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做有冲劲的扶贫人

——专访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农业银行公司业务部 业务管理处处长李海波

发布时间:2021-01-25 08:38:01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胡杨

曾经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现如今的“中国设施蔬菜之乡”“京南第一菜园”……不同时期的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拥有着不同的“注脚”。2018年末,饶阳县以“零错退”“零漏评”,群众满意度全省第二的好成绩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正式脱贫摘帽。

饶阳县之所以能够拔掉穷根,绽开致富之花,离不开中国农业银行发挥金融专业优势,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从“今非昔比”的饶阳县,走出了一位全国劳动模范——农业银行公司业务部业务管理处处长、饶阳县委常委、副县长李海波。过去4年多时间里,他与同事们通过一系列金融创新举措帮助8000余名贫困群众完成脱贫,带领当地群众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脱贫增收之路。


李海波

将心比心解决农户融资难

饶阳是农行的定点扶贫县。2016年8月,经过总行层层选拔,李海波成为农行派驻到饶阳的第二任挂职干部。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县,饶阳工业基础较差,尽管具备“地处京津2小时生活圈”的区位优势,但当地的农业发展成果始终有限,农户收入普遍较低,饶阳因而长期没能摆脱“国家级贫困县”的身份。

资金问题是制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农户资金紧张、融资困难的现象,饶阳也不例外。针对当地农民面临的融资难、担保难问题,李海波大力推动饶阳建立河北省首个“服务三农金融中心”,并依托该中心创新开发了一系列政府增信金融扶贫产品。

李海波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表示,政府增信模式的本质不是简单的政府担保。实际上,政府之所以敢作出担保,是因为有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网络的层层风险筛查。在饶阳,有贷款需求的老百姓不用自己找银行,在村里就可以进行申请。村一级对村民的基本情况都比较了解,如果确认“靠谱”,就会推荐到乡镇再作复核,如果乡镇也认可其资质,下一步就到了“服务三农金融中心”(它代表县一级)。县、乡、村三级网络都同意后,这笔贷款需求会被推荐给银行,政府对银行所放的这笔贷款提供担保,银行再贷款,这就构成了这一政府增信模式的基础逻辑。

解决融资难、担保难的思路打开后,怎样最大程度地提升在这过程老百姓的体验和服务效率,成为李海波思考的下一个问题。在走村串户的调研中,他看到村民需要拿着表格,骑着自行车来回跑乡里、跑县里,耗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为了帮助群众更方便快捷地办理贷款,李海波进一步牵头研发了“饶阳县政银企户保业务平台(RFPS)”系统,将政府增信流程从线下搬到线上,单笔贷款办理平均用时从两个月压缩至一周以内,扶贫小额信贷当日受理、当日办结,最大限度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仅方便了群众,还大幅提高了信贷业务的办理效率。

依托这种高效的政府增信模式,截至目前,饶阳当地已累计发放扶贫贷款3.13亿元,服务带动贫困人口8000余人,这一模式更是被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进行了推广。

用“传帮带”助力脱贫增收

“除此之外,我们还进行了扶贫机制的创新。”据李海波介绍,通过政府增信模式,原先贷款“放不出去”的问题得以解决,但扶贫的精准度尚不能完全保证。“绝大多数贷款对象都有劳动能力,有脱贫增收的基础,他们从金融帮扶中受益,发展了自己的事业,但深度贫困的那部分人面临的生存难题仍然没有解决。”

想要帮助这些脱贫致富路上的“钉子户”,他带头设计了“10+1+1000”金融扶贫带动机制,即:扶贫龙头企业或合作社每获得10万元的政府增信贷款,须至少带动1户贫困户年增收1000元以上,让脱贫致富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这样在政府增信模式之下,有资金需求又满足被担保条件的群众在贷款创办和发展扶贫龙头企业或合作社过程中,可以通过雇佣劳动、流转土地,或直接捐赠等方式带动那些“贫中之贫、坚中之坚”的深度贫困户,帮助其“拔”掉穷根。

