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高端医疗保险发展之路

——访保柏环球中国区总经理王坤

发布时间:2020-10-13 08:33:34    作者:王方琪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王方琪

高端医疗保险在国际上的起源是国际私人医疗保险, 中国最早的高端医疗主要面向外籍高管,以满足他们在华医疗需求,随后逐步发展至现在,高净值人群出于对高品质医疗资源的渴求,给自己或家人配置高端医疗保险。1947年成立的保柏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保柏”)是全球最大的医疗保健集团之一。2006年保柏进入中国。那么,保柏如何看待高端医疗保险的发展趋势呢?《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采访了保柏环球中国区总经理王坤。

三个全覆盖

《中国银行保险报》:什么是高端医疗保险?怎么看待高端医疗险?

王坤:医疗险是对医保的有效补充。至于“高端医疗险”,大家普遍的理解是它一定很贵。高端医疗险分为很多类型,从保费而言分为很多等级,从年缴几千元到一万元、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都有。谈高端医疗险不仅要看保费,关键还要看它对接的医疗资源。一般而言,价格越高的医疗保险,对接的医疗资源越的价值越高。比如,客户考虑的是中国境内,亚洲还是全球,全球是否包含美国等等。价格还对应了服务种类。客户要求的服务类别越丰富,价格越高。比如,服务类别是仅仅包含普通门诊、住院、预防性的治疗,还是还包括了福利性的治疗,甚至于齿科、眼科等一系列保障。

医疗保险里面包含各种保障内容、福利、范围、保障期限。医疗险使用的频率和使用的程度,随着年龄增加,程度增加。20多岁的人有一份住院保障就可以;到了四、五十岁,需要的是门诊+住院+预防性,甚至加疫苗和福利性的定期体检;如果到了五、六十岁且有一定既往病史,在市面上能够找到的医疗产品几乎很少;到了七、八十岁或者说90岁这种高年龄段的客户选择的产品愈发少。

高端医疗保险标志性的特征包括三方面:第一,多年龄段覆盖;第二,保障范围多覆盖;第三,保障类别的多覆盖。

健康管理的钱不能省

《中国银行保险报》:保柏(Bupa)在客户患病前用了大量资源做预防,据说30%-40%的费用用在体检、疫苗、中医的咨询、心理咨询包括配眼镜上。为什么要这样做?

王坤:每一个人都有两个绕不开的话题:一个叫健康管理、一个叫财富管理。人寿保险可以解决财富管理的需求,医疗保险更加注重的是健康管理。医疗保险并不是说客户购买了以后,目的是为了患病后使用;医疗保险真正的意义是帮助客户规划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包括疫苗、体检、必要的预防性检查,以及心理方面的治疗,这些往往会在健康时被忽视,而这种忽视会给后面的治疗带来额外的费用,甚至身体方面的创伤会加大。比如有的癌症不是不可治愈,关键是治疗之后患者与时间赛跑、与医疗技术赛跑、与医疗资源赛跑的过程。医疗技术快速发展,患者就有机会得到最新的医疗救治或者医疗手段。在我们看来,越是高净值客户越要注意前期做好相应的预防,这个钱不可以省。我们发现客户越早发现疾病,越早预防,越早治疗,对他的费用,对他经历的病痛,对他所经历的药物投入使用,都会是最小、最优化的安排。

医疗保险能够解决的问题,第一,安排就医;第二,医疗费用的承担或者体检费用的承担,预防性治疗的承担;第三,就是长期健康管理的安排。很多顾客选择Bupa看重的是一辈子的健康管理的长期安排。

我相信中国内地很快就能进入一个健康管理的有规模的赛道里面去。

心理管理不可或缺

《中国银行保险报》:高端医疗险在客户心理管理方面是怎么做的?

王坤:心理疏导是高端医疗险产品设计理念当中的一个卖点。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临的时候,大部分伙伴是在家,一段时间之后心理上发生了变化。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到了第三周、第四周,心情有点焦躁。英国总部给我们中国所有同事发信,要求我们对员工加强心理方面的疏导。

我们到底疏导什么呢?通过平台通过微信组织一系列活动,包括网上的讨论、找一些话题来聊。5月份,我们在全国十多个城市做了一次市场调研,主要是针对企业的金领和企业主,我们收集到有效问卷达一千多份。超过7成的客户在疫情期间多多少少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情绪和心理方面的问题。54.2%的人是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读书、运动)缓解,52.2%是找到自己的家人去沟通,找到朋友去聊天。只有8.7%的人群会寻求到专业人士,比如心理医生或者心理疏导人员、心理机构去进行疏导。

有8.7%的人会找专业机构去聊,说明有一部分客户关注到心理健康。

于是,我们在保障方案中最大程度地支持了心理治疗保障,我们在全球范围内集中上一款APP,作为虚拟医生使用,如果说你有任何问题,不用跑到外面去,当你不方便的时候,有网络的地方可以在线上去跟我们医生交流。这个医生不是虚拟的,他不是一个机器人,他是真实的人,你需要的时候,通过线上的方式可以跟医生进行在线的交流、在线的沟通,来缓解你的一系列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需要去医院解决,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对于身体健康有正向影响作用,对此,预防和部分物理症状的缓解也有帮助。我们的心理比我们想象的更加重要,将来心理医生会是很热的医疗的蓝海,在中国会有很多的心理医生。

(感谢《重疾不重》、《重疾革命》作者丁云生对此文做出的贡献)


高端医疗保险发展之路

——访保柏环球中国区总经理王坤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10-13

□记者 王方琪

高端医疗保险在国际上的起源是国际私人医疗保险, 中国最早的高端医疗主要面向外籍高管,以满足他们在华医疗需求,随后逐步发展至现在,高净值人群出于对高品质医疗资源的渴求,给自己或家人配置高端医疗保险。1947年成立的保柏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保柏”)是全球最大的医疗保健集团之一。2006年保柏进入中国。那么,保柏如何看待高端医疗保险的发展趋势呢?《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采访了保柏环球中国区总经理王坤。

三个全覆盖

《中国银行保险报》:什么是高端医疗保险?怎么看待高端医疗险?

