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初心爱母亲,烽火立志做医生。
自古英雄多磨难,成功皆因笑平生。
天赋英才乒乓情,五叶四段定乾坤。
哑铃模式立战略,广结善缘佑众生。
——立德
编者按:
5月22日,吴孟超院士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吴孟超是我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国际肝胆外科著名专家,被誉为“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把肝癌手术成功率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这种成功率的提高,给了患者再生的机会。之后,他又将肝脏医学推进到科学预防和手术治疗两个领域。肝癌在重疾险的保障范围之内,保险公司一直关注肝癌的治疗和预防,许多保险医学从业者都听过吴孟超的讲座,对于吴孟超的逝世,保险界人士心情沉痛。本版推出此专题,不仅为悼念吴孟超院士,还为让更多的人,尤其是保险界的人士,发扬吴孟超的精神,更好为人民服务。
□立德
十年前,国际小行星中心将17606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吴孟超星”,中宣部和总政联合深度报道吴孟超,我跟吴孟超大半年。吴孟超生活比普通人还要普通,90岁的他,常会令你猝不及防,抢在你前为你按电梯,为你开车门,吃饭时为你移座椅,频繁地为你夹菜,晚上还会让人给你送水果……他有超乎常人的敏感和同理心,时刻关心觉察着他人的感受。这,就是大医。
赤子初心
当时90岁的吴孟超喜欢回忆童年趣事,常常讲着讲着就讲到“我的妈妈”。每次听吴孟超讲到“我的妈妈”时,都能看到他眼睛里满是孩子的神情。
吴孟超回忆,身为长子,他的出生给母亲带来了极大的幸福。5岁时他跟着母亲去马来西亚和父亲团聚。颠簸的甲板上,他无奈地看着瘦弱的母亲抱着嗷嗷待哺的弟弟吐得奄奄一息,他希望自己能快点长大帮助妈妈。到了马来西亚,他每天凌晨就起来帮妈妈做米粉卖钱,再大一点天不亮就去胶园割胶。割胶需要刀力适度;深了伤了树的经脉,树会从此不产胶;浅了又不出胶。心怀为妈妈分忧的渴望,在父亲严厉的教导中,吴孟超很快掌握了用刀的力度和速度。冥冥中自有天意,因为这一生,他都将与刀有不解之缘。一心想帮助妈妈的小孟超能在天亮前把胶割好,回家吃几口米粉就赶到学校上课,因为妈妈期待他能靠读书改变命运,而他尽力去做好一切,时刻想着怎么可以让妈妈活得轻松一点。
少年吴孟超在马来西亚的胶园和学校间穿梭,求生又求学。母爱冲淡了生活的苦涩,艰苦但有爱的生活里,他逐渐有了分辨是非的能力。他感受到身为华人被歧视的屈辱,他仰慕陈嘉庚先生,向往进步生活。虽然那时家境已经走向富裕,他还是选择和热血同学一起回国参加抗日。在昆明,他们被洗劫一空,只好四处寻求帮助。一位当教员的同乡建议这些中学生还是先好好读书,学到本领再报效祖国。在昆明读书期间,他常常在课余去茶馆,听爱国志士们谈抗日救国,并从此立志学习救国救民的本领。吴孟超在李庄结识了梁思成、林徽因等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受到启蒙:人需要有痴迷的学习精神和为事业献身的精神。中华之大,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他们常常课听了一半就在警报声中迎来日军炮火的轰炸,身边就是几分钟前还一起讲课听课的教员和同学的尸体。吴孟超说,这时候我意识到国家弱就会挨打,我特别期待国家强大。受残酷现实的驱使,他选择了学医。抗战中,可以用于医学解剖的尸体很多,吴孟超经常在炮火中镇静地进入实验室做解剖实验。烽火岁月中忘我的学习,练就了他今后成为外科医生最宝贵的见识和胆识。
一切为了目标
抗日胜利后,吴孟超随学校到上海学习工作。在上海,他看到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再一次萌发追求进步的渴望。不久,上海解放,吴孟超说,早晨起来,看到静悄悄的街道旁整齐地睡着一排排解放军战士,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纪律严明的部队,深受鼓舞。
