设于哈尔滨道及黑龙江路转角。室内布局合理,装饰考究,为折中主义建筑风格。门楣处“大陆银行”四字犹存。该建筑现状良好,基本保持原貌。

中南银行天津分行大楼

中南银行由印度尼西亚华侨黄奕住与北京交通银行经理胡笔江创办。

1920年,著名的爱国华侨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黄奕住专程前往上海,拜会了一些著名人士,共商谋设一家私营银行。黄奕住在创办银行的过程中,给它起名“中南”,“中南云者,亦南洋侨民不忘中国意也”(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

1921年6月5日,中南银行召开创立大会。黄奕住任董事长,胡笔江任总经理,7月5日正式开张。1922年7月5日,中南银行首先在天津设立分行。行址在英租界中街(今解放北路10号),总行拨付200万元作为营运基金。天津分行首任经理为王荣基,副理为陈元桂。此后在北京,厦门、汉口、广州、南京、杭州、苏州、无锡、重庆、香港等地增设了分、支行。1923年,天津分行迁址解放北路88号。1924年,中南银行增资至750万元,黄奕住入股500余万元,仍占资本额的3/4。此外,“国内国外各大都会商埠,均专约代理汇兑收付机关,并代顾主保管国内外发行的各种公债及契据,经理付息取本等事宜。”1933年3月,天津分行成立储蓄部办理储蓄存款业务。1938年,天津分行成立外汇部办理外汇业务。1947年9月,天津分行成立信托部办理信托证券业务。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天津分行营运资金增加为旧人民币2400万元。1952年12月,中南银行天津分行参加全行业公私合营宣告结束。分析中南银行的成功经营之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南银行在开业后不久,便争取到了钞票发行权。“政府念君才,知可倚重,遂予发行钞票,视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两行。”因此,中南银行成为当时国内可以发行钞票的3家银行之一。滥发钞票易引起挤兑风潮,严重的会导致银行倒闭。中南银行决定采取比较稳妥而切实可行的方法,联合盐业、金城和大陆银行成立四行联合营业事务所。随后便筹建了四行准备库,制定了“十足准备”的发钞原则,联合发行中南银行钞票。这在中国商业银行史上是一个创举。四行准备库成功地规避了挤兑风险,取得了发钞额稳步上升的骄人业绩。直到193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政策,统一全国币制,四行准备库才正式结束其历史使命。


中南银行发行的拾元钞票。

二是主要经营存放款业务。中南银行开办储蓄部吸收储蓄存款提供给业务部放款,存放款业务发展顺利。到1926年,存款增进之盛为前数年所未有。其中定期存款较1925年平均约增加300万元,年终总额达1000万元。1927年,因协和贸易公司倒闭案影响,该行存放款业务受到沉重打击。此后经过几年的审慎经营,业务又趋于正常。三是成立信托部代客户保管贵重物品及买卖有价证券。四是开办国外汇兑业务。中南银行为此专门聘请了一名英国人办理此项业务。由于中南银行和华侨的特殊关系,因而外汇业务相当活跃。除了上述业务外,中南银行还涉足贸易、保险、信托、工业管理等业。在争取侨汇、存款放款以及对工商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了较大的作用。

1937年,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南银行也和全国许多银行一样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元气大伤。1938年,总经理胡笔江座机遭日军战斗机袭击,不幸遇难。1945年董事长黄奕住病故,由其长子黄浴沂先后接任总经理和董事长之职。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中南银行参加了全国各私营银行、钱庄等进行的全行业公私合营,统一组成一家公私合营银行,于1952年秋结业。中南银行天津分行大楼曾为天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使用,现为中国建设银行办公楼。


中南银行天津分行大楼旧址。

中南银行天津分行大楼建于1922年,坐落于和平解放北路88号,占地3423平方米,建筑面积3855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最初是地上二层、地下一层。1938年,中南银行邀请华信工程司设计增建一层,由同孚营造厂施工,设计者为近代著名建筑师沈理源。

中南银行天津分行大楼建筑立面整体为青花岗岩石材饰面,面向解放北路的东立面遵循古典主义的对称原则,整体立面以竖向线条装饰,显得十分简洁。立面设置了通高的装饰性半圆壁柱,柱身有较深的沟槽装饰,但省略了柱头和柱础。外窗为简洁的木格方窗,窗槛墙也做了细腻的竖向凸凹线条装饰。首层外窗做了防护性铁艺护栏,窗台用花池装饰,颇具欧陆风情。营业厅大门为高大的紫铜色雕花大门,中间为双扇平开门,两侧为单扇门,气势非凡。门头顶部有一盔形顶。门口有四根独立石柱和做工精细的大理石台阶。

中南银行分行大楼1到3层分别设有经理室、办公室、卫生间、洗漱间、营业厅等大小84间。另有附属平房6间。银行大楼设有三个入口,正入口设在解放路,南北侧各设一个入口。正门内是一个约40平方米的门厅,通过由多扇玻璃门组成的两道门,就进入了整个建筑的核心——营业大厅。大厅由首层地面贯通至屋顶,并在二层地面高度挑出回廊,形成共享空间。除营业大厅外,各室地面根据使用功能不同,作法也不同。建筑内部功能空间布局合理,室内装修考究,木地板、木楼梯等设施保存完好。办公室以高级硬木地板为主,窗户全部为木制双层窗。

金城银行大楼

金城银行由中国近代著名银行家周作民于1917年5月15日创办。创办的经营理念主要来自日本三井、三菱等株式会社将金融资本渗透到产业资本中去的做法。他认为:一个银行家要把对工业的投资视为“天职”。就是说要将金融资本渗透到产业资本中去,在民族工业的投资中去寻求效益。

金城银行“名曰金城,盖取金城汤池永久坚固之意”。主要股东多为军阀官僚。资本额初定为200万元,实收50万元,到1919年1月收足。第一任总董为王郅隆,总经理为周作民。经营范围主要为存款、放款及投资,其中对工业放款数量较大,主要投放于棉纺织、化学、煤矿和面粉工业。金城银行总行设于天津,先后在京、沪、汉等地开设分行。是中国重要的私人银行之一,被称为“北四行”核心支柱。

1921年,金城银行与盐业、中南两银行组成三行联营事务所,实行部分联营。1922年,大陆银行加入,遂成为四行联营。1934年至1936年期间其存款额居私人银行之首。1936年总行迁往上海,天津改为分行。到1937年6月,金城银行投资95个单位,其中工矿及交通运输企业59个。1951年,金城银行与盐业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和联合等五家银行组成“北五行”联合总管理处。1952年12月,金城银行参加天津金融业公私合营,与其他银行、钱庄合并组成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

