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方磊
金融企业是一个极其看重数字的群体,数字是金融界的雨露、土壤、阳光,无论你是欢喜还是厌倦,数字都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标尺。而这个数字里除了业绩还有时间的留存,长久健康有序地成长与壮大是一个企业最大的心愿。
一个跨越世纪百年的企业需要历经的考量内容却往往在数字之外,除去时代的风云际遇机缘,企业内部血脉筋骨魂魄更是决定着一个企业能走多远,能走多稳。
首先,一个企业发展的稳健与延续的久远必定与企业内在的志向与信念有关。而这个志向与信念一定不是以利益为核心。商业机构不可能跳脱利益而空谈,但完全以逐利为驱动导向的企业注定是短视的,它的行路也必将越发偏窄。与利益紧密相连的膨胀或是懈怠将会使企业成为只见利益天空的井底之蛙。利益的收获会令企业完成初级的成长,而真正的商业智慧和情操,以及企业的未来却不是依赖利益可以赢得的。这是一个企业经营者必须洞悉的。
中国银行、中国保险公司创始人宋汉章是史上首位不领分毫薪酬的保险公司董事长——担任中国保险公司董事长近20年,他习惯以已在中国银行拿过一份薪水,故在中保拒领分文报酬,纯系尽义务。在他看来,银行保险是一项受人之托的事业,身在其位,必须对众多客户负责,因此主张“在商言商”,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恪守银行经营规范,反对金融业依附于政治,反对随意动用银行款项,毕生维护金融稳定。
其次,一个企业发展的稳健与延续的久远也必定能在历史烟云乾坤变幻中懂得顺势而为,应变时局进行企业变革,符合时代发展规律进行自我审视与突破自我。当然,这个前提是以不出卖企业的节操与品格为前提。
交通银行曾先后两次陷入停兑危机,1922年6月,经历了第二次停兑风潮后,张謇、钱新之主持行务,整旧营新,一方面沿袭江浙金融势力注重发展民族工商业的做法,另一方面也将1922年2月临时股东会上“以其余力趋重于工商业”的营业方针予以落实。1927年的股东常会上决定将总管理处迁往天津,而后又迁到工商业金融中心的上海。随着北京政府的式微,积极加强同民族工商业的联系与合作,依照银行商业化的方向经营业务,既是当时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潮流,也是交通银行的目标所在。此后,交通银行一直致力于扶助民族工商业。胡祖同执掌交通银行后,注重在实业中拓展业务。而在荣氏企业所属申新纱厂遇到困难时,交通银行出手相助,更是成为一段佳话。
第三,一个企业发展的稳健与延续的久远也必须以员工为亲人,这一要义或许对于一般企业过于高远,但一个跨越世纪的企业一定不是平凡的企业,如果没有以员工为魂的心念,如果员工没有家庭般归属感,员工只以一个打工者的态度,一种谋生的心态在企业内工作,在企业之中劳作只能沦为员工为了生活目的的方式,企业凝聚力不可能强,员工的荣辱观不可能触动自身,员工只有根植在企业文化之中,才有被尊重、被爱惜、被认同的价值感。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中国银行首倡的“社区概念”居住模式—中行别业,堪称上海民生改善发展史上的创举,领时代潮流之先。
中行别业的设计思路及安置方案,充满人文关怀与智慧——搞商业综合性开发,产权属于银行,分配员工居住,适当收取租金(月租只需8元,远低于市面行价,只相当于员工月薪的二十分之一,单身宿舍则免费),首批遴选入住者,清一色为高年资低收入、居住环境差的员工,一般主任级以上职员的居住条件尚可者还轮不上,此举表明银行会逐步兑现对职员提供小康生活承诺的姿态,平衡利益诉求,公示名单接受质询,亦表明在中行大家庭一视同仁,没有尊卑等级。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中行别业内看病免费,读小学免费,上中学大学甚至出国留学,皆可向中行申请低息贷款。工作日上下班都有固定通勤车准时接送,职员凭证免费。中国银行自建职员社区的魄力及实力,颇值赞许,可谓实现了一举多赢,既显示其在金融业界傲视群伦的雄厚财力,又使银行投资的不动产随着上海房地产价格疯涨能够抵御世界经济大萧条冲击实现保值增值,同时改善福利条件,赢得民心,体现高层以民为本、体恤民生的良苦用心。
第四,一个企业发展的稳健与延续的久远必须懂得适时创新。当今,我们很多金融企业也常常把“创新”放在嘴边,但实际内容却空洞无物或是新鞋走老路而已,还有就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无实际意义的改变。笔者认为,一个有价值的创新并非是为了吸睛,而是除了有益于自身发展完善、更有益于社会文明的创新。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曾首创小额工业贷款,一般采用厂基押款放贷,对一些基础较薄弱的行业则采用信用放款办法,每户以500元为度,开拓发展工商业业务。中行的放贷支持,帮助工厂改良技术与管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使人们打心底里喜欢使用国货,受辅助的一些小工厂后来成长为明星企业。
一个企业的百年,不仅是一个品牌的建立与传承岁月积淀,更透着一个企业的温度、情怀以及企业经营者人性闪亮的光辉。