因为吴孟超身高只有1.62米,同济大学毕业时被大学附属医院医务部主任认定“不能当外科医生”,并以吴孟超外科成绩不好为由将他分配到小儿科。气愤之下,吴孟超拒绝了这个安排,选择了毕业即失业,这也再一次彰显了吴孟超目标明确,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韧性格。强烈热爱总是会得到赞赏,此时的吴孟超已经在烽火中锻炼得心智成熟,他相信天无绝人之路。流浪街头的吴孟超看到新组建的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现海军军医大学)在招人,他找到外科主任郑宝琦毛遂自荐,郑宝琦慧眼识珠,立刻录取了他,吴孟超如愿以偿成为外科医生。一门深入,触类旁通。年少割胶的丰富经验给予了吴孟超又快又准的娴熟刀法,抗日期间渴望救国救民的理想培育了他对外科手术超乎寻常的热爱,学生时代丰富的解剖经验使他的外科手术技术很快出类拔萃。一次教学中,他脱颖而出,得到“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教授的赞誉。裘法祖教授欣赏吴孟超不安于现状、敢为人先、勇于突破的性格,指点吴孟超开宗立派,向薄弱的肝脏外科发展。
当时的中国整体外科手术水平都不高,肝癌更被称为“癌中之王”。裘法祖的指点无疑为吴孟超树立了一座艰难攀登的高山,一个全新的挑战目标。这几乎是从零开始,巨大困难激发了吴孟超挑战的决心。如何获得一个完整的肝脏标本,掌握肝脏血管脉络走向,以解决手术中的出血问题,是最关键的第一步。在一张桌子、几把椅子的简陋动物实验室里,在几条实验狗身上,吴孟超开始了向肝脏外科手术的万里长征。制作肝脏标本异常困难,因为无法找到合适的材质灌入肝脏的四个管道系统,吴孟超经历了无数的失败。当一个人痴迷于工作时,这世界任何微小的信息都能给予他强大的助力。一日再次失败的吴孟超走出实验室苦思冥想,无意间听到了容国团获得世乒赛冠军的消息,他兴奋地跑回实验室,试着将乒乓球剪碎浸泡进丙酮液注入肝脏管道系统,居然做成了肝脏标本。在此基础上,吴孟超开始了自己颇富传奇的科研一生。很快,他又颠覆性地提出了肝脏“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发明了“间歇性肝门血流阻断切肝法”,这些提法和方法,都曾堪称世界奇迹,并沿用至今。
“文革”期间吴孟超随医院下放陕西韩城,在与劳动人民的共同生活中,吴孟超深刻感受到人民群众对医疗的迫切需要。他深感“手术是永远做不完的,更重要的是如何预防”。这成为他内心更大的目标。
1979年,吴孟超和吴阶平一起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28届国际外科手术会议。这次会议打开了吴孟超的国际视野,他意识到科学要走出去,请进来。他敏感到自己有了机会去实现新目标:一是着手建设专业科室、院中院、独立的肝胆外科医院,亚洲、甚至世界最大的肝胆中心。二是培养人才,把人才送到欧美发达国家学习、取经。形成国内与国外,科研与手术齐头并进,这就是吴孟超高超的布局:哑铃模式。
纵观吴孟超的一生,在他人生的很多阶段,他都可以选择向现实妥协,获得安逸,但他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不断挑战。吴孟超的一生是不断树立目标,实现目标,自我挑战的,追梦的一生。
超前的战略布局
时任第二军医大学(现为“海军军医大学”)领导说,吴孟超从旧时代走进新时代,吴孟超身上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其说吴孟超是一位医学家,不如说吴孟超是一位政治家。这源于吴孟超对医学的深刻洞察和超前的科学预见和战略布局。
与吴阶平的美国之行开阔了吴孟超的科学视野,他意识到手术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医疗手段,再高超的手术都是有局限的。如何为健康的人树立起保护健康的屏障?如何让病人不必遭受手术的创伤?吴孟超开始将肝脏医学推进到科学预防和手术治疗两个领域。他敏锐地将人才划分成两类:科研人才与手术人才。
