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肺小结节,离癌症多远

发布时间:2021-01-28 08:50:45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王方琪

随着低剂量螺旋CT在体检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检测中发现肺部有小结节。这给体检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许多人在问,肺部出现小结节,距离肺癌究竟有多远?人们之所以如此关注小结节,是因为如果真的罹患了肺癌,早发现意味着更高的生存机会。有专家表示,肺癌早期诊断是患者的“生死门”。

肺内结节是癌么

肺内结节一般是通过CT或磁共振检查之后发现的肺内出现的小结节,通过肉眼不能观察到,只能通过临床检查发现。3cm内的结节定义为肺结节,如果在1cm以内结节被定义为小结节。肺结节是临床上病因未明的多系统肉芽性肿瘤疾病,主要是侵犯肺部、双侧肺门淋巴等各个器官。肺部结节需要警惕早期肺癌的可能,最好及时检查就医。

46岁的张女士体检中发现肺部结节,发现左肺上叶一个7mm的小结节。她一直觉得这就是癌症,还安排好了自己的“后事”。两周后,在家人的陪同下,张女士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就诊。医生觉得她的结节形态不像典型的肿瘤,于是用笔标记出结节的位置,然后告诉她先别想太多,吃两个礼拜的消炎药,再复查。在复查中,张女士的结节已经消失了。

58岁的退休教师李女士同样是通过体检发现了肺部结节。通过片子可以看出结节1.5cm,形态不规则。消炎1个月后复查报告显示结节没有明显的变化。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医生建议她直接开刀做手术。手术采用微创方法进行,术后的病理是腺癌,IA期。因为属于肺癌早期,她不需要做化疗和放疗,只是还需要定期复查。

早期诊断是“生死门”

张女士是幸运的,李女士也是幸运的。肺癌早期诊断,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国发布的《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结果显示,截至2015年,不管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肺癌同样排名靠前,即使采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5年存活率也仅达到19.7%。

而如果在早期肺癌(原位癌和ⅠA期肺癌)阶段做到诊断和手术治疗,10年存活率可高达90%。但早期肺癌直径多在1cm之内,通常隐匿无症状,约三分之二的患者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晚期。目前医疗条件下,医生通过人工阅片判断肺结节的良恶性,要对10mm以下小结节精准评估仍然是世界难题,临床中,一般医生建议是随访。

2020年10月,家住广州的杨女士检查出肺部多发磨玻璃结节。

杨女士在检查出肺结节后,曾多次找专家会诊,专家给出的建议都是随访。“我咨询了很多专家,都建议我观察3个月,但是我的内心十分煎熬。想做手术尽快解决又想遵从医嘱不过度治疗。”杨女士表示。身体里长了“定时炸弹”,杨女士迫切想知道到底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她四处打听有无更好的检测方法。在亲戚的介绍下,她找到了微医肺结节诊疗中心,接受了PNapp 5A诊疗。

AI技术识别“良恶”

记者从微医了解到,微医肺结节诊疗中心由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主席、呼吸学科带头人白春学担任主任及首席专家。白春学牵头制定了“中国肺结节诊治共识”和“亚太肺结节诊治指南”,并依托于物联网,研发出肺结节智能辅助诊疗工具——PNapp,打造出PNapp 5A诊疗流程,每年诊断早期肺癌20万例以上。

“PNapp 5A诊疗包括询问病史、检查评估、建议、措施安排和智能辅助5个步骤,其中最关键的是良恶性鉴别。”白春学表示,微医肺结节诊疗中心具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和结节外周血循环异常细胞(Circulating abnormal cells,CAC)检查等多种方法。

这个平台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帮助医生从数百张薄层胸部CT影像中精准快速定位肺结节,根据国际影像临床标准、中国肺结节诊治共识和亚太肺结节诊治指南,给出风险概率评估,为肺结节诊断提供客观的影像数据支持。白春学表示,这个平台能有效降低漏诊误诊,显著提升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能力。

“医疗技术进步速度跟不上需求会给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白春学表示。

一位73岁的女性患者,8年前发现左肺上叶和右肺中叶结节,遵循医嘱进行年度随访8年。两个月前,在白春学肺结节AI门诊就诊时,AI分析结果提示病灶高度恶性可能已成为晚期,最终确诊为肺腺癌晚期。

白春学分析该病例认为,医疗技术进步速度没有跟上需求是主要的原因。在应用AI对该病例2017年的CT分析后,提示右肺中叶结节恶性风险77%,左肺上叶结节恶性风险90%,均为高度风险。如果当时即接受手术治疗或者精准放疗,将会大大改善其预后。要避免同样的遗憾,医生既需要经验,也需要AI辅助分析等促进同质化诊疗的新技术,做到“名医治未病”,从而促进肺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让更多人获益。

线上服务避免求医奔波

据悉,此前找专家会诊,杨女士在各大医院奔波。而在微医肺结节诊疗中心,她经历了不一样的就医体验。杨女士接受的服务均通过线上进行,且有健康管理师进行全程一对一服务。

杨女士介绍说,她在微医APP的“专病专科”服务中找到“肺结节诊疗中心”,购买了套餐服务。在健康管理师的指引下,杨女士线上提供了CT检查的影像数据,并由护士上门为杨女士采集外周血用于CAC检测。从购买服务到获取检测报告、专家建议,杨女士在家完成了全部的就诊流程。

综合AI分析报告和CAC检测结果,杨女士肺部结节恶性风险较高,专家给出了手术治疗的建议。12月8日,杨女士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微创手术,得益于早诊早治,杨女士预后良好,后续不需要放化疗和其他抗肿瘤治疗。