金城银行大楼建于1937年,由华信工程司沈理源设计。大楼为西洋古典风格建筑,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200平方米,坐落在天津法租界中街(现解放北路)108号。地上二层为砖木结构,顶部坡屋顶内设有阁楼,地下一层为地下室。

大楼立面布局规整对称,为古典复兴与民居建筑的混合。外墙装饰面砖,立面装饰丰富。大楼主立面向东面向解放北路。第一层为方柱,入口处为一对圆柱支撑的门头。大楼门头上方用大尺度的牛腿支撑二层的阳台。第二层在中间凸出部分做三组曲线形阳台,上做黑色铁艺栏杆。阳台之上继续用大尺度的牛腿支撑顶部出挑的檐口,形成连续的节奏感,加强了入口的引导性。耸立的八根爱奥尼克圆柱凸出主体墙面,形成柱廊。墙面以深灰色面砖为主,正中间横向三跨。外窗为简约的方窗,均做浅色窗套。建筑的南北立面均为中部凸出,二层用方形扶壁柱将凸出部分的外窗分为三组,中间一组较宽,窗顶的窗楣呈曲线造型,用垂花浮雕装饰。建筑东立面顶部的三角山花上,有一只悬挑的双面钟,便于路上行人掌握时间,实用并颇具趣味性。大楼内部室内楼梯、木质护墙板、壁炉,以及铜制钥匙孔等装潢保存完好。大楼围墙基本保持了原始风貌。

新中国建立后,天津金城银行旧址成为天津农委的办公地点。2005年8月,原金城银行大楼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列入天津市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2006年1月,天津城市合作银行将金城银行的旧址承接下来,按照老图纸进行了恢复。大楼原为高耸多坡可利用屋顶,在1976年地震中震毁。2008年在迎奥运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进行了整修,恢复了历史原貌。目前大楼为天津农商银行使用。

盐业银行

盐业银行创办于1915年3月,经北洋政府财政部核准,总行设在北京,同年天津分行开业。初设立为盐务专业银行,与长芦盐商建立了大宗业务往来,并在盐务产销区先后设立办事机构,为盐务提供服务。盐业银行股东最初额定资本为500万元,股份由盐务署拨款200万元作为官股;天津长芦盐运使张镇芳与任振采、岳乾斋等人集资300万元作为商股。先收四分之一以上开业,至1922年全数收足。第一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为张镇芳。1916年,盐务署将资金全部抽回,盐业银行不得不全部改招商股,裁撤部分网点,转为普通商业银行。盐业银行在上海、武汉、杭州等地建立分行,业务发展迅速。1921年,由盐业银行吴鼎昌提议设立盐业银行、金城银行和中南银行“三行联合营业事务所”,大陆银行申请参加。1922年设立“四行联合营业事务所”,四行准备库,联合发行钞票,由于信誉好,钞票发行逐年递增,由1922年发行250万元,发展到1935年11月7000多万元,占全国银行发行总额的12.28%。1934年6月,盐业银行总行迁至上海。1951年9月参加“北五行”联营联管。1952年11月加入私营金融业的全行业公私合营。

盐业银行大楼建于1926年,1928年开始使用。行址位于海河以西,水师营路北侧(今和平区赤峰道12号)。占地3174平方米,建筑面积6244平方米。1925年由华信工程司沈理源设计。

盐业银行大楼旧址

大楼为3层砖混结构平顶楼房,设有地下室和中二层。大楼平面近似矩形。门窗洞口较大,一层为弧形拱券,二、三层为方窗。整个建筑采用三段式构图,具有典型的古典主义特征,气势宏伟,装饰丰富,线脚细腻,富丽堂皇。

大楼主入口门廊为通高的神庙式门厅,正立面用6根混合式巨柱支撑形成开敞长廊;墙面为水刷石饰面,饰以精美雕刻。正入口两侧设有椭圆形和正八角形会客厅各一间。第一层设有长八角形营业厅。营业台及办公用房沿营业厅廊柱周围布置。内廊柱为罗马科林新式。厅内天棚用黄金等材料构成“蓝天飞凤满天星”图案。线脚、墙壁、檐口、内柱廊、藻井采用了中西结合的雕饰。地面、营业台、廊柱,以大理石镶嵌。室内装饰富丽堂皇。第二层设露台、宴会厅、会议厅、办公室等。第三层为卧室。楼梯间窗户上的彩色玻璃画《制盐图》是“盐摊晒盐”的场面,用比利时彩色玻璃拼成,生动地呈现了盐场一派繁忙的景象,非常精美。临街立面、主入口及室内大厅,都采用了变异的爱奥尼克巨柱柱廊,增强了建筑的气势。为丰富立面造型,又将外柱廊两侧向外突出。在正入口立面模仿希腊山门局部处理手法,由山花、倚柱、台基和台阶共同组成门廊,以突出入口部位。

在盐业银行的设计中,沈理源对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进行了探新尝试。他把建筑立面的罗马混合柱式进行了巧妙的演化,还将室内的线脚、墙壁、檐口、内柱廊、藻井等装饰细节融合中式的建筑风格。此外,室内的家具、灯具等室内陈设还受到艺术运动的影响。盐业银行建成后赢得了国内外建筑界的赞誉和关注,并被载入西方著名学者弗莱彻爵士所著的《建筑史》第19版,赢得了世界声誉。

2005年8月,盐业银行大楼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列入天津市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盐业银行大楼现为中国工商银行天津分行营业部使用。 (完)

参考资料

1.高仲林主编.天津近代建筑P86.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4月第一版

2.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编著.天津通志·金融志P126—127.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1月第一版

3.部分图片来自于百度

(作者系金融历史学者,现供职于中华联合宁波分公司)


中国城市近代金融建设

城市历史的文化基因——天津近代银行建筑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9-25

□王珏麟

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英法签订了屈辱的《北京条约》。天津成为通商口岸,被迫开埠。同年,英法美三国相继在天津划定租界,地点在距城南3公里外的紫竹林沿河一带。三国租界沿海河西岸而设,长约6里。(1902年,美国声称“放弃”在华租界,并与英国私相授受,把美租界并入英租界之内。)1895年10月,德国在《天津条约港租界协定》后,基于自身利益在天津开辟了租界。1896年至1898年,日本据《公立文凭》、《天津日租界条款》及《续立条款》在法租界西北开辟租界。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俄、意、比、奥四国又在天津开辟租界。与此同时,英、法、日、德也借机扩充了各自原有的租界。自此,在天津沿海河东西两岸出现了九国租界。租界地总面积达到1399.95公顷。