吴孟超并非是郑宝琦和裘法祖的亲传弟子,但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他得到了他们的高度认可和精准指点。因此,吴孟超自己在用人上也能大胆破除门户之见,现实里他做到了因才适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吴孟超将郑宝琦和裘法祖的识才、爱才、用才修养功夫都学到了家,并予以发扬。他在具体工作中观察、遴选人才,很快他在工作中发现工农兵大学生郭亚军和王红阳擅长组织协调。吴孟超立刻力排众议,在裘法祖的帮助下先后将他们送到了美国和德国深造。一去十年,各种议论和反对意见都没有动摇吴孟超培养、信任他们的决心。吴孟超去德国考察,正值王红阳在异国他乡求学艰苦的时刻。当她看到恩师冒着狂风暴雪乘车十几个小时亲自来探望深受感动。郭亚军、王红阳这两位科学家也不负恩师吴孟超所望,抛家舍业在美国和德国学有所成,后来,也都回国效力。王红阳更在吴孟超的悉心培养下成为院士。吴孟超用这种国内国外互通医学有无的“哑铃模式”,开启了中国肝胆外科与国际接轨的肝胆外科研究新途径。
吴孟超确实是一位思维异常敏感、敏锐、敏捷的政治家。他有政治家才有的高超的平衡艺术,这无疑来自时代的赋予和他个人的阅历修养。吴孟超并不因为重视医学科研而偏废对手术刀的高度重视,他在自己获得院士荣誉后,还不遗余力地力荐恩师裘法祖成为院士,实现了医学界师生三代同院士的医学佳话,更夯实了科研与手术并重,相互转化的战略思维。
吴孟超说,我有我的目标,我是一定要实现我的目标的。吴孟超痴迷手术,常常说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为事业战斗到最后一息,能够一直做手术,并死在手术台前。为此,吴孟超还痴迷“化缘”、“盖楼”,把肝胆外科从区区几张病床到几十张床的科室,到独立的东方肝胆医院,到安亭“上海吴孟超联合诺贝尔获得者医疗科技创新中心”,这越来越多的手术台无一不倾注着吴孟超的心血。无论是不拘一格培养学生,还是力排众议建设医院,为此求人和得罪人对吴孟超而言,其实都完全可以避免,但他还是义无反顾选择了挑战。驱使他如此忘我投入的必然来自坚韧的内心力量,这种持久的力量,只能解释成:热爱。
为病患服务
吴孟超有惊人的普通气质。他身上丝毫没有所谓的“官气”“权威气”,生活中,他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男人,一位非常普通的医生。吴孟超有着朴素、热情,令人一见如故的气质。传统的“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如沐春风”、“上善若水”等词汇,也都可以用来形容吴孟超。
裘法祖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吴孟超能得到裘法祖的高度认可,其人其品可想而知。吴孟超曾评价自己“干劲十足”。他被下放到陕西韩城,只要有手术做,就不觉得苦。改革开放给了吴孟超国际视野以及发展肝胆医学医学研究和治疗的巨大发展平台。热爱病患,不断提高科研水平、手术水平,为病患服务,更加成为吴孟超坚定不移的人生目标。
吴孟超是一个性格外露,爱憎分明的人,他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对病患非常亲切,常常还会不由自主对病患做出亲吻的举动,他还会体贴地为手术后想下床的病患摆好鞋子。同时,他对弟子也非常严厉,手术中任何一点疏忽都不被允许,甚至不予原谅。他坚持手缝伤口,因为可以为患者省去一些治疗费。在一次采访中,吴孟超突然提到,一直有人反对我,他们还活着,你可以去找他们谈谈。
吴孟超说,医生的手术技术是在病人身上练出来的,病人是医生的衣食父母,当医生必须要对病人好。
吴老说,我这个人总有目标,我的一切选择都是为了实现我的目标。
吴老是一位有趣的人,讲到每一次战胜危险、艰苦、挑战都会笑逐颜开,连连说:真是笑死人!
