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艺术品金融犹是可期

发布时间:2020-12-11 09:35:12    作者:方磊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方磊

若是盘点近年中国金融界的文化动态,由中国金融文联参与主办的“2020中国艺术品鉴藏与金融高峰论坛”应该称得上是本年度中国金融界参与规格高、关注度广的盛事。

今年的论坛饶有特色,最大的亮点是各方金融与艺术界名家对金融与艺术的关联、金融界如何参与艺术品投资、艺术金融产业如何拓展与协作都抒发与碰撞了新的观点。对于中国金融界与艺术品收藏投资领域都有着很多新的探讨。

我们理性审视,其实在众多的金融机构里面,真正做文化产业的专业金融机构是缺位的,金融参与文化的方式呈现分散性、业余性、投机性的整体特征,主要表现在力量过于分散,目前尚未诞生专门服务于文化产业的政策性银行或商业银行,文化产业专业金融机构难以满足深化文化金融合作的需要。

当前,国内艺术品金融主要以艺术品抵押贷款、艺术品基金艺术品证券等为主。但不论哪种,都离不开艺术品的真伪鉴定和价值评估,其方法是依赖权威的评估机构,其次是参考拍卖纪录。但事实上,由于目前艺术品鉴定评估的权威机构尚未健全,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诚信机制尚未建立,艺术品金融投资者必须面临赝品和市场价格双重风险。因为没有权威评估标准可言,艺术品金融实践中的估值相当随意,很容易被设局者操控。已经曝光的“金缕玉衣骗贷10亿案”,以及颇受争议的天津文交所“白庚延艺术品股票”,都显现出艺术品金融化带给金融机构和“艺术品股民”的巨大挑战。即便风险较小的艺术基金,因为最后要通过拍卖兑现,而拍卖行业的不规范增加了其未来的不确定性。如同股票虚拟化让股票投资者变成投机者,艺术品金融的虚拟化,也让艺术品投资变成赤裸裸的投机。

本次论坛对艺术品诚信保障体系提出了期待。最为紧迫的是建立艺术品身份信息数据库,加强艺术品认证工作,以弥补无法给出艺术品真伪做出确凿结论缺陷。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本次论坛的启示是,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飞速发展和吸引大量资金的涌入,加强艺术品金融人才培养,优化艺术品金融人才成长环境,培养一批熟悉市场规律、懂艺术品鉴藏、懂艺术品金融经营的现代艺术品金融管理人才,应该为金融系统职工教育的必要课题。

艺术品金融虽然因多重因素发展受限,但艺术资产优势明显,艺术品业务风险依旧可控。如论坛中阐释出的很多信息给金融界以信心:中国银行赞助杨茂作品意大利巡展。正式签约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中国著名音乐人朱哲琴共同发起的“世界看见—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亲善行动”。中国建设银行在浙江分行率先成立艺术财富理财中心,为高端客户提供艺术银行业务。招商银行 为拓展高端客户资源,与中国墙美术馆联合推出“私人银行艺术鉴赏计划”。中国民生银行发行中国第一支“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理财产品,相继捐助炎黄艺术馆、举办亚洲艺术论坛、筹建民生现代美术馆等。潍坊银行从2008年开始探索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2014年4月该行艺术品仓储库正式启动使用,中国首个由银行投资建设的艺术品仓储库建立。2014年5月该行艺术金融研究中心成立,启动了“中国艺术金融数据库建设及应用研究”项目。这些碰撞和交集为今天我们艺术品金融的研究的探索提供难得的经验。

艺术品市场与金融联系愈发密切,势必会推动艺术金融业务成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加速器。原因有四,一是随着我国人均GDP提升,人们的消费结构已经进入快速转型期,艺术品消费成为重要突破口。二是我国参与艺术品投资的人数众多,据最近去年年底的统计,已经达到将近1亿人,关注度会持续升高。三是我国艺术金融发展的激发效应明显,艺术金融产业大踏步前进,为金融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四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居民收入、审美水平以及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艺术品消费未来将有广阔的市场,艺术市场领域消费将逐步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中国艺术品金融的发展对于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文化素养的提高,人们对艺术品投资、收藏及消费需求与日俱增。艺术品投资具有回报高、避税等特点,特别是当前经济转型期,股市、楼市中的部分资金流入了艺术品市场,艺术品投资成为百姓的投资、理财选择和趋势,这推动着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使艺术品金融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值得一说的是,近几年,从政府层面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到艺术品市场的建设中来,构建了艺术与金融跨界融合的艺术品资产化机制,实现艺术与金融跨界融合,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同时,政府根据中国艺术品金融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逐步推出相关解决指导意见与管理办法,给艺术品产业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使其发展逐步趋于规范化。