王坤:医疗险是对医保的有效补充。至于“高端医疗险”,大家普遍的理解是它一定很贵。高端医疗险分为很多类型,从保费而言分为很多等级,从年缴几千元到一万元、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都有。谈高端医疗险不仅要看保费,关键还要看它对接的医疗资源。一般而言,价格越高的医疗保险,对接的医疗资源越的价值越高。比如,客户考虑的是中国境内,亚洲还是全球,全球是否包含美国等等。价格还对应了服务种类。客户要求的服务类别越丰富,价格越高。比如,服务类别是仅仅包含普通门诊、住院、预防性的治疗,还是还包括了福利性的治疗,甚至于齿科、眼科等一系列保障。

医疗保险里面包含各种保障内容、福利、范围、保障期限。医疗险使用的频率和使用的程度,随着年龄增加,程度增加。20多岁的人有一份住院保障就可以;到了四、五十岁,需要的是门诊+住院+预防性,甚至加疫苗和福利性的定期体检;如果到了五、六十岁且有一定既往病史,在市面上能够找到的医疗产品几乎很少;到了七、八十岁或者说90岁这种高年龄段的客户选择的产品愈发少。

高端医疗保险标志性的特征包括三方面:第一,多年龄段覆盖;第二,保障范围多覆盖;第三,保障类别的多覆盖。

健康管理的钱不能省

《中国银行保险报》:保柏(Bupa)在客户患病前用了大量资源做预防,据说30%-40%的费用用在体检、疫苗、中医的咨询、心理咨询包括配眼镜上。为什么要这样做?

王坤:每一个人都有两个绕不开的话题:一个叫健康管理、一个叫财富管理。人寿保险可以解决财富管理的需求,医疗保险更加注重的是健康管理。医疗保险并不是说客户购买了以后,目的是为了患病后使用;医疗保险真正的意义是帮助客户规划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包括疫苗、体检、必要的预防性检查,以及心理方面的治疗,这些往往会在健康时被忽视,而这种忽视会给后面的治疗带来额外的费用,甚至身体方面的创伤会加大。比如有的癌症不是不可治愈,关键是治疗之后患者与时间赛跑、与医疗技术赛跑、与医疗资源赛跑的过程。医疗技术快速发展,患者就有机会得到最新的医疗救治或者医疗手段。在我们看来,越是高净值客户越要注意前期做好相应的预防,这个钱不可以省。我们发现客户越早发现疾病,越早预防,越早治疗,对他的费用,对他经历的病痛,对他所经历的药物投入使用,都会是最小、最优化的安排。

医疗保险能够解决的问题,第一,安排就医;第二,医疗费用的承担或者体检费用的承担,预防性治疗的承担;第三,就是长期健康管理的安排。很多顾客选择Bupa看重的是一辈子的健康管理的长期安排。

我相信中国内地很快就能进入一个健康管理的有规模的赛道里面去。

心理管理不可或缺

《中国银行保险报》:高端医疗险在客户心理管理方面是怎么做的?

王坤:心理疏导是高端医疗险产品设计理念当中的一个卖点。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临的时候,大部分伙伴是在家,一段时间之后心理上发生了变化。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到了第三周、第四周,心情有点焦躁。英国总部给我们中国所有同事发信,要求我们对员工加强心理方面的疏导。

我们到底疏导什么呢?通过平台通过微信组织一系列活动,包括网上的讨论、找一些话题来聊。5月份,我们在全国十多个城市做了一次市场调研,主要是针对企业的金领和企业主,我们收集到有效问卷达一千多份。超过7成的客户在疫情期间多多少少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情绪和心理方面的问题。54.2%的人是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读书、运动)缓解,52.2%是找到自己的家人去沟通,找到朋友去聊天。只有8.7%的人群会寻求到专业人士,比如心理医生或者心理疏导人员、心理机构去进行疏导。

有8.7%的人会找专业机构去聊,说明有一部分客户关注到心理健康。

于是,我们在保障方案中最大程度地支持了心理治疗保障,我们在全球范围内集中上一款APP,作为虚拟医生使用,如果说你有任何问题,不用跑到外面去,当你不方便的时候,有网络的地方可以在线上去跟我们医生交流。这个医生不是虚拟的,他不是一个机器人,他是真实的人,你需要的时候,通过线上的方式可以跟医生进行在线的交流、在线的沟通,来缓解你的一系列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需要去医院解决,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对于身体健康有正向影响作用,对此,预防和部分物理症状的缓解也有帮助。我们的心理比我们想象的更加重要,将来心理医生会是很热的医疗的蓝海,在中国会有很多的心理医生。

(感谢《重疾不重》、《重疾革命》作者丁云生对此文做出的贡献)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