吴孟超的一生,从爱出发,从爱归途。苍生大医,在当今时代留下足音回响。
赤子初心爱母亲,烽火立志做医生。
自古英雄多磨难,成功皆因笑平生。
天赋英才乒乓情,五叶四段定乾坤。
哑铃模式立战略,广结善缘佑众生。
——立德
编者按:
5月22日,吴孟超院士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吴孟超是我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国际肝胆外科著名专家,被誉为“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把肝癌手术成功率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这种成功率的提高,给了患者再生的机会。之后,他又将肝脏医学推进到科学预防和手术治疗两个领域。肝癌在重疾险的保障范围之内,保险公司一直关注肝癌的治疗和预防,许多保险医学从业者都听过吴孟超的讲座,对于吴孟超的逝世,保险界人士心情沉痛。本版推出此专题,不仅为悼念吴孟超院士,还为让更多的人,尤其是保险界的人士,发扬吴孟超的精神,更好为人民服务。
□立德
十年前,国际小行星中心将17606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吴孟超星”,中宣部和总政联合深度报道吴孟超,我跟吴孟超大半年。吴孟超生活比普通人还要普通,90岁的他,常会令你猝不及防,抢在你前为你按电梯,为你开车门,吃饭时为你移座椅,频繁地为你夹菜,晚上还会让人给你送水果……他有超乎常人的敏感和同理心,时刻关心觉察着他人的感受。这,就是大医。
赤子初心
当时90岁的吴孟超喜欢回忆童年趣事,常常讲着讲着就讲到“我的妈妈”。每次听吴孟超讲到“我的妈妈”时,都能看到他眼睛里满是孩子的神情。
吴孟超回忆,身为长子,他的出生给母亲带来了极大的幸福。5岁时他跟着母亲去马来西亚和父亲团聚。颠簸的甲板上,他无奈地看着瘦弱的母亲抱着嗷嗷待哺的弟弟吐得奄奄一息,他希望自己能快点长大帮助妈妈。到了马来西亚,他每天凌晨就起来帮妈妈做米粉卖钱,再大一点天不亮就去胶园割胶。割胶需要刀力适度;深了伤了树的经脉,树会从此不产胶;浅了又不出胶。心怀为妈妈分忧的渴望,在父亲严厉的教导中,吴孟超很快掌握了用刀的力度和速度。冥冥中自有天意,因为这一生,他都将与刀有不解之缘。一心想帮助妈妈的小孟超能在天亮前把胶割好,回家吃几口米粉就赶到学校上课,因为妈妈期待他能靠读书改变命运,而他尽力去做好一切,时刻想着怎么可以让妈妈活得轻松一点。
少年吴孟超在马来西亚的胶园和学校间穿梭,求生又求学。母爱冲淡了生活的苦涩,艰苦但有爱的生活里,他逐渐有了分辨是非的能力。他感受到身为华人被歧视的屈辱,他仰慕陈嘉庚先生,向往进步生活。虽然那时家境已经走向富裕,他还是选择和热血同学一起回国参加抗日。在昆明,他们被洗劫一空,只好四处寻求帮助。一位当教员的同乡建议这些中学生还是先好好读书,学到本领再报效祖国。在昆明读书期间,他常常在课余去茶馆,听爱国志士们谈抗日救国,并从此立志学习救国救民的本领。吴孟超在李庄结识了梁思成、林徽因等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受到启蒙:人需要有痴迷的学习精神和为事业献身的精神。中华之大,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他们常常课听了一半就在警报声中迎来日军炮火的轰炸,身边就是几分钟前还一起讲课听课的教员和同学的尸体。吴孟超说,这时候我意识到国家弱就会挨打,我特别期待国家强大。受残酷现实的驱使,他选择了学医。抗战中,可以用于医学解剖的尸体很多,吴孟超经常在炮火中镇静地进入实验室做解剖实验。烽火岁月中忘我的学习,练就了他今后成为外科医生最宝贵的见识和胆识。
一切为了目标
抗日胜利后,吴孟超随学校到上海学习工作。在上海,他看到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再一次萌发追求进步的渴望。不久,上海解放,吴孟超说,早晨起来,看到静悄悄的街道旁整齐地睡着一排排解放军战士,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纪律严明的部队,深受鼓舞。