这种通过激发全社会力量来带动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更为稳固,也更可持续。《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了解到,饶阳实行金融扶贫带动机制以来,已带动近千名贫困人口脱贫,同时助力近200个扶贫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发展了产业。

“要想让金融手段在扶贫领域更科学更合理地发挥作用,是离不开“传帮带”的。金融本质上还是会支持有发展产业能力的这部分群体,那么怎样把金融的力量再进一步传递到‘贫中之贫、坚中之坚’的深度贫困户这里,就需要建立这种利益联结机制。”李海波说。


李海波(右一)走访贫困户。 (图片由中国农业银行提供)

发挥创新思维

“就‘三农’而言,我其实是个名副其实的外行,之前一直在农行的公司业务部负责城市对公业务,来到饶阳后颇有些‘摸着石头过河’的意味。”李海波说。

恰恰因为不是这个领域的“行家里手”,李海波才没有被一些固有思维束缚住,在扶贫思路上展现出了十足的活力和冲劲。除牵头落实上述金融创新举措外,作为主管金融扶贫的副县长,李海波还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让饶阳经济发展“血脉贯通”。他紧抓资本市场扶贫政策,扎实推进企业挂牌上市工作,已累计推动17家企业登陆多层次资本市场;牵头制定《饶阳县金融机构考核暂行办法》,有效提升了银行信贷投放效益;他牵头定期发布《饶阳县重点融资项目库》,为银行精准投放贷款提供“标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牵头制定出台10项金融服务应对举措,有力助推抗疫情、促复产、保春耕等工作。过去4年来,饶阳全县的贷款余额翻了一番,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2018年,李海波获得河北省脱贫攻坚奖——创新奖,2019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202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李海波向《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强调:“论‘吃苦’,扶贫工作中的每一位同志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每一份努力都有重要价值。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要求我们继续借鉴脱贫攻坚时期的优秀经验,将每一份努力延续。”


做有冲劲的扶贫人

——专访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农业银行公司业务部 业务管理处处长李海波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1-25

□记者 胡杨

曾经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现如今的“中国设施蔬菜之乡”“京南第一菜园”……不同时期的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拥有着不同的“注脚”。2018年末,饶阳县以“零错退”“零漏评”,群众满意度全省第二的好成绩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正式脱贫摘帽。

饶阳县之所以能够拔掉穷根,绽开致富之花,离不开中国农业银行发挥金融专业优势,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从“今非昔比”的饶阳县,走出了一位全国劳动模范——农业银行公司业务部业务管理处处长、饶阳县委常委、副县长李海波。过去4年多时间里,他与同事们通过一系列金融创新举措帮助8000余名贫困群众完成脱贫,带领当地群众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脱贫增收之路。


李海波

将心比心解决农户融资难

饶阳是农行的定点扶贫县。2016年8月,经过总行层层选拔,李海波成为农行派驻到饶阳的第二任挂职干部。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县,饶阳工业基础较差,尽管具备“地处京津2小时生活圈”的区位优势,但当地的农业发展成果始终有限,农户收入普遍较低,饶阳因而长期没能摆脱“国家级贫困县”的身份。

资金问题是制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农户资金紧张、融资困难的现象,饶阳也不例外。针对当地农民面临的融资难、担保难问题,李海波大力推动饶阳建立河北省首个“服务三农金融中心”,并依托该中心创新开发了一系列政府增信金融扶贫产品。

李海波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表示,政府增信模式的本质不是简单的政府担保。实际上,政府之所以敢作出担保,是因为有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网络的层层风险筛查。在饶阳,有贷款需求的老百姓不用自己找银行,在村里就可以进行申请。村一级对村民的基本情况都比较了解,如果确认“靠谱”,就会推荐到乡镇再作复核,如果乡镇也认可其资质,下一步就到了“服务三农金融中心”(它代表县一级)。县、乡、村三级网络都同意后,这笔贷款需求会被推荐给银行,政府对银行所放的这笔贷款提供担保,银行再贷款,这就构成了这一政府增信模式的基础逻辑。