天津九国租界的逐步形成,是帝国主义列强入侵掠夺天津,并逐步把天津沦为典型的半殖民地城市的过程。天津近代金融建筑,正是伴随着这一段屈辱历史而形成的。这些近代金融建筑,主要集中在解放北路(旧称“中街”)及附近一带,从而形成了天津的金融中心。

“穿过海河上的解放桥,我们就走进了静谧幽雅的解放北路,这里曾因金融业的繁荣,天津的老百姓就把这条街称为‘天津的华尔街’。沿街有很多建筑,多是从前的银行、商号旧址。由于风格独特,其中多座建筑已经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和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这些近代金融建筑一般采用古典复兴的手法,“有富于浪漫色彩的哥特式建筑;有反映西洋古典复兴思潮的巴洛克、洛可可式建筑;还有在‘新建筑’运动时期中出现的强调功能、净化造型、注重经济的欧美现代式建筑。”表现出一种庄严、稳定的气氛。由于“银行是现代经济生活的中心,是全部资本主义国民经济体系的神经中枢”,因此,天津近代银行建筑成为引人瞩目的建筑。

麦加利银行(国内有时亦称渣打银行),银行名称来源于该行上海分行的首任经理约翰·麦加利。该行创办于1853年,总行设于伦敦,是英国皇家特许的殖民地银行。

麦加利银行在香港、上海、汉口、天津、广州、北京、青岛、福州等地设置了分支机构。

1895年,麦加利银行天津分行开业。其组织架构下设有洋账房和华账房。洋账房为出口部、入口部、电汇部、汇兑部、出纳部、保管部、信托部和流水账部等部门。华账房经理之下设办事员若干人,分司会计、营业、庶务、跑街等职务。第一任华账房经理为徐朴庵。徐朴庵颇有中国绅士风范,“遇到国内灾荒,还经常捐款赈灾,做了不少善事。”

麦加利银行天津分行主要业务为定活期存款、放款、汇兑信用证、外汇买卖业务、代客保管一切物件、募集债券、发行买卖证券和其他受托事项。1933年,麦加利银行在天津发行钞票达91.4万元。1941年冬,太平洋战争爆发,麦加利银行天津分行被日军接管,停止营业。“外籍员工则被押送到山东潍坊集中营。”1945年抗战胜利后,该行在原址恢复营业。天津解放后,该行经中国银行批准成为办理国外汇兑业务的指定银行。1954年,麦加利银行天津分行关闭。

麦加利银行天津分行大楼位于和平区解放北路153号(原英租界中街)。1924年由景明工程公司英商设计师赫明和伯克利设计。1925年开工兴建。1926年完工。大楼占地面积约2259平方米,建筑面积5933平方米,二层钢混结构楼房(设有地下室)。大楼基座用花岗岩砌筑,建筑主入口由6根爱奥尼克式巨柱形成开敞柱廊;整个外墙面仿西洋古典砖石结构做水刷石长方形断块;钢门窗,旋转门。门外台阶两旁各设一混凝土制作的西式大花盆,花盆外侧设立混凝土短柱,以粗铁索连接成栏杆,内有草坪。整个建筑气势宏伟庄严,整体感很强,是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格。

大楼正门临解放路,另有两个入口分别设置于大楼的西北角和东南角。自正门进入楼内为营业大厅,地面为意大利彩色大理石。营业大厅左侧是经理办公室,地面铺设橡木席纹地板。其他房间分别是办公室、买办室、书库、文具库、电机室、电话间、盥洗室等。

麦加利银行天津分行大楼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一楼为天津邮政局解放北路营业处办公地,二楼为天津市仪表局中环系统工程公司办公地。

东方汇理银行创建于1875年,总行设于法国巴黎。原为私人银行,由法国一些财团合资经营,后来接受法国政府投资,改为由法国政府和一些财团合资经营。该行为股份有限公司,最高管理机构为董事会,下设总管理处和总稽核处。资金总额为7200万法郎,后来增至1.575亿法郎。

东方汇理银行是法国在东方的殖民地银行,当时成立的目的是开拓印度支那和远东殖民地的金融业务。19世纪末来到中国,在上海、广州、天津、北京、汉口、昆明和内蒙古等地建立分行。该行主要经营吸收存款、发行纸币、办理放款和贴现、经营国际汇兑和投资业务。1911年和1913年曾参与“善后大借款”。与中法工商银行为姐妹行。

1907年,东方汇理银行天津分行开业。经理为鲍屈朗。该行以经营进出口押汇及买卖外汇为重点业务。1913年借给袁世凯2500万英镑的“善后大借款”。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后,曾通过东方汇理银行天津分行从法国购买电讯器材。1941年12月,日本向英美宣战,但未接管东方汇理银行天津分行。天津沦陷期间,该行两次贩运银元40余万元到伦敦贩卖。1945年抗战胜利后,该行经理傅适曾主要抓招揽进出口业务,并倒卖黄金和美钞。由于傅适曾统管东方汇理银行在华机构,由此确立了东方汇理银行在天津占据外商银行的首席地位。

1949年天津解放后,经中国银行天津分行批准,该行一度成为办理外汇的指定银行。在1951年至1952年间,每月为中国政府垫款美金约200万美元,英镑100万元。1956年宣布停业清理,1957年1月歇业,期间经营60年。这是天津最晚关闭的一家外资银行。从而结束了外资银行在天津经营的历史。

1982年,东方汇理银行在深圳设立分行,1991年重返上海设立分行,1994年在广州设立分行。

东方汇理银行天津分行大楼,坐落在天津解放北路77号。这座历经百年风雨的老建筑,集中了解放北路不同建筑的风格特点。

1908年,比商义品公司查理、康沃西按照东方汇理银行法国巴黎总行的要求提供了设计图纸,在公司工程部监督下在天津包工修建了一幢平顶砖木结构三层楼房带地下室,大楼为砖混结构。占地面积约1244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651平方米。大楼建筑受西方折中主义建筑的影响,集中了多种建筑技巧和造型。大楼台基用加工的天然石料砌筑,首层外墙抹水泥面做横线条处理,二至三层为清水红砖墙与混水墙面搭配,墙面装饰有抹灰纹样,砌成各种图案加以点缀。女儿墙用西洋古典宝瓶式护栏。屋顶转角处设四坡顶凉亭(1976年由于地震被震毁拆掉,后经过整修被复建,角亭顶部做瓦屋面,檐口粘贴装饰线,恢复了历史原貌和往日风采。)外檐窗都设有花饰铁栏杆,对建筑立面起到了装饰作用,整座建筑风韵独特。

正门由室外地坪到室内地坪上10步台阶,分设两个台段,两段之间设空心花饰铁门。由正门进入室内,是营业大厅。地面铺设了彩色水泥砖,天花用石膏塑造了花卉、人物。大厅东北侧为经理办公室。二楼和三楼均设有大小会客室及单元宿舍。地下室建有保险库,房间宽敞。