□本报记者 方磊
金融企业是一个极其看重数字的群体,数字是金融界的雨露、土壤、阳光,无论你是欢喜还是厌倦,数字都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标尺。而这个数字里除了业绩还有时间的留存,长久健康有序地成长与壮大是一个企业最大的心愿。
一个跨越世纪百年的企业需要历经的考量内容却往往在数字之外,除去时代的风云际遇机缘,企业内部血脉筋骨魂魄更是决定着一个企业能走多远,能走多稳。
首先,一个企业发展的稳健与延续的久远必定与企业内在的志向与信念有关。而这个志向与信念一定不是以利益为核心。商业机构不可能跳脱利益而空谈,但完全以逐利为驱动导向的企业注定是短视的,它的行路也必将越发偏窄。与利益紧密相连的膨胀或是懈怠将会使企业成为只见利益天空的井底之蛙。利益的收获会令企业完成初级的成长,而真正的商业智慧和情操,以及企业的未来却不是依赖利益可以赢得的。这是一个企业经营者必须洞悉的。
中国银行、中国保险公司创始人宋汉章是史上首位不领分毫薪酬的保险公司董事长——担任中国保险公司董事长近20年,他习惯以已在中国银行拿过一份薪水,故在中保拒领分文报酬,纯系尽义务。在他看来,银行保险是一项受人之托的事业,身在其位,必须对众多客户负责,因此主张“在商言商”,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恪守银行经营规范,反对金融业依附于政治,反对随意动用银行款项,毕生维护金融稳定。
其次,一个企业发展的稳健与延续的久远也必定能在历史烟云乾坤变幻中懂得顺势而为,应变时局进行企业变革,符合时代发展规律进行自我审视与突破自我。当然,这个前提是以不出卖企业的节操与品格为前提。
交通银行曾先后两次陷入停兑危机,1922年6月,经历了第二次停兑风潮后,张謇、钱新之主持行务,整旧营新,一方面沿袭江浙金融势力注重发展民族工商业的做法,另一方面也将1922年2月临时股东会上“以其余力趋重于工商业”的营业方针予以落实。1927年的股东常会上决定将总管理处迁往天津,而后又迁到工商业金融中心的上海。随着北京政府的式微,积极加强同民族工商业的联系与合作,依照银行商业化的方向经营业务,既是当时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潮流,也是交通银行的目标所在。此后,交通银行一直致力于扶助民族工商业。胡祖同执掌交通银行后,注重在实业中拓展业务。而在荣氏企业所属申新纱厂遇到困难时,交通银行出手相助,更是成为一段佳话。
第三,一个企业发展的稳健与延续的久远也必须以员工为亲人,这一要义或许对于一般企业过于高远,但一个跨越世纪的企业一定不是平凡的企业,如果没有以员工为魂的心念,如果员工没有家庭般归属感,员工只以一个打工者的态度,一种谋生的心态在企业内工作,在企业之中劳作只能沦为员工为了生活目的的方式,企业凝聚力不可能强,员工的荣辱观不可能触动自身,员工只有根植在企业文化之中,才有被尊重、被爱惜、被认同的价值感。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中国银行首倡的“社区概念”居住模式—中行别业,堪称上海民生改善发展史上的创举,领时代潮流之先。
中行别业的设计思路及安置方案,充满人文关怀与智慧——搞商业综合性开发,产权属于银行,分配员工居住,适当收取租金(月租只需8元,远低于市面行价,只相当于员工月薪的二十分之一,单身宿舍则免费),首批遴选入住者,清一色为高年资低收入、居住环境差的员工,一般主任级以上职员的居住条件尚可者还轮不上,此举表明银行会逐步兑现对职员提供小康生活承诺的姿态,平衡利益诉求,公示名单接受质询,亦表明在中行大家庭一视同仁,没有尊卑等级。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中行别业内看病免费,读小学免费,上中学大学甚至出国留学,皆可向中行申请低息贷款。工作日上下班都有固定通勤车准时接送,职员凭证免费。中国银行自建职员社区的魄力及实力,颇值赞许,可谓实现了一举多赢,既显示其在金融业界傲视群伦的雄厚财力,又使银行投资的不动产随着上海房地产价格疯涨能够抵御世界经济大萧条冲击实现保值增值,同时改善福利条件,赢得民心,体现高层以民为本、体恤民生的良苦用心。
第四,一个企业发展的稳健与延续的久远必须懂得适时创新。当今,我们很多金融企业也常常把“创新”放在嘴边,但实际内容却空洞无物或是新鞋走老路而已,还有就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无实际意义的改变。笔者认为,一个有价值的创新并非是为了吸睛,而是除了有益于自身发展完善、更有益于社会文明的创新。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曾首创小额工业贷款,一般采用厂基押款放贷,对一些基础较薄弱的行业则采用信用放款办法,每户以500元为度,开拓发展工商业业务。中行的放贷支持,帮助工厂改良技术与管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使人们打心底里喜欢使用国货,受辅助的一些小工厂后来成长为明星企业。
一个企业的百年,不仅是一个品牌的建立与传承岁月积淀,更透着一个企业的温度、情怀以及企业经营者人性闪亮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