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子祥
1929年5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第二次入闽后,构建起上杭、永定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于市场上货币发行及运行的混乱,而新的金融机构尚未建立,曾一度出现了农民因生产生活需要而又借贷无门的窘况。根据党中央指示,闽西苏区全面开展了根据地红色金融的实践活动。
废除旧式借贷关系,确立平等借贷制度
1.废除不合理借贷关系。遵照上级党组织指示,依照坚持实事求是和区别对待的原则,承认借贷关系是一种劳动关系。在当时的闽西第一次党代会和闽西特委第二次扩大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富人穷人债务类型,解救了被压迫和剥削的农民人身依附型的借贷关系。
2.实行合理的借贷活动。1927年7月,中共中央的《目前农民运动总策略》指出,取缔高利贷,推动土地改革。1928年7月,第六次党代会的《土地问题决议案》宣布,一切高利贷借约从开始就无效。以此为基本遵循,闽西各县全面推动了革命根据地人民正常的借贷活动。
创办信用合作事业,促进民间资金融通
1.积极创办合作经济组织。1929年8月,中共闽西特委发出的第十三号通告(《关于剪刀差问题》)提出:“解决红色区域剪刀差特殊经济问题,成为目前当务之急”“努力建立合作社组织”。之后,在长汀、上杭等闽西根据地掀起了创办生产、粮食、消费、信用等合作社的热潮。至1930年底,闽西各县建立了各种类型合作社组织约210个,入社社员近12万人。
2.深入推动信用合作事业发展。闽西苏区生产、粮食等合作社的蓬勃发展,催生了信用合作事业的异军突起。1927年12月,上杭县蛟洋乡农民协会建立了本县首家的蛟洋农民银行,这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首创的金融机构。1929年10、11月,永定太平区和丰田区、上杭北四区兴办了全国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信用合作社。1930年3月间,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审定了《信用社工作纲要》《借贷条例》等规章,界定信用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借贷方式和管理要求。1931年4月底,仅永定就有信用合作社9个,基金达10528元,还发行了纸币。
3.吸收民间资本,创办工农银行。1930年9月,闽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提出,调节金融、发展经济、争取胜利的唯一办法是设立闽西工农银行;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很大阻碍是敌人经济封锁,因此,成立闽西工农银行成为迫切任务。对此,中共闽西特委决定,成立邓子恢、阮山、曹菊如、赖祖烈等7人组成闽西工农银行筹建委员会,阮山担任筹委会主任兼行长。筹委会借助毛泽民(曾任闽粤赣军区经济部长)赠送的《银行簿记实践》,结合创办信用合作社的经验,融会贯通,边学边干边摸索,制定出《闽西工农银行章程(草案)》《闽西工农银行业务运营管理办法》等制度。 11月7日,闽西工农银行在龙岩城顺利开业。闽西工农银行主要业务包括存款(含个人储蓄)贷款、买卖金银、发行纸币、代理金库等,具备现代中国人民银行的绝大部分职能。闽西工农银行的成立为之后筹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奠定了技术支撑和人文基础。如,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时,邓子恢、阮山分别出任政府要职,曹菊如、赖祖烈等担任银行要职。
4.实施普惠信贷,支持生产发展。闽西苏区金融积极开展“低息、面众、便捷”普惠金融服务,积极支持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全力助推苏区经济的振兴和繁荣。
重构货币流通体系,实施稳健的财政金融政策
1.统一货币发行,禁止旧币流通。1930年3月,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的《借贷条例》规定:典当债券取消,当物无价收回;各地不得自由发行货币;信用合作社为“发行纸币机关”。9月间,闽西苏维埃政府又明确提出:国民党统治区纸币禁止在苏区流通,但有实际价值的国统区铸币除外。
2.代理国家金库,健全财政政策。闽西工农银行的代理金库业务,主要是代收战争缴获款、政府没收款等,作为财政存款。通过实践,制订了统一财政收支的金库制度,为财政核算和金库管理提供了遵循。
3.严格金银管理,稳定货币市场。苏区政府严格禁止黄金、白银外流,取缔金银的投机活动。闽西工农银行设有一个熔银厂和贸易部,熔银厂将日常收兑来的白银熔化成银饼,铸造成银元、银角,而把黄金熔成5两、10两不等的金条。
闽西苏区时期党管金融的探索
纵观闽西苏区时期党管金融的实践,可以看出,党的正确领导是开展金融工作的坚强保证。
(一)强化对金融机构的政治领导。闽西特委强化各级金融机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发挥党在金融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如,最早成立的永定太平区和丰田区等信用合作社,其负责人均由共产党员等担任;闽西工农银行7位筹委员委员中,有6人来自闽西特委和苏维埃政府。同时,还成立了中共闽西工农银行党支部。
(二)明确对金融职能的科学定位。闽西特委审定的《借贷暂行条例》《信用合作社条例》《闽西工农银行章程》等制度,确定了信用合作社和闽西工农银行业务范围和职能定位。金融机构围绕党的各个时期政策,积极服务政权建设、战争需要和经济发展,认真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三)促进对金融秩序的统筹打造。闽西特委、闽西苏维埃政府规定“苏维埃币为法定币”“各地均不得自由发行纸币”,通过实行“统一货币政策、科学财政政策、控制通货膨胀”的举措,实现“币值稳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充分体现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科学统筹的坚强领导,确保根据地金融业的稳步发展。
(四)明晰对金融服务的客观标准。红色金融以打破敌人经济封锁、支援革命战争、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为目的,不单纯追求经济利润目标。如,信用合作社以便利周转、低利借贷,抵制剥削为宗旨,资金融通以“面广、额小、分散、低利、便民”为特征。
闽西苏区时期党管金融实践的传承启示
回顾总结闽西苏区时期党管金融的光辉实践,我们不难得到如下深刻启示。