现该楼为西洋美术馆、黄金交易所、天津国际拍卖公司等单位使用,并被天津市命名为重点历史风貌保护单位。

英国汇丰银行天津分行大楼

在天津出现的第一家外资银行是邻近于解放北路与大同道交口的原汇丰银行天津分行。

1864年英商汇丰银行成立于香港。

1881年,汇丰银行率先在天津筹建分行,成为天津最早、最大的外国银行。天津汇丰银行首席买办为天津金融及工商业的开拓者,江西婺源人吴调卿,他为天津汇丰银行早期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汇丰银行天津分行主要业务为:一是享有纸币发行权。发行有1元、25元、50元等面值不等的墨西哥银元。其在天津先后发行了加印“汇丰银行天津分行”字样的7种货币。1933年,天津银行发行钞票数额达47.5万元。二是向中国政府贷款。“它与清政府、北洋政府都有密切的合作关系,从1881年到1927年,共向官方借款48笔,合计3.38亿两白银。获得了盐业与海关两大税源的托管权。”三是天津对外贸易的主要结算银行。汇丰银行天津分行成立不到三年,天津进出口贸易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883年英国驻津总领事根据当时的情况报告说:“汇丰银行在这个港口有一个营业鼎盛的分行,使得天津的洋行在金融周转方面得以享受和上海洋行同样的便利,能够直接进口,节省了上海转运的费用,从而得以较低的价格把货物运到天津。”四是把持了天津的外汇市场。“每日上午10点前,以汇丰银行为主席的‘外商国际汇兑银行公会’指定的外汇经纪人开始向各银行兜揽外汇买卖,视供求情况参照当日上海汇丰银行牌价,决定天津当日挂牌市价。”可以说,汇丰银行天津分行当时操控着天津乃至整个华北的金融。其成功模式对于促成天津成为“北方第一大金融中心”地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汇丰银行天津分行有着特殊的地位。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汇丰银行天津分行被日军接管停业。1945年,抗战胜利后恢复营业。1949年后汇丰银行在中国大陆分行相继关闭,汇丰银行天津分行经中国银行批准成为办理国外汇兑业务的指定银行。1954年,汇丰银行天津分行撤离。目前该大楼由中国银行天津分行使用。“百年间的风云变幻,已归于今日的平静。”

汇丰银行天津分行大楼最初设在英租界礼士路(今营口东道)天津海关对过的一座小楼。1924年,大楼由英商同和工程师苏格兰人博内特设计,并在和平区解放北路86号动工修建。1925年建成完工后,汇丰银行天津分行搬迁至此。


汇丰银行天津分行大楼旧址

汇丰银行天津分行大楼由主楼和后楼两部分组成。主楼为西洋古典复兴式的三层钢混结构,大楼占地面积约4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539平方米,全楼共98个房间。外观高大雄伟,气势壮观。

大楼为石筑基础、高台阶、外墙花岗岩饰面。东立面主入口处有四根对称的爱奥尼克柱,上为檐部及山墙。东侧两个旁门设有两根塔司干圆柱承托的短檐部门廊;建筑南立面为八根爱奥尼克巨柱式门廊,南侧中部突出的四根爱奥尼克巨柱式门廊,与东立面门廊相似。爱奥尼克石柱上部为三角形山花,整体建筑呈现为希腊古典复兴主义风格。

大楼营业大厅有670平方米,宽阔舒展,富丽堂皇。屋顶中央采用井字梁,并铺设钢丝网玻璃,镶嵌有欧式典型几何图案的彩色玻璃,采光性能良好。老吊灯环绕在彩色玻璃周围。天顶四周有44只雄狮头部。大厅内有对称布置的天然大理石圆柱16根。柜台外地面均为陶瓷锦砖(马赛克)铺装,柜台内为软木地板铺装。大楼内部还保留着一部奥的斯电梯,处处能够感受到近100年前历史的印记和气息。

中法工商银行天津分行大楼

中法工商银行的前身是中法实业银行,为中、法合办金融机构,总行设在巴黎。与东方汇理银行为姊妹行。1913年创建。中法实业银行成立后广泛开展业务,最初几年取得了比较好的经营业绩。在北京、上海等处设立分行。1915年,中法实业银行在天津开设分行。1916年,中法实业银行天津分行发行加印中法实业银行天津地名纸币有1元、5元、10元、50元、100元和500元共计6个版别。1921年因法国经济陷入困境,法郎贬值。中法实业银行巴黎总行因经营不善、营私舞弊、投机失败等原因倒闭。天津分行也被迫停业。1923年,法商以中法实业管理公司名义复业。该行发行500元票面的债券,分期20至23年偿还前银行债务。仅此一项,该行即获利4700余万美金。1925年7月更名为中法工商银行,但失去了纸币发行权。同年,中法工商银行天津分行开业。中法工商银行天津分行主要业务范围有:存款、买卖外汇和股票、汇款、借贷、代销法国彩票、有奖债券、发行钞票、企业投资等。1948年,原中法工商银行天津分行停业。

1919年,中法实业银行建造天津分行大楼。这栋建筑由法商永和工程司建筑师马利奎特设计并负责施工建造。由于初建时较小,1932年至1933年、1936年大楼又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增建。

中法工商银行天津分行大楼坐落于天津法租界的主要街道大法国路和圣路易路交口处大法国路南端的114号(今和平区解放北路和营口道交口的解放北路74-78号),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大楼旧址对面是大清邮政局,门前的街口是法租界与英租界的交界处。


中法工商银行天津分行大楼旧址

中法工商银行天津分行大楼由主楼与配楼两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56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6240平方米,主楼为四层混合结构楼房带1层半地下室,西洋古典柱式造型。正门两侧沿街利用解放北路和营口道交叉口的地形,以正门入口为中心向两侧沿弧线对称排列10根科林斯巨柱,并穿越一、二两层,支承挑檐,构成转角前廊。科林斯巨柱柱头的花纹雕刻有五层,每层各有不同。沿解放路一侧向北延伸设有扁方形壁柱,与廊柱对应。第三层坐落在二层挑檐之上,每间均开矩形窗,窗外为被科林斯柱支起的探出式房檐。第四层复做内凹的柱廊,设置10对列柱,支撑顶部檐上,形成塔司干式双柱空柱廊并配有瓶式栏杆。下层修长的列柱,与上层短矮的双柱对比强烈,使建筑立面显得十分丰富,是一座典型的“罗马古典复兴式转角建筑”。由于当年大楼处在天津英、法租界的交接处的街角位置,对接的街道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建筑师有意将这座建筑的外形设计为一条弧形曲线,从而使本不在一条直线上的街道自然地衔接起来。如今大楼站在转角处,以它弧形的身躯为解放北路增添一份建筑之美。

