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加强三医联动 促进生态形成

——“中国健康保险论坛”嘉宾发言摘要

发布时间:2020-11-19 08:55:11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编者按:

近年来,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健康险保费增速成为保险业最大的增长亮点, 新的赛道、新的规则、新的生态正在形成,如何推动健康险在健康中国建设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呢?

11月17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办的“中国健康保险论坛暨中国健康保险蓝皮书发布会”上,原国家卫计委副主任、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会长金小桃,中国银行保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朱进元,中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临江,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保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阎建军,泰康集团战略规划部负责人李明强,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信息学组组长、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全科医学中心主任耿俊强等嘉宾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现场。

金小桃:五方面提高产品科学性


原国家卫计委副主任、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会长金小桃

□记者 仇兆燕

目前健康险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如何更科学地设计险种依旧是摆在保险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实现科学的险种设计首先要加强医药、医疗、医保三医联动。首先,监管层加大对于骗保、高收费、巧立名目等情况的监督和监控。其次,在医疗机构和商业保险公司层面,则要让医疗服务和保险公司服务产生紧密结合。这样才能真正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从问题导向入手,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规范化问题。现在市场上的很多产品给消费者提供的保障差别很大,缺乏规范,造成了消费者选择难的问题。

第二,科学化问题。目前保险数据和医疗卫生数据结合还很薄弱,这需要重点解决。目前中国卫生信息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已经在全国建设了五大健康医疗数据中心,取得了初步成效。后续还将在数据模型,不同病种的数据抓取和清洗等方面发力。

第三,健康指标更精细化。目前我国的健康素养与国际相比差距比较大,目前国际平均数据为26%,而我国仅为21%,这就要求我们让营养膳食等指标更科学化、精细化。

第四,提高针对性。国际上已经有了先进的模式,我们要加以利用,但同时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结合数据在模式和模型上量体裁衣。

第五,提高预防性。健康险市场不应该只是最终的支付,应该在预防方面有所创新。通过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管理的服务,从预防入手,这样才能更好地降低消费者的医疗成本。

 

朱进元:健康险呈现四个趋势


中国银行保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朱进元

□记者 朱艳霞

近年来,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推动下,中国商业健康险市场经历了快速发展。特别是从2011年到2019年,我国商业健康险原保费收入从692亿元快速增长到706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4%。对比同期寿险13%和财产险12%的年均增速,健康险可以说在整个商业保险中异军突起。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也成为健康险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同时也应该看到,虽然经历了高速增长,但健康险起步晚,初始规模较小,截至2019年末,健康险原保费收入占保险行业总保费收入的比例只有17%,健康险发展还面临长期保障型产品供给不足、风险识别手段缺乏、盈利难等挑战。

面向未来,健康险的发展呈现出四个趋势:

一是健康险将成为民众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当前,我国保险业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联系日益紧密。未来,商业健康保险不仅是金融产品,也是日常的消费品,买健康险已成为很多老百姓主动自愿的行为,从“要我买”变成“我要买”。同时,健康保险也将在建立多层次保障体系、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健康险与医药行业融合将越发紧密。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多层次保障体系的顶层建筑已经形成,但各层次的衔接性和协调性仍然较差。商业健康险是医院、制药公司、病患关系链中的重要纽带,以商业保险作为支付核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据统计,2019年商业健康险7066亿元的保费收入中,经测算赔付后涉及的药品使用金额约523亿元。按照2025年健康险保费收入2万亿元目标,届时涉药市场可达约2000亿元。可以预见,健康险与医药行业结合市场空间巨大,商业健康险作为“三医联动”中日益重要的支付方,将与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进一步融合。

三是健康险与健康管理的互动日益深入。未来健康险与健康管理两个领域的融合已经具备较成熟的条件。从国家的战略上讲,国家已经充分认可,并且给予足够的支持。从政策方面,新修订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已经明确,健康管理服务成本占净保费的比例已经提高至20%。

