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加强心血管病患者的健康管理

发布时间:2021-05-27 07:49:32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吴旭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目前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达到3.3亿人,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根据中国心血管病的报告,现在每死亡两个人,就接近有一个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农村为 45.91%,城市为43.56%。心血管疾病死亡最多的是冠心病、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的疾病和高血压,心血管病已成为当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心血管疾病在中国呈爆发式增长,主要原因是没有控制好疾病的发病源头,即没有做好预防。对比相邻国家日本,日本冠心病死亡率仅为0.041%,是中国的1/6、美国的1/10,可见日常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可以预防冠心病发生。心血管疾病高发影响因素主要有膳食不合理、运动量减少、生活不规律、吸烟、饮酒等不健康生活方式。这些因素造成超重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危险因素,导致了心血管疾病高发。通过合理的健康干预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可以控制心血管疾病高发,降低日益加重的心血管疾病引起的保险理赔和医疗负担。

在重大疾病保险中,心血管疾病可以直接或间接引起较重心肌梗死、严重脑中风后遗症、冠状动脉搭桥术等多种重大疾病高发。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2020)显示,重大疾病发生率明显提升,特别是在18岁至55岁期间。主要因素为甲状腺癌和心血管疾病。将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和脑中风后遗症划为重症和轻症后,采用2020版重大疾病定义后新的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相对重大疾病发生率表(2006-2010)数据非常接近。从重大疾病出险数据分析来看,重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赔付率较高的是40-50岁之间人群。冠状动脉搭桥、脑中风后遗症等出险人群年龄也在不断年轻化,这些因素将造成重大疾病保险赔付率持续增高。

如果保险公司给投保客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健康管理干预保险客户危险因素,控制疾病发生、发展,就可以降低重大疾病赔付率,有利于缓解心血管疾病社会性问题。经调研发现,目前各保险公司在健康管理方面做法相对不足,为极少数投保金额高的客户提供导医导诊、健康体检等服务,健康管理服务没有成为普遍行为。

监管部门鼓励保险公司发展健康管理,连续下发《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的通知》等文件,为何现在保险客户依然感受不到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呢?

笔者认为:一是要增强健康险服务监管。对于保险公司偷换概念将健康管理费用用于营销体检、高端客户等不合理行为应给予纠正,应对所有健康险客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并建立数据监测和分析;二是规范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行为。制定全行业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对于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慢病管理等明确服务行为,监督各保险公司实施;三是基于互联网建立行业健康管理服务平台。目前部分保险公司建立网站或APP具有健康咨询、线上医生等服务,但服务参差不齐,需要建立整个行业的健康服务平台,统一为各保险公司健康险客户提供医疗咨询、线上医院、体检分析等服务,做到健康管理服务专业、统一;四是规范和提高健康服务公司服务水平。目前为各保险公司服务的第三方健康服务公司较多,需要规范健康服务公司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定期向客户对健康服务情况进行调研,提高健康管理服务水平;五是鼓励保险公司研发和购买新的健康管理服务技术和服务项目。特别是在减肥、多运动、控制烟酒等行为的服务项目,通过娱乐化、激励化等方式为保险客户提供乐于接受的行为干预健康危险因素。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发现,保持正常的体重指数(BMI)可预防5.8%的主要冠心病事件、7.8%的缺血性心脏病和4.5%的缺血性脑卒中,预防34.4%的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可以降低保险客户重大疾病发生率,也可以提高客户对保险认同度,所以健康管理不仅仅是社会问题,也是保险公司价值所在,各保险公司加快和推动保险健康管理是推进保险行业服务于“健康中国”,能更好地发挥社会健康保障功能。

(作者系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副总经理)


加强心血管病患者的健康管理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5-27

□吴旭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目前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达到3.3亿人,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根据中国心血管病的报告,现在每死亡两个人,就接近有一个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农村为 45.91%,城市为43.56%。心血管疾病死亡最多的是冠心病、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的疾病和高血压,心血管病已成为当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心血管疾病在中国呈爆发式增长,主要原因是没有控制好疾病的发病源头,即没有做好预防。对比相邻国家日本,日本冠心病死亡率仅为0.041%,是中国的1/6、美国的1/10,可见日常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可以预防冠心病发生。心血管疾病高发影响因素主要有膳食不合理、运动量减少、生活不规律、吸烟、饮酒等不健康生活方式。这些因素造成超重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危险因素,导致了心血管疾病高发。通过合理的健康干预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可以控制心血管疾病高发,降低日益加重的心血管疾病引起的保险理赔和医疗负担。

在重大疾病保险中,心血管疾病可以直接或间接引起较重心肌梗死、严重脑中风后遗症、冠状动脉搭桥术等多种重大疾病高发。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2020)显示,重大疾病发生率明显提升,特别是在18岁至55岁期间。主要因素为甲状腺癌和心血管疾病。将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和脑中风后遗症划为重症和轻症后,采用2020版重大疾病定义后新的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相对重大疾病发生率表(2006-2010)数据非常接近。从重大疾病出险数据分析来看,重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赔付率较高的是40-50岁之间人群。冠状动脉搭桥、脑中风后遗症等出险人群年龄也在不断年轻化,这些因素将造成重大疾病保险赔付率持续增高。

如果保险公司给投保客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健康管理干预保险客户危险因素,控制疾病发生、发展,就可以降低重大疾病赔付率,有利于缓解心血管疾病社会性问题。经调研发现,目前各保险公司在健康管理方面做法相对不足,为极少数投保金额高的客户提供导医导诊、健康体检等服务,健康管理服务没有成为普遍行为。

监管部门鼓励保险公司发展健康管理,连续下发《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的通知》等文件,为何现在保险客户依然感受不到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呢?

笔者认为:一是要增强健康险服务监管。对于保险公司偷换概念将健康管理费用用于营销体检、高端客户等不合理行为应给予纠正,应对所有健康险客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并建立数据监测和分析;二是规范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行为。制定全行业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对于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慢病管理等明确服务行为,监督各保险公司实施;三是基于互联网建立行业健康管理服务平台。目前部分保险公司建立网站或APP具有健康咨询、线上医生等服务,但服务参差不齐,需要建立整个行业的健康服务平台,统一为各保险公司健康险客户提供医疗咨询、线上医院、体检分析等服务,做到健康管理服务专业、统一;四是规范和提高健康服务公司服务水平。目前为各保险公司服务的第三方健康服务公司较多,需要规范健康服务公司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定期向客户对健康服务情况进行调研,提高健康管理服务水平;五是鼓励保险公司研发和购买新的健康管理服务技术和服务项目。特别是在减肥、多运动、控制烟酒等行为的服务项目,通过娱乐化、激励化等方式为保险客户提供乐于接受的行为干预健康危险因素。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发现,保持正常的体重指数(BMI)可预防5.8%的主要冠心病事件、7.8%的缺血性心脏病和4.5%的缺血性脑卒中,预防34.4%的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可以降低保险客户重大疾病发生率,也可以提高客户对保险认同度,所以健康管理不仅仅是社会问题,也是保险公司价值所在,各保险公司加快和推动保险健康管理是推进保险行业服务于“健康中国”,能更好地发挥社会健康保障功能。

(作者系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副总经理)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