该建筑主入口为高台阶设于街角,外立面为水刷石墙面。大楼营业大厅面积为213平方米,大厅顶部设有彩色玻璃的采光窗以及白色半球形吊灯,地面铺有彩色水磨石和黑白相间的马赛克,墙壁砌有仿石。柜台内侧设有六根罗马陶立克圆柱和两根方柱。二层为办公用房,三层是普通职员宿舍,四层为高级职员用房。地下室设有两间保险金库,共140平方米。配楼三层,首层为汽车库和仓库;二层为司机住房和仓库;三层是勤杂人员用房。

1938年,天津中法工商银行大楼出售给河北省银行。新中国成立后,该建筑为天津市总工会办公大楼。1997年6月2日,该建筑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列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8月31日,该建筑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列为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该建筑目前为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使用。

比商义品放款银行天津分行大楼

比商义品放款银行,天津人又称“比商义品放款公司”,是比利时和法国合资创办的银行,创办人为法国人欧爱叶。该行最初在比利时注册,总行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从名义上看,义品放款银行属于比国财团,但实际上其并未真正投资。因此该行在法国巴黎设有总管理处,由其直接掌管在中国各地分公司。比商义品放款银行在天津拥有房地产,并经营有其他若干产业。注册为股份有限公司。资本为1000万法郎。布鲁塞尔大东万国公司、华比银行及巴黎东方汇理银行、巴黎联合银行等为股东。1910年该行注册为股份有限公司,资本1000万法郎,本部布鲁塞尔。主要股东为布鲁塞尔大东万国公司、华比银行、巴黎东方汇理银行及巴黎联合银行等。

1912年后,比商义品放款银行在上海、天津同时成立义品放款公司。欧爱叶为首任总经理。在北洋时期,天津公司是华北总管理处,上海公司是华南总管理处。此后在香港、汉口、北京、济南及新加坡等地先后设分行或代理处,其资本总额达到1000万法郎。主要经营房地产、押款、建筑、经租及保险代理等业务。


比商义品放款银行旧照。

创办人法国人欧爱叶,曾于八国联军侵华时只身来到中国淘金,在他游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后,最终他把创业的地址选在了天津。由于他和天津天主教主关系密切,借天主教的关系结识了北京商人袁廷珍,由此进入天津商界。《辛丑条约》缔结后,欧爱叶向梵蒂冈罗马教皇建议:限令教会专心致力于传教,经济方面事务可成立专业财团负责,得到罗马教皇的嘉许。罗马教皇遂授权欧爱叶成立公司,接管房地产业务。他立即返回法国成立了“比商义品放款银行”,自此,欧爱叶逐步致富。

天津义品放款银行行址设在法租界中街(今解放北路111号。公司华名通称“义品放款银行”,唯香港分行一度别称“义品澄款银行”,个别记作“仪品”者亦有所见。)另外一说1907年创办于天津,资本415万法郎。在天津的主要业务为房产地出租及抵押放款。银行下设房产部、放款部、建筑工程部和挂旗部。天津义品放款银行业务受巴黎总管理处指挥。欧爱叶以总公司董事长的最高领导身份,亲自主持天津义品银行工作,并以袁廷珍为买办,不断拓展在华业务,并以天津义品放款银行名义接收了首善堂、崇德堂经管的全部房地产,签订了以10年为期分期偿付房价的契约,规定欠款按年息五厘支付,做成了在天津的第一笔生意。经过短短二、三十年的发展,义品银行在天津的各个区域都拥有了大量的房地产,自此义品银行越做越大。

1916年6月,时任北大校长胡仁源和预科学长徐崇钦向“比利时商办义品地产放款公司”订立借款合同,贷款20万银元,拟在汉花园新建设一座大楼,用于预科学生作宿舍之用。1929年核定资本累计增至7,000万法郎,收足。天津义品砖窑、中法义隆房产公司、中法义兴轮船公司、粘板公司及上海义品砖瓦厂均为公司产业。抗日战争爆发后,天津义品银行业务遭受冲击,勉强维持至1940年即宣告停业。

1945年10月10日,八路军驻津办事处在义品大楼正式挂牌成立。办事处主任吴英明,原为八路军冀中军区联络处负责人。办事处有两位副主任,谷小波副主任是冀中区八专署专员、侯太和副主任是中共天津地下党负责人。工作人员中还有日本反战人士常泽勇、朝鲜人小林,天津地下党员耿长林、赵英杰等十余人。10月18日下午3点,全副武装的美军官兵二十余人,包围义品大楼,逮捕了办事处的五名工作人员,带回美军兵营,质问办事处侵占美军房屋等事情。到了下午6点,被捕五人被释放,但手枪被扣,办事处义品大楼仍被美方强占。11月4日,朱德总司令就“美军搜查冀中军区驻津办事处”一事,发表了著名的“致中国战区美军总司令魏特梅耶将军的抗议书”。11月下旬,为保存力量,八路军驻津办事处秘密撤销,办公地点由义品大楼转移到河北区金家窑油房胡同5号。虽然八路军驻津办在义品大楼工作了不到一个月,但却留下了一段难忘历史。1945年后津沪等地华名均改为“义品地产公司”。张瑞椿、王海帆、王蓉卿、袁廷珍、袁子珍、费咸一、郑硕夫及宋汝霖、钱伯玮、钱仲玫等均为行买办或高级华职员。


原比商义品银行新照。

义品大楼初建时共三层,到了上世纪90年代又加盖了一层。比较典型的特征是三层大楼各层的窗子风格各异。首层沿街铺面多为大面积玻璃橱窗;二层用拱券半圆形玻璃窗;三层采用长方形平窗。二层、三层窗口尺寸不大,排列较密。室内装饰讲究,一层大厅四周有木制墙围子,地面用铜条镶嵌水磨石,天花板周围有石膏花饰。楼梯装有银灰色方钢栏杆,木制扶手。

华比银行天津分行大楼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北京,当时的比利时政府并没有派兵参战。同年11月17日,比利时驻天津领事梅禄德宣布占领滨河东岸俄国占领区以下长1公里的地段。1902年2月,比利时政府与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比国租界合同》,比利时租界面积达到了740余亩。“天津比租界是近代中国唯一的一个比利时租界,地处偏僻,比国政府无意经营,从1902年开辟到1931年交还中国的29年间,始终未能进行开发。”比租界的权力机构是董事会,设在比利时的领使馆内。总领事是比租界的最高行政长官。“先后在比租界担任董事的有华比银行负责人罗伯特和德福斯……比商仪品放款公司经理欧爱叶。”比利时领事为保持与各租界当局的密切联系,把比国领事馆设立在英租界内,租用华比银行大楼内房间办公。比利时在中国天津设立了2家银行:华比银行与义品放款银行。