四是健康险生态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的特征。疫情倒逼保险业供需双方都进行了数字化转型。线上问诊、健康管理的需求增长,同时对消费者创新型的保险产品需求迫切,无论是创新型产品的研发、定价、销售,还是消费者健康管理的有效应用,都离不开技术力量的支持。一个有效的健康行业生态应该建立起疾病预防、健康管理、慢病管理、疾病诊疗、康复管理等动态跟踪体系,而这个生态体系的运转高度依赖于科技赋能下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未来,这一系统将是一个基于大数据的、更加数字化、智能化的系统。

 

袁临江:呼唤重大传染病共保


中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临江

□记者 仇兆燕

健康险是保险业的黄金赛道。目前商业健康险在健康领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次,人口老龄化环境下,人们对健康和养老风险的关注明显提升。基于这一领域的发展,中再在数据、精算等方面都非常有优势。我们在国内健康险分包市场占据了40%的份额,人寿再保险我们占据了2/3。中再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不断创新,积极助力健康中国。

但是我们依旧感觉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我们希望能加大研究合作,希望能够丰富再保人才。目前再保人才的速度虽然发展很快,但是与外资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第二是加强行业合作。疫情的爆发显示出了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在国际上我国也提出了要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在这方面不是靠一家保险公司能解决的,需要建立共保体。中再在此有丰富的经验。目前财险方面成立了多个共保体,今年10月一带一路共保体挂牌了,但是在寿险方面目前还没有,希望能与行业合作探讨研究成立重大传染病保险共保体。共同体不仅仅是利益和风险的共同体,还要参与到管理中,发现风险管理中的漏洞,并进行预防;三是要加强产融合作,要打通医药、保健等等多个环节。中再集团也正在搭建健康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大健康产业链的互通互联。

 

李明强:保险机构功能还可更多元


泰康集团战略规划部负责人李明强

□记者 仇兆燕

目前在健康险领域,保险机构的功能还可以更多元化,产品设计还可以更丰富。

在美国健康险市场上,有些公司做产品是为了承担风险,但是也有一些公司是提供管理服务。这类机构的角色就类似企业年金管理人,他们充当了健康管理人的角色。通过这一方式,能够提高资金周转的效用,最终提高整个社会的管理效率。

其次,产品设计也可以更多元。目前的商业健康险还只是保障收入水平。我国健康险的产品设计还有进一步丰富的空间,保险公司应该努力丰富产品形态。具体可以参考三个维度:一个维度是保险的深度或者支付水平,这是目前国内健康险的主要形式。另外一种扩大支付范围。比如说新的特效药研究出来后,保险公司提供一个商保目录,来补充支付范围。第三种丰富医疗选择。消费者在社保下可以去公立医院,在商保下就可以选择国际医院,可以选择海外的旅游医疗,这都是可以的。此外,目前很火的特药险,实际上也是扩大了保障范围的尝试。

 

阎建军:健康险新生态正在形成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保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阎建军

□记者 朱艳霞

医疗技术的进步扩展了患者的消费可能性,再加上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慢性病高发、数字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尤其是2020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提出要“探索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医保治理格局”,健康保险新生态正在形成中。

在影响新生态的制度变量中,基本医保的公私合作制改革已经提上了政策议程,相关举措包括推进医疗保障经办机构法人治理、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经办服务。此次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和上海健康医学院联合完成了《健康保险发展蓝皮书》,《蓝皮书》以典型国家作为分析样本,探寻国际基本医保制度改革走向公私合作制的来龙去脉,从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中,解析公私合作制的核心要素。一是强制保险制度或税收筹资制度,以实现基本医保的全民覆盖;二是民营化经办机制。建立基本医保经办的竞争机制(或法人治理机制),提升医保经办效率;三是公私利益调和机制,实现公共利益和民营机构利益的包容与双赢。

补充医保的公私合作制改革正在加快,推动了以“城市定制医疗险”为代表的健康保险新业态的出现。2020年前10个月,我国已经至少60个城市落地城市定制保险,合计已经惠及超过2600万人,总保费收入超过10亿元,覆盖城市、参保人群和保费收入都是一倍以上的增长。