解决融资难、担保难的思路打开后,怎样最大程度地提升在这过程老百姓的体验和服务效率,成为李海波思考的下一个问题。在走村串户的调研中,他看到村民需要拿着表格,骑着自行车来回跑乡里、跑县里,耗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为了帮助群众更方便快捷地办理贷款,李海波进一步牵头研发了“饶阳县政银企户保业务平台(RFPS)”系统,将政府增信流程从线下搬到线上,单笔贷款办理平均用时从两个月压缩至一周以内,扶贫小额信贷当日受理、当日办结,最大限度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仅方便了群众,还大幅提高了信贷业务的办理效率。

依托这种高效的政府增信模式,截至目前,饶阳当地已累计发放扶贫贷款3.13亿元,服务带动贫困人口8000余人,这一模式更是被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进行了推广。

用“传帮带”助力脱贫增收

“除此之外,我们还进行了扶贫机制的创新。”据李海波介绍,通过政府增信模式,原先贷款“放不出去”的问题得以解决,但扶贫的精准度尚不能完全保证。“绝大多数贷款对象都有劳动能力,有脱贫增收的基础,他们从金融帮扶中受益,发展了自己的事业,但深度贫困的那部分人面临的生存难题仍然没有解决。”

想要帮助这些脱贫致富路上的“钉子户”,他带头设计了“10+1+1000”金融扶贫带动机制,即:扶贫龙头企业或合作社每获得10万元的政府增信贷款,须至少带动1户贫困户年增收1000元以上,让脱贫致富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这样在政府增信模式之下,有资金需求又满足被担保条件的群众在贷款创办和发展扶贫龙头企业或合作社过程中,可以通过雇佣劳动、流转土地,或直接捐赠等方式带动那些“贫中之贫、坚中之坚”的深度贫困户,帮助其“拔”掉穷根。

这种通过激发全社会力量来带动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更为稳固,也更可持续。《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了解到,饶阳实行金融扶贫带动机制以来,已带动近千名贫困人口脱贫,同时助力近200个扶贫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发展了产业。

“要想让金融手段在扶贫领域更科学更合理地发挥作用,是离不开“传帮带”的。金融本质上还是会支持有发展产业能力的这部分群体,那么怎样把金融的力量再进一步传递到‘贫中之贫、坚中之坚’的深度贫困户这里,就需要建立这种利益联结机制。”李海波说。


李海波(右一)走访贫困户。 (图片由中国农业银行提供)

发挥创新思维

“就‘三农’而言,我其实是个名副其实的外行,之前一直在农行的公司业务部负责城市对公业务,来到饶阳后颇有些‘摸着石头过河’的意味。”李海波说。

恰恰因为不是这个领域的“行家里手”,李海波才没有被一些固有思维束缚住,在扶贫思路上展现出了十足的活力和冲劲。除牵头落实上述金融创新举措外,作为主管金融扶贫的副县长,李海波还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让饶阳经济发展“血脉贯通”。他紧抓资本市场扶贫政策,扎实推进企业挂牌上市工作,已累计推动17家企业登陆多层次资本市场;牵头制定《饶阳县金融机构考核暂行办法》,有效提升了银行信贷投放效益;他牵头定期发布《饶阳县重点融资项目库》,为银行精准投放贷款提供“标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牵头制定出台10项金融服务应对举措,有力助推抗疫情、促复产、保春耕等工作。过去4年来,饶阳全县的贷款余额翻了一番,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2018年,李海波获得河北省脱贫攻坚奖——创新奖,2019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202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李海波向《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强调:“论‘吃苦’,扶贫工作中的每一位同志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每一份努力都有重要价值。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要求我们继续借鉴脱贫攻坚时期的优秀经验,将每一份努力延续。”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