华比银行天津分行大楼旧址。

华比银行属比利时通用银行系统,创立于1902年3月,总行设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同年12月登陆上海并设立上海分行,此后陆续在天津、北京、汉口和香港等地设立分行。资本金3000万比法郎,由27人承购。

1906年,华比银行天津分行开业,主要经营存款、外汇及抵押放款,并发行钞票,侧重在中国投资铁路,专营承揽铁路借款。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华比银行曾被批准为经营外汇的指定银行,1956年申请停业清理,1976年正式停业。华比银行天津分行大楼(由于比利时领事馆也在此楼内办公,有时人们把这座大楼称为“原比利时领事馆大楼”)。

华比银行天津分行大楼建于1921年,由比利时仪品房地产公司设计并监理,舜记营造厂承包施工。

大楼建在天津英租界的主要街道维多利亚道(今解放北路102—104号),建筑面积3663平方米,为三层平顶砖混结构楼房带地下室。外檐墙用花岗岩镶砌,立面设计简洁明快,色调沉稳而厚重,具有古典主义建筑特征。大楼平面基本呈长方形,西北部由于在解放北路与大连道的交口处处理为圆弧形,这样就减少了与十字路口的冲突。大楼转角位置开设一个主入口,另一个主入口位于建筑东侧面向解放北路。主立面向东面为解放北路。东立面呈左右对称,两翼凸出,主入口位于正中,正中部位略向内凹入,形成对主入口的引导。门窗均为简洁的方窗,部分窗体由小墙垛分割为连续的竖条窗,并略作转折,富有韵律感。在建筑的转折处以及门窗洞口两侧,均做带凹槽装饰的圆弧形转角处理,设计手法十分细腻。

大楼首层是银行营业、办公用房。北侧房间由银行经理、副经理办公室、外籍职员办公室、会计室、保险库、会客室等组成。南侧有中方职员办公室、接待室、保险库等。建筑室内装饰非常考究,基本保持了原貌,木地板、木楼梯等设施保存完好。华比银行天津分行大楼除华比银行自用外,大楼二层主要用于对外出租,平面布置与首层相同,主要由办公室、会客室和洗手间等组成。除比利时领事馆租用外,还有美商德古士股份有限公司等租用为办公用房。大楼三层为银行高级职员宿舍,有大小客厅4间,卧室6大间。各附有卫生间、饭厅1间。三层北侧有一个露天平台,铺红色地面砖。地下室设有锅炉房和保险库,各有独立的楼梯出入口。大楼设有一部电梯。

2005年8月31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该建筑为“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目前该建筑由中国建设银行天津分行使用。

天津“北四行”建筑

“北四行”,是指创建于20世纪一二十年代的盐业银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和大陆银行。它们在中国近代金融业发展进程中,曾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北四行”中成立时间最早的是盐业银行,于1915年开业。以投资工商业闻名的金城银行创建于1917年,大陆银行成立于1919年,中南银行创办于1921年6月。这些银行成立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帝国主义列强无暇东顾。因此,中国民族工商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四行”的业务发展势头迅猛,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整个华北地区的金融领域,其经营方式和业务范围也各有侧重,如盐业银行总经理吴鼎昌喜欢购买公债和外币债券,大陆银行总经理谈荔孙(丹崖)对购置房地产比较热衷,金城银行总经理周作民把投资工商业视为“天职”,而中南银行总经理胡笔江则将业务的重点放在外币汇兑和房地产方面。四大银行中,金城、大陆银行总部设于天津,盐业银行总部设于北京,但业务重心还是专注于天津。只有中南银行的总部在上海,但出于历史原因,胡笔江同样重视北方的业务。他在今天的解放北路88号设立中南银行天津分行,总管包括天津、北京在内的所有华北地区的业务。

大陆银行大楼

1921年6月,大陆银行为谈荔孙(字丹崖)与王桂林(江苏省警务处长)、曹心古共同注资组建,并在冯国璋、张勋等人的支持下在天津开业,总行设于天津。大陆银行取名大陆,是由冯国璋批准的,名称寓含“东亚大陆”之意。股东有总统冯国璋、江苏督军李纯、江苏省长齐耀琳等。由于有冯国璋的背景,财政部对大陆银行股本实收验资手续非常简单,很快颁发了营业执照。大陆银行注册资金原定银币200万元,后增至500万元。该行开业后,由曹国嘉任首席董事兼总经理。曹国嘉、万弼臣、苏延骧、张调辰、吴荣鬯、李思浩、谈荔孙等7人为董事,贾玲、成学田等2人为监察人。1920年1月,经董事会敦促由谈荔孙正式就任总经理,同年曹国嘉病逝,首席董事亦由谈荔孙担任。大陆银行组织机构为:总经理处、总行、分行、支行及办事处。

位于海河万国桥的原大陆银行仓库

大陆银行开业后,在天津、汉口、南京、青岛、杭州等地分设40余处分支机构。大陆银行除办理一般商业银行业务外,还兼办保管、信托、仓库等业务。该行存款来源以个人存款占多数,工商业及对外贸易次之。放款对象以各种工业放款占多数,商业及对外贸易次之。1922年7月11日,同盐业银行、金城银行和中南银行组成“四行联合营业事务行”,联合设立“四行准备库”和“四行储蓄会”,成为“北四行”重要成员。

1925年,大陆银行在海河万国桥(今天的解放桥)附近修建了两座大型、坚固的钢筋水泥仓库,用以大力发展仓储业务,存放各种商货,确保抵押借款有所保障。此外在河东区建立1处和租赁1处,大量存放商品货物,目的主要是打破外国洋行对抵押物资仓储的垄断。其栈租虽按同业中规定收费,但对本仓库所出的栈单,作抵押借款时利息加以优待,以八扣办理。由于经营措施得当,经过两年的不断地拓展,每年押款均达1000万元以上,最终夺得了当时外商约70%的仓储业务,打破了英商平和洋行对天津仓储业的垄断。与此同时,大陆银行还在汉口、上海开办了仓库业务,其规模仅次于天津。

大陆银行大楼旧址

1931年,大陆银行与金城、中南、交通、国华等五家银行于创立了太平保险公司,资本为500万元。同年将天津分行改为管辖行,管理哈尔滨、青岛、济南蚌埠等行。1937年又合组四行信托部。抗日战争爆发后,大陆银行感到指挥行务不便,于是在1940年春将总经理处迁至上海。1943年2月28日,大陆银行将总行迁至上海。1946年增资为法币1000万元。1948年8月19日发行金圆券后,资本又调整为金圆券200万元。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资本增加为旧人民币3600万元。