城市定制医疗险的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条件是构建公私利益调和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互动格局,进入良性循环。也就是政府支持,参保率提高,核保条件放松,更多的大病患者和重症患者得到保障,政府持续支持在上述环环相扣的链条中,如果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则补充医保公私合作制的基础将受到动摇。

作为补充医保领域的新业态,城市定制医疗险处于发展初期,模式尚不成熟,需要进一步明晰公私合作制中的行政边界、市场行为的底线、目标受益人群和政策绩效评价体系。也可以尝试与个人税优健康保险政策相结合,提高保障程度和扩大受益面。

 

耿俊强:一体化医疗服务是趋势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信息学组组长、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全科医学中心主任耿俊强

□记者 朱艳霞

所有的医保和商保,都要实行总额预付。医疗赔付率是医疗保险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从国际上来看,如欧洲和美国,不论是国家财政为主的医疗保险,还是像美国这样基础保障和商业健康保险共存的,都遵循一个法律规定:所收保费的80%-85%要总额预付给提供服务的医疗机构;这样就能从立法层面推进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的一体化运营,实现三方尤其是医生和患者的利益一致。医疗保险公司的基础在医疗,其发展也在医疗,而不是单一的保险。

从国际健康生态来看,PCIC(People Centred Integrated Care),即“以人为本”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主要包括调整卫生服务提供体系,构建由相互联系的各层级供方组成的功能完备、为居民健康负责的医疗服务网络。

医疗服务体系本身就是闭环,全科医生服务体系与移动信息技术、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充分结合,能发挥巨大作用,医患需要充分互动,需要完整健康数据支持的体系,这也是一个人人贡献、人人分享的智慧体系。同质化、合格的医疗服务,变得便捷可及和均等化,因为信息技术的普及第一次成为可能。以数字移动技术为核心的新信息技术体系在医疗保健体制中的广泛应用将成为人类健康史上一次成功的创新,将重塑中国的医疗保健体系,是健康中国落地的抓手。

(图片由记者 史方舟/摄)


加强三医联动 促进生态形成

——“中国健康保险论坛”嘉宾发言摘要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11-19

编者按:

近年来,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健康险保费增速成为保险业最大的增长亮点, 新的赛道、新的规则、新的生态正在形成,如何推动健康险在健康中国建设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呢?

11月17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办的“中国健康保险论坛暨中国健康保险蓝皮书发布会”上,原国家卫计委副主任、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会长金小桃,中国银行保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朱进元,中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临江,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保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阎建军,泰康集团战略规划部负责人李明强,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信息学组组长、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全科医学中心主任耿俊强等嘉宾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现场。

金小桃:五方面提高产品科学性


原国家卫计委副主任、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会长金小桃

□记者 仇兆燕

目前健康险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如何更科学地设计险种依旧是摆在保险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实现科学的险种设计首先要加强医药、医疗、医保三医联动。首先,监管层加大对于骗保、高收费、巧立名目等情况的监督和监控。其次,在医疗机构和商业保险公司层面,则要让医疗服务和保险公司服务产生紧密结合。这样才能真正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从问题导向入手,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规范化问题。现在市场上的很多产品给消费者提供的保障差别很大,缺乏规范,造成了消费者选择难的问题。

第二,科学化问题。目前保险数据和医疗卫生数据结合还很薄弱,这需要重点解决。目前中国卫生信息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已经在全国建设了五大健康医疗数据中心,取得了初步成效。后续还将在数据模型,不同病种的数据抓取和清洗等方面发力。

第三,健康指标更精细化。目前我国的健康素养与国际相比差距比较大,目前国际平均数据为26%,而我国仅为21%,这就要求我们让营养膳食等指标更科学化、精细化。

第四,提高针对性。国际上已经有了先进的模式,我们要加以利用,但同时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结合数据在模式和模型上量体裁衣。

第五,提高预防性。健康险市场不应该只是最终的支付,应该在预防方面有所创新。通过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管理的服务,从预防入手,这样才能更好地降低消费者的医疗成本。

