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金融博物馆:延伸的传播力

发布时间:2021-09-03 09:34:06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方磊

碎片化电子化智能化时代,对于固化的信息载体,传播力成为严峻而不容回避的考验。金融界所关注的博物馆功能外化,也需要我们顺势而为,重新寻找更好的传播效应。我们必须将目力集中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中,重新思考如何为我们金融博物馆中的古老文物赋予新活力。金融历史文化的传承现今更需要从固态化跨越时空,让更多人看见,听见甚至有触感。

首先,我们要注重日益发达的多媒体技术运用。多媒体会不断增加展示的观赏性和参与性,提升展览观赏中的互动体验。比如:一张古老的钱币,如何令观者近在咫尺地欣赏到其中的图案、图画、文字,以及富有深意又充满艺术特质的视觉感触,这些远远不能停留在过去玻璃展厅灯光里的被动展示了,藏品需要进入观者内心就必须“动”起来,而多媒体的科技运用,正是使曾经一切不可思议成为可能。

其次,在全球疫情短期内无法结束疫情的情境下,博物馆的人流与开放场次都会受到严格限制,那么线上参观与访问变得更具现实性。博物馆线上服务将会逐渐促成观众观赏习惯的转变。像卢浮宫在疫情闭馆期间,网站访问量增加了10倍,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在线上展示近30万件藏品。这都显现线上的参观与欣赏并非达不到理想的传播效果,有时反而成为某种优势。

主题互动活动、直播或视频、线上研讨会等等形式都将为线上博物馆参观带来动态性,集聚人气和关注度。线上参观与访问需要我们变换不同形式,使得博物馆连同藏品“动”起来。比如:红色金融系列主题的教育在线进行,受众更广,电子化媒体的传播也更深远。

有报道显示,疫情期间,我国各地博物馆共推出2000多个在线展览项目和云教育活动,访问量超过50亿次。

再次,金融博物馆需要加强与其他类主题博物馆的交流互动。在实现网络化、远程化的同时,完全虚拟的博物馆正在各地出现。更多具有广泛吸引力和影响力的“超级特展”不断举办,不同国家、地区博物馆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

交流的必要性是显见的,不仅是面对社会发展新趋势和观众日益增长的新期待,博物馆加速转型的需要,同时,在交流中取长补短,碰撞智慧火花。只有结合新技术应用,不断提升云展览和云上活动的质量,加快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像所有的其他主题博物馆一样,金融博物馆今后的建设必将走在智慧的大道上,也只有如此,金融博物馆建设才符合社会的进程,才可以通过多元化服务满足观众需求,那些金融历史文化的结晶也才会被人们牢记。


金融博物馆:延伸的传播力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9-03

□记者 方磊

碎片化电子化智能化时代,对于固化的信息载体,传播力成为严峻而不容回避的考验。金融界所关注的博物馆功能外化,也需要我们顺势而为,重新寻找更好的传播效应。我们必须将目力集中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中,重新思考如何为我们金融博物馆中的古老文物赋予新活力。金融历史文化的传承现今更需要从固态化跨越时空,让更多人看见,听见甚至有触感。

首先,我们要注重日益发达的多媒体技术运用。多媒体会不断增加展示的观赏性和参与性,提升展览观赏中的互动体验。比如:一张古老的钱币,如何令观者近在咫尺地欣赏到其中的图案、图画、文字,以及富有深意又充满艺术特质的视觉感触,这些远远不能停留在过去玻璃展厅灯光里的被动展示了,藏品需要进入观者内心就必须“动”起来,而多媒体的科技运用,正是使曾经一切不可思议成为可能。

其次,在全球疫情短期内无法结束疫情的情境下,博物馆的人流与开放场次都会受到严格限制,那么线上参观与访问变得更具现实性。博物馆线上服务将会逐渐促成观众观赏习惯的转变。像卢浮宫在疫情闭馆期间,网站访问量增加了10倍,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在线上展示近30万件藏品。这都显现线上的参观与欣赏并非达不到理想的传播效果,有时反而成为某种优势。

主题互动活动、直播或视频、线上研讨会等等形式都将为线上博物馆参观带来动态性,集聚人气和关注度。线上参观与访问需要我们变换不同形式,使得博物馆连同藏品“动”起来。比如:红色金融系列主题的教育在线进行,受众更广,电子化媒体的传播也更深远。

有报道显示,疫情期间,我国各地博物馆共推出2000多个在线展览项目和云教育活动,访问量超过50亿次。

再次,金融博物馆需要加强与其他类主题博物馆的交流互动。在实现网络化、远程化的同时,完全虚拟的博物馆正在各地出现。更多具有广泛吸引力和影响力的“超级特展”不断举办,不同国家、地区博物馆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

交流的必要性是显见的,不仅是面对社会发展新趋势和观众日益增长的新期待,博物馆加速转型的需要,同时,在交流中取长补短,碰撞智慧火花。只有结合新技术应用,不断提升云展览和云上活动的质量,加快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像所有的其他主题博物馆一样,金融博物馆今后的建设必将走在智慧的大道上,也只有如此,金融博物馆建设才符合社会的进程,才可以通过多元化服务满足观众需求,那些金融历史文化的结晶也才会被人们牢记。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