因为吴孟超身高只有1.62米,同济大学毕业时被大学附属医院医务部主任认定“不能当外科医生”,并以吴孟超外科成绩不好为由将他分配到小儿科。气愤之下,吴孟超拒绝了这个安排,选择了毕业即失业,这也再一次彰显了吴孟超目标明确,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韧性格。强烈热爱总是会得到赞赏,此时的吴孟超已经在烽火中锻炼得心智成熟,他相信天无绝人之路。流浪街头的吴孟超看到新组建的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现海军军医大学)在招人,他找到外科主任郑宝琦毛遂自荐,郑宝琦慧眼识珠,立刻录取了他,吴孟超如愿以偿成为外科医生。一门深入,触类旁通。年少割胶的丰富经验给予了吴孟超又快又准的娴熟刀法,抗日期间渴望救国救民的理想培育了他对外科手术超乎寻常的热爱,学生时代丰富的解剖经验使他的外科手术技术很快出类拔萃。一次教学中,他脱颖而出,得到“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教授的赞誉。裘法祖教授欣赏吴孟超不安于现状、敢为人先、勇于突破的性格,指点吴孟超开宗立派,向薄弱的肝脏外科发展。
当时的中国整体外科手术水平都不高,肝癌更被称为“癌中之王”。裘法祖的指点无疑为吴孟超树立了一座艰难攀登的高山,一个全新的挑战目标。这几乎是从零开始,巨大困难激发了吴孟超挑战的决心。如何获得一个完整的肝脏标本,掌握肝脏血管脉络走向,以解决手术中的出血问题,是最关键的第一步。在一张桌子、几把椅子的简陋动物实验室里,在几条实验狗身上,吴孟超开始了向肝脏外科手术的万里长征。制作肝脏标本异常困难,因为无法找到合适的材质灌入肝脏的四个管道系统,吴孟超经历了无数的失败。当一个人痴迷于工作时,这世界任何微小的信息都能给予他强大的助力。一日再次失败的吴孟超走出实验室苦思冥想,无意间听到了容国团获得世乒赛冠军的消息,他兴奋地跑回实验室,试着将乒乓球剪碎浸泡进丙酮液注入肝脏管道系统,居然做成了肝脏标本。在此基础上,吴孟超开始了自己颇富传奇的科研一生。很快,他又颠覆性地提出了肝脏“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发明了“间歇性肝门血流阻断切肝法”,这些提法和方法,都曾堪称世界奇迹,并沿用至今。
“文革”期间吴孟超随医院下放陕西韩城,在与劳动人民的共同生活中,吴孟超深刻感受到人民群众对医疗的迫切需要。他深感“手术是永远做不完的,更重要的是如何预防”。这成为他内心更大的目标。
1979年,吴孟超和吴阶平一起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28届国际外科手术会议。这次会议打开了吴孟超的国际视野,他意识到科学要走出去,请进来。他敏感到自己有了机会去实现新目标:一是着手建设专业科室、院中院、独立的肝胆外科医院,亚洲、甚至世界最大的肝胆中心。二是培养人才,把人才送到欧美发达国家学习、取经。形成国内与国外,科研与手术齐头并进,这就是吴孟超高超的布局:哑铃模式。
纵观吴孟超的一生,在他人生的很多阶段,他都可以选择向现实妥协,获得安逸,但他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不断挑战。吴孟超的一生是不断树立目标,实现目标,自我挑战的,追梦的一生。
超前的战略布局
时任第二军医大学(现为“海军军医大学”)领导说,吴孟超从旧时代走进新时代,吴孟超身上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其说吴孟超是一位医学家,不如说吴孟超是一位政治家。这源于吴孟超对医学的深刻洞察和超前的科学预见和战略布局。
与吴阶平的美国之行开阔了吴孟超的科学视野,他意识到手术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医疗手段,再高超的手术都是有局限的。如何为健康的人树立起保护健康的屏障?如何让病人不必遭受手术的创伤?吴孟超开始将肝脏医学推进到科学预防和手术治疗两个领域。他敏锐地将人才划分成两类:科研人才与手术人才。