 

朱进元:健康险呈现四个趋势


中国银行保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朱进元

□记者 朱艳霞

近年来,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推动下,中国商业健康险市场经历了快速发展。特别是从2011年到2019年,我国商业健康险原保费收入从692亿元快速增长到706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4%。对比同期寿险13%和财产险12%的年均增速,健康险可以说在整个商业保险中异军突起。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也成为健康险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同时也应该看到,虽然经历了高速增长,但健康险起步晚,初始规模较小,截至2019年末,健康险原保费收入占保险行业总保费收入的比例只有17%,健康险发展还面临长期保障型产品供给不足、风险识别手段缺乏、盈利难等挑战。

面向未来,健康险的发展呈现出四个趋势:

一是健康险将成为民众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当前,我国保险业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联系日益紧密。未来,商业健康保险不仅是金融产品,也是日常的消费品,买健康险已成为很多老百姓主动自愿的行为,从“要我买”变成“我要买”。同时,健康保险也将在建立多层次保障体系、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健康险与医药行业融合将越发紧密。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多层次保障体系的顶层建筑已经形成,但各层次的衔接性和协调性仍然较差。商业健康险是医院、制药公司、病患关系链中的重要纽带,以商业保险作为支付核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据统计,2019年商业健康险7066亿元的保费收入中,经测算赔付后涉及的药品使用金额约523亿元。按照2025年健康险保费收入2万亿元目标,届时涉药市场可达约2000亿元。可以预见,健康险与医药行业结合市场空间巨大,商业健康险作为“三医联动”中日益重要的支付方,将与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进一步融合。

三是健康险与健康管理的互动日益深入。未来健康险与健康管理两个领域的融合已经具备较成熟的条件。从国家的战略上讲,国家已经充分认可,并且给予足够的支持。从政策方面,新修订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已经明确,健康管理服务成本占净保费的比例已经提高至20%。

四是健康险生态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的特征。疫情倒逼保险业供需双方都进行了数字化转型。线上问诊、健康管理的需求增长,同时对消费者创新型的保险产品需求迫切,无论是创新型产品的研发、定价、销售,还是消费者健康管理的有效应用,都离不开技术力量的支持。一个有效的健康行业生态应该建立起疾病预防、健康管理、慢病管理、疾病诊疗、康复管理等动态跟踪体系,而这个生态体系的运转高度依赖于科技赋能下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未来,这一系统将是一个基于大数据的、更加数字化、智能化的系统。

 

袁临江:呼唤重大传染病共保


中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临江

□记者 仇兆燕

健康险是保险业的黄金赛道。目前商业健康险在健康领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次,人口老龄化环境下,人们对健康和养老风险的关注明显提升。基于这一领域的发展,中再在数据、精算等方面都非常有优势。我们在国内健康险分包市场占据了40%的份额,人寿再保险我们占据了2/3。中再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不断创新,积极助力健康中国。

但是我们依旧感觉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我们希望能加大研究合作,希望能够丰富再保人才。目前再保人才的速度虽然发展很快,但是与外资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第二是加强行业合作。疫情的爆发显示出了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在国际上我国也提出了要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在这方面不是靠一家保险公司能解决的,需要建立共保体。中再在此有丰富的经验。目前财险方面成立了多个共保体,今年10月一带一路共保体挂牌了,但是在寿险方面目前还没有,希望能与行业合作探讨研究成立重大传染病保险共保体。共同体不仅仅是利益和风险的共同体,还要参与到管理中,发现风险管理中的漏洞,并进行预防;三是要加强产融合作,要打通医药、保健等等多个环节。中再集团也正在搭建健康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大健康产业链的互通互联。

 

李明强:保险机构功能还可更多元


泰康集团战略规划部负责人李明强

□记者 仇兆燕

目前在健康险领域,保险机构的功能还可以更多元化,产品设计还可以更丰富。

在美国健康险市场上,有些公司做产品是为了承担风险,但是也有一些公司是提供管理服务。这类机构的角色就类似企业年金管理人,他们充当了健康管理人的角色。通过这一方式,能够提高资金周转的效用,最终提高整个社会的管理效率。