艺术品金融犹是可期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12-11

□记者 方磊

若是盘点近年中国金融界的文化动态,由中国金融文联参与主办的“2020中国艺术品鉴藏与金融高峰论坛”应该称得上是本年度中国金融界参与规格高、关注度广的盛事。

今年的论坛饶有特色,最大的亮点是各方金融与艺术界名家对金融与艺术的关联、金融界如何参与艺术品投资、艺术金融产业如何拓展与协作都抒发与碰撞了新的观点。对于中国金融界与艺术品收藏投资领域都有着很多新的探讨。

我们理性审视,其实在众多的金融机构里面,真正做文化产业的专业金融机构是缺位的,金融参与文化的方式呈现分散性、业余性、投机性的整体特征,主要表现在力量过于分散,目前尚未诞生专门服务于文化产业的政策性银行或商业银行,文化产业专业金融机构难以满足深化文化金融合作的需要。

当前,国内艺术品金融主要以艺术品抵押贷款、艺术品基金艺术品证券等为主。但不论哪种,都离不开艺术品的真伪鉴定和价值评估,其方法是依赖权威的评估机构,其次是参考拍卖纪录。但事实上,由于目前艺术品鉴定评估的权威机构尚未健全,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诚信机制尚未建立,艺术品金融投资者必须面临赝品和市场价格双重风险。因为没有权威评估标准可言,艺术品金融实践中的估值相当随意,很容易被设局者操控。已经曝光的“金缕玉衣骗贷10亿案”,以及颇受争议的天津文交所“白庚延艺术品股票”,都显现出艺术品金融化带给金融机构和“艺术品股民”的巨大挑战。即便风险较小的艺术基金,因为最后要通过拍卖兑现,而拍卖行业的不规范增加了其未来的不确定性。如同股票虚拟化让股票投资者变成投机者,艺术品金融的虚拟化,也让艺术品投资变成赤裸裸的投机。

本次论坛对艺术品诚信保障体系提出了期待。最为紧迫的是建立艺术品身份信息数据库,加强艺术品认证工作,以弥补无法给出艺术品真伪做出确凿结论缺陷。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本次论坛的启示是,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飞速发展和吸引大量资金的涌入,加强艺术品金融人才培养,优化艺术品金融人才成长环境,培养一批熟悉市场规律、懂艺术品鉴藏、懂艺术品金融经营的现代艺术品金融管理人才,应该为金融系统职工教育的必要课题。

艺术品金融虽然因多重因素发展受限,但艺术资产优势明显,艺术品业务风险依旧可控。如论坛中阐释出的很多信息给金融界以信心:中国银行赞助杨茂作品意大利巡展。正式签约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中国著名音乐人朱哲琴共同发起的“世界看见—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亲善行动”。中国建设银行在浙江分行率先成立艺术财富理财中心,为高端客户提供艺术银行业务。招商银行 为拓展高端客户资源,与中国墙美术馆联合推出“私人银行艺术鉴赏计划”。中国民生银行发行中国第一支“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理财产品,相继捐助炎黄艺术馆、举办亚洲艺术论坛、筹建民生现代美术馆等。潍坊银行从2008年开始探索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2014年4月该行艺术品仓储库正式启动使用,中国首个由银行投资建设的艺术品仓储库建立。2014年5月该行艺术金融研究中心成立,启动了“中国艺术金融数据库建设及应用研究”项目。这些碰撞和交集为今天我们艺术品金融的研究的探索提供难得的经验。

艺术品市场与金融联系愈发密切,势必会推动艺术金融业务成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加速器。原因有四,一是随着我国人均GDP提升,人们的消费结构已经进入快速转型期,艺术品消费成为重要突破口。二是我国参与艺术品投资的人数众多,据最近去年年底的统计,已经达到将近1亿人,关注度会持续升高。三是我国艺术金融发展的激发效应明显,艺术金融产业大踏步前进,为金融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四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居民收入、审美水平以及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艺术品消费未来将有广阔的市场,艺术市场领域消费将逐步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中国艺术品金融的发展对于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文化素养的提高,人们对艺术品投资、收藏及消费需求与日俱增。艺术品投资具有回报高、避税等特点,特别是当前经济转型期,股市、楼市中的部分资金流入了艺术品市场,艺术品投资成为百姓的投资、理财选择和趋势,这推动着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使艺术品金融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值得一说的是,近几年,从政府层面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到艺术品市场的建设中来,构建了艺术与金融跨界融合的艺术品资产化机制,实现艺术与金融跨界融合,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同时,政府根据中国艺术品金融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逐步推出相关解决指导意见与管理办法,给艺术品产业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使其发展逐步趋于规范化。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