(一)坚持党对金融的绝对领导。闽西红色金融之所以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无一不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取得的。“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战争年代遭受惨痛教训后得出的科学结论。我们传承红色金融基因,就是要牢固树立党对金融工作的绝对领导观念,恪守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前进。
(二)坚持一心为民的服务宗旨。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群众高度地相信、依赖党和政府,成为革命政权赖以生存和发展真正的“铜墙铁壁”,就是因为苏区党和政府时刻惦念着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秉持一心为民情怀,就是要求日常工作中的每项决策、每项业务、每项措施,都要深入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当做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三)坚持开拓创新的履职理念。苏区金融人善于发现、善于摸索,善于创新,攻坚克难,开拓前进,充分地展示了一代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和光辉形象,最终铸就了苏区金融事业的辉煌。当下,我们要顺应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积极探索适合新时代金融发展的运营模式、服务举措和跨越路径,强化理念、制度和产品的创新,全力推动现代金融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四)坚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创立于残酷战争时期红色金融,不仅条件艰苦,设备简陋,而且担有对敌斗争带来的生命危险。当年苏区时期,苏区金融人还响应党的号召,主动要求免发工资,省下每一个铜板支持革命事业。红色金融人这种与生俱来的艰苦奋斗精神,是一种为事业无私奉献甚至于牺牲生命的境界。保持和发扬苏区人的艰苦奋斗精神,就是要扎根基层,深接地气,忠诚履职,恪守清廉,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孙武霞.中国革命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6.
[2]蒋伯英.闽西革命根据地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
[3]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发展简史[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4]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闽西红色纵览[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
[5]苏俊才.闽西中央苏区图志[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
[6]柯华.中央苏区财政金融史料选编[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农发行龙岩分行)
□邱子祥
1929年5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第二次入闽后,构建起上杭、永定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于市场上货币发行及运行的混乱,而新的金融机构尚未建立,曾一度出现了农民因生产生活需要而又借贷无门的窘况。根据党中央指示,闽西苏区全面开展了根据地红色金融的实践活动。
废除旧式借贷关系,确立平等借贷制度
1.废除不合理借贷关系。遵照上级党组织指示,依照坚持实事求是和区别对待的原则,承认借贷关系是一种劳动关系。在当时的闽西第一次党代会和闽西特委第二次扩大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富人穷人债务类型,解救了被压迫和剥削的农民人身依附型的借贷关系。
2.实行合理的借贷活动。1927年7月,中共中央的《目前农民运动总策略》指出,取缔高利贷,推动土地改革。1928年7月,第六次党代会的《土地问题决议案》宣布,一切高利贷借约从开始就无效。以此为基本遵循,闽西各县全面推动了革命根据地人民正常的借贷活动。
创办信用合作事业,促进民间资金融通
1.积极创办合作经济组织。1929年8月,中共闽西特委发出的第十三号通告(《关于剪刀差问题》)提出:“解决红色区域剪刀差特殊经济问题,成为目前当务之急”“努力建立合作社组织”。之后,在长汀、上杭等闽西根据地掀起了创办生产、粮食、消费、信用等合作社的热潮。至1930年底,闽西各县建立了各种类型合作社组织约210个,入社社员近12万人。
2.深入推动信用合作事业发展。闽西苏区生产、粮食等合作社的蓬勃发展,催生了信用合作事业的异军突起。1927年12月,上杭县蛟洋乡农民协会建立了本县首家的蛟洋农民银行,这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首创的金融机构。1929年10、11月,永定太平区和丰田区、上杭北四区兴办了全国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信用合作社。1930年3月间,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审定了《信用社工作纲要》《借贷条例》等规章,界定信用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借贷方式和管理要求。1931年4月底,仅永定就有信用合作社9个,基金达10528元,还发行了纸币。
3.吸收民间资本,创办工农银行。1930年9月,闽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提出,调节金融、发展经济、争取胜利的唯一办法是设立闽西工农银行;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很大阻碍是敌人经济封锁,因此,成立闽西工农银行成为迫切任务。对此,中共闽西特委决定,成立邓子恢、阮山、曹菊如、赖祖烈等7人组成闽西工农银行筹建委员会,阮山担任筹委会主任兼行长。筹委会借助毛泽民(曾任闽粤赣军区经济部长)赠送的《银行簿记实践》,结合创办信用合作社的经验,融会贯通,边学边干边摸索,制定出《闽西工农银行章程(草案)》《闽西工农银行业务运营管理办法》等制度。 11月7日,闽西工农银行在龙岩城顺利开业。闽西工农银行主要业务包括存款(含个人储蓄)贷款、买卖金银、发行纸币、代理金库等,具备现代中国人民银行的绝大部分职能。闽西工农银行的成立为之后筹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奠定了技术支撑和人文基础。如,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时,邓子恢、阮山分别出任政府要职,曹菊如、赖祖烈等担任银行要职。