1951年9月,大陆银行与盐业、金城、中南、联合等四家银行一起,组成“北五行”联合总管处,申请公私合营获得批准。12月,大陆银行重估财产,调整资本总额为旧人民币200亿元。1952年12月参加金融业全行业公私合营,与其他银行、钱庄一起组成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

大陆银行大楼建于1921年春,设在天津法租界6号路(今和平区哈尔滨道70号),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的金融建筑。大楼东接黑龙江路,南抵哈尔滨道,西沿大沽路,北临滨江道。由基泰建筑公司设计。大楼占地2021.39平方米,建筑面积4895.99平方米,三层砖混结构,带地下室。大楼外檐为混水墙面,饰以简易的爱奥尼克半壁柱,屋顶设有塔楼。方形门、窗,古城堡式建筑。主入口设于哈尔滨道及黑龙江路转角。室内布局合理,装饰考究,为折中主义建筑风格。门楣处“大陆银行”四字犹存。该建筑现状良好,基本保持原貌。

中南银行天津分行大楼

中南银行由印度尼西亚华侨黄奕住与北京交通银行经理胡笔江创办。

1920年,著名的爱国华侨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黄奕住专程前往上海,拜会了一些著名人士,共商谋设一家私营银行。黄奕住在创办银行的过程中,给它起名“中南”,“中南云者,亦南洋侨民不忘中国意也”(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

1921年6月5日,中南银行召开创立大会。黄奕住任董事长,胡笔江任总经理,7月5日正式开张。1922年7月5日,中南银行首先在天津设立分行。行址在英租界中街(今解放北路10号),总行拨付200万元作为营运基金。天津分行首任经理为王荣基,副理为陈元桂。此后在北京,厦门、汉口、广州、南京、杭州、苏州、无锡、重庆、香港等地增设了分、支行。1923年,天津分行迁址解放北路88号。1924年,中南银行增资至750万元,黄奕住入股500余万元,仍占资本额的3/4。此外,“国内国外各大都会商埠,均专约代理汇兑收付机关,并代顾主保管国内外发行的各种公债及契据,经理付息取本等事宜。”1933年3月,天津分行成立储蓄部办理储蓄存款业务。1938年,天津分行成立外汇部办理外汇业务。1947年9月,天津分行成立信托部办理信托证券业务。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天津分行营运资金增加为旧人民币2400万元。1952年12月,中南银行天津分行参加全行业公私合营宣告结束。分析中南银行的成功经营之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南银行在开业后不久,便争取到了钞票发行权。“政府念君才,知可倚重,遂予发行钞票,视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两行。”因此,中南银行成为当时国内可以发行钞票的3家银行之一。滥发钞票易引起挤兑风潮,严重的会导致银行倒闭。中南银行决定采取比较稳妥而切实可行的方法,联合盐业、金城和大陆银行成立四行联合营业事务所。随后便筹建了四行准备库,制定了“十足准备”的发钞原则,联合发行中南银行钞票。这在中国商业银行史上是一个创举。四行准备库成功地规避了挤兑风险,取得了发钞额稳步上升的骄人业绩。直到193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政策,统一全国币制,四行准备库才正式结束其历史使命。


中南银行发行的拾元钞票。

二是主要经营存放款业务。中南银行开办储蓄部吸收储蓄存款提供给业务部放款,存放款业务发展顺利。到1926年,存款增进之盛为前数年所未有。其中定期存款较1925年平均约增加300万元,年终总额达1000万元。1927年,因协和贸易公司倒闭案影响,该行存放款业务受到沉重打击。此后经过几年的审慎经营,业务又趋于正常。三是成立信托部代客户保管贵重物品及买卖有价证券。四是开办国外汇兑业务。中南银行为此专门聘请了一名英国人办理此项业务。由于中南银行和华侨的特殊关系,因而外汇业务相当活跃。除了上述业务外,中南银行还涉足贸易、保险、信托、工业管理等业。在争取侨汇、存款放款以及对工商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了较大的作用。

1937年,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南银行也和全国许多银行一样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元气大伤。1938年,总经理胡笔江座机遭日军战斗机袭击,不幸遇难。1945年董事长黄奕住病故,由其长子黄浴沂先后接任总经理和董事长之职。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中南银行参加了全国各私营银行、钱庄等进行的全行业公私合营,统一组成一家公私合营银行,于1952年秋结业。中南银行天津分行大楼曾为天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使用,现为中国建设银行办公楼。


中南银行天津分行大楼旧址。

中南银行天津分行大楼建于1922年,坐落于和平解放北路88号,占地3423平方米,建筑面积3855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最初是地上二层、地下一层。1938年,中南银行邀请华信工程司设计增建一层,由同孚营造厂施工,设计者为近代著名建筑师沈理源。

中南银行天津分行大楼建筑立面整体为青花岗岩石材饰面,面向解放北路的东立面遵循古典主义的对称原则,整体立面以竖向线条装饰,显得十分简洁。立面设置了通高的装饰性半圆壁柱,柱身有较深的沟槽装饰,但省略了柱头和柱础。外窗为简洁的木格方窗,窗槛墙也做了细腻的竖向凸凹线条装饰。首层外窗做了防护性铁艺护栏,窗台用花池装饰,颇具欧陆风情。营业厅大门为高大的紫铜色雕花大门,中间为双扇平开门,两侧为单扇门,气势非凡。门头顶部有一盔形顶。门口有四根独立石柱和做工精细的大理石台阶。

中南银行分行大楼1到3层分别设有经理室、办公室、卫生间、洗漱间、营业厅等大小84间。另有附属平房6间。银行大楼设有三个入口,正入口设在解放路,南北侧各设一个入口。正门内是一个约40平方米的门厅,通过由多扇玻璃门组成的两道门,就进入了整个建筑的核心——营业大厅。大厅由首层地面贯通至屋顶,并在二层地面高度挑出回廊,形成共享空间。除营业大厅外,各室地面根据使用功能不同,作法也不同。建筑内部功能空间布局合理,室内装修考究,木地板、木楼梯等设施保存完好。办公室以高级硬木地板为主,窗户全部为木制双层窗。

金城银行大楼

金城银行由中国近代著名银行家周作民于1917年5月15日创办。创办的经营理念主要来自日本三井、三菱等株式会社将金融资本渗透到产业资本中去的做法。他认为:一个银行家要把对工业的投资视为“天职”。就是说要将金融资本渗透到产业资本中去,在民族工业的投资中去寻求效益。