吴孟超并非是郑宝琦和裘法祖的亲传弟子,但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他得到了他们的高度认可和精准指点。因此,吴孟超自己在用人上也能大胆破除门户之见,现实里他做到了因才适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吴孟超将郑宝琦和裘法祖的识才、爱才、用才修养功夫都学到了家,并予以发扬。他在具体工作中观察、遴选人才,很快他在工作中发现工农兵大学生郭亚军和王红阳擅长组织协调。吴孟超立刻力排众议,在裘法祖的帮助下先后将他们送到了美国和德国深造。一去十年,各种议论和反对意见都没有动摇吴孟超培养、信任他们的决心。吴孟超去德国考察,正值王红阳在异国他乡求学艰苦的时刻。当她看到恩师冒着狂风暴雪乘车十几个小时亲自来探望深受感动。郭亚军、王红阳这两位科学家也不负恩师吴孟超所望,抛家舍业在美国和德国学有所成,后来,也都回国效力。王红阳更在吴孟超的悉心培养下成为院士。吴孟超用这种国内国外互通医学有无的“哑铃模式”,开启了中国肝胆外科与国际接轨的肝胆外科研究新途径。
吴孟超确实是一位思维异常敏感、敏锐、敏捷的政治家。他有政治家才有的高超的平衡艺术,这无疑来自时代的赋予和他个人的阅历修养。吴孟超并不因为重视医学科研而偏废对手术刀的高度重视,他在自己获得院士荣誉后,还不遗余力地力荐恩师裘法祖成为院士,实现了医学界师生三代同院士的医学佳话,更夯实了科研与手术并重,相互转化的战略思维。
吴孟超说,我有我的目标,我是一定要实现我的目标的。吴孟超痴迷手术,常常说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为事业战斗到最后一息,能够一直做手术,并死在手术台前。为此,吴孟超还痴迷“化缘”、“盖楼”,把肝胆外科从区区几张病床到几十张床的科室,到独立的东方肝胆医院,到安亭“上海吴孟超联合诺贝尔获得者医疗科技创新中心”,这越来越多的手术台无一不倾注着吴孟超的心血。无论是不拘一格培养学生,还是力排众议建设医院,为此求人和得罪人对吴孟超而言,其实都完全可以避免,但他还是义无反顾选择了挑战。驱使他如此忘我投入的必然来自坚韧的内心力量,这种持久的力量,只能解释成:热爱。
为病患服务
吴孟超有惊人的普通气质。他身上丝毫没有所谓的“官气”“权威气”,生活中,他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男人,一位非常普通的医生。吴孟超有着朴素、热情,令人一见如故的气质。传统的“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如沐春风”、“上善若水”等词汇,也都可以用来形容吴孟超。
裘法祖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吴孟超能得到裘法祖的高度认可,其人其品可想而知。吴孟超曾评价自己“干劲十足”。他被下放到陕西韩城,只要有手术做,就不觉得苦。改革开放给了吴孟超国际视野以及发展肝胆医学医学研究和治疗的巨大发展平台。热爱病患,不断提高科研水平、手术水平,为病患服务,更加成为吴孟超坚定不移的人生目标。
吴孟超是一个性格外露,爱憎分明的人,他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对病患非常亲切,常常还会不由自主对病患做出亲吻的举动,他还会体贴地为手术后想下床的病患摆好鞋子。同时,他对弟子也非常严厉,手术中任何一点疏忽都不被允许,甚至不予原谅。他坚持手缝伤口,因为可以为患者省去一些治疗费。在一次采访中,吴孟超突然提到,一直有人反对我,他们还活着,你可以去找他们谈谈。
吴孟超说,医生的手术技术是在病人身上练出来的,病人是医生的衣食父母,当医生必须要对病人好。
吴老说,我这个人总有目标,我的一切选择都是为了实现我的目标。
吴老是一位有趣的人,讲到每一次战胜危险、艰苦、挑战都会笑逐颜开,连连说:真是笑死人!
吴孟超的一生,从爱出发,从爱归途。苍生大医,在当今时代留下足音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