其次,产品设计也可以更多元。目前的商业健康险还只是保障收入水平。我国健康险的产品设计还有进一步丰富的空间,保险公司应该努力丰富产品形态。具体可以参考三个维度:一个维度是保险的深度或者支付水平,这是目前国内健康险的主要形式。另外一种扩大支付范围。比如说新的特效药研究出来后,保险公司提供一个商保目录,来补充支付范围。第三种丰富医疗选择。消费者在社保下可以去公立医院,在商保下就可以选择国际医院,可以选择海外的旅游医疗,这都是可以的。此外,目前很火的特药险,实际上也是扩大了保障范围的尝试。

 

阎建军:健康险新生态正在形成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保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阎建军

□记者 朱艳霞

医疗技术的进步扩展了患者的消费可能性,再加上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慢性病高发、数字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尤其是2020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提出要“探索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医保治理格局”,健康保险新生态正在形成中。

在影响新生态的制度变量中,基本医保的公私合作制改革已经提上了政策议程,相关举措包括推进医疗保障经办机构法人治理、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经办服务。此次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和上海健康医学院联合完成了《健康保险发展蓝皮书》,《蓝皮书》以典型国家作为分析样本,探寻国际基本医保制度改革走向公私合作制的来龙去脉,从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中,解析公私合作制的核心要素。一是强制保险制度或税收筹资制度,以实现基本医保的全民覆盖;二是民营化经办机制。建立基本医保经办的竞争机制(或法人治理机制),提升医保经办效率;三是公私利益调和机制,实现公共利益和民营机构利益的包容与双赢。

补充医保的公私合作制改革正在加快,推动了以“城市定制医疗险”为代表的健康保险新业态的出现。2020年前10个月,我国已经至少60个城市落地城市定制保险,合计已经惠及超过2600万人,总保费收入超过10亿元,覆盖城市、参保人群和保费收入都是一倍以上的增长。

城市定制医疗险的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条件是构建公私利益调和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互动格局,进入良性循环。也就是政府支持,参保率提高,核保条件放松,更多的大病患者和重症患者得到保障,政府持续支持在上述环环相扣的链条中,如果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则补充医保公私合作制的基础将受到动摇。

作为补充医保领域的新业态,城市定制医疗险处于发展初期,模式尚不成熟,需要进一步明晰公私合作制中的行政边界、市场行为的底线、目标受益人群和政策绩效评价体系。也可以尝试与个人税优健康保险政策相结合,提高保障程度和扩大受益面。

 

耿俊强:一体化医疗服务是趋势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信息学组组长、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全科医学中心主任耿俊强

□记者 朱艳霞

所有的医保和商保,都要实行总额预付。医疗赔付率是医疗保险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从国际上来看,如欧洲和美国,不论是国家财政为主的医疗保险,还是像美国这样基础保障和商业健康保险共存的,都遵循一个法律规定:所收保费的80%-85%要总额预付给提供服务的医疗机构;这样就能从立法层面推进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的一体化运营,实现三方尤其是医生和患者的利益一致。医疗保险公司的基础在医疗,其发展也在医疗,而不是单一的保险。

从国际健康生态来看,PCIC(People Centred Integrated Care),即“以人为本”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主要包括调整卫生服务提供体系,构建由相互联系的各层级供方组成的功能完备、为居民健康负责的医疗服务网络。

医疗服务体系本身就是闭环,全科医生服务体系与移动信息技术、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充分结合,能发挥巨大作用,医患需要充分互动,需要完整健康数据支持的体系,这也是一个人人贡献、人人分享的智慧体系。同质化、合格的医疗服务,变得便捷可及和均等化,因为信息技术的普及第一次成为可能。以数字移动技术为核心的新信息技术体系在医疗保健体制中的广泛应用将成为人类健康史上一次成功的创新,将重塑中国的医疗保健体系,是健康中国落地的抓手。

(图片由记者 史方舟/摄)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