肺小结节,离癌症多远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1-28

□记者 王方琪

随着低剂量螺旋CT在体检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检测中发现肺部有小结节。这给体检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许多人在问,肺部出现小结节,距离肺癌究竟有多远?人们之所以如此关注小结节,是因为如果真的罹患了肺癌,早发现意味着更高的生存机会。有专家表示,肺癌早期诊断是患者的“生死门”。

肺内结节是癌么

肺内结节一般是通过CT或磁共振检查之后发现的肺内出现的小结节,通过肉眼不能观察到,只能通过临床检查发现。3cm内的结节定义为肺结节,如果在1cm以内结节被定义为小结节。肺结节是临床上病因未明的多系统肉芽性肿瘤疾病,主要是侵犯肺部、双侧肺门淋巴等各个器官。肺部结节需要警惕早期肺癌的可能,最好及时检查就医。

46岁的张女士体检中发现肺部结节,发现左肺上叶一个7mm的小结节。她一直觉得这就是癌症,还安排好了自己的“后事”。两周后,在家人的陪同下,张女士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就诊。医生觉得她的结节形态不像典型的肿瘤,于是用笔标记出结节的位置,然后告诉她先别想太多,吃两个礼拜的消炎药,再复查。在复查中,张女士的结节已经消失了。

58岁的退休教师李女士同样是通过体检发现了肺部结节。通过片子可以看出结节1.5cm,形态不规则。消炎1个月后复查报告显示结节没有明显的变化。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医生建议她直接开刀做手术。手术采用微创方法进行,术后的病理是腺癌,IA期。因为属于肺癌早期,她不需要做化疗和放疗,只是还需要定期复查。

早期诊断是“生死门”

张女士是幸运的,李女士也是幸运的。肺癌早期诊断,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国发布的《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结果显示,截至2015年,不管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肺癌同样排名靠前,即使采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5年存活率也仅达到19.7%。

而如果在早期肺癌(原位癌和ⅠA期肺癌)阶段做到诊断和手术治疗,10年存活率可高达90%。但早期肺癌直径多在1cm之内,通常隐匿无症状,约三分之二的患者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晚期。目前医疗条件下,医生通过人工阅片判断肺结节的良恶性,要对10mm以下小结节精准评估仍然是世界难题,临床中,一般医生建议是随访。

2020年10月,家住广州的杨女士检查出肺部多发磨玻璃结节。

杨女士在检查出肺结节后,曾多次找专家会诊,专家给出的建议都是随访。“我咨询了很多专家,都建议我观察3个月,但是我的内心十分煎熬。想做手术尽快解决又想遵从医嘱不过度治疗。”杨女士表示。身体里长了“定时炸弹”,杨女士迫切想知道到底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她四处打听有无更好的检测方法。在亲戚的介绍下,她找到了微医肺结节诊疗中心,接受了PNapp 5A诊疗。

AI技术识别“良恶”

记者从微医了解到,微医肺结节诊疗中心由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主席、呼吸学科带头人白春学担任主任及首席专家。白春学牵头制定了“中国肺结节诊治共识”和“亚太肺结节诊治指南”,并依托于物联网,研发出肺结节智能辅助诊疗工具——PNapp,打造出PNapp 5A诊疗流程,每年诊断早期肺癌20万例以上。

“PNapp 5A诊疗包括询问病史、检查评估、建议、措施安排和智能辅助5个步骤,其中最关键的是良恶性鉴别。”白春学表示,微医肺结节诊疗中心具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和结节外周血循环异常细胞(Circulating abnormal cells,CAC)检查等多种方法。

这个平台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帮助医生从数百张薄层胸部CT影像中精准快速定位肺结节,根据国际影像临床标准、中国肺结节诊治共识和亚太肺结节诊治指南,给出风险概率评估,为肺结节诊断提供客观的影像数据支持。白春学表示,这个平台能有效降低漏诊误诊,显著提升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能力。

“医疗技术进步速度跟不上需求会给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白春学表示。

一位73岁的女性患者,8年前发现左肺上叶和右肺中叶结节,遵循医嘱进行年度随访8年。两个月前,在白春学肺结节AI门诊就诊时,AI分析结果提示病灶高度恶性可能已成为晚期,最终确诊为肺腺癌晚期。

白春学分析该病例认为,医疗技术进步速度没有跟上需求是主要的原因。在应用AI对该病例2017年的CT分析后,提示右肺中叶结节恶性风险77%,左肺上叶结节恶性风险90%,均为高度风险。如果当时即接受手术治疗或者精准放疗,将会大大改善其预后。要避免同样的遗憾,医生既需要经验,也需要AI辅助分析等促进同质化诊疗的新技术,做到“名医治未病”,从而促进肺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让更多人获益。

线上服务避免求医奔波

据悉,此前找专家会诊,杨女士在各大医院奔波。而在微医肺结节诊疗中心,她经历了不一样的就医体验。杨女士接受的服务均通过线上进行,且有健康管理师进行全程一对一服务。

杨女士介绍说,她在微医APP的“专病专科”服务中找到“肺结节诊疗中心”,购买了套餐服务。在健康管理师的指引下,杨女士线上提供了CT检查的影像数据,并由护士上门为杨女士采集外周血用于CAC检测。从购买服务到获取检测报告、专家建议,杨女士在家完成了全部的就诊流程。

综合AI分析报告和CAC检测结果,杨女士肺部结节恶性风险较高,专家给出了手术治疗的建议。12月8日,杨女士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微创手术,得益于早诊早治,杨女士预后良好,后续不需要放化疗和其他抗肿瘤治疗。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