4.实施普惠信贷,支持生产发展。闽西苏区金融积极开展“低息、面众、便捷”普惠金融服务,积极支持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全力助推苏区经济的振兴和繁荣。
重构货币流通体系,实施稳健的财政金融政策
1.统一货币发行,禁止旧币流通。1930年3月,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的《借贷条例》规定:典当债券取消,当物无价收回;各地不得自由发行货币;信用合作社为“发行纸币机关”。9月间,闽西苏维埃政府又明确提出:国民党统治区纸币禁止在苏区流通,但有实际价值的国统区铸币除外。
2.代理国家金库,健全财政政策。闽西工农银行的代理金库业务,主要是代收战争缴获款、政府没收款等,作为财政存款。通过实践,制订了统一财政收支的金库制度,为财政核算和金库管理提供了遵循。
3.严格金银管理,稳定货币市场。苏区政府严格禁止黄金、白银外流,取缔金银的投机活动。闽西工农银行设有一个熔银厂和贸易部,熔银厂将日常收兑来的白银熔化成银饼,铸造成银元、银角,而把黄金熔成5两、10两不等的金条。
闽西苏区时期党管金融的探索
纵观闽西苏区时期党管金融的实践,可以看出,党的正确领导是开展金融工作的坚强保证。
(一)强化对金融机构的政治领导。闽西特委强化各级金融机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发挥党在金融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如,最早成立的永定太平区和丰田区等信用合作社,其负责人均由共产党员等担任;闽西工农银行7位筹委员委员中,有6人来自闽西特委和苏维埃政府。同时,还成立了中共闽西工农银行党支部。
(二)明确对金融职能的科学定位。闽西特委审定的《借贷暂行条例》《信用合作社条例》《闽西工农银行章程》等制度,确定了信用合作社和闽西工农银行业务范围和职能定位。金融机构围绕党的各个时期政策,积极服务政权建设、战争需要和经济发展,认真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三)促进对金融秩序的统筹打造。闽西特委、闽西苏维埃政府规定“苏维埃币为法定币”“各地均不得自由发行纸币”,通过实行“统一货币政策、科学财政政策、控制通货膨胀”的举措,实现“币值稳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充分体现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科学统筹的坚强领导,确保根据地金融业的稳步发展。
(四)明晰对金融服务的客观标准。红色金融以打破敌人经济封锁、支援革命战争、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为目的,不单纯追求经济利润目标。如,信用合作社以便利周转、低利借贷,抵制剥削为宗旨,资金融通以“面广、额小、分散、低利、便民”为特征。
闽西苏区时期党管金融实践的传承启示
回顾总结闽西苏区时期党管金融的光辉实践,我们不难得到如下深刻启示。
(一)坚持党对金融的绝对领导。闽西红色金融之所以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无一不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取得的。“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战争年代遭受惨痛教训后得出的科学结论。我们传承红色金融基因,就是要牢固树立党对金融工作的绝对领导观念,恪守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前进。
(二)坚持一心为民的服务宗旨。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群众高度地相信、依赖党和政府,成为革命政权赖以生存和发展真正的“铜墙铁壁”,就是因为苏区党和政府时刻惦念着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秉持一心为民情怀,就是要求日常工作中的每项决策、每项业务、每项措施,都要深入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当做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三)坚持开拓创新的履职理念。苏区金融人善于发现、善于摸索,善于创新,攻坚克难,开拓前进,充分地展示了一代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和光辉形象,最终铸就了苏区金融事业的辉煌。当下,我们要顺应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积极探索适合新时代金融发展的运营模式、服务举措和跨越路径,强化理念、制度和产品的创新,全力推动现代金融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四)坚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创立于残酷战争时期红色金融,不仅条件艰苦,设备简陋,而且担有对敌斗争带来的生命危险。当年苏区时期,苏区金融人还响应党的号召,主动要求免发工资,省下每一个铜板支持革命事业。红色金融人这种与生俱来的艰苦奋斗精神,是一种为事业无私奉献甚至于牺牲生命的境界。保持和发扬苏区人的艰苦奋斗精神,就是要扎根基层,深接地气,忠诚履职,恪守清廉,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孙武霞.中国革命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6.
[2]蒋伯英.闽西革命根据地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
[3]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发展简史[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4]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闽西红色纵览[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
[5]苏俊才.闽西中央苏区图志[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
[6]柯华.中央苏区财政金融史料选编[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农发行龙岩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