金城银行“名曰金城,盖取金城汤池永久坚固之意”。主要股东多为军阀官僚。资本额初定为200万元,实收50万元,到1919年1月收足。第一任总董为王郅隆,总经理为周作民。经营范围主要为存款、放款及投资,其中对工业放款数量较大,主要投放于棉纺织、化学、煤矿和面粉工业。金城银行总行设于天津,先后在京、沪、汉等地开设分行。是中国重要的私人银行之一,被称为“北四行”核心支柱。

1921年,金城银行与盐业、中南两银行组成三行联营事务所,实行部分联营。1922年,大陆银行加入,遂成为四行联营。1934年至1936年期间其存款额居私人银行之首。1936年总行迁往上海,天津改为分行。到1937年6月,金城银行投资95个单位,其中工矿及交通运输企业59个。1951年,金城银行与盐业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和联合等五家银行组成“北五行”联合总管理处。1952年12月,金城银行参加天津金融业公私合营,与其他银行、钱庄合并组成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

金城银行大楼建于1937年,由华信工程司沈理源设计。大楼为西洋古典风格建筑,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200平方米,坐落在天津法租界中街(现解放北路)108号。地上二层为砖木结构,顶部坡屋顶内设有阁楼,地下一层为地下室。

大楼立面布局规整对称,为古典复兴与民居建筑的混合。外墙装饰面砖,立面装饰丰富。大楼主立面向东面向解放北路。第一层为方柱,入口处为一对圆柱支撑的门头。大楼门头上方用大尺度的牛腿支撑二层的阳台。第二层在中间凸出部分做三组曲线形阳台,上做黑色铁艺栏杆。阳台之上继续用大尺度的牛腿支撑顶部出挑的檐口,形成连续的节奏感,加强了入口的引导性。耸立的八根爱奥尼克圆柱凸出主体墙面,形成柱廊。墙面以深灰色面砖为主,正中间横向三跨。外窗为简约的方窗,均做浅色窗套。建筑的南北立面均为中部凸出,二层用方形扶壁柱将凸出部分的外窗分为三组,中间一组较宽,窗顶的窗楣呈曲线造型,用垂花浮雕装饰。建筑东立面顶部的三角山花上,有一只悬挑的双面钟,便于路上行人掌握时间,实用并颇具趣味性。大楼内部室内楼梯、木质护墙板、壁炉,以及铜制钥匙孔等装潢保存完好。大楼围墙基本保持了原始风貌。

新中国建立后,天津金城银行旧址成为天津农委的办公地点。2005年8月,原金城银行大楼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列入天津市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2006年1月,天津城市合作银行将金城银行的旧址承接下来,按照老图纸进行了恢复。大楼原为高耸多坡可利用屋顶,在1976年地震中震毁。2008年在迎奥运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进行了整修,恢复了历史原貌。目前大楼为天津农商银行使用。

盐业银行

盐业银行创办于1915年3月,经北洋政府财政部核准,总行设在北京,同年天津分行开业。初设立为盐务专业银行,与长芦盐商建立了大宗业务往来,并在盐务产销区先后设立办事机构,为盐务提供服务。盐业银行股东最初额定资本为500万元,股份由盐务署拨款200万元作为官股;天津长芦盐运使张镇芳与任振采、岳乾斋等人集资300万元作为商股。先收四分之一以上开业,至1922年全数收足。第一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为张镇芳。1916年,盐务署将资金全部抽回,盐业银行不得不全部改招商股,裁撤部分网点,转为普通商业银行。盐业银行在上海、武汉、杭州等地建立分行,业务发展迅速。1921年,由盐业银行吴鼎昌提议设立盐业银行、金城银行和中南银行“三行联合营业事务所”,大陆银行申请参加。1922年设立“四行联合营业事务所”,四行准备库,联合发行钞票,由于信誉好,钞票发行逐年递增,由1922年发行250万元,发展到1935年11月7000多万元,占全国银行发行总额的12.28%。1934年6月,盐业银行总行迁至上海。1951年9月参加“北五行”联营联管。1952年11月加入私营金融业的全行业公私合营。

盐业银行大楼建于1926年,1928年开始使用。行址位于海河以西,水师营路北侧(今和平区赤峰道12号)。占地3174平方米,建筑面积6244平方米。1925年由华信工程司沈理源设计。

盐业银行大楼旧址

大楼为3层砖混结构平顶楼房,设有地下室和中二层。大楼平面近似矩形。门窗洞口较大,一层为弧形拱券,二、三层为方窗。整个建筑采用三段式构图,具有典型的古典主义特征,气势宏伟,装饰丰富,线脚细腻,富丽堂皇。

大楼主入口门廊为通高的神庙式门厅,正立面用6根混合式巨柱支撑形成开敞长廊;墙面为水刷石饰面,饰以精美雕刻。正入口两侧设有椭圆形和正八角形会客厅各一间。第一层设有长八角形营业厅。营业台及办公用房沿营业厅廊柱周围布置。内廊柱为罗马科林新式。厅内天棚用黄金等材料构成“蓝天飞凤满天星”图案。线脚、墙壁、檐口、内柱廊、藻井采用了中西结合的雕饰。地面、营业台、廊柱,以大理石镶嵌。室内装饰富丽堂皇。第二层设露台、宴会厅、会议厅、办公室等。第三层为卧室。楼梯间窗户上的彩色玻璃画《制盐图》是“盐摊晒盐”的场面,用比利时彩色玻璃拼成,生动地呈现了盐场一派繁忙的景象,非常精美。临街立面、主入口及室内大厅,都采用了变异的爱奥尼克巨柱柱廊,增强了建筑的气势。为丰富立面造型,又将外柱廊两侧向外突出。在正入口立面模仿希腊山门局部处理手法,由山花、倚柱、台基和台阶共同组成门廊,以突出入口部位。

在盐业银行的设计中,沈理源对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进行了探新尝试。他把建筑立面的罗马混合柱式进行了巧妙的演化,还将室内的线脚、墙壁、檐口、内柱廊、藻井等装饰细节融合中式的建筑风格。此外,室内的家具、灯具等室内陈设还受到艺术运动的影响。盐业银行建成后赢得了国内外建筑界的赞誉和关注,并被载入西方著名学者弗莱彻爵士所著的《建筑史》第19版,赢得了世界声誉。

2005年8月,盐业银行大楼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列入天津市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盐业银行大楼现为中国工商银行天津分行营业部使用。 (完)

参考资料

1.高仲林主编.天津近代建筑P86.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4月第一版

2.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编著.天津通志·金融志P126—127.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1月第一版

3.部分图片来自于百度

(作者系金融历史学者,现供职于中华联合宁波分公司)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